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 | 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01 |
| 作者:胡鞍钢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180.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9909195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是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内刊《国情报告》的2015年度合辑,包括正刊、专刊,60余篇专题报告,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如“十三五”规划专题研究、“十二五”规划总结评估、“一带一路”战略。作者除胡鞍钢外,还包括国情研究院的其他研究人员。
1.关于中国GDP超过美国的预言与事实
2.健康发展“十三五”基本思路
——健康中国战略
3.全球化视野下国有企业改革目标:三个翻一番
4.“十三五”期间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四大关系和八大优势
5.谈习近平“四个全面”治国纲领
6.中国有望实现“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
7.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8.谈“超级中国”
9.再谈“超级中国”
10.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
11.“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建设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
12.基础设施现代化:从“四化同步”到“五化同步”
13.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14.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三大规律
15.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目标升级版
16.迎接中国新常态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仍将平稳运行
17.“一带一路”:一场经济地理革命
18.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
19.高端智库建设
——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为例
20.关于国情调研的看法和总结
21.创新宏观调控目标的2.0版本
22.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的对话(一)
23.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的对话(二)
24.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的对话(三)
25.关于增加国际发展援助、设立国际发展机构的建议
26.中国人口长期发展(1950—2050年)
27.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名正言顺”
28.如何有效提高地方官员环境治理积极性
29.“十三五”规划核心发展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国企改革目标:超日赶美追欧
31.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综合国力背景
32.2020年中国率先消除绝对贫困
33.关于“G2战争”的问答
34.地方治理能力及绩效:各省区“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2011—2014)评估报告(提要)
35.绿色发展:中国发展的永续之路
36.对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建议
37.破解“新东北现象”:以辽宁为例
38.从国家能力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39.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从“两只手合力”论到“三只手合力”论
专刊1.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专刊2.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专刊3.关于“十三五”时期基本思路:主题、主线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专刊4.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专刊5.《政府工作报告》:决策过程与评论
专刊6.深化绿色改革创造绿色财富
——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科学评价(2008—2013年)
专刊7.认识、适应、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专刊8.中国与世界:开启“共赢主义”时代
专刊9.建设生态共同体,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先行
专刊10.“一带一路”: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专刊11.中国对世界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
——对中国实现MDG目标的评估(1990—2015年)
专刊12.中国中长期发展展望(2015—2030年)
专刊13.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短板:关于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专刊14.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从1.0版到4.0版
专刊15.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创新机制与五大动力
专刊16.中国碳排放趋势: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1990—2050年)
专刊17.探求传统治道的当代意义
专刊18.中国教育现代化:释放巨大教育红利
专刊19.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
专刊20.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专刊21.深刻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
参考文献
拿到《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沉淀”这个词。2015年,很多事情可能当时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涟漪,但经过时间的沉淀,或许就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份报告,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记录下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切片,让我有机会去回溯和品味。我一直认为,真正了解一个国家,不仅仅要看那些闪耀的成就,更要关注那些在角落里默默发生的改变。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统计数据,而是能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生动的案例,展现出2015年中国社会在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领域的真实状况。比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2015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科技领域,又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议题是否得到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期待看到报告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比如,当时围绕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话题,社会上存在着怎样的讨论和实践?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这些现象的背景和深度,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它们。
评分拿到《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承上启下”这个词。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它在国家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和分析充满了高度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出2015年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既要展现出取得的成就,也要揭示出存在的挑战。在经济方面,我特别关注报告如何分析“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如何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是否能看到关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在社会领域,我同样希望报告能够关注民生改善、社会公平、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关于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议题,报告是否能提供具体的进展和未来展望?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关于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是一份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我期待它能为我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评分拿到《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蕴含的“时代印记”所吸引。2015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深刻变革和重要转折的年份,它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端。因此,我迫切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20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貌。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驱动、对外开放深化等方面的进展和挑战。例如,2015年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国又展现了怎样的姿态和影响力?同时,我也非常关注报告中关于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的内容。2015年,国家在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面临着哪些新的课题?我希望报告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让我看到政策是如何惠及普通民众,以及社会在进步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活力和韧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份珍贵的时代记录,也是我深入理解中国发展轨迹的重要参考。
评分《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感觉它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2015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了变化和挑战的年份,也是一个国家在转型和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一年。这份报告,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个客观的记录者,为我们呈现出20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面貌。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国家在这一年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部分,2015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一年,我非常想知道报告是如何解读“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和发展趋势?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等方面,报告是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论据和案例?同时,我也对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内容充满期待。2015年,社会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又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扶贫攻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报告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进展和未来展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的窗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这个国家在2015年的发展轨迹。
评分《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怀揣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我对“国情报告”这个系列一直有很高的期待,毕竟这是我了解国家发展脉络,洞察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每一年的报告都像是一本厚重的日记,记录着过去一年的辉煌与挑战。然而,2015年,这个年份本身就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它承载着“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也孕育着“十三五”规划的开端,是承前启后、意义非凡的一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关键的节点上,作者们是如何梳理和呈现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真实面貌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颇具匠心,既有宏大的视野,又不失细节的严谨,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好奇。我尤其关注在这一年,国家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驱动、民生改善、对外开放格局等方面,报告是否能提供深入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支撑。同时,我也期待看到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下,国家是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风险的。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国家发展、理解时代脉搏的绝佳机会,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带来新的启发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从封面上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和全面的气息。2015年,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年份,国家在这一年里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调整和发展。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份权威、深入的解读,帮助我全面了解2015年中国社会经济的真实面貌。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深刻的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国家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创新驱动、对外开放格局深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比如,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2015年中国经济展现出了怎样的活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同时,我也对书中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内容充满期待。2015年,国家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成效?报告是否能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政策是如何落地,又如何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献,也是我理解当下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
评分说实话,拿到《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时,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一年发生了什么?2015年,在我个人记忆里,是一个充满变革和调整的年份。它不像一些年份那样有着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反而更像是在潜移默化中,许多重要的趋势正在悄然形成或加速发展。因此,我特别好奇这份报告会如何捕捉到这些“看不见的”变化,以及它们对国家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信息量之巨大。我不仅仅想了解那些官方数据和宏观政策,更希望能够通过报告中的分析,触碰到社会肌理的细微之处,了解老百姓在这一年里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希望与忧虑。比如,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2015年有哪些新的进展和挑战?报告里是否会有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政策是如何落地,又如何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的?此外,我对环境问题也一直非常关注,2015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成效?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雾霾治理、水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并提供一些令人鼓舞的案例?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一个宏观的“国情”图景,更能展现出“人民”的“国情”,让我能更立体地理解这个国家在2015年的发展轨迹。
评分《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在我手中沉甸甸的,这本身就传递着一种厚重感和信息量。2015年,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转折和机遇的年份,它承载着“十二五”的收官,也孕育着“十三五”的开端,所以,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像一幅全景画,将20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清晰地呈现出来。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我希望报告能够提供深入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支撑。是否能看到关于新经济业态的兴起,以及传统产业如何寻求突破?在社会民生领域,我同样充满好奇。2015年,国家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成效?我希望报告能够触及到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案例。此外,在国际舞台上,2015年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报告是否也会有所涉及?总之,这本书,我把它看作是一个了解中国发展脉搏的重要窗口,期待它能为我带来深刻的启示。
评分《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从拿到它开始,就有一种“历史感”油然而生。2015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寻常的年份,但对于我这个喜欢研究国家发展历程的人来说,它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关键节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梳理清楚这一年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报告的标题“国情报告”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和全面性,我希望它能够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2015年中国的全貌,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我对经济部分的分析尤其感兴趣,毕竟2015年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调整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这种转变的内在逻辑,以及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例如,在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报告是否能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同时,我也想了解在国际关系方面,2015年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又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
评分拿到《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回溯”。2015年,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段充满回忆的时光,而这本书,则像是把我带回那个特殊的年份,去重新审视和理解当时发生的一切。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加宏观和客观的视角,去梳理和分析2015年中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我尤其关注书中在经济方面的论述,201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这种调整的内在逻辑,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报告是否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层面,而是能够触及到更细微的社会肌理。在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2015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和发展趋势?报告是否会通过具体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政策是如何落地,又如何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2015年中国发展历程的宝贵参考,为我提供更深层次的洞察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