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 | ||
| 定價 | 39.8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9月 | |
| 開本 | 16 開 | |
| 作者 | 任安蘭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128 頁 | |
| 字數 | 416 韆字 | |
| ISBN編碼 | 9787115461438 | |
| 重量 | ||
本書是“國畫入門基礎教程”係列圖書中的一本。“國畫入門基礎教程”是專門為零基礎美術愛好者打造的、涉及多種國畫常見題材的國畫入門書,針對美術初學者學習的實際安排案例。書中細緻的繪畫步驟,簡單風趣的文字,讓你輕鬆學會國畫。本書通過6 章內容,循序漸進地介紹瞭“山水雲樹”這一常見題材的相關繪製技法。第1 章介紹瞭國畫的基礎知識,包括工具和使用、運筆技法、用墨技法、用色技法等。第2 章介紹瞭常見的山石的畫法,包括山石的結構、山石的組閤方式、畫山石的基本流程、石頭的皴法、常見山體的畫法。第3 章介紹瞭雲水的畫法,包括雲的畫法、霧的畫法、煙的畫法、嵐的畫法、水的畫法、泉水的畫法、瀑布
的畫法等。第4 章介紹瞭樹的畫法,包括樹的基本畫法、樹乾的畫法、樹枝的畫法、樹葉的畫法、不同種類樹木的畫法、叢樹的畫法。第5 章介紹瞭點景的畫法,包括人物的基本畫法、房屋的基本畫法、橋的基本畫法、船的基本畫法等。第6 章介紹瞭山水畫創作的畫法,包括6 個典型案例:《歸舟圖》《早春圖》《春江圖》《深山訪友圖》《歸隱圖》《春山圖》,技法實用,非常適閤初學者學習。本書對於正準備提高國畫寫意繪畫修養和技法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錯的教程和臨摹範本。本書適閤美術愛好者自學使用,也可作為美術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
第1 章 國畫基礎入門
用筆技法6
毛筆的種類 6
怎樣握筆 7
運筆技法8
中鋒運筆 8
側鋒運筆 8
藏鋒運筆 8
逆鋒運筆 8
露鋒運筆 8
順鋒運筆 8
運筆技巧9
運筆快慢 9
運筆提按 9
運筆轉摺 9
綫條的練習9
用墨技法10
用墨時水分的控製 10
如何研墨 10
墨分五色 11
墨法技巧 11
用色技法12
常用的國畫顔色 12
色的濃淡 13
色墨調和 13
色色調和 13
第2 章 山石的畫法
山石的結構14
山石的組閤方式15
大石間小石 15
小石間大石 15
畫山石的基本流程 16
石頭的皴法 17
斧劈皴 17
披麻皴 17
摺帶皴 19
荷葉皴 20
米點皴 21
雲頭皴 22
雨點皴 23
釘頭皴 24
亂柴皴 25
常見山體的畫法26
石麵 26
高坡 26
平坡 27
石間坡 29
山路 30
山峰 31
山巒 33
山脈 34
第3 章 雲水的畫法
雲的畫法35
勾雲法 35
烘雲法 37
留白法 38
霧的畫法39
煙的畫法40
嵐的畫法41
霞的畫法41
水的畫法42
勾水法 42
留白法 43
倒影法 43
泉水的畫法 44
瀑布的畫法 45
江水的畫法 47
海水的畫法 48
湖水的畫法 49
第4 章 樹的畫法
樹的基本畫法50
樹乾的畫法51
單鈎法 51
沒骨法 52
勾皴法 52
橫皴法 52
綫皴法 53
點皴法 53
疤結法 53
樹枝的畫法 55
鹿角枝 55
蟹爪枝 55
長臂枝 56
藤蔓枝 56
樹葉的畫法 58
點葉法 58
夾葉法 61
針葉法 64
不同種類樹的畫法65
鬆樹 65
柏樹 68
柳樹 71
雜樹 74
叢樹的畫法76
兩棵樹的組閤 76
三棵樹的組閤 77
五棵樹的組閤 78
第5 章 點景的畫法
人物的基本畫法83
坐臥 83
站立 84
兒童 86
婦人 87
老農 88
論道 89
對弈 90
不同形態的人物 91
房屋的基本畫法93
草屋 93
籬笆 95
閣樓 96
瓦房 96
白塔 97
不同的建築類型 98
橋的基本畫法101
木橋 101
石橋 102
不同形態的橋 103
船的基本畫法104
漁船 104
帆船 105
不同形態的船 106
蘆葦、竹子、草的畫法108
蘆葦的畫法 108
竹子的畫法 109
草的畫法 110
第6 章 山水畫創作
歸舟圖111
早春圖114
春江圖117
深山訪友圖 120
歸隱圖121
春山圖126
作為一個長期被中國水墨山水畫所吸引,卻又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係統學習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覓一本能夠真正帶我走進國畫世界的入門書籍。當我在網上看到《包郵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吸引住瞭。“入門基礎教程”這幾個字,無疑是給我這樣零基礎的初學者吃瞭一顆定心丸。而“山水雲樹”這個主題,也正好是我最感興趣的幾個關鍵元素。我總覺得,在一幅山水畫中,雲的飄渺靈動,樹的生機勃勃,是賦予畫麵靈魂的關鍵。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詳細講解如何繪製這兩種元素。比如,在畫雲的時候,是需要用濃墨還是淡墨?是需要用飛白還是潤筆?而對於樹木,又該如何錶現齣不同樹種的特徵,例如鬆樹的蒼勁,柳樹的柔美?更讓我期待的是“彩印”這一特點。我相信,高質量的彩色印刷,能夠讓我更清晰地看到書中所展示的筆墨變化、色彩運用以及細節處理。這對於我這樣視覺型學習者來說,將是極大的幫助。我還會關注書中是否會涵蓋一些基礎的山石畫法,因為山石是山水畫的骨架,隻有掌握瞭山石的基本畫法,纔能更好地將雲和樹融入其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步驟圖,甚至是一些名傢作品的臨摹示範,並附有詳細的講解,讓我能夠模仿學習,逐步提升自己的繪畫技巧。我還在琢磨,這本書是否會介紹一些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原則,比如如何安排景物的層次感,如何利用留白來營造意境,以及如何通過畫麵的布局來錶達作者的情感。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抱有極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真正邁齣國畫學習第一步的領路人。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水墨山水畫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懷,總覺得那些寫意的筆觸,能夠勾勒齣天地間最純粹的意境。但是,對於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國畫的人來說,如何開始,總是讓我感到睏惑。當我看到《包郵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眼前一亮。“入門基礎教程”這幾個字,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山水雲樹”這個主題,更是觸及瞭我心中最想學習的部分。我總覺得,山水畫的精髓,就在於對自然景物的生動描繪,而雲和樹,無疑是其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元素。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講解繪製“雲”的。是需要用大量的練習來掌握其飄逸靈動之感,還是有特定的筆法和墨法?對於“樹”的描繪,我又該如何入手?是先學習樹乾,還是先練習樹葉?書中是否會提供不同樹種的畫法,以及如何通過筆墨的變化來錶現樹的質感和層次?“彩印”這一點也讓我非常期待,我相信,清晰的彩色印刷能夠讓我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每一個筆觸、每一處墨色變化,以及色彩的搭配。這對於我這樣主要依賴視覺學習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還會仔細看看書中是否包含瞭基礎的山石畫法,因為山石是山水畫的骨架,沒有穩固的山石,雲樹的描繪也難以脫穎而齣。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讓我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國畫,最終能夠創作齣屬於自己的山水畫作品。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的山水畫藝術抱有濃厚的興趣,常常被水墨丹青所描繪齣的意境所吸引,但苦於沒有途徑深入學習。最近,我偶然發現瞭《包郵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這本書,這讓我看到瞭入門國畫的希望。“入門基礎教程”這幾個字,正是我需要的,它錶明這本書是為像我這樣的初學者量身定製的。“山水雲樹”更是點明瞭核心內容,我一直覺得,山水畫的靈魂在於其對自然元素的生動描繪,而雲和樹無疑是其中最能體現生命力的部分。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教授繪製這兩種元素的。例如,如何用筆墨來錶現雲的飄逸和厚重感?如何勾勒齣韆姿百態的樹木,從蒼勁的鬆柏到婀娜的柳枝?“彩印”這一點也讓我倍感期待,我相信,清晰的彩色圖片能夠讓我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筆墨變化、色彩搭配以及細節處理,這對於我這個視覺型學習者來說,將是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輔助。我還會關注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基礎的山石畫法,因為山石是構成山水畫骨架的重要部分,隻有掌握瞭山石的基本畫法,纔能更好地將雲和樹融入其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此外,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完整的山水畫構圖範例,並對這些範例進行詳細的解析,說明作者是如何安排景物,如何運用虛實,如何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國畫的敲門磚,讓我能夠真正體會到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魅力,並逐漸培養自己的創作能力。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情有獨鍾,那種寫意的水墨,仿佛能夠將天地間的靈氣凝結於紙上。但苦於沒有係統學習過,麵對那些大師的作品,我總是隻能望洋興嘆。最近,我偶然發現瞭《包郵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這本書,它的名字就深深吸引瞭我。“入門基礎教程”這幾個字,讓我看到瞭希望,而“山水雲樹”更是點明瞭核心要素,這正是我最想學習的。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講解“雲”的畫法的。我總覺得,畫雲是一件很考驗功力的事情,如何纔能讓它既有飄逸靈動之感,又能與山石融為一體?是需要大量的練習,還是有特定的筆法和墨法?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的雲的形態,例如流雲、積雲、雨雲等,並提供相應的畫法?同樣,對於“樹”的描繪,我也有很多疑問。如何纔能畫齣各種姿態的樹木,從蒼勁的鬆柏到婀娜的柳枝?書中是否會講解不同樹木的造型特點,以及如何運用皴法和點法來錶現樹的質感和層次?“彩印”這個特點也讓我非常期待,我相信高質量的彩色印刷能夠讓我更清晰地理解書中的筆墨變化、色彩運用以及細節處理。這對於我這樣一個視覺型學習者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我還會關注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基礎的山石畫法,因為山石是山水畫的骨架,有瞭堅實的骨架,雲樹的描繪纔能更加生動。另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完整的山水畫構圖範例,並對這些範例進行詳細的分析,說明作者是如何安排景物,如何運用虛實,如何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真正邁齣國畫學習第一步的有力助手,讓我從“紙上談兵”變成“實際操作”。
評分讀瞭其他朋友關於這本書的一些零星評價,特彆是提到“彩印”這一點,我感覺非常興奮。這意味著書中展示的畫作和技法會更加直觀,色彩的運用,墨色的層次,都會一目瞭然,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覺得,國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於其對色彩和墨色的 nuanced (細微) 運用,僅僅通過黑白的文字描述,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精妙。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彩印”,並且印刷質量上乘,那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雲”的描寫,因為我總覺得畫雲是最難的。是需要用飽滿的墨色,還是用乾枯的筆觸?是需要錶現齣朝霞的絢麗,還是傍晚的朦朧?書中是否會提供不同的雲的畫法,比如流雲、積雲、雨雲等等?還有“樹”,我希望書中能詳細講解各種樹木的造型,比如鬆樹的蒼勁,楊柳的婀娜,還有各種雜樹的穿插。我希望不僅僅是講解筆觸,更重要的是講解如何捕捉樹木的生命力和形態。另外,“山水畫”作為基礎,我猜測書中也會涵蓋一些基礎的山石皴法,比如披麻皴、斧劈皴、點子皴等,並且會講解如何將這些皴法與雲樹結閤起來,形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步驟圖,甚至是視頻教程的二維碼,這樣我就可以邊看邊學,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我還在琢磨,這本書會不會涉及到一些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哲學思想,比如“天人閤一”的概念,以及如何將這種思想體現在畫麵中。因為我覺得,國畫不僅僅是技術,更是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錶達。如果能在學習繪畫技法的過程中,也能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那將是雙重的收獲。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不敢下筆”變成“躍躍欲試”,最終能夠創作齣屬於自己的小作品。
評分我對中國古典山水畫有著深厚的感情,一直夢想著能夠親手創作齣一幅屬於自己的水墨山水。然而,現實是,我完全是一個國畫零基礎的初學者。因此,當我在網上看到《包郵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這本書時,我感覺就像在黑暗中看到瞭一束光。“入門基礎教程”這幾個字,無疑是最能打動我的,它意味著這本書會從最基礎的地方開始講解,不會讓像我這樣的新手感到茫然。“山水雲樹”更是點明瞭核心內容,我一直覺得,雲的變幻莫測和樹的生機勃勃,是山水畫中最具靈氣的部分。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教授繪製這兩種元素的。比如,對於雲,是否會有不同的畫法來錶現不同的天氣和形態?對於樹,是否會詳細講解不同樹種的造型特點,以及如何通過筆墨來錶現樹的質感和層次?“彩印”這一點也讓我非常興奮,我相信,高清的彩色圖片一定能讓我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每一個筆觸、每一處墨色變化,以及色彩的搭配。這對我來說,將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我還會仔細研究書中是否包含瞭基礎的山石畫法,因為山石是山水畫的根基,有瞭穩固的山石,纔能更好地襯托齣雲樹的意境。此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完整的山水畫構圖範例,並且對這些範例進行詳細的解析,說明作者是如何處理景物之間的關係,如何運用虛實,如何營造齣整體的和諧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從“看得懂”到“學得會”,最終能夠“畫得齣”,能夠真正體驗到國畫創作的樂趣。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國畫有著濃厚興趣,但又長期處於“理論學習”階段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帶領我入門的書籍。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山水雲樹”和“基礎教程”這幾個字,讓我眼前一亮。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將“雲”和“樹”這兩個看似獨立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山水畫的整體創作中。我個人在畫雲的時候,總是感覺飄忽不定,缺乏厚重感,而畫樹,又常常顯得僵硬,沒有生命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雲的形態變化,以及不同季節、不同光照下樹木的不同錶現手法。比如,如何用墨的濃淡變化來錶現雲的層次,如何用綫條的剛柔並濟來勾勒樹的輪廓和枝乾。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講解“基礎”的部分,比如常用的筆法、墨法,以及基本的構圖原則。很多入門教程往往會跳過這些最根本的東西,直接講解一些復雜的技法,導緻初學者無所適從。如果這本書能從最基礎的點、綫、麵開始,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那將是極其有益的。我還在設想,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經典的臨摹範例,並且對這些範例進行詳細的解析,說明作者是如何處理雲、山、樹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運用色彩和墨色來烘托意境。這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也會關注書中是否有提及如何培養觀察力,因為我覺得,畫好山水,最重要的就是對自然景物的細緻觀察和深刻理解。這本書的“彩印”特點,讓我對它充滿期待,我相信高清的圖片能夠幫助我更準確地理解書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真正邁齣“第一筆”的勇氣和信心。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的山水畫有著莫名的嚮往,總覺得那種寫意的水墨,能夠勾勒齣天地間的靈韻。但是,作為一名完全的“小白”,麵對浩瀚的山水畫世界,我總是感覺無從下手。直到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名字:《包郵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光是“入門基礎教程”這幾個字,就讓我看到瞭希望。“山水雲樹”更是點明瞭幾個關鍵的繪畫元素,而“彩印”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這說明書中的插圖和範例會更加清晰直觀,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絕對是極大的便利。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如何講解“雲”的繪製的。我常常覺得,畫雲就像在與空氣搏鬥,如何纔能讓它既有飄逸靈動之感,又不失山水畫的整體意境?是需要用枯筆掃齣,還是用濕筆暈染?書中會不會提供不同的雲的畫法,比如錶現暴風雨前的烏雲,或者是晴空萬裏的流雲?再者,“樹”也是我非常頭疼的部分。如何在紙上畫齣各種姿態的樹木,從挺拔的鬆柏到婀娜的柳枝,都需要不同的筆觸和墨法。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講解,比如不同樹木的造型特點,以及如何運用皴法和點法來錶現樹的質感和層次。我還會關注書中是否會講解一些基礎的山石畫法,因為山石是構成山水畫骨架的重要部分。即使重點是雲樹,但如果沒有山石的襯托,雲樹也難以展現其魅力。最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完整的山水畫構圖範例,並且對這些範例進行詳細的分析,說明作者是如何安排景物,如何運用虛實,如何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真正感受到國畫山水的魅力,並有信心邁齣自己繪畫的第一步。
評分我是一名對中國傳統藝術充滿熱情,但又缺乏實踐經驗的都市白領。每天工作之餘,我常常會沉浸在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之中,但總覺得自己離真正的創作遙不可及。最近,我發現瞭這本書——《包郵 國畫入門基礎教程:山水雲樹(彩印)》。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眼前一亮。“入門基礎教程”這幾個字,正是我想找的,它承諾瞭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而“山水雲樹”則精準地觸及瞭我最感興趣的幾個方麵。我一直覺得,山水畫的靈魂在於其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而雲和樹無疑是山水畫中最具生命力的元素。我常常在想,如何纔能畫齣飄渺的雲,如何纔能勾勒齣韆姿百態的樹?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運用不同的筆墨來錶現雲的輕盈或厚重,如何通過綫條的變化來塑造樹的挺拔或婀娜?我還特彆關注“彩印”這一特點。我相信,高質量的彩色印刷能夠讓我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墨色的暈染、色彩的搭配,以及不同筆觸所産生的效果。這對於我這樣依賴視覺學習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還會期待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基礎的山石皴法介紹,畢竟山石是山水畫的骨架,沒有堅實的骨架,雲樹的描繪也難以展開。另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由淺入深的學習方法,從最基本的筆墨運用,到簡單的構圖,再到最後的完整山水畫創作。如果書中能有詳細的步驟分解和臨摹範例,那對我來說將是莫大的幫助。我還在想,這本書會不會觸及一些關於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哲學思想,比如“意境”的營造,以及如何通過繪畫來錶達作者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如果能在學習技法的同時,也能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那將是額外的驚喜。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情有獨鍾,但苦於沒有門路,總是望而卻步。最近偶然看到這本書的介紹,雖然我還沒有真正拿到手,但光看名字和“彩印”的字樣,我就已經心潮澎湃瞭!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在“雲樹”這一塊有所突破,要知道,畫好一團雲,勾勒齣層次分明的樹木,可真是山水畫的靈魂所在。我常常在想,要如何纔能畫齣那種飄渺靈動,又帶著點蒼勁古樸的雲彩?是隻需要簡單的皴法,還是需要更深層次的墨法運用?而樹木,又是如何纔能在紙上呈現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姿態,甚至不同的生命力?書中是否會詳細講解各種樹的畫法,比如鬆樹的挺拔,柳樹的婀娜,竹子的勁節?我非常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步驟,而不是泛泛而談。畢竟,對於我這樣一個零基礎的初學者來說,每一個小小的技巧都可能是我邁齣成功第一步的關鍵。我還會關注它對於“包郵”服務的評價,雖然這和內容無關,但能用更便捷的方式拿到心儀的書籍,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真正感受到國畫山水雲樹的魅力,並有信心去嘗試創作,而不是停留在光看不練的階段。我還在想,這本書會不會涉及到一些基礎的構圖原理,比如如何安排雲、山、樹之間的比例關係,如何利用留白來營造意境?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比較睏惑的地方。畢竟,山水畫不僅僅是筆墨的堆砌,更是天地萬物的濃縮與升華。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啓發,那絕對會是意外之喜。我也會密切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名傢作品的臨摹範例,並對這些範例進行詳細的講解,比如名傢是如何運用墨色的濃淡乾濕來錶現雲樹的質感,又是如何通過綫條的粗細長短來傳達不同的情感。隻有這樣,我纔能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有所藉鑒,有所模仿,從而更快地掌握繪畫技巧。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抱有極大的期望,希望它能成為我踏入國畫山水雲樹世界的第一盞明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