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第4版)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
| 作者:韩广兴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4.00 | 页数:282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125829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4 |
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将电视机的整机结构及各单元电路的结构,信号处理过程,各电路部位的信号内容和波形等用图配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直接在电路图上标注元器件的功能、电压或参数波形等信息内容。本书重点介绍电视机的基本原理和实用维修技术,对集成电路主要介绍内部功能和外部接口,避开内部电路的分析和复杂的计算。
第1章 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的基础知识
1.1 电波的发射与传输
1.1.1 无线电信号的传输特性
1.1.2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
1.2 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
1.2.1 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
1.2.2 声音信号的调制和发射
1.2.3 信号接收的基本过程
1.3 电视信号的形成和传输
1.3.1 电视节目的发射和接收
1.3.2 PAL制电视信号的编码方法
1.3.3 PAL制彩色信号的特点
1.3.4 色度信号的解码过程
1.3.5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法
1.4 彩色电视信号三大制式简介
1.5 数字电视的传输与接收
第2章 彩色电视机图像和显像原理
2.1 光和色的基本知识
2.1.1 光与色的关系
2.1.2 三基色原理
2.1.3 光的三要素
2.2 彩色显像管的基本结构和显像原理
2.2.1 显像管的结构
2.2.2 电子枪的结构和功能
2.2.3 偏转线圈的功能
第3章 彩色电视机的基本构成
3.1 彩色电视机的整机构成
3.2 彩色电视机的信号处理过程
3.3 彩色电视机的控制系统
3.3.1 数字量变成模拟量的控制方式
3.3.2 I2C总线控制系统
3.4 彩色电视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关系
3.4.1 图像中放电路的相关信号
3.4.2 亮度信号处理电路的相关信号
3.4.3 色度信号处理电路的相关信号
3.4.4 行鉴相AFC电路的相关信号
3.4.5 开关电源的相关信号
第4章 调谐器电路的结构和故障检修
4.1 调谐器的基本功能和电路结构
4.1.1 调谐器的基本结构
4.1.2 调谐电路的信号处理过程
4.1.3 调谐控制电路的结构
4.2 调谐电路的工作原理
4.2.1 输入电路
4.2.2 高频放大器
4.2.3 混频电路
4.2.4 本机振荡电路
4.2.5 自动频率调整电路AFT
4.2.6 变容二极管及其特性
4.2.7 UHF高频头电路实例
4.3 调谐器电路实例分析
4.3.1 频段分离电路
4.3.2 VHF段高通滤波器
4.3.3 高放电路
4.3.4 本机振荡电路
4.3.5 混频电路
4.3.6 UHF频段的调谐
4.4 调谐器的故障检修
4.4.1 调谐器及前端电路的故障特点
4.4.2 调谐器故障的检测方法
4.4.3 调谐器的维修与更换
4.4.4 典型彩色电视机调谐器及相关电路的故障检修
第5章 中频电路的故障检修
5.1 中频电路的结构和功能
5.1.1 中频电路的基本结构
5.1.2 中频电路的组成部分
5.2 中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5.2.1 视频同步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5.2.2 消噪电路的功能
5.2.3 AGC与AFT电路
5.3 中频电路的功能和典型结构
5.3.1 独立的中频电路
5.3.2 中频、视频处理合一的集成电路
5.4 中频通道的电路分析
5.4.1 中频电路PC1820CA的结构和原理
5.4.2 单片TV信号处理电路
5.5 中频电路的故障检测方法
5.5.1 中频电路的检测要点
5.5.2 中频电路的故障检修实例
第6章 伴音电路的结构和故障检修
6.1 伴音解调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1.1 伴音信号的处理过程
6.1.2 伴音电路的结构
6.2 音频信号处理电路
6.2.1 音频信号处理电路的基本功能
6.2.2 音频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
第7章 亮度、色度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和故障检修
7.1 亮度、色度信号处理电路的基本结构
7.1.1 视频、解码电路的基本功能
7.1.2 视频、解码电路的基本构成
7.2 典型亮度和色度信号处理电路的故障检修
7.2.1 亮度、色度信号处理电路的集成化
7.2.2 亮度、色度处理电路TA8783N
7.2.3 单片集成电路LA7680
7.2.4 单片集成电路LA76810
7.2.5 TDA8841单片集成电路
7.3 高画质电路的结构和故障检修
7.3.1 梳状滤波器的基本功能
7.3.2 数字梳状滤波器的结构和原理
7.3.3 清晰度增强电路
7.4 亮度、色度信号处理电路的故障检修实训
7.4.1 视频图像信号的特点及测量
7.4.2 亮度、色度电路的故障检修
第8章 行扫描电路的结构和故障检修
8.1 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8.1.1 扫描电路的基本功能
8.1.2 行扫描电路的结构
8.2 扫描电路的实例分析
8.2.1 TCL-2118的扫描电路
8.2.2 TCL-2980彩色电视机的扫描电路
8.3 行扫描电路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8.3.1 行扫描电路的常见故障
8.3.2 行输出电路的故障检修
第9章 场扫描电路的结构和故障检修
9.1 场扫描电路的基本功能和电路结构
9.1.1 场扫描电路的基本功能
9.1.2 场扫描系统的主要部件
9.1.3 扫描信号产生电路
9.1.4 场输出电路
9.2 场扫描电路的故障检修
9.2.1 场扫描电路的故障及检测方法
9.2.2 场扫描电路的常见故障
9.3 场扫描电路实例分析
9.3.1 TDA8351场扫描输出电路
9.3.2 光栅几何校正电路TA8739P
9.3.3 场输出电路TA8427K
9.3.4 场输出电路TA8445
第10章 电源
10.1 电源电路的基本结构
10.1.1 整流和滤波电路
10.1.2 稳压电路
10.2 开关电源电路
10.2.1 开关电源的基本特点
10.2.2 开关电源的基本构成
10.3 开关电源的故障检修
第11章 显像管电路的结构和故障检修
11.1 显像管及其相关部件
11.2 显像管电路的基本结构
11.2.1 末级视放电路
11.2.2 白平衡调整电路
11.2.3 显像管电路的检测要点
11.3 显像管电路的故障检修
11.3.1 显像管电路的常见故障
11.3.2 显像管电路故障的检修方法
11.3.3 会聚和色纯调整部分的故障检修
11.3.4 集成化的末级视放电路TDA5112
11.4 显像管电路故障检修实例
11.4.1 典型显像管电路的结构
11.4.2 典型显像管电路的故障检测方法
第12章 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和故障检修
12.1 彩色电视机控制系统的构成
12.1.1 彩色电视机的手动调整方式
12.1.2 微处理器调整方式
12.2 微处理器及其接口电路
12.2.1 微处理器集成电路
12.2.2 微处理器及相关电路的故障检测
12.2.3 微处理器的接口电路
12.3 彩色电视机遥控系统的电路结构和故障检修
12.3.1 遥控发射器的电路结构和故障检修
12.3.2 遥控接收电路的故障检修
12.4 系统控制电路
12.4.1 系统控制电路的典型结构
12.4.2 系统控制电路的控制功能
12.4.3 系统控制电路的信号检测
第13章 彩色电视机的新技术
13.1 数字电视技术
13.1.1 电视信号的数字处理技术
13.1.2 数字电视机的基本特点
13.1.3 数字电视机的基本结构
13.1.4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13.1.5 数字广播接收机和机顶盒
13.1.6 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13.1.7 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3.2 液晶电视机
……
第14章 彩色电视机的故障检修实例
这本书在讲解“图像信号处理”的细节时,可谓是“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图像是如何形成的,而是深入剖析了图像信号在电视机内部所经历的各种“蜕变”。从亮度信号、色度信号的分离,到色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再到色同步、亮同步的提取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细致的讲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梳状滤波器”(Comb Filter)的介绍感到惊叹,它如何有效地分离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减少“色差”的产生,从而提供更清晰、更自然的色彩。此外,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图像的“AGC”(自动增益控制)、“箝位”(Clamping)、“消隐”(Blanking)等处理过程,这些看似微小的步骤,却对最终的图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像问题,如“色彩漂移”、“亮度跳变”、“画面抖动”等,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判断依据。这些内容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副清晰生动的画面,背后是多么复杂和精密的信号处理过程。
评分这本书在剖析电视机核心工作原理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严谨与细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图像生成和色彩还原机制时所采用的“解构式”方法。它不像许多教科书那样,将复杂的概念堆砌在一起,而是层层剥离,从最基本的电子束扫描、荧光粉发光原理讲起,逐步过渡到红绿蓝三基色混合产生丰富色彩的奥秘。那些关于扫描线密度、像素点排布、以及不同显像管技术(如阴极射线管、液晶、等离子、OLED)在色彩表现力和响应速度上的差异,都被作者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和精确的图示描绘出来。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其他关于显示技术的书籍,但很少能像这本书一样,将复杂的物理学原理与实际的显示效果如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还能让你真正“理解”色彩是如何在屏幕上“诞生”的。书中对显像管内部电子枪的电子发射、加速、偏转过程的描述,简直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微观世界的探险,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看起来“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原理的讲解之中,让读者在理解物理过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在描述自然现象中的力量。而且,对于不同显示技术在观看角度、对比度、亮度均匀性等方面表现的差异,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我们在选购电视机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电源部分”的电路原理和维修时,无疑是最具实用价值的部分之一。电视机的电源,就好比人的心脏,是整个设备的“动力源泉”。书中对各种类型电源(如线性电源、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包括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等关键环节。我尤其对开关电源部分的讲解感到“醍醐灌顶”。对于其高频开关、PWM(脉宽调制)控制、反馈调节等概念,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我不再感到神秘莫测。书中详细分析了开关电源的各个工作模式,以及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关键元器件(如MOSFET、PWM控制器IC)的电压、电流变化。在维修部分,书中列举了电源部分最常见的故障现象,如“开不了机”、“待机指示灯不亮”、“输出电压不稳定”等,并且针对每一种故障,都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思路和测量方法。对于滤波电容失效、开关管击穿、PWM控制器损坏等典型故障,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维修指导。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我对书中关于“显像管(CRT)的电子枪原理”的阐述,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尽管现在液晶和OLED电视已经占据了主流市场,但CRT电视机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独特的工作原理,仍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作者以一种近乎“雕琢”的态度,详细解析了电子枪的构造,包括电子源、加速极、栅极、聚焦极等,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产生一束细微的电子束。书中对电子束的发射、聚焦、加速过程的物理原理,以及电场和磁场如何在其中起到控制作用,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偏转线圈”的部分,它如何通过产生变化的磁场,精确地控制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扫描路径,从而绘制出整个画面。书中对行扫描和场扫描的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逐行扫描或隔行扫描的,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对于CRT电视机常见的“几何失真”问题,如“屏幕变形”、“幅度不对称”等,书中也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如偏转线圈老化、磁环失效等,并提供了相应的维修方法。这种对“经典”技术的深入挖掘,不仅让我对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理解了现代显示技术是在怎样的基础上不断演进的。
评分这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第4版)》的开篇,便以一种近乎“哲学”的视角,将电视机这一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电器,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技术演进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作者并没有急于展示具体的电路图或者故障排除技巧,而是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电视机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如何一步步改变了人类获取资讯、娱乐乃至认知世界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台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机器,更是信息时代浪潮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承载着技术革新与社会需求的双重使命。从早期的黑白显像管到如今的超高清智能平板,每一代电视机的诞生,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心血,也映射了社会对视觉体验和信息交互的不断追求。书中对这些技术演进脉络的梳理,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说明,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利用科技“看见”更广阔世界的简史。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这种宏观的视角所吸引,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电视机的关系,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冰冷的电子产品,而是理解了它背后所蕴含的科技进步的力量以及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CRT显像管工作原理的详尽阐述,虽然在当下似乎已经略显“古老”,但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其精妙之处,并与现代技术进行对比,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叙事方式,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后续技术发展的逻辑起点。此外,书中对于“信号”这一概念的探讨,也并非停留在物理层面,而是将其延伸到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的本质,这使得整本书的理论基石显得更加坚实和富有远见。
评分在实际的维修部分,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故障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望闻问切”。书中列举了大量电视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从最常见的“无声无影”到一些比较隐蔽的“图像失真”、“色彩异常”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给出“换这个零件”的结论,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种故障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以及它与电路中哪个部分、哪个元器件的关联。比如,对于“屏幕出现雪花点”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书中就详细讲解了这可能是由于信号接收不良、调谐器故障、中周线圈老化,甚至是内部电路受到干扰所致,并且为每种可能性都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判断依据。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测量”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用万用表测量什么电压、什么电阻,而是教会你如何根据电路图,结合故障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测量,从而快速定位问题所在。那些图文并茂的电路图分析,以及对于各种测试点信号特征的描述,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料。甚至是一些老式电视机特有的维修技巧,如CRT的“烧屏”问题,或者行输出变压器(FBT)的常见故障,书中都有提及,这充分展现了作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数字电视信号处理和解码方面,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认识。随着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信号已经逐渐被数字信号所取代,而书中对数字电视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过程的阐述,让我得以窥见其背后复杂的“大脑”。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介绍概念,而是深入剖析了QAM(正交幅度调制)、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调制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mpeg-2、h.264等压缩编码技术是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传输带宽的。对于“像素”这一概念,书中也从数字信号的视角进行了更精细的解读,包括像素时钟、像素数据流的传输以及如何在接收端重构完整的图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纠错码”的讲解印象深刻,它解释了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如何应对干扰和损耗,通过冗余信息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这对于理解数字电视为何能够比模拟信号提供更稳定、更清晰的图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书中还提到了HDMI、DisplayPort等数字接口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高清视频传输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现代智能电视的内部工作机制,以及如何进行更高级的影音设备连接,都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安全维修”方面的指导。对于任何电器维修来说,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而电视机,尤其是老式CRT电视机,其内部存在高压,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书中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小心触电”的警告,而是详细讲解了电视机内部的高压产生机制,以及哪些元器件可能带有残余电荷,即使在断电后也需要格外注意。作者还指导读者如何安全地放电,以及在进行电路测量或更换元器件时,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例如,在维修CRT电视机时,书中特别强调了对显像管的保护,以及如何安全地拆卸和安装高压相关的组件。对于电源部分的维修,书中也列举了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建议。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潜在危险的充分预估,充分展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对读者的关怀。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严谨、负责任的维修态度,这对于任何从事电子产品维修的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对于许多像我一样,对电视机内部的“信号流程”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将电视机从一个“黑盒子”变成了一个可解析的、有逻辑的系统。书中对信号的接收、调谐、解调、中放、视频/音频处理、驱动以及最终输出的整个流程,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条分缕析。我特别喜欢作者用流程图和框图来辅助讲解,这使得原本可能非常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直观易懂。从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调谐器选择出我们想要观看的频道,然后进行解调,分离出视频和音频信号,接着经过一系列的滤波、放大、色彩处理,最后由驱动电路将这些信号转换成能够驱动显像管或显示面板的电信号。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书中都有详尽的解释,包括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及其作用。比如,对于“伴音中周”和“伴音鉴频器”的讲解,就让我理解了为何有时画面正常但没有声音,或者声音出现异常。这种对信号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描绘,让我对电视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日后分析和判断故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元器件识别与替换”方面的指导,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对于许多电子维修爱好者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地识别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以及在替换时选择正确的型号和规格。书中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帮助。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封装形式、以及在电路图中的标识,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性能参数和选择原则。例如,对于电阻,书中讲解了不同阻值、精度、功率的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对于电容,则区分了电解电容、陶瓷电容、薄膜电容等不同类型,并阐述了它们的耐压、容值、以及在滤波、耦合、旁路等电路中的作用。特别令我受益的是,书中还讲解了许多“代换原则”,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如何用一个性能相近但型号不同的元器件进行代换,以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对于一些集成电路(IC),书中也提供了如何识别其型号、引脚功能,以及在进行替换时需要注意的防静电等问题。这些实操性的内容,为我进行实际维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