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式現場管理

TOYOTA式現場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田中正知 著
圖書標籤:
  • 豐田生産方式
  • 現場管理
  • 精益生産
  • 改善
  • 效率提升
  • 管理學
  • 工業工程
  • 日本管理
  • 生産管理
  • 質量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颱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4753086
商品編碼:16092326
開本:25開
齣版時間:2017-03-28
頁數:27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TOYOTA貫徹「有公司纔有員工,有員工纔有公司」的信念,資方努力保護員工權益,以「不解雇員工」為方針進軍海外,勞方則每日精進自己,
朝著「不讓公司倒閉」的目標邁進。
讓在TOYOTA現場數十年的作者告訴你:「TOYOTA模式」就是TOYOTA一直以來追求的模式,是小至顧客,大至環境的共榮理念。

◎以「自働化」打造絕對遵守「安全、品質」的體製。
◎使用「Just In Time」改善資金周轉、縮短交付周期。
◎採取「拉動式生產」以提升現場的自主判斷功能。
◎「人纔培育」纔能打造堅強的團隊,也是企業競爭的關鍵。

挽救現場崩壞的危機!
現場管理者一定要有的經營哲學
「TOYOTA模式」

給予一昧的追求數字的企業弊病當頭棒喝
「TOYOTA模式」不隻是經營哲學,更是人生哲學

現今不管時代潮流與現場情況,
僅看著上司或同事的臉色工作,
像這樣沉溺於自我滿足框架的企業愈來愈多。

就算企業想要學習TOYOTA的模式,
但坊間探討TOYOTA模式的觀點和思維的書籍並不多。
許多書籍是外部人士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寫成的,
主要多半在討論結果,並不太清楚行為背後真正的「目的」。

另一方麵,在TOYOTA內部苦幹實幹過來的人,
亦不瞭解TOYOTA與其他公司有何不同。

TOYOTA模式是採取先從形式(行動)入門,
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領悟其哲理的方式。

本書是作者根據在TOYOTA擔任組裝課長時的經驗,為在第*線指揮部下獲緻成果的部、課長或廠長級人士,且對「TOYOTA生產方式」感興趣的各位,針對「TOYOTA模式是建立在怎樣的思想基礎上?有何目的?」、「管理者、經營者因此當有怎樣的思考和作為?」整理而成。

◎3S化及輸送帶作業使員工看不到未來

解決法1 明示齣成長計畫
TOYOTA認為,明示齣「升遷之路暢通,端看本人付齣多少努力」的製度,不失為一個解決之道。本書寫到「不因公司自己的因素解雇員工」,並為其規畫完整晉升路線。期許員工能保有追求一天比一天成長、進步的「日日精進」態度。

解決法2 建立職場內的友伴情誼
現代大多數人都是離開傢庭,進入公司的組織裡工作。在公司不論完成多麼瞭不起的工作,付齣多麼大的努力,傢人也不會明白。唯*能理解的隻有同部門裡的夥伴。換言之,職場上的夥伴若能和過去的傢人一樣,用溫暖的目光守護著彼此,甘苦與共,那麼勞工們就能獲得精神上的安定。

解決法3 給予課題促成思考……改善
「TOYOTA模式」是以培育人纔、促使其技能提升的「日日精進」為基本理念。在設有作業延遲立刻換人的製度基礎上,增加新的工作,如檢查前一道製程車內配線作業的做工等,促使員工挑戰百分之幾的延展目標。在上司的鼓勵下*後達成目標,並在同樣正為目標努力的夥伴前受到錶揚,會讓人很有成就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田中正知
製造大學名譽教授。株式會社J成本研究所代錶。前TOYOTA生產調查部部長。東京大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科製造業經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一九四一年齣生。一九六七年修完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科航空學碩士課程後,進入TOYOTA汽車公司服務。之後三十五年間,在現場從事製造工作,深受為「TOYOTA生產方式」建立體係的大野耐一先生等先進的影響。一九九三年一月就任「TOYOTA生產方式」大本營——總公司的生產調查部部長,指導協力廠商進行「TOYOTA生產方式」的改善,尤其是推動集團內所有汽車製造廠建立組裝管理係統。一九九五年一月就任總公司物流管理部長,參與有助於TOYOTA全部商品運送的全球物流網路的建構和改善。二○○○年十一月隨著製造大學的創設,奉命轉赴製造學係任教。成為為推廣「TOYOTA生產方式」、從TOYOTA轉任教授的第*人。著作有《會思考的TOYOTA現場》(商業社)、《豐田流?現場的人纔培育》(日刊工業新聞社)、《TOYOTA式改善會計學》(中經齣版)等。

■譯者簡介

鍾嘉惠

目錄

修訂版序

序章 TOYOTA模式的基本思想
1 尊重人性
2 諸行無常
3 共存共榮
4 現地現物

第一章 為正確理解「TOYOTA模式」
5 高層的態度是引進「TOYOTA模式」的關鍵
6 為何「重視後製程」?
7 「TOYOTA模式」正是日本式經營的典型
8 「TOYOTA模式」 是一種看事情的觀點和思維
9 重要的是理解「本質」
10 「TOYOTA模式」第三年會遇到的瓶頸
11 「TOYOTA模式」要打破部門間的樊籬
12 有睏難的人就去改良,並持續進步
13 不要企圖達到「最好」,而是時時追求「更好」

第二章 何謂「自働化」?
14 到底什麼是安全?
15 安全是作業的入口
16 紡織機的開發誕生齣「自働化」的概念
17 有助於安全確保和品質保證的「自働化」
18 工作上的「質」與「量」
19 將人做的事與機械做的事分開的理由
20 打造以人為中心的作業製程
21 完結作業的觀念誕生
22 「自働化」讓「自尊」在勞動者心中紮根
23 在製造現場,作業員即「同誌」
24 「防呆裝置」即鬧鐘
25 「投入設備」是為瞭降低負荷,不是降低工時
26 「自働化」即意謂「可視化」
27 「可視化」能促進「改善」

第三章 何謂「Just in Time」?
28 挑戰資金障礙的開端
29 無窮大的「In」與「On」之差
30 壽司店也在做「Just in Time」
31 目的是縮短交付周期
32 安全庫存一減少,感覺大不相同
33 被逼到走投無路人就會成長

第四章 庫存是在哪裡生成?
34 前、後製程需要庫存串連
35 推動式生產(PUSH)或拉動式生產(PULL)?
36 決定庫存量的因素①批量大小
37 決定庫存量的因素②交付周期
38 換模時間決定安全庫存的多寡

第五章 何謂「改善」?
39 企業有其生命,不鍛練則衰,不成長則亡
40 明確描繪齣自傢公司追求的理想圖像
41 建立全公司統一的評量標準為成功的關鍵
42 銷售、物流部門的改善
43 工廠的改善
44 「紅酒」和「日本酒」的差異
45 追問「目的為何?」能帶來「改善」
46 「浪費」的差異
47 要不斷訓練省下平時的「浪費」
48 人力為整數。沒有小數。
49 現場總是會讓「問題」浮現
50 處在劣勢就能漸漸看清楚「浪費」
51 給課題鍛練部下
52 支援係統能促使組織進一步成長

第六章 「TOYOTA模式」進化的過程
53 憑著日本人的「頭腦」和「本事」製造齣暢行世界的產品
54 支撐著TOYOTA模式的工廠技術員室製度
55 「現地現物」、「實情實態」的陷阱
56 重複問五次「為什麼」的意義
57 建立現場的「迴饋係統」
58 視線交會的重要性
59 走訪現場前先磨練「洞察力」
60 培育對工作感到自豪的人

第七章 製造業今後應當怎麼做?
61 職場教育在背後支撐著「TOYOTA模式」
62 「改善」也意謂著員工的「自我實現」
63 在現場培育更多的「寶」並加以琢磨
64 技術的「術」是要「求」「行」動
65 打造對自己公司來說最佳的生產方式
後記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精益生産綫上的智慧: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的圖書簡介,字數約為1500字。 --- 書名:《精益生産綫上的智慧: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 內容簡介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中,企業麵臨的挑戰日益嚴峻:如何以更少的資源創造更高的價值?如何建立一個能夠自我學習、持續改進的組織?《精益生産綫上的智慧: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一書,並非簡單地復述那些耳熟能詳的精益口號,而是深入挖掘支撐現代高效運作體係的底層邏輯、文化內核以及實戰技巧。本書旨在為那些渴望將理論精益轉化為日常可見績效的管理者、工程師和一綫員工,提供一張清晰而詳盡的地圖。 第一部分:精益思想的基石——超越工具的哲學構建 本書的開篇,著重於厘建構精益思想的哲學基礎。精益,絕非一套固定的工具箱,而是一種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組織協作的思維範式。我們首先探討“價值”的真正定義。在許多企業中,價值往往被流程中的“浪費”所掩蓋。本書詳述瞭七大類(以及常常被忽視的第八類)浪費的識彆標準,並強調瞭價值流分析(VSM)在全局視角下的重要性。 更進一步,本書深入剖析瞭“流動性”(Flow)與“拉動”(Pull)的核心關係。流動性並非單純的速度問題,而是指物料、信息和人員能夠無縫銜接、順暢運作的狀態。我們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通過流程重構,消除瓶頸,確保價值在生産係統中以最小的等待時間通過。而拉動係統,則被視為對“預測的傲慢”的修正。本書詳細闡述瞭看闆(Kanban)係統在信息同步、庫存控製和需求響應方麵的精妙之處,區彆瞭基於物理信號的看闆與基於電子化的看闆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 此外,我們深入探討瞭“完美”(Perfection)作為驅動力的意義。精益管理的終極目標是消除一切不增值的活動。本書闡明瞭持續改善(Kaizen)不僅僅是小步快跑式的優化,更是基於深刻洞察和係統化方法的根本性變革。我們提供瞭構建“改善文化”的框架,強調領導力的示範作用和一綫員工的主體地位。 第二部分:現場管理的精細雕琢——可視化與標準化 精益的實踐最終要在現場得以體現。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如何將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可觀察、可控製的現場管理體係。 可視化管理(Visual Workplace)是本書濃墨重彩的一章。我們認為,一個乾淨、有序的現場是高效運作的前提。本書提供瞭詳盡的“5S”實施手冊,從整理、整頓到素養的培養,每一步驟都配有可操作的檢查錶和評估標準。特彆指齣,5S的最高境界並非“整潔”,而是“問題暴露”。當所有工具、物料、信息都處於應有的位置時,任何偏離標準的狀態都會立即被發現,從而觸發後續的糾正行動。 標準作業(Standardized Work)是保證質量和穩定性的基石。本書詳細分解瞭標準作業的三個關鍵要素:作業順序、在製品(WIP)控製與標準周期時間。我們提供瞭建立、記錄和驗證標準作業的方法論,並強調瞭標準是動態的、需要被持續挑戰和優化的基礎,而非僵化的教條。 在生産控製層麵,本書探討瞭生産平衡(Heijunka)的藝術。如何在不犧牲客戶滿意度的情況下,實現生産負荷的平準化,是許多企業麵臨的難題。本書係統性地介紹瞭如何利用生産看闆和工序平衡圖,將批量生産轉化為小批量、多頻次的混閤生産模式,有效應對市場需求波動。 第三部分:質量內建與人員賦能——係統韌性的構建 現代企業不僅需要速度,更需要韌性。本書的第三部分,關注如何將質量控製嵌入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並最大化發揮人的潛力。 防錯(Poka-Yoke)被提升到瞭係統設計的高度。本書超越瞭簡單的機械裝置,探討瞭信息流、作業流程設計中的“無誤設計”。我們分類解析瞭不同類型的防錯機製,並提供瞭如何通過流程模擬來預測潛在錯誤點的實用工具。 全員生産維護(TPM)的精髓在於將設備維護的責任從專業部門延伸到操作員。本書詳細介紹瞭TPM的八大支柱,特彆是如何通過“自主維護”來提升設備的綜閤效率(OEE)。重點在於如何培養操作員對設備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成為設備的第一道防綫。 最後,本書迴歸到“人”的核心作用。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是精益文化的靈魂。我們介紹瞭結構化的八步問題解決法(PDCA的應用),並強調瞭在團隊討論中如何運用魚骨圖、帕纍托圖等基礎工具進行根本原因分析(RCA)。本書緻力於培養一種文化,即問題不是需要隱藏的缺陷,而是學習和改進的絕佳機會。 結語:持續變革的引擎 《精益生産綫上的智慧: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是一本麵嚮實踐的指南。它不提供速成秘籍,而是提供一套經過時間檢驗的方法論和一套思維方式。閱讀本書後,您將能夠更清晰地識彆價值流中的堵塞點,建立一個自我發現、自我修正的高效組織,最終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的卓越運營。本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推動變革的實踐者,而非僅僅是理論的旁觀者。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仔細品讀,但單從書名,我便聯想到瞭一係列關於高效組織和精益化運作的討論。我們常常聽到“豐田模式”如何如何成功,但很多時候,這些成功的經驗停留在宏觀層麵,難以轉化為我們具體操作的指南。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突破,它是否會提供一些深入淺齣的案例,展示如何在實際的生産、服務或辦公環境中,應用豐田式的管理原則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如何通過持續改善(Kaizen)的思維,激發一綫員工的創新活力?如何建立一個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柔性生産體係?我個人對“浪費”的消除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那些隱藏在日常工作中的“七種浪費”,以及具體的消除策略?我設想,它應該會包含一些圖錶、流程圖,甚至是具體的檢查清單,幫助我們係統性地識彆問題,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理論的堆砌,而是能成為一個實踐者手中的“工具箱”,能夠指導我們一步步地優化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從而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TOYOTA式現場管理”,讓我立刻想到瞭一係列與“精益”和“持續改進”相關的概念。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真正將復雜理論轉化為簡單易行、卓有成效的實踐的公司和管理哲學深感興趣,而豐田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價值流”(Value Stream)的概念如何被應用於現場管理,即如何識彆並消除那些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環節。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或方法,來幫助我們繪製和分析價值流,從而找到改進的突破口?另外,我一直認為,有效的現場管理離不開強大的問題解決能力。我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豐田在“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方麵的方法論,比如“五個為什麼”(5 Whys),以及如何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解決錶麵問題,更能觸及問題的本質,從根源上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這本書會不會包含一些關於團隊協作、溝通技巧以及領導力在現場管理中的作用的討論?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完整的框架,幫助我們理解,如何構建一個能夠自我驅動、持續進化的優秀現場管理體係。

評分

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現場”。我們通常理解的“現場”,可能更多的是指工廠車間,但“現場管理”的理念,我覺得應該可以泛化到任何一個需要麵對客戶、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發生地”。比如,服務業的客戶服務中心,甚至是我們日常的辦公室工作。這本書的“TOYOTA式”定位,讓我覺得它可能包含瞭很多被廣泛認可的、經過時間檢驗的優秀管理實踐。我希望從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去“管理”現場,更是如何去“經營”現場,如何讓現場成為一個能夠自我運轉、自我改進的有機體。是否會探討如何培養一種“全員參與”的現場文化?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反饋機製,讓信息能夠快速地在現場流轉?以及在麵對突發狀況時,現場管理人員應該如何快速做齣決策和反應?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挖掘豐田公司在質量管理、成本控製、員工培訓等方麵的獨特之處,並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為可供藉鑒的模式。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對“現場”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並能將其中的精髓應用到我自己的工作領域,帶來切實的改變。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具體涉及到的管理方法和案例,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不過,從書的封麵和目錄來看,它似乎是一本關於如何優化現場生産流程、提升運營效率的管理工具書。我個人一直對精益生産和豐田生産方式(TPS)的理念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它如何能在效率和質量之間找到絕佳的平衡點。很多時候,我們談論管理,都容易陷入理論的迷宮,而這本書的名字“TOYOTA式現場管理”就直接點明瞭它的落地性和實踐性,這讓我對它充滿期待。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不僅僅是“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怎麼做”。比如,它是否會講解“看闆”係統的具體應用,如何通過“5S”管理來塑造良好的現場環境,以及“Jidoka”和“Just-in-Time”這些核心概念在實際工作中的部署和落地細節。我一直覺得,很多企業在推行管理變革時,往往隻是模仿瞭錶麵的動作,而沒有抓住其精髓。如果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豐田式現場管理的“靈魂”,提供實實在在的案例分析,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身企業的情況進行調整和應用,那將非常有價值。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從最基礎的環節開始,一點一滴地改進,最終實現整體效率的飛躍。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産生瞭一種聯想,那就是關於“秩序”與“效率”的精妙結閤。我們常常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忽略瞭現場的有序性,反之亦然。而豐田的生産方式,恰恰以其高度的紀律性和流程化而聞名,它如何在實現驚人效率的同時,保持一種令人稱道的秩序感,這正是我想從這本書中探尋的。我尤其好奇,它是否會詳細闡述如何通過精細化的流程設計,將每一個操作步驟都做到極緻?比如,那些關於標準作業(Standardized Work)的內容,是否會包含如何製定詳細的操作規程,如何通過標準化來減少人為錯誤,以及如何通過持續地審視和優化標準作業來驅動改進?另外,關於目視化管理(Visual Management)的部分,我希望能夠學到如何通過直觀的方式,讓現場的問題一目瞭然,讓管理者和操作者都能迅速地掌握現場的狀況,並做齣正確的判斷。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圖錶、指示牌、看闆等目視化工具的設計和應用範例?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如何通過建立一個清晰、有序、可視化的現場環境,來提高整體的響應速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