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從經濟學家觀點看世界貿易的市場、權力和政治 (10週年增訂版)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從經濟學家觀點看世界貿易的市場、權力和政治 (10週年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皮翠拉.瑞沃莉 Pietra Rivoli 著,洪世民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全球贸易
  • 市场
  • 政治
  • T恤
  • 全球化
  • 供应链
  • 国际经济
  • 贸易史
  • 增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寶鼎出版社
ISBN:9789862485194
商品编码:16088659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6-01-06
页数:4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雄踞暢銷書榜10週年新增訂版
網路書店4.6顆星好評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二○○五年「年度佳財經書獎」決選
網路書店二○○五年「編輯十大好書」
博思管理顧問(Booz-Allen & Hamilton)「二○○五年度佳商業書」
二○○五年英美商業好書精選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知道:
?一件T恤的生產與交易路線
?美國憑什麼稱霸棉花市場?
?中國何以主宰全球紡織與成衣工業?
?英國寶貴的工業技術如何外流到美國?
?一件棉T如何對環境造成衝擊?
?基因改造種子為何讓弱勢農民幻滅?
?自由貿易讓富裕國家影響貧窮國家的技術選擇
?為何有人為全球化拍手叫好,有人批判它是資本主義謬誤?
?廉價勞工遭到剝削的黑暗面
?非洲的二手衣市場撐起全球化貿易一片天

你身上那件簡單的T恤,背後的故事一點都不簡單!

十年前,瑞沃莉用一件T恤帶我們認識全球化貿易的運作脈絡;
十年後,一件T恤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經濟與政治操作留給世人的省思!

T恤的10年全球經濟之旅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自2006年初版發行以來,掀起一波波全球化議題;就連在台灣,支持與反對貿易協定的聲浪也從未平息。無疆界市場是好是壞?有人見樹,有人見林。但在這個重利時代,沒有一國能夠置身世界貿易之外,每人每天都在面對全球競爭,本書探討的那件「T恤」,歷經十年之旅,如今也面臨愈趨複雜的問題。為了釐清局勢變遷後的全球化發展,「10週年增訂版」應運而生,以更詳盡、更新的人物近況與政經議題分析,為讀者解剖全球化的醜惡與美好,啟發個人反思全球化的優劣,並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意義。

一件T恤訴說全球化真面貌
你一定聽過「全球化」這個名詞,但是否真正了解其背後的意涵?其實,全球化早已滲透你我生活的食衣住行。例如你穿的衣物可能在越南、印度或中國製造,喝的茶可能來自泰國、印尼,吃的肉類可能是從美國、澳洲、紐西蘭進口。但僅只透過媒體片面傳播,並不足以徹底了解全球化的實際運作與隱藏背後的故事。本書從一件看似單薄的T恤開始,揭開令人大開眼界的全球化貿易生產與供給鏈之祕:棉花如何成為織品?如何從一塊布裁剪為成衣?又是如何透過貿易手段,從工廠、中間商進入市場,後來到你的手上?

跟著T恤走遍世界貿易地圖
皮翠拉?瑞沃莉專攻國際商業社會議題,她以貼近大眾生活的一件簡單T恤為引,從追蹤其來源展開一場調查之旅,足跡踏遍德州棉花田、上海紡織廠,甚至到坦尚尼亞二手衣市場進行研究,探討現代企業與全球化演變在各國的政治、歷史、經濟、道德上造成的影響與困境。

揭露檯面下的市場干預與政治角力
書中真實人物的日常故事與專業的數據資料,意外揭開全球化的爭議點:全球化不只是經濟問題,政治在其中更是無孔不入。從自由貿易談判到關稅保護,從基改托拉斯到弱勢棉農自殺潮,從血汗工廠到公平勞動,從產業污染到環保意識;作者抽絲剝繭,娓娓道來這個被擁護者與批評者過度簡化的國際貿易世界。

用更客觀的角度看待全球化
瑞沃莉說:「左右兩邊都要看,但別讓腳步停下來。」以此提醒我們,應該用不同的立場來思考與探討全球貿易;畢竟,對與錯沒有清楚的界線。仔細探究,每件商品都隱藏著令人神魂顛倒的生意經、優劣互見的政治手段、予人啟發的歷史,以及小人物的夢想與希望。本書探討的正是這個時代的重要議題,從一件T恤的全球之旅,開展令人意想不到、深具啟發性且觀點平衡的視野。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皮翠拉?瑞沃莉(Pietra Rivoli, PhD.)
美國喬治城大學麥當諾商學院(Georgetown University’s 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助理教授,專攻國際商業、財金及商業社會議題等。著有《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Business),並於諸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如《國際企業研究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商業道德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商業道德季刊》(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及《金錢、信用與銀行期刊》(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等。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曾任職棒球團翻譯、主編雙語教學雜誌,目前為專職譯者兼家庭主夫,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觀察的力量》、《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如何獨處》、《城市的倒影——發現曼谷》等。

目录

推薦序
寫在前面
序言

PART 1 棉花王
Chapter 1 萊恩許棉花農場
Chapter 2 美國棉的歷史
Chapter 3 回到萊恩許農場
Chapter 4 上帝給的災難不只是補助金

PART 2 中國製造
Chapter 5 棉花來到中國
Chapter 6 向下沉淪的競賽
Chapter 7 妳是我的姊妹
Chapter 8 無心的共謀

PART 3 邊界的紛爭
Chapter 9 回到美國
Chapter 10 群狗齊吠
Chapter 11 T恤貿易政策的偏離效應和意外後果
Chapter 12 為期四十五年的「暫時性」保護主義在二○○九年終止──現在呢?

PART4 我的T恤終於遇上自由市場
Chapter 13 T恤跟著救世軍回收箱到哪兒去了?
Chapter 14 小企業家如何為東非穿上舊美國T恤
Chapter 15 密通巴:非洲之友?之敵?

結語
後記:二○○九至二○一四的發展
I 美國棉還是王
II 向下沉淪競賽速度加快
III 字母大軍繼續行進
IV 二手衣競爭白熱化
致謝
附註
參考書目
《棉花帝国:全球贸易中的权力、剥削与抗争》 内容简介 《棉花帝国:全球贸易中的权力、剥削与抗争》以一种深入而全面的视角,剖析了自工业革命早期至今,棉花这一基础性商品如何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本书并非聚焦于宏观的贸易理论或具体的T恤生产链,而是深入挖掘了支撑这一链条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结构性力量。 第一部分:殖民地的黎明与原罪 本书开篇追溯了棉花作为全球贸易引擎的起源。我们不谈关税壁垒或比较优势,而是着重描绘了种植园经济的残酷现实。从美洲的奴隶制庄园到印度次大陆的强制种植,棉花贸易的初始阶段被深深地烙印着暴力和非人道的劳动剥削。 我们详细考察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对“白色黄金”的无尽渴求,如何驱动了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掠夺。通过对历史档案、种植园主信件和被奴役者口述历史的交叉比对,我们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原始动力是如何建立在跨大陆剥削之上的。这一部分的核心论点是:现代自由贸易的表象下,潜藏着通过强制劳动建立的财富基础。我们探讨了“自由市场”理论在殖民地语境中的虚伪性,以及早期贸易协定如何系统性地维护了中心国家对边缘地区的经济控制。 第二部分:工厂的喧嚣与工人阶级的诞生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生产中心从田间转移到了城市中的巨大工厂。本书将目光投向了曼彻斯特、兰开夏郡以及后来的亚洲纺织中心。我们不再探讨供应链的效率,而是聚焦于车间内的权力动态。 通过对十小时工作制运动、工会组织的兴起以及童工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描绘了工人阶级在追求基本生存权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斗争。书中详述了资本家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如珍妮纺纱机)来分解和控制劳动力,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移民政策和对工会活动的镇压来维持低廉的工资水平。此外,本书也探讨了女性劳动者在纺织业中的特殊处境,她们如何成为被压榨的“隐形劳动力”,其贡献往往被主流经济史叙事所忽略。我们审视了早期社会立法(如工厂法)的局限性,它们是如何在保护资本利益与有限度的社会干预之间摇摆不定。 第三部分:后殖民时代的结构性不平等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全球生产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本书分析了跨国公司(MNCs)如何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构建起一种新的全球分工体系。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而是它们如何在发展中国家避开严格的劳工和环境法规,制造出“飞地经济”。 这部分深入剖析了“出口加工区”(EPZs)的社会生态。这些区域常被宣传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但本书揭示了其背后对土地的强行征用、对工人权利的系统性压制,以及对地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我们对比了不同国家(如萨尔瓦多、孟加拉国和越南)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的“竞次”(Race to the Bottom)现象,即各国政府为了争夺订单而不断放松监管标准。书中特别关注了供应链中断和工厂倒塌事件背后的问责机制缺失问题,强调了消费者需求与遥远工人生存状况之间的伦理鸿沟。 第四部分:全球化悖论与未来的劳工抗争 在本书的收官部分,我们转向当代语境,审视全球化对劳工运动带来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本地抗争难以直接触及决策中心;另一方面,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正在重塑劳动力的价值。 我们分析了新兴的劳工维权策略,包括全球联合罢工、抵制运动(Boycott Campaigns)的升级,以及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跨国信息传播的能力。本书探讨了“道德消费主义”的局限性,并批判了仅凭消费者选择就能解决系统性结构问题的天真想法。核心在于,真正的变革需要跨国界的劳工组织和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结构性挑战。 《棉花帝国》旨在提供一个历史的、批判性的视角,让读者认识到,每一次购买和每一次生产都嵌入在复杂的权力关系之中。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优化供应链的指南,而是一部关于权力如何流动、如何压迫,以及如何在底层人民的持续抗争中寻求解放的历史编年史。这本书揭示了经济学理论的冷峻数字背后,是人与土地、资本与劳动之间永恒的冲突与博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令人印象深刻,拿到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值得细品的厚重感,这在如今许多追求轻薄快速阅读的时代,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怀。我特别欣赏它在信息呈现上的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度花哨的图表和分散注意力的设计元素,使得读者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文字所构建的逻辑链条上。那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角度,似乎总能穿透表象直达本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建立了一种强有力的因果关系网络,引导读者去思考经济决策背后的道德困境与政治博弈。我感觉作者在构建论点时,是抱着一种近乎解剖学的严谨态度,但行文风格却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批判性幽默感,不至于让人在学术的海洋中感到窒息。这种平衡把握得极佳,使得即便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协定和金融工具,读起来也依然流畅且引人入胜,像是跟随一位技艺高超的匠人,一步步雕琢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评分

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洞察力所震撼,它不是那种试图取悦大众的通俗读物,而是带着一股锐利的批判锋芒。我个人非常看重作者对待历史背景的铺陈,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交代了T恤产业的发展史,更是巧妙地将其置于二战后全球贸易体系变迁的大背景之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今天的市场格局是如何一步步被权力集团和历史事件所塑造的。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体命运的交织,产生了极强的张力。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在价值链中扮演角色的对比分析,尤其细致入微,它揭示了“比较优势”这一经济学基石概念在现实操作中可能产生的非对称性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所处的结构性劣势。读完某些章节后,我甚至会放下书本,转头去审视自己衣橱里的其他衣物,那种被“知识”武装后的审视感,是其他许多经济类书籍难以给予的体验。这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全球权力地图”,只不过地图上的标记物是缝线、标签和生产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带有复古感的排版和略显沧桑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被它副标题中“全球經濟之旅”这样的表述给抓住了,它似乎暗示着一场不仅仅是数字和图表的旅程,更像是一场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力量背后的探索。我期待它能以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把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宏观经济学原理,通过一件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物品——T恤——来具象化地展现出来。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孟加拉国的工厂车间、越南的棉花田,再到纽约的时尚T台,解释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汇率波动、关税壁垒以及劳工标准是如何像无形的手一样,塑造着最终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件商品的成本和价值的。这种叙事手法,如果能做得好的话,绝对能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全球化背后的复杂逻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进口便宜”这种肤浅的认知上。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感到诚意十足,它似乎在承诺一个全面且深入的剖析,而不是浮光掠影的一瞥。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于“市场失灵”和“政治干预”之间微妙关系的刻画上。作者显然没有满足于教科书上对自由贸易的理想化描述,而是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在现实世界中,从补贴到倾销,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劳工联盟的抗争,这些“非市场力量”是如何深刻地重塑着供需关系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议题时的中立与深刻,既没有陷入简单的道德审判,也没有为既得利益者开脱,而是聚焦于机制本身的运作逻辑。它更像是一部严肃的调查报告,只不过它的研究对象是无形的经济规律,而非具体的犯罪事件。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查阅一些相关的历史条文或地理信息,这表明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提供答案,更是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促使读者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这种“引发思考”的能力,是衡量一本非虚构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罕见的、既充满学者的严谨性又具备优秀散文家的叙事能力的完美结合体。它的段落组织极其紧凑,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承载着明确的功能,要么是推进论点,要么是提供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巩固读者的理解。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介绍复杂经济模型时,所使用的那些生活化的类比,它们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能够瞬间将抽象的概念落地。例如,对于“外部性”的讨论,作者没有堆砌学术术语,而是通过一个极其贴近生活的场景来阐释其后果,这种教学方法极具说服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随着页数的增加,读者对全球经济运行的理解会像剥洋葱一样,从最外层的价格表象,逐渐深入到核心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它让人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每天做出的每一个消费决定,实际上都是在参与一场宏大且持续的全球经济拔河比赛,而这本书,就是我们手中的“比赛规则解读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