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
 
ISBN:9787020129072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著,董乐山 译 责任编辑 脚印
 
开 本:32
 
用纸规格:890mm*215mm
 
字数:330千 印张数
 
页数:387页 用 纸 70g胶版纸
 
版次:2-1 成品尺寸 152X215
内容介绍:
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的《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斯诺用客观而不乏激情的语言,记录了这一段由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奇迹,**次向全国、全世界解释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以及根据地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产生活等情况,也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本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书中记叙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不论是记录历史还是叙述现实,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对话甚至每一个表情都有可信的资料来源,或者是出自作者本人的所见所闻。
目录:
中文重译本序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
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车
三 汉代青铜
四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贺龙二三事
四 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四 悬赏200万元的首级
五 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作者介绍: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在线试读: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我在中国的七年中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事实是,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了。中华天朝的红军在地球上人口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千千万万敌军所组成的一道活动长城时刻包围着他们。他们的地区比西藏还要难以进入。自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中国的个苏维埃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成立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长城,西回来报道他的经历。
哪怕是简单的事情,也是有争议的。有些人否认红军的存在,认为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只不过有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有些人甚至否认苏维埃的存在。这是共产党宣传的捏造。然而,共的人却称颂红军和苏维埃是中国要摆脱一切弊害祸患的救星。在这样的宣传和反宣传中,要想了解真相的冷静的观察家就得不到可信的证据。关心东方政治及其瞬息万变的历史的人,都有这样一些感到兴趣而未获解答的问题:
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的呢?如果是的,那么那个纲领是什么?共产党人自称是在为实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南京却说,红军不过是由“文匪”领导的一种新式流寇。究竟谁是谁非?还是不管哪一方都是对的?
&nbs;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视角之独特,是此前我阅读的任何同类题材作品都无法比拟的。它没有采取传统历史著作那种俯瞰全局的上帝视角,反而更像是一个深入泥土的观察者,记录下最真实、最鲜活的民间声音和基层动态。这种“在场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和感染力。那些对社会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对复杂政治局面的微妙把握,都显示出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极高的职业素养。它挑战了我们许多既有的、被简化了的认知,逼迫读者去思考“真实”的复杂性。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我的选择会是什么?这种自我拷问,正是优秀作品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是在启发我们如何面对当下的复杂世界。
评分翻开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卷,我的心绪如同被投入湖中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笔触,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记录,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与深刻的社会矛盾。作者似乎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他将那些遥远的故事拉到眼前,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历史的脉搏。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在文字的魔力下,变得有血有肉,鲜活无比。我仿佛能听到战火纷飞时的呐喊,也能感受到人民在困境中迸发出的坚韧与希望。这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从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它教会我的,远不止于史实本身,更在于如何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的进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实在令人叹服,它拥有一种近乎催眠的魔力,让你不自觉地陷进去,难以自拔。叙事节奏的把握堪称一绝,时而如高山流水般舒缓流畅,将人物的内心挣扎与环境的刻画娓娓道来;时而又如同疾风骤雨般紧凑激烈,将关键性的冲突和转折推向高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叙事时,总能巧妙地融入个体命运的缩影,使得冰冷的历史瞬间有了温度。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克制的激情,没有过度的渲染或煽情,而是依靠扎实的细节和冷静的观察,让事实本身的力量说话。读完一个章节,常常需要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消化那些沉甸甸的信息和复杂的情感。这绝非那种可以快速翻阅的读物,它需要你投入心神,与之共振,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背后蕴含的磅礴力量和深刻洞见。
评分从装帧设计到版式安排,这本图书都体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体贴。纸张的质感温润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过分疲劳。字体选择恰到好处,疏密有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插图和地图的运用上,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简单地充当配角,而是与文字形成了有机的对话,为理解复杂的地理背景和历史进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本好书,除了内容引人入胜,阅读体验本身也至关重要。这部作品在实体书的制作上下的功夫,无疑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使得原本厚重严肃的主题,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被潜移默化地吸收和消化,效果远胜于那些内容丰富但阅读体验欠佳的文本。
评分这部作品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或许是它对于“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之间张力的深刻揭示。它描绘了一群怀揣着改变世界宏大抱负的先行者,但同时又毫不避讳地展示了他们在现实泥潭中挣扎、妥协甚至犯错的瞬间。这种立体化的刻画,打破了以往某些叙事中人物脸谱化的倾向,使得英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人性光辉。它没有提供廉价的答案或简单的褒贬,而是将所有的判断权交给了读者。读完之后,萦绕在我心头久久的,不是某个具体事件的结论,而是对信念、牺牲以及历史必然性之间复杂关系的无尽沉思。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考引导,它促使我们去挖掘历史深处的脉络,去理解那些看似对立的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前行的。这是一次真正的精神洗礼。
评分还好
评分还可以。
评分过年慢慢......
评分孩子很满意很喜欢
评分不错物流也很快
评分还可以。
评分孩子很满意很喜欢
评分还好
评分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