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袁荃猷制图

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袁荃猷制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明式家具
  • 家具史
  • 中国传统工艺
  • 王世襄
  • 袁荃猷
  • 古董
  • 收藏
  • 设计
  • 建筑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719
商品编码:1701221932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明式家具研究

定价:109.00元

作者:王世襄编著,袁荃猷制图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108043719

字数:

页码:4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3362301

编辑*


暂无

内容提要


《王世襄集:明式家具研究》经香港三联书店、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填补了此门学问过去只有外国人有专业著、中国人却没有这一令人遗憾的空白。一年之后,《王世襄集:明式家具研究》的英文版、法文版已经问世,德文版今年亦将付梓,在台湾亦已正式出版中文本,它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世襄之所以完成这样一部煌煌巨著,是因为他具备一些非常难得的条件。所谓难得的条件并不是说他有坚实的文史基础和受过严格的*训练,因为这只能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必须具备的条件。难得的是他能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百折不挠,以惊人的毅力,扎扎实实的劳动,一点一滴,逐步积累创造为撰写此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目录


王振铎题签
启功题签
朱启钤题签
袁荃猷七十小像、王世襄题诗二首
凡例

*章
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
和制造地区
第二章
明式家具的种类和形式
甲、椅凳类
壹·杌凳
贰·坐墩
叁·交杌王振铎题签
启功题签
朱启钤题签
袁荃猷七十小像、王世襄题诗二首
凡例

*章
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
和制造地区
第二章
明式家具的种类和形式
甲、椅凳类
壹·杌凳
贰·坐墩
叁·交杌
肆·长凳
伍·椅
陆·宝座
乙、桌案类
壹·炕桌
贰·炕几,炕案
叁·香几
肆·酒桌、半桌
伍·方桌
陆—条形桌案——条几条桌、条案、架几案
柒·宽长桌案——画桌、画案、书桌、书案
捌·其他桌案
丙、床榻类(附:脚踏)
壹·榻
贰·罗汉床
叁·架子床
附:脚踏
丁、柜架类
壹·架格
贰·亮格柜
叁·圆角柜
肆·方角柜
戊、其他类
蠹·屏风
贰·闷户橱(包括联二橱、联三橱)、柜橱
叁·箱
肆·提盒
伍·都承盘
陆·镜架、镜台、官皮箱
柒·天平架
捌·衣架
玖·面盆架
拾·火盆架
拾壹·灯台
拾贰·枕凳
拾叁·滚凳
拾肆·甘蔗床
第三章
明式家具的结构与造型规律
甲、基本接合
乙、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
丙、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
丁、另加的榫销
戊、试谈明式家具的造型规律
第四章
明式家具的装饰
甲、选料
乙、线脚
丙、攒斗
丁、雕刻
戊、镶嵌
己、附属构件
第五童
明式家具的用材
甲、木材
乙、附属用材
丙、木材及附属用材
文献资料
第六章
明式家具的年代鉴定及改制问题
甲、关于年代鉴定问题
乙、关于家具的改制问题
附录
一、名词术语简释
二、明式家具的“品”与“病”
三、《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
四、明式家具实例增补
五、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六、山西民间家具三种
七、明铁力翘头长供桌
八、求知有途径无奈老难行
图版检索
插图目录
后记
再版后记
《明式家具研究》再版的意义
王世襄编著书目

作者介绍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9日),男,号畅安,北京人,祖籍福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文摘


暂无

媒体*


暂无


明式家具研究 作者: 王世襄、袁荃猷 制图: 袁荃猷 内容简介: 《明式家具研究》并非一本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的小说,而是一部严谨、详尽的学术专著,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巅峰——明式家具。本书从历史、工艺、美学、材料等多个维度,对明式家具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分析与阐释,为读者展现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远价值。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扎实的史料考证。两位作者,王世襄先生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研究的泰斗,袁荃猷先生则在家具制作工艺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强强联合,使得本书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不失微观的工艺细节。全书围绕明式家具的几个重要面向展开,层层深入。 一、历史溯源与时代背景: 本书首先追溯了明式家具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将其置于明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从家具的雏形、早期演变,到明代中晚期达到鼎盛,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家具的特点、功能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明式家具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演进的必然产物。 二、艺术风格与造型美学: 明式家具以其简洁、流畅、优雅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本书深入剖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包括线条的运用、比例的协调、空间的构成等方面。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揭示了明式家具如何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高度的艺术化和人性化。无论是椅凳、桌案,还是床榻、柜橱,都体现出一种“简练而精妙”的美学追求,追求“以少胜多”、“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三、工艺技法与制作精髓: 袁荃猷先生的制图和对工艺的细致描述,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书中详细介绍了明式家具所采用的各种精湛的木工技艺,如卯榫结构、雕刻、镶嵌、打磨等。作者强调了明式家具“无一钉而坚固”、“浑然天成”的工艺特点,揭示了工匠们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细节处理上的匠心独运。这些精密的工艺图和文字描述,对于研究和传承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四、材料选择与纹饰寓意: 明式家具的选材极为讲究,多选用珍贵的硬木,如黄花梨、紫檀等。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些木材的物理特性、色泽纹理以及其在家具制作中的优势。同时,书中也对明式家具上的雕刻纹饰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分析了龙、凤、花卉、吉祥图案等纹饰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和社会象征。这些纹饰不仅是装饰,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五、分类与鉴赏: 本书对不同类型的明式家具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提供了丰富的鉴赏方法。从椅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橱类等大类,到具体的器物款式,作者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描述。对于家具的年代、产地、造型、工艺、用材等方面的鉴别,本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对于收藏家、研究者以及普通爱好者来说,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六、文献梳理与实物考证: 王世襄先生在本书中,对历代关于家具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梳理和深入的考证,并结合了大量的传世实物,进行细致的比对和分析。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本书的论述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书中引用的文献资料丰富,考证过程详实,为明式家具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式家具研究》并非一本轻松阅读的读物,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详实的资料、精湛的制图和深刻的见解,成为了研究明式家具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一次全面总结,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展示。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明式家具为何能成为世界家具史上的瑰宝,体会到中国工匠在追求器物之美和精神之韵上的极致追求。 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不仅仅是对一件件家具的记录,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观念、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它让古老的明式家具“活”了起来,让更多人能够走近、了解、并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家具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明式家具研究》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迟到的盛宴。从得知这本书的存在,到终于将其收入囊中,我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期盼。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瞬间沉浸其中。王世襄先生的文字,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他用严谨而不失生动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一幅幅明代家具的壮丽画卷。我尤其欣赏他对家具“神韵”的捕捉,他不仅仅关注家具的外在形态,更深入挖掘了家具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他将家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人生活、审美情趣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家具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如何成为那个时代精神的载体。而袁荃猷先生绘制的那些图,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那些线条的刚劲有力,比例的精准无误,细节的刻画入微,都让我惊叹不已。它们不仅仅是家具的复制,更是对家具“神韵”的升华,让我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直观地感受到明代家具的精妙与绝伦。这本书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积累,是审美的提升,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身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东方韵味和人文气息,是现代家具所无法比拟的。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在我心中,就是一部关于这种韵味的百科全书。虽然书名是“研究”,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位饱学之士,用最真挚的情感,向你娓娓道来关于明式家具的前世今生。他不仅仅是罗列家具的形制和尺寸,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工艺、审美情趣,甚至连当时的社会背景、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都融入其中。读这本书,就像在和王先生一起,走进一座座古老的宅邸,在庭院深深处,在书房案头,在厅堂正中,与那些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雕饰适度的家具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尤其喜欢王先生的叙述方式,他时而严谨考究,旁征博引,时而又充满人情味,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教导着晚辈。他对于家具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透过文字,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明式家具的独特魅力。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提醒我,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历史和谐共生的产物。

评分

在我心中,《明式家具研究》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关于家具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和工匠精神的百科全书。王世襄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明代家具艺术的大门。他不仅仅是描述家具的形制,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家具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当时的社会生活、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以及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家具“意境”的探讨,王先生能够从一件家具的线条、结构、甚至木材的纹理中,解读出它所传达的东方哲学和生活态度。这种解读,让我对家具的认识,从单纯的实用器物,提升到了艺术品的境界。而袁荃猷先生的制图,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无可估量的价值。每一幅图都绘制得精益求精,线条流畅,比例准确,细节描绘更是细致入微,仿佛将一件件珍贵的家具呈现在眼前。这些图,不仅仅是家具的再现,更是对工匠智慧的颂扬,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精巧的榫卯结构,感受到木材的温润质感。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也让我对“少即是多”的极简美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而明式家具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无疑是这座宝库中最耀眼的一颗。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对话,他用温润而深邃的语言,为我揭示了明式家具不为人知的秘密。王先生对于家具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热爱,他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件物品,更是在讲述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我非常喜欢他对于家具的“情感化”解读,他能够从家具的形制、结构、用材中,解读出当时的社会风尚、文人雅趣,甚至是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这些解读,让我觉得家具不再是冰冷的木器,而是有了生命,有了灵魂。而袁荃猷先生绘制的那些图,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那些线条的粗细变化,光影的明暗处理,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家具的质感和立体感,让我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温润的木材,感受到那些精巧的榫卯。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明式家具的知识,更是一种美的熏陶,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中华民族智慧的深深敬意。

评分

拥有一本《明式家具研究》,对我这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这本书就像一本藏宝图,带领我深入探索了明式家具这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王世襄先生的渊博学识和严谨治学态度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对每一件家具的考证都力求详实,从历史文献的梳理,到实物器形的分析,再到工艺技法的解读,都做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他对家具的“情怀”,他不仅仅是在做学术研究,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审美,一种生活态度。书中那些关于家具与文人生活、与士大夫阶层审美趣味的联系的论述,让我看到了家具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而袁荃猷先生绘制的那些插图,更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每一幅图都栩栩如生,清晰地展现了家具的结构比例和细节特征,仿佛一件件珍贵的家具就呈现在眼前,供人细细品味。它们不仅是图,更是对家具“神韵”的传达,让我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到明代工匠的巧思妙想和精湛技艺。这本书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积累,是审美的升华,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

评分

终于入手了王世襄先生和袁荃猷先生合著的《明式家具研究》,这本书在我心里早已是“神级”的存在,无数次在网上、在其他家具研究的书中看到它的名字,那种渴望拥有的心情,就像对一位久违的老友的思念,这次终于得以实现,真是太激动了!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小心翼翼地翻开,生怕损伤了这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文献。纸张的触感温润而扎实,印刷的墨色浓郁而清晰,尤其是袁荃猷先生绘制的那些图,线条的细腻、比例的精准、结构的清晰,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我以前也看过一些明式家具的图片,但总觉得隔着一层,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精妙。而袁先生的图,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窗户,让我能近距离地观察每一处榫卯的连接,每一条曲线的起伏,每一块木材的纹理。它不仅仅是图,更是对家具灵魂的精准捕捉,是对工匠智慧的无声赞颂。我常常会花上一个下午,就对着一两张图仔细端详,想象着当时的工匠是如何用手中的刨子、凿子,将一块块普通的木头,变成这样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那种专注,那种沉浸,让我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扰,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盛世,与那些巧夺天工的家具作伴。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翻看看的快餐式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品味,去感受。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和艺术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而《明式家具研究》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它深厚的底蕴和温和的语调,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彩世界——明式家具。王世襄先生的文字,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没有使用过于艰深的学术术语,而是用清晰、流畅、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讲述着关于家具的故事。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家具是如何被设计出来,又是如何被制作完成,以及它们在明代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书中关于家具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的论述,让我对“实用”与“美观”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追求美观就意味着要牺牲实用性,但明式家具却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它们不仅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而且结构合理,使用舒适,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而袁荃猷先生绘制的那些图,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密的线条,准确的比例,生动地展现了家具的每一个细节,仿佛一本立体的家具说明书,又像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我常常对着图纸发呆,想象着当年的工匠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结构,一丝不苟地呈现在木头上。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工艺和美学的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终于,我将这本如雷贯耳的《明式家具研究》捧在了手里,那种激动难以言喻。这本书在我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书名,而是一个象征,一个通往那个崇尚自然、追求雅致的时代的钥匙。王世襄先生的文字,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极其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将明式家具的魅力娓娓道来。他不仅仅是介绍家具的形制,更深入剖析了家具的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比如“道法自然”,这些深刻的理念,都巧妙地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之中。我特别欣赏他对家具“精神”的解读,他能够从家具的结构、比例、甚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解读出家具所蕴含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是现代家具所难以企及的。而袁荃猷先生绘制的那些图,更是为这本书锦上添花。每一幅图都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线条流畅,比例严谨,细节描绘更是栩栩如生。它们不仅是家具的写实,更是对家具“神韵”的传达,让我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真切地感受到明代家具的温润质感和精巧工艺。这本书带给我的,是知识的启迪,是审美的升华,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和自豪。

评分

自从我开始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家具,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一直是我仰望和学习的目标。如今终于有机会亲手翻阅这本书,感觉就像是终于踏上了攀登这座山峰的旅程。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家具的图册或技术手册,它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工艺的百科全书。王先生以他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将明式家具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家具的起源、发展,到不同类型家具的形制、结构、装饰,再到家具的用材、工艺,甚至是对家具的鉴赏标准,他都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家具“神韵”的解读,他不仅仅关注家具的外形,更深入挖掘了家具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而袁荃猷先生的制图,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无可比拟的价值。那些线条精炼、比例准确、描绘细致的图纸,为我理解家具的结构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书,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明式家具研究》这本书,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研究”二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气息,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难以理解。但当我真正翻开第一页,这种顾虑便荡然无存了。王世襄先生的文字,虽然严谨,却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求知欲。他用一种极其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幅明代家具的生动画卷。从椅子、桌案,到床榻、柜橱,他几乎涵盖了明式家具的方方面面,并且对每一件家具的结构、用材、工艺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尤其是那些关于榫卯结构的讲解,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木匠,但通过王先生的图文并茂的说明,我竟然也能够大致理解那些精巧绝伦的设计原理。这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充满了敬意,也对“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件家具,不仅仅是实用器物,它更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读完之后,我再去欣赏身边的家具,甚至是现代的一些仿古家具,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那种对工艺的理解,对审美的辨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