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印度宗教》、《古代犹太教》、《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方法论》、《普通经济史》等。
目录:
译者的话
第一篇 社会学的基础
第一章 城市、诸侯与神明
一 货币制度
二 城市与行会
三 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
四 中央君主的具有神性的祭司地位
第二章 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
一 采邑制度的世袭神性的特性
二 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恢复
三 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四 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
五 官吏阶层与按配额征收的赋税
第三章 管理与农业制度
一 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二 军队组织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
三 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状况所造成的结果
第四章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一 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缺乏
二 氏族组织
三 中国村落的自治
四 氏族对经济关系的羁绊
五 家产制法律结构
第二篇 正统
第五章 士人阶层
一 中国人文主义的仪式主义的和以管理技术为取向的性质向和平主义的转变
二 孔子
三 考试制度的发展
四 儒家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五 士人阶层的等级性质――贵族与贡生的荣誉
六 君子理想
七 官吏的威望
八 经济政策的见解
九 士人阶层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一 官僚政治与僧侣统治
二 缺乏自然法与形式的法逻辑
三 自然科学思维之欠缺
四 儒教的本质
五 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的本质
六 礼的中心概念
七 孝
八 经济思想与对专家的排斥
九 君子理想
十 经典作家的意义
十一 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
十二 早期儒教的激越
十三 儒教的和平主义性质
第三篇 道教
第七章 正统与异端
一 中国的教义与仪式
二 隐修思想与老子
三 道教与神秘主义
四 神秘主义的实际结果
五 正统与异端学派的对立
六 道教的长寿术
七 道教的僧侣统治
八 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
九 巫术理性的系统化
十 道教的伦理
十一 中国的正统与异端的伦理之传统主义性质
十二 中国的教派与异端迫害
十三 太平之乱
十四 发展的结果
第八章 结论:儒教与清教
译后记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译者的名字在学术圈内是响当当的,这几乎是品质的保证书。我曾接触过一些国内翻译的西方社会学经典,常常因为术语翻译的不统一或理解的偏差而感到晦涩难懂。因此,对于像韦伯这样思想体系极为复杂、概念体系精密的大家的作品,选择一个信誉卓著的译本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译本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语义,更要努力重建原作者的逻辑链条和论证的韵律感。我设想中的体验是,阅读时几乎感觉不到“翻译”的痕迹,而是如同直接阅读一位中国学者用最精炼的语言阐述其深刻洞见一般流畅自然。这种对翻译质量的苛求,是我决定收藏这套丛书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评分最近我对宏大叙事下的社会变迁特别感兴趣,这本书的系列定位——“海外中国研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在我看来,外部视角往往能提供一种我们身处其中时难以获得的清醒和犀利。想象一下,一个洞察力极强的思想家,站在一个相对抽离的文化制高点上,审视东方文明的内在逻辑与驱动力,这种观察角度本身就充满了张力与启发性。我期待着它如何在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中,不动声色地解构和重塑我们对传统价值体系的既有认知。这种“他者之眼”的批判性反思,往往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模糊不清的概念外壳,直达其最本质的运作机制。这种对知识边界的拓宽,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本身。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沉稳而又不失雅致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深厚的学术底蕴。拿到手里,首先吸引我的是纸张的质感,那种恰到好处的微哑光泽,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感。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沉浸到具体的章节内容中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体会到编者和译者在文本处理上的那种精雕细琢。他们显然不是简单地进行文字搬运,而是投入了极大的心力去理解和再现原著的精神内核。特别是对于这种跨文化、跨时代的经典著作,如何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微妙的语境差异,是极其考验功力的。我注意到注释的详尽程度,这对于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人确信这是一套值得珍藏和反复研读的学术精品,而不是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速成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那个烫金的书脊字体,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我个人对书籍的外观设计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我认为书籍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它也是我们品味和精神追求的外化。这套丛书显然在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体现了对知识本身的尊重。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宣告着主人对经典学术的重视和收藏的品味。这种对物理形态的精益求精,让我更加确信内文的编排和校对也必然是经过了最高标准的把控。一本在外观上如此精致的书籍,其承载的学术价值也自然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让人爱不释手,也更愿意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作为一名对思想史略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我最欣赏的是这种“系列化”的出版策略。它暗示着一个完整的知识光谱的构建,而非仅仅是零散观点的堆砌。一个系列丛书意味着背后有一个清晰的编辑思路和学术脉络,它试图勾勒出某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特定时期、特定学派中的全貌。这种系统性的呈现,对于希望建立完整知识框架的学习者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宝藏。它提供了一个从基础到深入、从宏观到微观的有序路径,让读者可以沿着清晰的路线图,逐步掌握一整套成熟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工具,而不是像在沙滩上拾取散落的贝壳那样零散无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