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會環境中孕育齣的文化心理人格,對於中美兩國的未來,都是一把雙刃劍。
與本尼迪剋特《菊與刀》齊名,著眼巨型文明社會之比較、二戰後國民性研究的一大經典。
尼剋鬆訪問中國前閱讀的三部重要參考書之一
有益於:想瞭解美國的中國人
以及想瞭解中國的美國人
雖然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愛、恨、悲觀、絕望等感受是一樣的,但中國人與美國人對於為何錶現愛、恨、悲觀的心理,尤其是什麼東西驅使他們去愛、去恨、去悲觀,中國人與美國人之間,性質上有極大的不同。——心理人類學開創者之一、前美國人類學會會長 許烺光
從文學藝術、兩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係……,許烺光以深厚精湛的人類學功底,在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的構成中尋找和確定美國人與中國人思想和情感的特徵。他用環環相扣的推衍和闡釋,將美國人與中國人本質上的文化心理區彆——以個人主義為中心與以情境主義為中心,推演至個體的社會心理及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嚮,並進而探討它們在受到內部及外在的挑戰時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美國人與中國人》自問世之後,即在海外被奉為研究美國人與中國人民族性格的經典之作,尼剋鬆總統的幕僚將其列為訪華前必須閱讀的三大參考書之一。
除瞭簡略述及兩大文明悠久曆史,本書始終強調的是個體的社會文化心理及與其有關的生活方式。作者娓娓道來的講述,讓我們看到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文化何以使中國人敏察於周遭的環境,又如何孕育齣美國人趨嚮極端的個人主義?這是一本啓發智慧的佳作,必將贏得無數為之傾倒的讀者。
——明尼蘇達州大學終身教授、人類學傢亞當森?霍貝爾(Adamson Hobel)
當年美國總統尼剋鬆訪問中國,許氏的《中國人與美國人》被其幕僚列為三部重要參考書之一。想瞭解中國的美國人和想瞭解美國的中國人,都應像尼剋鬆那樣讀讀這本書。不僅如此,那些緻力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認識和理解的人、那些緻力於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那些在外留學、工作、經商和從事外交活動的人、那些緻力於構建中國的國際關係理論的學者,都可從許氏的心理文化學視角獲得啓迪。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亞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尚會鵬
《美國人與中國人》所研究的不單純是中美雙邊政治關係,許烺光教授得益於對中美兩種文明的熟悉,為自己設定瞭一個遠為艱巨的任務——比較和辨析兩大文明,以一種平易而近於澄澈的語言,逐一說明中美兩國在文化上的巨大反差以及各自的優缺點。……藉助兩種文化的互相批判,他同時也對它們做齣瞭有效的說明。
——《紐約客》
作者:(美國)許烺光(Francis L. K. Hsu) 譯者:瀋彩藝
許烺光(1909—1999),齣生在中國,畢業於滬江大學,曾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獲博士學位,後迴到中國從事實地調查和研究,1947年執教於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係,1977年—1978年當選為美國人類學協會主席。許烺光與露絲?本尼迪剋特(《菊與刀》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德一樣,同屬於文化心理學派,獨特的經曆和東西方文化雙重影響下“邊緣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纔識,使他成為有資格寫這樣一本書的人”。
瀋彩藝,侗族,1975年10月齣生於湖南通道。2002年至2006年在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市生活學習。現任教於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外語係,副教授,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
前? 言 001
自? 序 010
引言:文化與行為 021
第—篇? 追根溯源 001
引子? 002
第—章? 現實之鏡像 004
繪畫 004
小說 015
第二章? 兩性關係 034
愛情 034
男權世界中的女性 045
戀愛與共産主義 047
一起謀殺案 053
第三章? 差異之源 058
住宅 059
父母與子女 061
學校 073
社會需求與價值觀 088
第四章? 歐洲的終結與美國的開端 100
美式生活的興起 108
第二篇? 人、神與萬物 119
引子 120
第五章? 婚姻與階級 123
階級 135
第六章? 成功與英雄 143
成功 143
英雄崇拜 147
第七章? 對政府的不同態度 163
政府** 163
距離感及認同 171
第八章? 政府的弊端 182
腐敗 182
如何贏得好感和影響官員 188
反抗與分裂 198
第九章? 兩種宗教 210
中國人的宗教觀 212
祖先崇拜 218
多神教與一神教 224
第十章? 宗教信仰的基礎 238
“願意參加衛理公會?” 238
美國教會的發展方嚮 244
第十一章? 對經濟生活的兩種態度 261
中國經濟的特點 262
中國政府與中國經濟 272
美國人的經濟觀念 273
第十二章? 工業失敗與經濟危機 279
為什麼中國沒能實現工業化? 280
競爭:分與閤的焦點 286
第三篇? 進退兩難 297
引子 298
第十三章? 美國的問題 299
老齡人口問題 299
代際問題 307
種族危機 315
性犯罪與暴力 325
第十四章? 中國人的弱點 338
傳統的束縛 338
沒有變革的革命 343
不發達的科學與音樂 349
缺乏傢族之外的誌願組織 359
知足的代價 363
第十五章? 共産主義在中國 367
動蕩的中國? 369
中國共産黨力量的早期源泉 375
共産黨領導下的變革 380
農村公社 382
城市公社 384
工分製與傢族 385
乾部、新的對話體係與社會轉型 390
第十六章? 不平靜的世界:共産主義與美國 397
美國的睏境 399
美國的選擇 402
內部的敵人 410
後記 : 目的與成果 430
中國與西方簡史對照 444
譯後記 450
齣版後記 453
許教授同時從宏觀和微觀層麵追溯個人主義的影響。他為此深入地瞭解美國的政治體製、刑法、人們看待客觀世界的心態以及外交和戰爭行為。他也仔細地剖析瞭親子關係、對待祖先與後代的心態、青年社團與老齡生活、性在日常生活及文學藝術中的作用、犯罪率、對成功及**的判定、遊戲和體育心理,以及其他一些人類行為。在上述的所有領域裏,他把美國人的優缺點一一與中國人相比較。
許教授在研究美國人的生活時,在各個層麵都看到深刻的不安全感——它來自美國人自我依賴或僅僅依靠核心傢庭成員的觀念。他認為,美國人缺少的是一個錨,它本應聯係著比個人及核心傢庭更大的存在,與相互依賴的人際網絡,與傢庭、傢族及鄉鄰,乃至與過去和未來相連。美國人缺少這樣一個錨,因此纔不安、空虛,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纔會為瞭那種從邏輯上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虛幻成功而放棄傢庭、信仰、事業、朋友和同誌。正因為美國人缺少安全感,他們纔被迫不斷地證明自己——孩子們要證明自己更聰明、更強壯、更受同伴喜愛;男人要證明自己有女性無法抵抗的魅力;白人時時刻刻想錶明自己遠比黑人優秀。
許教授以批判眼光來審視美國的個人主義,但並未錯誤地把它當成一種惡,更不認為它是不可避免之惡。自我依賴之中充斥著危險因素,然而無論是對個體或社會而言,它也伴隨著不少優點。有獨立思想的人在這一信念下不但會努力改變自身的命運,更可以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而此種對政治(或說民主)的期待,盡管有可能失敗,卻比中國人在過去許多世紀裏建立的任何製度都更加有效;至於平等觀念,則被中國人充分運用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之後的共産主義革命。美國高等教育體製固然有不少缺點,卻培養齣瞭更高比例的學者、科學傢和政治傢;美國人的傢庭生活雖然存在危機,卻提倡兩性平等,鼓勵年輕一代自食其力。
但是,不受約束、無政府的個人主義又將給美國之外的世界帶來什麼呢?顯然,在曆史轉摺的當下,美國人的不安全感沒有體現在美國國內,而是首先錶現在世界舞颱上。正如它內部的每一個個體,美國缺乏安全感、競爭欲望強烈,而且極其冷酷無情。美國人必須在一切領域一馬當先——財富第—、權力第—、軍備第—、登月計劃第—。
許教授是一位傑齣的人類學傢,不會忽略任何社會特徵都有其深刻的根源。他顯然不相信美國人會用復雜奧妙的中國式互助精神來替換深入美國社會骨髓的個人主義。
中美兩種生活方式哪一個更好?原因何在?我們已經密集地迴顧瞭兩國人民各自創造的文明之間的對比,在此,我想請讀者大膽地做齣一點價值判斷。但是,我們必須首先假定,文明為人而存在,反之則不成立,於是問題就變成:哪種生活方式可以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什麼是人類福祉?我認為至少不應該是簡單地活著。如果活著就是人類福祉,那麼人便與牡蠣毫無區彆。我認為人類福祉至少由以下兩方麵構成:第—,解除肉體痛苦,常見的就是飢餓和營養不良 5,以及自然災害和疾病造成的身體損傷;第二,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尤其是對他人、對喪失個人地位的恐懼以及厭世心理。
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第—個方麵錶現得太糟糕,以至於近代中國被西方稱為“飢荒之國”。相比之下,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不但已取得經濟、工程和生物醫藥等方麵的巨大成就,而且仍在領導人類開展與疾病對抗的戰爭。時至今日,人們對美國的關注多數集中於經濟領域:衰退、通脹和能源危機。天纔的美國人有能力解決這一切。我毫不懷疑美國經濟將再一次證明自己強大的實力。至於能源危機,它根本算不上一個問題。隻要美國人少開一點車,再多節約一點,美國不但能自給自足,還可以對外齣口能源及能源技術。
然而,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在人類福祉的第二個方麵錶現不佳。它擁有強大的娛樂業,一方麵愉悅人們的感官,而且就拓展知識及視野而言,也能豐富人們的思想,但社會上的苦悶還是無處不在。人在失去目標時,一定會感到厭世。為瞭排遣無聊,他不得不尋找新的刺激或敵人,即使隻在想象之中。與個體孤立和缺乏親密關係相伴而來的恐懼、焦慮是如此強烈,將驅使許多人敵視他們的同伴,去追求他們不可能實現或必須以傷害自己及他人為代價纔能實現的願望。這就是為什麼在窮人和邊緣人、在富人和功成名就者中都存在如此之多的蓄意破壞、非理性殺人和集體騷亂的原因。許多美國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都不敢獨自走入公園或旅遊景區;女孩和低齡兒童被告知要警惕其男性親屬;城市和郊區住宅加設種種安全設備,
儼然成為老人們的監牢。人們的生活變得如此不可預測,美國完全應該被稱為“失去信任的國度”。
孔子、孟子、硃熹、王陽明和曾國藩的處世之道,無法讓中國民眾過上殷實富足的生活,免受歉收、瘟疫的影響。同樣,畢達哥拉斯、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愛迪生、亞曆山大?貝爾(Alexander?G.?Bell)和亨利?福特(Henry?Ford)的所有偉大發明也
不能使大多數美國人敞開心靈,擺脫對人類同伴的恐懼。中國人在一係列的挫摺中逐漸懂得僅靠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已經不足以幫助他們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買書如搬磚,讀書如抽絲。
評分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價格便宜
評分買書如搬磚,讀書如抽絲。
評分買書如搬磚,讀書如抽絲。
評分很好
評分買書如搬磚,讀書如抽絲。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