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彩之韻:柳毅水彩畫創作手記(全彩) | ||
| 定價 | 98.00 |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3月 | |
| 開本 | 128開 | |
| 作者 | 柳毅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260 | |
| 字數 | 347000 | |
| ISBN編碼 | 9787121306440 | |
| 重量 | 714 | |
第壹部分 水彩畫之美?/?1
1. 水的魅力?/?2
水,流動行走,偶然莫測?/?3
水,或乾或濕,神采生動?/?4
水,時聚時散,如煙如霧?/?5
2. 彩的透明 ?/?7
婉約朦朧有似夢非夢之情趣?/?8
水色交融間酣暢淋灕之效果?/?9
齣水芙蓉般輕盈雅緻之意趣?/?10
透明氤氳又迴味無窮之韻律?/?11
3. 色的調和 ?/?12
純澈平和的淡雅感?/?13
粗獷厚重的力量感?/?14
渾然一體的整體感?/?15
光彩亮麗的新鮮感?/?16
濃淡相宜的自然感?/?17
4. 筆觸的控製?/?18
神定筆落?/?19
筆觸痕跡?/?20
意趣效果 ?/?21
柔與剛的統一?/?22
縴細與豪放相間?/?23
乾實濕虛的結閤?/?24
簡練瀟灑的筆法?/?25
與結構相符的運筆?/?26
5. 畫麵的塑造?/?27
水彩畫的基本技法?/?28
用濕畫法意象造型?/?31
6. 水彩筆和水彩紙的選用?/?33
底紋筆的啓用?/?34
中號筆的使用?/?35
小號筆的使用?/?36
一支畫筆成稿?/?37
水彩紙的選用?/?38
第二部分 風景水彩的印象?/?39
1. 詩意的江南?/?40
江南水鄉是抒情詩?/?41
江南園林係列是浪漫詩?/?47
2. 色光與情調?/?52
清新的冷色調?/?53
強烈的對比調?/?54
溫馨的暖色調?/?55
亮麗的高調 ?/?56
和諧的調和調?/?57
朦朧的統一調?/?58
四季如歌的《水風琴》係列?/?59
3. 畫麵的視角?/?62
寫生視角的選擇?/?63
風景題材的拓展?/?69
第三部分 人物水彩的符號?/?79
1. 寫生性內容的創作?/?80
肖像寫生的光綫?/?81
肖像寫生的角度?/?87
色彩的微妙?/?95
性格的塑造?/?96
舞蹈演員寫生?/?100
水彩人體寫生?/?103
寫生方法?/?105
寫生步驟 ?/?113
肖像寫生實例:西班牙男青年畫傢?/?113
肖像寫生實例:女青年?/?115
肖像寫生實例:少女?/?116
肖像寫生實例:新疆女青年?/?118
肖像寫生實例:女學生?/?120
肖像寫生實例:老人?/?122
2. 敘事性內容的創作?/?123
科學院士係列?/?124
紅色題材作品?/?128
都市情節作品?/?130
外國女孩作品?/?133
泰國公主肖像?/?134
3. 抒情性內容的創作?/?135
第四部分?水彩的舞韻?/?136
1.
舞颱前後的自然瞬間——
“絲語”係列作品?/?137
《翔飛》?/?138
《絲語-2》?/?148
《心麯》?/?149
《舞蹈者》?/?150
2.
芭蕾風姿的設計意象——
“天鵝迴韻”係列作品?/?151
《天鵝迴韻-3》?/?152
《天鵝迴韻-8》?/?155
《清影一瀾》?/?156
《水墨芭蕾》?/?157
《水墨芭蕾-2》?/?158
3.
跨界芭蕾的時空新語——
“芭蕾新語”係列作品?/?159
《伊佛索的靈感-芭蕾新語》?/?160
《芭蕾新語-3,4,5》?/?161
《芭蕾新語-6》?/?163
4. “陽光芭蕾”?/?164
5. 芭蕾創作分解?/?167
第五部分?水彩的樂章?/?171
1.水彩:視覺的音樂?/?172
水彩與納西古樂:《聖樂》?/?173
水彩與納西古樂:《樂手》?/?174
2. 水彩,動感的錶現?/?175
水彩與弦子舞:《吉日》?/?176
水彩的動感錶現:《賽犛牛》?/?177
3. 雲南,水彩的樂章?/?178
《陽光與未來》?/?179
《花腰傣》?/?182
《花腰彝》?/?184
《新妝》?/?186
《聽香》 ?/?187
樂器與少女?/?188
4. 人物畫創作分解——《采茶歸來》?/?190
人物畫創作實例:《采茶歸來》?/?191
人物畫創作實例:《陽光與未來-1》?/?193
第六部分?水彩藝術的探索?/?196
1. 水彩畫的本質 ?/?197
2. 捕捉美的焦點?/?198
情感本體的捕捉?/?199
生動形象的捕捉 ?/?201
色彩關係的捕捉?/?205
形式美感的捕捉?/?208
3. 寫實與簡約?/?210
4. 重彩與淡抹?/?212
5. 創作的靈感?/?216
生活的啓示?/?217
積纍的升華?/?219
內心的激情?/?220
豐富的聯想?/?221
附錄1?水語——柳毅水彩展?/?222
附錄2?藝事剪影?/?224
這本畫集的設計風格非常獨特,不僅在畫麵選擇上獨具匠心,在整體呈現上也彆具一格。打開之後,就被撲麵而來的水彩韻味所吸引,色彩的運用堪稱一絕,無論是清新淡雅的寫意山水,還是濃墨重彩的寫實人物,都展現瞭作者對水彩畫特性的深刻把握。尤其是在描繪水景時,那種流動感、透明感和光影效果,簡直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仿佛能聽到潺潺流水聲,感受到水珠在空氣中飛濺。書中對不同景物的細節處理也做得非常到位,無論是花瓣上的露珠,還是人物臉上的細微錶情,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充滿瞭生命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畫麵中注入瞭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每一幅作品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技法展示,更是一種情感的抒發,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本書就像一本藝術寶典,不僅能欣賞到精美的畫作,更能從中汲取創作靈感,感受到作者對藝術的赤誠之心,以及他在水彩藝術領域所付齣的不懈努力。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用心,全彩印刷更是為作品增色不少。翻閱其中,首先被吸引的是作者對色彩的駕馭能力。他能夠將各種看似不相乾的顔色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創造齣令人驚艷的色彩效果。例如,在描繪傍晚的天空時,那種由暖黃、橙紅逐漸過渡到深藍、紫色的漸變,充滿瞭戲劇性和感染力;而在描繪靜謐的夜晚時,深邃的藍色和點綴其中的星光,又營造齣一種神秘而浪漫的氛圍。他對水彩媒介特性的理解和運用也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水色的淋灕、顔料的滲透、筆觸的飛白,都被運用得恰到好處,賦予瞭畫麵獨特的質感和生命力。書中對不同題材的嘗試也令人印象深刻,從壯麗的自然風光到細膩的人物肖像,再到充滿生活氣息的靜物寫生,都能看到作者對不同主題的深刻理解和藝術錶現力。最讓我感動的是,每一幅畫作背後似乎都蘊含著作者的一段心路曆程,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熱愛,這種真摯的情感流露,使得作品更具溫度和感染力。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用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將水彩畫的魅力展現在讀者麵前。每一幅作品都經過瞭精心的構思和細緻的描繪,展現瞭作者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對藝術的深刻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光綫和天氣條件下景物的錶現,例如,在描繪陽光穿透樹林時,那種斑駁的光影效果被刻畫得淋灕盡緻,仿佛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而在描繪雨後的清新空氣時,那種濕潤的質感和明亮的色彩,又讓人心曠神怡。作者在處理色彩關係時也十分講究,冷暖色調的搭配、對比色的運用,都恰到好處,使得畫麵既有視覺衝擊力,又不失和諧統一。此外,書中對人物的刻畫也同樣精彩,無論是人物的錶情、姿態,還是服飾的細節,都描繪得十分到位,充滿瞭生活氣息和情感錶達。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欣賞一幅幅美麗的畫作,更像是跟隨作者一起走進他的藝術世界,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以及他對繪畫技法的深入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仿佛預示著即將展開一場色彩的奇妙之旅。打開內頁,一股清新淡雅的水彩氣息撲麵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書中對不同景物的描繪,無論是巍峨的山巒、寜靜的湖泊,還是繁華的都市街景,都展現齣瞭作者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技藝。尤其是在錶現光影方麵,作者似乎有著天生的敏感,能夠捕捉到光綫在物體錶麵微妙的變化,並通過水彩的暈染和疊加,將這種光影效果錶現得栩栩如生,賦予畫麵生命力。一些人物的刻畫也同樣精彩,寥寥幾筆,便勾勒齣人物的神態和氣質,充滿瞭故事感。書中對細節的處理也十分到位,無論是花草的脈絡、衣物的褶皺,還是人物的眼神,都刻畫得一絲不苟,卻又不失水彩的靈動和寫意。更難得的是,作者在畫麵中融入瞭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讓每一幅畫作都不僅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一種情感的錶達,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探索。閱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老友在靜謐的午後,共同品味一杯香茗,靜靜地欣賞窗外的風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評分一本畫冊,色彩如同水洗過的絲綢,溫潤而富有層次,光影的處理更是細膩得讓人驚嘆。翻開這本畫冊,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筆觸間流淌著生命的律動,每一幅作品都飽含著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深情。尤其喜歡其中對水韻的描繪,水波的靈動、雨滴的晶瑩、霧氣的朦朧,都被刻畫得淋灕盡緻,仿佛能聽到水聲,感受到空氣中的濕潤。作者對於色彩的運用也極為大膽且富有創意,既有清新淡雅的色調,也有濃烈飽滿的色彩,但無論哪種,都顯得恰到好處,沒有一絲突兀,反而相互映襯,營造齣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畫麵的構圖也十分考究,無論是以寫實的手法描繪山水,還是以寫意的方式刻畫人物,都顯得疏密有緻,主次分明,引人入勝。細細品味,更能體會到作者在每一筆勾勒、每一抹渲染中所傾注的心血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這不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次視覺的盛宴,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傢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