提供課程教學進度錶,供教師參考。本書各章都精心安排瞭實驗與思考環節,實操性強。書後附錄詳細介紹瞭40個發明原理,並提供瞭部分問題的參考答案和解決方法。
目 錄
前言
課程教學進度錶
D1章 科技創新與知識創新
1.1 發明與創新
1.1.1 發現和發明
1.1.2 創造與創新
1.1.3 典型問題和非典型問題
1.2 什麼是科技創新
1.2.1 科技創新體係
1.2.2 創新文化與環境
1.2.3 創新發展
1.3 知識創新的內涵
1.3.1 特徵
1.3.2 形式與能力
1.3.3 知識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源泉
1.4 管理創新及其4個階段
1.4.1 管理創新的內容
1.4.2 管理創新的4個階段
1.4.3 基本條件
1.4.4 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1.5 國傢標準:創新方法應用能力等級規範
1.6 腦洞大開:XJP在D二屆SJ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1.7 實驗與思考:熟悉科技創新與知識創新
D2章 發明問題的傳統方法
2.1 試錯法
2.2 頭腦風暴法
2.2.1 頭腦風暴法的基本規則
2.2.2 頭腦風暴小組的成員
2.2.3 頭腦風暴法的實施
2.2.4 頭腦風暴法的使用技巧
2.2.5 頭腦風暴法的優點及局限性
2.3 形態分析法
2.3.1 特點
2.3.2 實施步驟
2.3.3 形態分析法的優缺點
2.4 和田十二法
2.5 腦洞大開:無人駕駛和拼車會革瞭傳統汽車商的命嗎?
2.6 實驗與思考:頭腦風暴法實踐
D3章 創新思維與技法
3.1 思維定勢
3.2 創造性思維方式
3.2.1 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
3.2.2 橫嚮思維與縱嚮思維
3.2.3 正嚮思維與逆嚮思維
3.2.4 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
3.3 泛化思維視角
3.3.1 改變思考方嚮
3.3.2 轉換問題
3.4 創造性思維技法
3.4.1 整體思考法
3.4.2 多屏幕法
3.4.3 尺寸-時間-成本分析(STC算子)
3.4.4 資源-時間-成本分析(RTC算子)
3.4.5 金魚法
3.5 因果分析法
3.5.1 常見的因果分析方法
3.5.2 因果軸分析方法
3.6 資源分析法
3.6.1 特徵
3.6.2 分類
3.6.3 資源分析方法
3.7 腦洞大開:中國“互聯網+”與美國“新硬件時代”
3.8 實驗與思考:創造性思維技法的實踐
D4章 TRIZ創新方法基礎
4.1 TRIZ創新方法的起源與發展
4.1.1 經典TRIZ的理論體係結構
4.1.2 TRIZ的發展曆程
4.1.3 TRIZ的未來發展
4.2 發明的5個級彆
4.2.1 發明的創新水平
4.2.2 發明級彆的劃分
4.2.3 發明級彆劃分的意義
4.3 TRIZ的重要概念
4.3.1 核心思想
4.3.2 技術係統
4.3.3 功能
4.3.4 矛盾與衝突
4.3.5 理想度、理想係統與Z終理想解
4.4 理想化方法的應用
4.5 腦洞大開:虛擬時代已來,手環手錶求穩
4.6 實驗與思考:阿奇舒勒的5個發明級彆
D5章 技術係統的進化
5.1 技術係統進化規律的由來
5.2 S麯綫及其作用
5.2.1 S麯綫
5.2.2 技術預測
5.3 技術係統進化法則
5.3.1 3條生存法則
5.3.2 5條發展法則
5.3.3 進化法則的本質和作用
5.4 裁剪
5.4.1 裁剪原理和過程
5.4.2 裁剪對象的選擇
5.4.3 基於裁剪的産品創新設計過程模型
5.5 腦洞大開:從模仿到創新,中國用瞭15年時間
5.6 實驗與思考:用Z終理想解啓迪創造性思維
D6章 發明原理與應用
6.1 發明原理的由來
6.2 原理1:分割
6.3 原理2:抽取
6.4 原理10:預先作用
6.5 原理13:反嚮作用
6.6 原理15:動態特性
6.7 原理18:機械振動
6.8 原理19:周期性作用
6.9 原理28:機械係統替代
6.10 原理32:顔色改變(改變顔色、擬態)
6.11 原理35: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
6.12 腦洞大開:萬物互聯需要高速移動網絡的支持
6.13 實驗與思考:熟悉與應用嵌套(套娃)原理
D7章 技術矛盾與矛盾矩陣
7.1 技術矛盾
7.2 39個通用工程參數
7.3 矛盾矩陣
7.4 利用矛盾矩陣求解技術矛盾
7.4.1 分析技術係統
7.4.2 定義技術矛盾
7.4.3 解決技術矛盾
7.5 矛盾矩陣的發展
7.6 腦洞大開:收購阿朗推動諾基亞創新
7.7 實驗與思考:應用矛盾矩陣獲取問題解決方案
D8章 物理矛盾與分離方法
8.1 物理矛盾
8.1.1 物理矛盾的定義
8.1.2 物理矛盾的定義步驟
8.1.3 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的關係
8.2 11個分離原理
8.3 4種分離方法
8.3.1 時間分離
8.3.2 空間分離
8.3.3 條件分離
8.3.4 係統級彆上的分離
8.4 利用分離方法求解物理矛盾
8.4.1 分析技術係統
8.4.2 定義物理矛盾
8.4.3 解決物理矛盾
8.5 將技術矛盾轉化為物理矛盾
8.6 分離方法與發明原理的對應關係
8.7 腦洞大開:行李箱被顛覆式創新
8.8 實驗與思考:用分離方法解決物理矛盾
D9章 科學效應與應用
9.1 效應與社會效應
9.1.1 羊群效應
9.1.2 蝴蝶效應
9.1.3 青蛙效應
9.1.4 木桶效應
9.1.5 酒與汙水定律
9.1.6 蘑菇管理
9.1.7 80/20效率法則
9.2 科學效應及其作用
9.3 TRIZ理論中的科學效應
9.4 應用科學效應解決創新問題
9.5 腦洞大開:“+互聯網”與“互聯網+”
9.6 實驗與思考:科學效應應用實踐
D10章 工業工程方法
10.1 工業工程基礎
10.1.1 定義
10.1.2 專業地位
10.1.3 作用
10.1.4 工業工程意識
10.1.5 常用技術
10.2 工作研究
10.2.1 工作研究的方法和技術
10.2.2 工作研究的步驟
10.3 人因工程
10.4 物流工程
10.5 生産運作與管理
10.5.1 生産運作管理的內容
10.5.2 生産運作管理的任務與目的
10.5.3 生産運作管理的目標和技能
10.5.4 從管理角度的分類
10.6 腦洞大開:機器人會逐漸融入生活
10.7 實驗與思考:工業工程方法實踐
D11章 精益生産與精益物流
11.1 精益生産
11.1.1 發展過程
11.1.2 定義
11.1.3 實質
11.1.4 ZJ目標
11.1.5 管理工具
11.1.6 管理原則
11.2 精益物流
11.2.1 目標
11.2.2 方法
11.2.3 係統基本框架
11.3 現場管理
11.3.1 5S管理
11.3.2 目視管理
11.3.3 定置管理
11.4 腦洞大開:跨境電商的2016
11.5 實驗與思考:精益生産應用實踐
D12章 六西格瑪管理體係
12.1 什麼是六西格瑪
12.1.1 六西格瑪管理的定義
12.1.2 曆史由來
12.2 主要作用
12.3 組織結構
12.4 主要流程
12.5 管理特徵
12.6 六西格瑪設計
12.7 六西格瑪與精益生産的對比
12.8 腦洞大開:未來Z強大的計算設備——汽車
12.9 課程實驗總結
附錄
附錄A 40個發明原理
附錄B 39×39矛盾矩陣
附錄C 物理效應
附錄D 化學效應
附錄E 幾何效應
附錄F 部分參考答案和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顯示全部信息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誘人瞭,我一直對“創新”這兩個字有著莫名的情結,總覺得它代錶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種能夠突破現狀、引領潮流的魔力。科技創新更是我一直關注的領域,無論是日新月異的智能手機,還是那些改變我們生活的互聯網應用,都讓我對背後蘊含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瞭好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那些偉大的創新背後所遵循的普遍規律,或者分享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論,讓我能夠將這些理念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非常吸引我,因為我一直認為,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思維和科技創新是密不可分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以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科技的發展,去理解那些引領時代潮流的創新是如何誕生的。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偉大的發明傢和科學傢,他們是如何構思齣那些顛覆性的想法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又有什麼獨到之處?我期待書中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能夠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創新機會。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被“創新思維”這個概念所吸引。我總覺得,擁有創新思維,就好像擁有瞭一把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而“科技創新”作為當下最重要的發展方嚮之一,自然也是我關注的焦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我理清思路,讓我明白如何纔能培養和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如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訓練方法,讓我能夠切實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創新”這個詞充滿敬畏,覺得它代錶著一種非凡的能力。而“科技創新”更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鏇律,我渴望瞭解那些推動科技進步的幕後故事,以及支撐這些創新的思維模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羅列事實,而是能夠深入淺齣地分析,揭示創新思維的本質,以及科技創新是如何發生的。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深刻的思考,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我並不是指頁數,而是指內容給我帶來的那種沉甸甸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能夠深入到創新思維的底層邏輯,挖掘那些驅動科技不斷進步的深層動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理解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科技突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引用一些經典的案例,並進行深入的剖析,讓我看到理論與實踐結閤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