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知日 日本制造力!Made in Japan | 作者 | 茶乌龙 |
| 定价 | 49.8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76227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页码 | 166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4弹《知日日本制造力!Madein Japan》特集! 日本制造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日本制造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日本制造拥有的独特设计美学是如何创造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革命中,又是哪些日本企业在引领当代的潮流? *日本设计运动·工业设计谱系, 20大日本经典工业设计! *Made in Japan 名作巡礼, 10位日本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日本制造的历史变迁:汽车设计篇、摩托车制造篇、音频设备篇、影像工业篇 *以索尼为代表的经典日本制造之路 vs 巴慕达、nendo、Snow Peak,Mintdesigns等新生代与异端者 *专访:巴慕达BALMUDA创始人寺尾玄、nendo创始人佐藤大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4弹《知日日本制造力!Madein Japan》特集! 日本制造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日本制造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日本制造拥有的独特设计美学是如何创造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革命中,又是哪些日本企业在引领当代的潮流? *日本设计运动·工业设计谱系, 20大日本经典工业设计! *Made in Japan 名作巡礼, 10位日本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日本制造的历史变迁:汽车设计篇、摩托车制造篇、音频设备篇、影像工业篇 *以索尼为代表的经典日本制造之路 vs 巴慕达、nendo、Snow Peak,Mintdesigns等新生代与异端者 *专访:巴慕达BALMUDA创始人寺尾玄、nendo创始人佐藤大 *更有日本好设计“优良设计奖”,细致到笔尖的日本文具之美 *纪行:融入生活、传统与现代的日本制造之旅 带你洞悉日本制造的过去与现在,一起探究何为日本制造力! |
| 作者简介 | |
| 撰稿人 陈言︱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自由撰稿人。1982 年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经济日报工作。1989~2003 年在日本留学、工作,2003 年回国任《经济》杂志记者。2010年以后从事日企研究及日企报道。 刘英滕︱设计师,索尼产品爱好者,现居上海。 高能(@江寒山)︱《摄影之友》杂志社编辑,《影像视觉》新媒体平台编辑,大型影像类原创征文活动“微光计划”负责人。 周令嘉︱豆瓣萌尚文具馆小组组长,萌尚风格文具馆创始人,从事文具工作9 年,对日本文具制造公司和日本文具有着深度的了解。撰稿人 陈言︱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自由撰稿人。1982 年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经济日报工作。1989~2003 年在日本留学、工作,2003 年回国任《经济》杂志记者。2010年以后从事日企研究及日企报道。 刘英滕︱设计师,索尼产品爱好者,现居上海。 高能(@江寒山)︱《摄影之友》杂志社编辑,《影像视觉》新媒体平台编辑,大型影像类原创征文活动“微光计划”负责人。 周令嘉︱豆瓣萌尚文具馆小组组长,萌尚风格文具馆创始人,从事文具工作9 年,对日本文具制造公司和日本文具有着深度的了解。 东山研︱在日本动画游戏界从业多年,现为原创角色设计工作室大宇宙酿联合创始人兼制作人。 黄迪︱1991 年生,毕业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主攻日本美术史、女性研究。现居于东京,供职于东神田的当代艺术画廊,负责日本青年艺术家在海外的宣传与推广,常活跃于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当代艺术展会。 吴东龙︱从事设计观察的作家、讲师、设计师,也是课程与书籍的规划者。在多面向的设计工作里,长期关注日本的设计场域,著有《设计东京》系列书籍,作品很多见。现在是“东喜设计工作室”、创意聚落“地下连云企业社”负责人。 regulars 施小炜︱学者,作家,翻译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现任上海杉达学院教授。 施依依︱生于上海,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现居东京。 刘联恢︱旅居日本多年,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学院教师,专职教授外国留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每年为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暑期访华团做中国文化讲座。 受访人 藤本彰︱历任出版社三荣书房美术部部长,AUTOSPORT 主编,1973 年创刊CAR STYLING,1979 年的时候成立CAR STYLING 出版社,是日本汽车设计大奖的主办人,曾任日本自动车殿堂佳大奖的审查委员长,World Car of The Year 的创始人之一,Car of the Century 的选拔委员。 坂卷匡彦︱产品设计师、产品策划师。毕业于千叶大学工学部工业商学科设计专业,后进入KORG产品设计部,制作出多款突破电子乐器常识的产品。代表作有Kaossilator、littleBits x KORG SynthKit、KingKORG、MIKU STOMP 等,曾获优良设计奖Best 100 等奖项。 寺尾玄︱ BALMUDA 株式会社创始人、社长。1973 年出生。17 岁时从高中退学,开始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旅行。回国后开始做音乐。2001 年乐队解散后,开始自学设计,立志成为产品设计师。通过自学与町工厂的经验,学到设计、制造的技术。2003 年创立 BALMUDA。 佐藤大︱ nendo 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1977 年出生于加拿大,2002 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大学院建筑专业,同年建立了nendo 工作室。曾被《新闻周刊》(Newsweek)评为“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2012 年获得了EDIDA 国际设计大奖(ELLE Decoration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同时入选《墙纸》(Wallpaper)杂志2015 年度“全球具影响力的100位设计师”。代表作品被纽约现代美术馆等收藏。 八木奈央︱ Mintdesigns 的创始人之一,高中时到英国留学。大学时回到日本学习美术工艺学,当时的目标还是去美术馆工作或者成为一个美术评论家。后第二次到英国留学,就读于英国著名设计学校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2001 年归国后和胜井北斗创Mintdesigns。 特别鸣谢 SONY 、YAMAHA、优良设计奖(GoodDesignAward)、BALMUDA、nendo、Snow Peak、Mintdesigns、虎屋、安藤百福方便面发明纪念馆、D&DEPARTMENT;、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Panorama 藤本彰、坂卷匡彦、寺尾玄、佐藤大、八木奈央、胜井北斗 |
| 目录 | |
| Feature 日本设计运动· 工业设计谱系 走向世界的日本技术输出 日本制造力:永不停止的探索之路 你心中的“日本制造”是怎样的? 日本经典工业设计 20 日本的“设计力”:半艺术化及环保新理念 索尼设计:成为信仰 渐去渐远的井深、盛田、大贺所代表的索尼经营模式 索尼所代表的日本经营模式 日本影像工业的光辉之路 19 世纪70 年代~ 21 世纪日本相机业发展史及谱系 Made in Japan 名作巡礼 10 位日本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日本制造业结构 藤本彰日本汽车设计史的记录者 interview 藤本彰 日本制造的历史变迁汽车设计篇 从乐器到发动机,永不停止的雅马哈 日本制造的历史变迁摩托车制造篇 坂卷匡彦用乐器发现日本的性格 interview 坂卷匡彦 日本制造的历史变迁音频设备篇 优良设计奖:用好设计,引导生活 设计师眼中的优良设计一品 BALMUDA 转动时代的异端经营者 interview 寺尾玄 nendo 日本工业设计的新定义 interview 佐藤大 细致到笔尖的设计 日本文具之美 Snow Peak 不输职人的经营 Mintdesigns,我们是时尚设计师,更是日本服装职人 interview 八木奈央 & 胜井北斗 于我而言,Made in Japan 的趣味宇宙 字研 ロングライフデザイン 日本デザインコミッティー 工芸指導所 / ものづくり 传统与现代中的日常生活触手可及的日本制造 D&DEPARTMENT; 的地方好物 啊!原来它们也是 Made in Japan ! [别册 日和手帖] 你就是你穿的衣服 Regulars 器光藤佐 琉璃角瓶 吴东龙的酒店设计之旅 PALACE HOTEL TOKYO 在都心的绿洲里度假 施小炜×施依依 东京生活记事 第八回 以分享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 导入篇~ 告诉我吧! 日语老师 读书、学习与兴趣(一) |
| 编辑推荐 | |
| 说到 Made in Japan ,今天的我们都可以脱口而出一连串日本的品牌名。Made in Japan,即日本制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日本制造,连接着背后无数的设计师、品牌与故事。 本次特集,《知日》将带大家从日本制造的历史、工业设计谱系、战后经典设计名作,设计名家、代表性品牌入手,专访新生代设计师、异端创业品牌,了解日本制造的全貌与潜力,一起探究何为日本制造力。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平时我对一些具有历史沉淀和人文关怀的书籍情有独钟。当我在书店看到《知日 日本制造力!Made in Japan》时,立刻就被它所传递出的某种力量所吸引。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它预示着一段关于品质、创新和文化传承的旅程。虽然我还没有细读,但我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建一个关于日本制造的宏大叙事。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带我领略那些在日本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或者深入挖掘那些改变了世界的产品是如何诞生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日本制造背后所蕴含的哲学理念,比如“物哀”之美如何体现在设计中,或者“侘寂”精神如何影响着产品的细节。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日本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如何巧妙结合的案例,以及那些历经时代变迁却依然保持生命力的品牌故事。这本书就像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它不仅仅是在讲述“Made in Japan”的商品,更是在传递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种对社会贡献的理解,以及一种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坚守。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理解那种看似简单的“制造力”,背后所蕴含的复杂而深刻的智慧。
评分作为一个深度宅,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窝在家里,沉浸在各种奇思妙想的世界里。最近偶然在书店里被一本封面设计得非常有格调的书吸引了,《知日 日本制造力!Made in Japan》,光看名字就觉得里面一定藏着不少关于匠心和创新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的几页,就让我对日本产品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充满了好奇。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介绍那些看似普通却被日本人做到极致的物品,比如一把剃须刀,一块毛巾,甚至是一瓶酱油,它们是如何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改进,最终成为行业标杆的。这种“化繁为简,极致追求”的精神,在当今这个追求快餐式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例如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工匠们日复一日的坚持,以及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如何坚守初心。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扇窗,让我窥见日本制造业背后强大的文化支撑和价值体系,那种对细节的尊重,对品质的执着,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考量,都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Made in Japan”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哲学。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匠心”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变得廉价且易损,但总有一些事物,它们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知日 日本制造力!Made in Japan》这本书,单看书名就足以引发我的强烈兴趣。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已经能想象到书中可能蕴藏着无数关于专注、坚持和创新的故事。我想象着那些日本的工匠,他们可能一生都在专注于制作一种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的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不留一丝遗憾。这本书会不会介绍那些在看似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那些将一生都献给了某种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的艺术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经典的日本产品,比如精密的相机镜头,舒适的家居用品,甚至是街头巷尾的小吃,它们都能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一种用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些产品的背后,去了解它们是如何诞生的,去感受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我想知道,这种对“制造力”的追求,是否已经融入了日本社会的DNA,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它不仅仅是对产品的制造,更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态度,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触及生活本质、并带来深刻思考的书籍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知日 日本制造力!Made in Japan》时,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在邀请我探索一个充满细节和智慧的世界。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我已经能想象到书中可能描绘的画面:或许是清晨阳光下,工匠们一丝不苟地打磨着器皿;或许是深夜灯火通明的车间里,工程师们为了一个微小的改进而反复试验。我猜想,这本书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日本制造的精髓。它可能不仅仅是介绍产品,更是深入剖析了日本社会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因,是如何塑造了这种“制造力”。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日本企业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依然坚守自身独特的产品理念和制造标准的故事?又或者,它是否会揭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却又至关重要的“日本制造”细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认识,让我理解为什么“Made in Japan”能够成为一种品质的象征,一种信任的保证,它背后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工艺,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实用性与美学完美结合的事物情有独钟。看到《知日 日本制造力!Made in Japan》这本书的瞬间,我就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暗示着一种超越国界的卓越品质,一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制造精神。虽然我还没开始阅读,但我的脑海里已经勾勒出无数画面:可能是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店,每一件产品都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也可能是那些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工厂,机器人手臂精准地运作,背后是严谨的流程和创新的设计。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带我走进日本的各个角落,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制造力”。或许会有一章是关于日本的文具,它们总是那么精致,那么好用,好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也或许会有一章是关于日本的家电,虽然功能可能并不复杂,但其稳定性和耐用性却令人赞叹。我特别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如此强大的制造能力?是严谨的民族性格,还是对完美的极致追求?这本书就像一本待解的谜题,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渴望去揭开“Made in Japan”背后更深层次的秘密,理解那种对品质近乎苛刻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又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