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互作用的規範場論(第二版) | ||
| 定價 | 148.00 |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 版次 | 3103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2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戴元本 | |
| 裝幀 | ||
| 頁數 | 516 | |
| 字數 | 500 | |
| ISBN編碼 | 7030147510 | |
編輯推薦
在《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第2版)》中作者戴元本對原書做瞭一些補充和修改。書中增加瞭一些內容,其中包括第九章的9.8節和其他比較重要的物理問題。為瞭便於理解,新版增加瞭一些說明文字。修改瞭原書的幾處疏誤和一些排版錯誤。由於實驗和理論的發展,原書中所引的不少實驗數據需要更新,有些物理討論已經過時,在第二版中都改寫瞭。作者希望,經過這些補充和修改,本書能為現在的粒子物理和相關領域的研究生提供適當的理論基礎知識,並供研究工作者參考。
編輯推薦
在《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第2版)》中作者戴元本對原書做瞭一些補充和修改。書中增加瞭一些內容,其中包括第九章的9.8節和其他比較重要的物理問題。為瞭便於理解,新版增加瞭一些說明文字。修改瞭原書的幾處疏誤和一些排版錯誤。由於實驗和理論的發展,原書中所引的不少實驗數據需要更新,有些物理討論已經過時,在第二版中都改寫瞭。作者希望,經過這些補充和修改,本書能為現在的粒子物理和相關領域的研究生提供適當的理論基礎知識,並供研究工作者參考。
目錄
章規範場的基本概念和經典理論
1.1引言
1.2電磁作用的規範不變性
1.3非Abel群及其李代數
1.4非Abel規範不變的經典場論
1.5守恒流,運動方程和能量動量張量
參考文獻
第二章對稱性的自發破缺、Higgs機製
2.1對稱性在量子場論中的實現、對稱性的自發破缺
2,2幾個對稱性自發破缺的例子
2.3Higgs機製
參考文獻
第三章泛函積分(路徑積分)方法
3.1量子力學問題
3.2Bose算符的復數錶示和Fermi算符的反對易c數錶示
3.3量子場論的泛函積分形式
3.4連通Green函數和單粒子不可約頂角的生成泛函
3.5按圈數展開法
參考文獻
第四章非Abel規範場的量子化
4.1電磁場的量子化
4.2非Abel規範場的量子化
4.3綫性協變規範的微擾論Feynman規則
4.4幾種非協變的綫性規範
4.5虛擬標量場與S矩陣的幺正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規範場理論的重整化
5.1重整化一般理論概述
5.2維數正規化
5.3*小減除方案
5.4規範理論重整化的特殊問題
5.5規範場的單圈重整化常數
5.613ecchi—Rouet—Stora變換和Ward—Takahashi恒等式
5.7純規範場理論的重整化
5.8包含標量粒子的規範理論的重整化
5.9S矩陣的規範無關性與幺正性
參考文獻
第六章重整化群方程和漸近自由
6.1標度變換
6.2重整化群方程
6.3標度不變性的破缺
6.4重整化群方程的解
6.5重整化群方程的一般形式
6.6Callan—Symanzik函數的一些性質
6.7漸近自由
6.8非Abel規範場論的漸近行為
參考文獻
第七章量子色動力學
7.1層子、誇剋模型及量子色動力學的物理基礎
7.2深度非彈性過程的運動學及部分子模型的計算
7.3算符乘積展開
7.4重整化群對深度非彈性過程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八章量子色動力學Ⅱ
8.1量子色動力學的紅外發散和共綫發散
8.2量子色動力學中的e++e→強子過程和噴注現象
8.3深度非彈性過程的QCD微擾論分析Altarelli—Parisi方程
8.4QCD微擾論對各種過程的應用、因子化定理
參考文獻
第九章弱作用電磁作用統一規範理論
9.1弱相互作用的現象性理論
9.2弱電統一的Weinberg—Salam模型
9.3弱電統一模型的進一步討論
9.4Weinberg—Salam模型與實驗的比較
9.5CP破壞的規範理論
9.6Higgs粒子的性質
9.7中微子質量與中微子振蕩,Majorana中微子
9.8標準模型的低能有效理論
參考文獻
第十章規範理論的手徵流反常
10.1微擾論中手徵流的反常
10.2手徵規範對稱性的反常
10.3手徵流反常的其他計算方法
10.4無手徵流反常的理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大統一理論
11.1引言
11.2SU(N)群的錶示
11.3SU(5)模型的粒子內容和拉氏量
11.4SU(5)模型中大統一能標的確定
11.5質子衰變和正反粒子不對稱
11.6Higgs場位勢與規範場質量
11.7Fermi子質量
11.8大統一理論的一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孤粒子、磁單極子和瞬子
12.1孤粒子
12.2同倫群
12.3渦綫
12.4Dirac的磁單極理論
12.5非Abel規範理論中的磁單極子
12.6磁單極子的物理效應
12.7瞬子
12.8瞬子的物理效應、θ真空
參考文獻
附錄符號、約定與一些基本公式
這本書名《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第二版)》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作為一名在粒子物理實驗領域工作的研究人員,我常常在理論的海洋中尋找指引方嚮的燈塔。《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恰恰是我在理論物理方麵亟需補強的關鍵領域。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標準模型及其背後規範群結構的闡述。例如,SU(3)xSU(2)xU(1)這個組閤是如何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各個規範玻色子(光子、W玻色子、Z玻色子、膠子)的性質和相互作用又遵循怎樣的規律?我希望書中不僅能給齣理論框架,更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從實驗角度驗證這些理論的思考。第二版在內容上的更新,或許能包含一些近年來在LHC等高能物理實驗中取得的重要進展,以及這些進展如何進一步鞏固或修正瞭我們對規範理論的理解。這對於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實驗工作相結閤至關重要。
評分說實話,第一次拿到《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第二版)》這本書的時候,我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規範理論”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股撲麵而來的“高冷”氣息,似乎隻有那些身經百戰的物理學傢們纔能駕馭。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筆觸所吸引。它沒有直接拋齣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而是從一些直觀的物理現象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規範理論的殿堂。這種“由淺入深”的處理方式,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非常欣賞書中對基本概念的解釋,那種抽絲剝繭般的邏輯,讓我能清晰地理解為什麼規範不變性是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自然地導齣各種基本相互作用。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大量的例子和習題,幫助我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擺脫對規範理論的“畏懼感”,讓我能夠自信地運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的物理問題,那麼它的價值就真的無法估量瞭。
評分對於《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第二版)》,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對對稱性及其破缺機製的深入探討。在現代物理學中,對稱性扮演著核心的角色,而規範理論正是對稱性原理在描述基本相互作用中的具體體現。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指“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因此,我預設瞭書中會有相當篇幅用於分析不同類型的對稱群,以及它們如何與物質場相互作用。我尤其對弱電統一理論和量子色動力學(QCD)等模型中的對稱性破缺現象感到濃厚興趣。例如,希格斯機製是如何實現對稱性破缺的?在QCD中,手徵對稱性的破缺又意味著什麼?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數學推導和物理圖像,幫助我理解這些復雜的機製,並能夠將其與實驗觀測聯係起來。此外,如果第二版能夠包含一些關於非微擾QCD的研究方法,例如格點QCD的簡介,那將是錦上添花,因為它能為我提供更廣泛的研究視野。
評分這本《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第二版)》的齣現,無疑是物理學界期盼已久的一份厚禮。作為一個長期在理論物理領域探索的學者,我深知一本優秀的教材對於構建嚴謹的物理認知體係是多麼至關重要。從這本書的目錄和前言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呈現相互作用規範理論這一深奧領域時所付齣的巨大心血。它似乎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想的引導,旨在帶領讀者從宏觀的現象直達微觀的本質。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早期規範場論發展曆程的梳理,以及如何將其與量子場論相結閤的精彩論述。同時,對於第二版在內容上的更新和完善,我也充滿瞭好奇。是否增加瞭最新的研究進展?是否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進行瞭更清晰的闡釋?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我相信,通過對這本書的深入研讀,我能夠對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這些基本力的統一描述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也為我今後的研究方嚮提供更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本書的齣版,必將成為理論物理領域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評分我看到《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第二版)》的齣現,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其作為一本研究性教材的潛力。在進行更深入的理論研究時,往往需要一本能夠提供詳盡推導和清晰概念梳理的書籍。《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正是這樣一本著作。我期待書中能夠對規範場論的數學基礎,如微分幾何、李群等有清晰的介紹,並且能夠詳細闡述其在量子場論框架下的推廣。我尤其想瞭解書中對於路徑積分和費曼圖在規範理論中的應用。這些工具對於計算粒子的散射截麵、衰變寬度等物理量至關重要。如果書中能夠給齣一些具體的例子,比如如何計算電子-正電子湮滅過程,或者誇剋-膠子散射過程,那將極大地提升其作為參考書的實用性。當然,第二版的價值更在於其內容的更新,如果能加入一些關於超對稱規範理論、腸緻密化等前沿課題的初步介紹,那將使其在理論物理研究領域擁有更長遠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