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思芬说金瓶梅 世道与人心 套装全3辑 红楼梦读蒋勋

叶思芬说金瓶梅 世道与人心 套装全3辑 红楼梦读蒋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金瓶梅
  • 红楼梦
  • 文学鉴赏
  • 蒋勋
  • 叶思芬
  • 世道人心
  • 古典文学
  • 文化评论
  • 名著解读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淘书网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0637
商品编码:16506191925

具体描述

  

ISBN  978-7-5086-8063-7
书名 主书名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套装全3辑)
作者  叶思芬
版印次  1-1
定价  148.00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上架分类  文学  文学评论
版权范围  中国大陆
装订方式  平装
开本  32开(147*210)
页码  1140

内容简介
红楼梦》读蒋勋,《金瓶梅》读叶思芬。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色情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
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经纪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日常,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作者简介
  叶思芬,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现任教于台湾科技大学,讲授《红楼梦》、艺术赏析、饮食文学等课程。著有《千载余情》《台湾美术全集14——陈植棋》。近十年于敏隆讲堂先后开讲《成住坏空看<红楼梦>》、张爱玲、历代短篇小说、故宫书画精华及《世道人心话金瓶》等课程。

热点
 "1 题材吸引人,为读者感兴趣但并不了解的内容。
2 内容讲解以世道人心为主题,与当代生活贴近,共同点与共鸣点多。
3 同名有声书在喜马拉雅广受欢迎,已有部分读者基础。
4 内容为录音整理,讲述方式流畅自然,不必对照原文,可独立成书。"
读者对象  "文艺青年、城市白领、学生群体
家庭主妇
金瓶梅好奇者、爱好者、研究者

"
目录  "自序:行到水穷处 I
第yi辑
第yi章/ 天下第yi奇书
一部世情书 2
嬉笑怒骂看人生 5
无关乎道德、宗教 7
开中国文学自然写实的先河 9
《金瓶梅》的“奇”在于“不奇” 12
《金瓶梅》的作者、创作年代和版本 17
词话本与崇祯本的区别 26
第二章/《金瓶梅》的人物、时间和背景
你我所熟悉的人生 44
整理《金瓶梅》的文人之谜 46
《金瓶梅》的人物和创作时间 48
一个令人窒息而又风气大开的时代 52
市民写实,士人写心 58
享受主义大行其道 59
《金瓶梅》大事年表 63
第三章/ 奸夫淫妇谋害亲夫
武松:狭隘的英雄主义 75
潘金莲:这个世界不曾给她一点光 80
西门庆、潘金莲“一见钟情” 87
王婆的欲擒故纵 92
西门庆实施“挨光计” 101
被毒死的“亲夫” 104
崇祯本绣像说奸夫淫妇 106
第四章/ 西门庆借色聚财孟玉楼
“高人”孟玉楼 118
孟玉楼和潘金莲的对比 120
城市商人阶级妇人的自主性 123
女强人薛嫂 127
西门庆、孟玉楼相亲 133
孟玉楼风光出嫁 139
潘金莲的双重焦虑 144
潘金莲孤军深嫁西门府 150
第五章/ 李瓶儿一波三折的情戏
三个女人的算计与考量 157
西门庆和李瓶儿快乐的调情 159
李瓶儿五求西门庆 165
误嫁蒋竹山 169
潘金莲的考量:拥有知情权 173
吴月娘的考量:帮丈夫聚财 174
西门庆终娶李瓶儿 176
妻妾众人各怀心事 180
金瓶物语之金簪 185
金瓶物语之墙 187
第六章/《清明上河图》再现晚明风物
第七章/ 春梅初露头角
性聪慧、善应对的春梅 242
潘金莲与春梅的“革命”情感 245
春梅的自我意识凸显 255
第八章/ 两个金莲生死斗
自然主义的标本 260
复杂多样的宋惠莲 265
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267
宋惠莲先犯众怒,再惹潘金莲 270
无声胜有声的金莲初斗 275
性明敏、善机变的宋惠莲 279
潘金莲的反击:借刀杀人 283
偷情不是“罪”,害人伤天理 293
金瓶物语之秋千、烧猪头 297
第九章/ 金、瓶、梅同唱一台戏
潘金莲焦虑加倍 304
金瓶物语之鞋:女人如鞋 310
金瓶物语之床:女人的私密空间 320
宿命式的预言 321
不要小看小人物——秋菊 330
一部炎凉书 332
第十章/ 帮闲与妓女
帮闲与妓女:zui实际的人性 340
不可或缺的角色:应伯爵 342
西门庆十兄弟 345
机要秘书应伯爵 352
《扬州瘦马》:贩卖女子的产业链 357
言情小说和春宫画的盛行 364
妓女扮演公关角色 366
妓女解决了中国古代的爱情荒 368
妓女*领时尚潮流 369
妓院的富贵风流 373
高消费的烟花之地 379
绣像里的妓院 383
妓女的生存之道 389
妓院的底层——私娼 394
妓女与帮闲的共生共存 398
第二辑
第yi章/ 道是平常也动人
第二章/ 韩道国夫妇登场
第三章/ 西门府的元宵节
第四章/ 借色求财的韩、王夫妇
第五章/ 一步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第六章/ 西门庆在商场与官场
第七章/ 吴月娘的心事
第八章/ 僧尼道之名利场
第九章/ 从因到果的转折
第十章/ 官哥儿之死
第十一章/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第十二章/ 李瓶儿之死谁关心?
第十三章/ 李瓶儿的热闹丧礼
第三辑
第yi章/《金瓶梅》的寻常与不寻常
第二章/ 妓女、帮闲、尼姑、清客
第三章/ 西门庆的zui后一场荒唐戏
第四章/ 晚明官场现形记
第五章/ 潘金莲再斗吴月娘
第六章/ 西门庆zui后的满心欢喜
第七章/ 西门庆的贪欲与死亡
第八章/ 西门府的众叛亲离
第九章/ 潘金莲的末路
第十章/ 春梅:《金瓶梅》的一抹亮色
第十一章/ 两个女人迥然不同的命运
第十二章/ 沉重苍劲的结局
"
CIP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叶思芬说金瓶梅 : 世道与人心 / 叶思芬著. --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17.10
    ISBN 978-7-5086-8063-7

    Ⅰ. ①叶… Ⅱ. ①叶… Ⅲ. ①《金瓶梅》-小说研究 Ⅳ. ①I207.41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19184号"

中信   2017.9.9



繁华落尽,世道人心——《金瓶梅》《红楼梦》中的悲欢离合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金瓶梅》与《红楼梦》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深入骨髓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刻画了鲜活立体的人物群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本书将通过一套精心编排的解读,带领读者在字里行间,重新品味这两部巨著的深邃意涵,探寻那早已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世道变迁与人心浮沉。 第一辑:世道的暗流涌动——《金瓶梅》中的欲望与权力 《金瓶梅》,这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的巨著,以其惊人的真实与大胆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一个富贵家庭由盛转衰的曲折历程。它不再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风花雪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最真实、最赤裸的世俗生活,赤裸裸地揭示了金钱、权力和欲望是如何扭曲人性,吞噬灵魂的。 在本辑中,我们将深入剖析《金瓶梅》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幅极其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从达官显贵的奢靡生活,到市井小民的辛酸挣扎,从官场的黑暗腐败,到家庭内部的勾心斗角,无不被作者笔下的人物一一呈现。我们将仔细审视西门庆这个集权势、财富与欲望于一身的代表性人物,他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欲望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毁灭。他的每一次算计,每一次得逞,都伴随着对他人命运的践踏,也预示着自身的不可避免的覆灭。 同时,我们也将聚焦那些在西门庆周围闪耀或沉沦的女性形象。潘金莲的妖冶狠毒,李瓶儿的温婉可怜,庞春梅的狡黠野心,吴月娘的隐忍懦弱……她们的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被男权社会所压迫,也在个人的欲望与挣扎中,书写着属于她们各自的悲剧。她们并非简单的善恶标签,而是被复杂的情感、生存的压力以及人性的弱点所塑造,她们的言行举止,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困境与无奈,也展现了人性深处那些难以启齿的阴暗与光明。 本书还将探讨《金瓶梅》中对于金钱和欲望的深刻洞察。金钱,在这个故事里,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它诱惑着人们不择手段地追逐,也腐蚀着人们的心灵。欲望,更是如同一头吞噬一切的猛兽,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对权力、名誉的贪婪,层层叠加,最终将个体和整个家族推向深渊。我们将分析书中对于这些主题的艺术处理,理解作者为何要用如此直白甚至近乎残酷的笔法,来揭示人性中最原始、最强大的驱动力。 此外,本辑还将带领读者关注《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它的语言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充满市井气息,对于白话文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人物塑造上的复杂与深刻,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以及对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解读,我们不仅能理解故事本身,更能体会到作者驾驭文学的深厚功力。 第二辑:人心的镜子与悲歌——《红楼梦》中的情与怨 如果说《金瓶梅》以一种冷酷的现实主义描绘了世道的残酷,那么《红楼梦》则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精神世界,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宏大画卷,更深刻地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纠葛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在本辑中,我们将深入挖掘《红楼梦》中那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世界。我们将首先关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它曾经是何等荣耀显赫,钟鸣鼎食,而最终又为何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我们将分析导致贾府衰败的各种因素,既有外部的政治动荡,更有内部的腐朽没落,其中,家族成员们的情感纠葛、权力争斗以及道德沦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前世注定的缘分,他们的情感,超脱了世俗的功利,纯粹而又炽烈。然而,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的时代,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我们将细致剖析宝黛爱情的萌芽、发展与破灭,关注他们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每一次的试探,每一次的误会,每一次的释怀,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对真挚情感的压抑与摧残。黛玉的敏感多疑,宝玉的叛逆不羁,他们的性格特征,既是他们爱情的催化剂,也是他们悲剧的根源。 除了宝黛爱情,《红楼梦》还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命运各异的女性形象。薛宝钗的端庄贤淑,王熙凤的泼辣精明,史湘云的豪爽豁达,妙玉的孤傲清高……每一个女子,都拥有着独特的光彩,也背负着各自的命运。她们的悲欢离合,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些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她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她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对“情”的深刻探讨。这里的情,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是亲情、友情、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体悟。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法,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也揭示了情感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这种情感,也常常是痛苦的源泉,是悲剧的催化剂。我们将一同追寻作者笔下那些如梦似幻的情景,理解“情”是如何贯穿始终,成为连接人物命运的丝线。 同时,本辑也将带领读者领略《红楼梦》的哲学思考。书中蕴含着对人生无常、命运轮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真假虚幻的辨析。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更是点明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虚幻的哲学拷问。我们将尝试理解曹雪芹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思考,体会他在这部巨著中注入的哲学深度。 第三辑:世道人心交织的命运——跨越时代的对话 在完成了对《金瓶梅》和《红楼梦》各自的深入解读后,本辑将致力于将这两部巨著进行一次跨越时代的对话。尽管它们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有所差异,但它们共同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议题:世道的变迁与人心的浮沉。 我们将深入比较两部小说在描绘社会现实方面的异同。从《金瓶梅》中赤裸裸的金钱与权力的欲望,到《红楼梦》中更隐晦却同样深刻的家族利益与情感纠葛,它们都呈现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景象。我们将分析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如何通过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行为逻辑。 更重要的是,本辑将聚焦“人心”这一永恒的主题。无论是《金瓶梅》中被欲望扭曲的心灵,还是《红楼梦》中在情与礼之间挣扎的灵魂,都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性。我们将探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哪些方面是共通的?而又有哪些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我们将尝试从这两部巨著中,寻找关于人性善恶、欲望与道德、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洞见。 本书还将引导读者思考,为何这两部小说能够在几百年后,依然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是它们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精准捕捉,还是它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我们将尝试分析这两部作品超越时代的魅力所在,它们如何在不同读者心中,激起不同的思考与情感。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这两部经典名著的解读,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深入文本,体察人情,洞察世道的思考方式。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金瓶梅》与《红楼梦》,更能够借由这两部作品,反观我们所处的时代,审视我们自身,去理解人心的复杂,去感悟世道的无常,去体味生命中那些永恒的悲欢离合。 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两部小说,更是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关于人性,关于我们自己的一次深刻的探寻。它将带领读者,在繁华落尽之后,去触摸那最真实的世道与人心。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是冲着“蒋勋”这两个字来的,毕竟听过他讲《红楼梦》的讲座,那种温柔而富有洞察力的声音总让人感到宁静。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复述蒋勋的观点,而是将《红楼梦》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世道人心”的框架下去审视。作者的笔锋很锋利,却不带戾气。他能精准地捕捉到林黛玉那种近乎偏执的敏感,不是简单归咎于她的身世,而是结合当时的礼教环境,去理解那种才情被压抑后的必然爆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大观园”这个空间概念的阐释。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园林,更像是一个短暂的、理想化的精神庇护所。一旦有人试图将外界的污浊带入其中,这个理想国就开始崩塌。作者通过对比《红楼梦》和《金瓶梅》中对“家”的不同描写,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秩序”和“情义”的复杂诉求。阅读过程就像剥洋葱,一层层下去,发现人性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粗浅的认知,那些悲剧,从来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人心”错误叠加起来的必然结果。

评分

整部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极其充实和回味的。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金瓶梅》和《红楼梦》,证明了这两部巨著在探讨人性层面的共通性。作者的观点是,无论是市井的“淫”还是贵族的“情”,都是“人心”这座巨大迷宫的不同出口。他没有试图去“净化”或“神化”这些作品,而是坚持一种批判性的同情。 这种“同情”的视角,让读者在面对那些丑陋和不堪时,也能保持一份清醒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道德审判。这种平衡感在解读经典时至关重要,也正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它更像是一本“如何理解我们自己”的指南,通过剖析古人的“世道人心”,让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的社会结构和我们自己内心的倾向。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感觉自己的心境被沉淀了一层,更加踏实。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文风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时而清醒得如同寒冬里的溪水,时而又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感,让人读起来很“上瘾”。它没有太多晦涩的术语,即便是讨论复杂的社会学或心理学概念,也是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来阐述。我发现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极强,比如对一个眼神、一句未尽之言的分析,往往能立刻点亮整个段落的意义。 尤其是在论及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困境时,那种共情是极为深刻的。作者没有将她们仅仅视为“受害者”,而是挖掘了她们在有限空间内如何运用智慧、甚至算计去争取一丝生存的尊严。这种对“生存智慧”的肯定,让我对旧时的女性形象有了全新的理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你会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入到那个特定的时空中,与那些鲜活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命运的重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可真够长的,一下子就点出了“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两部大部头,再加上“世道与人心”这么个宏大主题,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怎样一番解读。我刚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作者似乎不是在做硬邦邦的学术分析,更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聊聊那些在古典名著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情世故。他没有一味地去批判《金瓶梅》的那些“香艳”之处,反而将其视为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乃至我们当下的社会百态。 比如谈到西门庆这个角色,很多评论都把他简单地定性为贪婪和淫荡的符号,但这位作者却深入挖掘了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逻辑。他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经济基础是如何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的性格,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复杂得多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反面教材。这种解读的细腻之处,在于它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引导你去观察,去感受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挣扎与选择。读起来,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那些看似荒诞的情节背后,藏着如此深刻的社会肌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像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由几个引人入胜的章节串联起来的文化漫谈。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对“欲望”这一主题的探讨。它很勇敢地撕开了传统审美对“情欲”的遮羞布,无论是《金瓶梅》里潘金莲对权力的渴望,还是《红楼梦》里宝玉对自由的向往,其内核都指向了对个体生命的真实承认。作者并没有美化欲望,但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尝试去理解欲望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表现形式和最终的宿命。 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思考自己生活中的某些选择。这种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打破阅读的边界,将千年前的故事与眼前的困境产生共振。比如书中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的论述,让我对现在社会中那种盲目追求物质富足的心态有了更深的警惕。它提醒我们,世道再变,人心的底色——那份对真、善、美的本能追逐,才是衡量一切价值的最终标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