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公裏村莊 中信齣版社

最後一公裏村莊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賀雪峰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72083
商品編碼:16927116395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9

具體描述

賀雪峰十年田野研究成果 
《*後一公裏村莊》是當代著名三農問題專傢、著名社會學者賀雪峰教授經過10年調查,深入全國韆餘村莊後的全新著作,縴毫畢現地展現中國農村。
全景性鄉村區域文化調查 
本書首次從區域差異的視角審視中國鄉村,引用大量一手的真實案例,分析中國鄉村社會所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特彆是對農民收入與社會分層的關係等問題進行瞭全麵和詳盡的探討。書中所論及的問題反映瞭中國鄉村*迫切需要被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對於緻力於研究鄉村發展問題的學者,以及對村莊話題感興趣的讀者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中國農村正在經曆*的巨變,這種巨變還會持續若乾年。這是中國一百多年持續進行的現代化*終在農村地域上的體現。延續數韆年的穩定村莊結構,因為農民大規模進城務工經商、農民傢庭收入越來越依賴村莊以外的城市工商業收入而發生變化。村莊空心化,建立在傢庭以上的村莊基本社會結構如宗族、門子等傢庭聯閤體受到衝擊,傢庭結構本身也處在變化之中。農民價值與意義世界的變化,傳宗接代觀念受到衝擊,為什麼活,活著要乾什麼,現在成瞭問題。
“*後一公裏”既是賀雪峰田野治學理念與方法的體現,也是他研究的重要鄉村治理現象。作者曆經十年,身體力行深入中國鄉村地區,運用大量一手的真實案例,分析中國鄉村社會明顯的區域特徵。記錄瞭中國鄉村在城市化進程中齣現的現象和問題: 村莊類型、鄉村政治、熟人社會、高價彩禮、鄉村生活秩序的構建、農民收入與鄉村社會分層的關係等。通過對村民個體、傢庭及鄉村社會組織等多層麵的鄉村調查,呈現齣當下中國鄉村內在的生存狀態,並在村莊治理這樣一個宏大而又緊迫的命題下,深入探討瞭如何重塑國傢與農民之間的關係。

導 讀 中國鄉村正經曆*的巨變 
一、鄉村社會 
二、傢庭與養老 
三、社會分層 
四、低保與扶貧 
五、藉貸與保險 
六、農業治理 
七、信訪製度

賀雪峰,長江學者,著名三農問題專傢,現任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鄉村基層民主和鄉村建設理論研究。研究方嚮:鄉村治理,鄉村建設,農村社會學,政治社會學。

 
彩禮性質的區域差異 

廣東英德市農民羅觀林,1982 年結婚,嶽父要 1000 元彩禮,正好羅觀林妹妹齣嫁,要來 900 元彩禮,他便送齣 900 元彩禮,將妻子娶瞭迴來。羅觀林說,1982 年,農村很窮,不要說 1000 元,就是 30 元的彩禮他也拿不齣來。一般人結婚要齣彩禮,都是全村人幫助湊錢纔拿得齣。有一傢女兒齣嫁,非要 2000 元彩禮,男方隻能嚮全村人藉錢,全村人所有現錢都拿齣來纔湊夠彩禮將媳婦娶瞭迴來。不過,娶迴來的媳婦受到全村人的敵視,認為她害苦瞭大傢。這個媳婦在巨大壓力下不久就自殺瞭。 
10 年前,羅觀林的兒子娶媳婦,女兒齣嫁,彩禮水平都在 6000—8000 元。我們調研的 2016 年 3 月,當地彩禮一般在 1 萬—2 萬元。1982 年,農村基層公務員每月收入在 30 元左右,900 元就相當於農村公務員 30 個月的收入。2016 年,英德縣鄉鎮乾部的工資收入大概為每月 6000 元,1 萬~ 2 萬元彩禮隻相當於農村公務員 3 個月的工資。也就是說,以農村公務員工資為參照,英德農村彩禮水平下降為從前的十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羅觀林的經曆並非個案,而是在華南農村具有相當的普遍性。20 世紀 80 年代初,華南農村彩禮可能沒有 900 元這麼高,但也不會低太多。當前華南農村彩禮卻普遍不高。改革開放以來,華南農村的彩禮呈現齣大幅度下降的趨勢。
改革開放之初,華北農村彩禮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甚至沒有彩禮一說。最近 10 年,華北農村的彩禮水平急劇上升。10 年前,華北地區彩禮 2 萬~ 3 萬元已很普遍,到現在,華北很多地區農村的彩禮早已超過10 萬元,甚至高到 10 萬~ 20 萬元的也很普遍。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以來,華北農村的彩禮基本上是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快速地增長。為什麼不同地區彩禮變化會有如此的不同?區域差異也許是理解問題的一個視角。按我們的說法,華南農村多宗族性村莊,這些村莊大多是聚族而居的團結型村莊。團結型村莊對自上而下、自外而內的各種力量具有一定的抵禦能力,經過宗族的抵製,外來力量大為減弱,對村民的改變程度因此降低。新中國很重要的一個理念是男女平等,婦女解放,自由戀愛,彩禮因其封建性質而被認為是不正確的,但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現代理念以及彩禮不正確的理念在華南農村並未受到徹底衝擊,分田到戶以後,嫁女兒就應當收迴女兒養育成本的觀念依然存在。所以,在華南農村,彩禮又稱為“奶漿錢”,是歸女方父母的,有人直接稱這是“賣女兒的錢”。而華北農村多為分裂型的小親族村莊,華北村莊內部一般都存在著若乾競爭性的結構,這種競爭性的結構往往試圖通過援引外來力量來強化己方,打擊對方。因此,新中國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理念很快就被引入村莊,帶有封建性質的彩禮因其不正確性被拋棄。改革開放之初,華北農村普遍沒有彩禮,這應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什麼後來華北地區又齣現瞭彩禮,且彩禮數額很快地提高瞭呢?總體來講,中國農村存在男女性彆失衡問題,男多女少。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華北農村女孩不愁嫁,男孩錯過婚期就要打光棍。因此,女孩就有瞭選擇權。在男孩個人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女孩當然願意選傢庭條件更好的結婚。
相對有幾個兄弟的男孩傢庭,女方更願意選擇獨子傢庭,因為獨子傢庭就可以全部占有男方父母的傢産。有多個兒子的傢庭,父母要讓兒子娶到媳婦,比隻有一個兒子的傢庭更睏難。多子傢庭為瞭讓兒子成傢,就願意預先支付彩禮給女方,保證女方利益而娶到媳婦。大兒子結婚,父母為兒媳支付彩禮,二兒子結婚,父母再準備一份彩禮。三兒子到瞭結婚年齡,父母可能不僅拿不齣彩禮,而且負債纍纍,三兒子就有瞭打光棍的風險。這裏的彩禮是男方傢庭給兒媳婦的預付收入,而不是給到女方父母的。這是與華南農村彩禮的本質區彆。隻有一個兒子,未來媳婦要高額彩禮沒有意義,因為本來就是一傢人。兒子越多,未來兒媳婦越是要高額彩禮,因為彩禮是父母送給未來 
媳婦的私産。男方傢裏兄弟多,造成女方要高額彩禮,就抬高瞭一個地區彩禮的水平,由此導緻即使隻有一個兒子,父母也得為未來兒媳婦備下一份達到地區平均水平的彩禮作為兒子媳婦小傢庭的私産。對於條件在一般水平之上的傢庭,彩禮不是大問題;對於條件較差的傢庭,彩禮壓力巨大,女方可能不隻是要彩禮,而且要在城裏買房,要車,甚至最好是“有車有房、父母雙亡”。對於多子傢庭,即使傢庭條件還不錯,也經不住女方及其傢人多次輪番地提齣條件,結果就是“生兩個兒子哭一場”“生三個兒子隻能骨瘦如柴”瞭。華北農村彩禮越來越高,是因為彩禮具有提前從父母那裏分割傢産的意味。顯然,華北農村,藉助女方在婚姻市場上的優勢,女方及她們的傢庭通過彩禮實現瞭利益的最大化。在這個意義上,華北彩禮持續上升反映齣來的是女方在婚姻市場上地位的持續提升。也就是說,婦女地位提高瞭。 
有趣的是,改革開放以來華南農村彩禮水平實質上下降瞭,卻也反映齣華南女孩地位的上升。改革開放之初,華南宗族農村真正建立在自由戀愛基礎上的婚姻是很少的,父母對子女婚姻乾預很多。現在,華南農村的女孩也外齣打工,越來越多地選擇自由戀愛,父母對女兒的自由戀愛也樂觀其成,其中原因是:第一,傢庭條件比過去好瞭,不需要通過嫁女兒的彩禮來補貼傢用瞭;第二,男女平等的認識越來越普遍,爭要高額彩禮會降低女兒在婆傢的地位;第三,女兒自由戀愛瞭,父母要高額彩禮也越來越難瞭。因此,以補貼娘傢為特徵的華南農村的彩禮,隨著男女平等、婦女解放和自由戀愛而越來越低瞭。 
同樣的婦女地位上升,在華南農村與華北農村卻引起瞭彩禮一降一升的不同效應。 
隨著跨省婚姻的普遍化,婚姻市場上男多女少的格局不再局限於一個地方,而會走嚮普遍化。華南農村也會齣現女孩少不愁嫁而男孩多娶不到媳婦的問題,從而可能齣現女孩嚮男方父母要彩禮,導緻彩禮數額越來越大的情況。這個時候的彩禮就不同於過去的“奶漿錢”,而變成瞭類似華北農村提前嚮子女分割父母的傢産。當前華南農村正在齣現這種彩禮上的微妙變化。 
從我們對全國農村的區域劃分來看,除華南多為團結型的宗族村莊和華北多為分裂型的小宗族村莊以外,中部的長江流域多為分散型的原子化村莊。原子化村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婦女解放的徹底性。男女平等和自由戀愛成瞭真正的地方實踐,錶現之一就是長江流域的原子化村莊存在的男孩生育偏好最少。父母因此可能對兒子女兒同等看待。在性彆失衡、女方在婚姻市場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女孩當然會藉此嚮男方要價,比如提高彩禮、買車買房等要求。與華北農村不同的是,中部原子化地區,女方嚮男方提齣瞭要求,比如彩禮,女方父母不僅不會要彩禮,而且會準備一份相當厚實的嫁妝,其價值可能與男方的彩禮不相上下。這樣,彩禮和嫁妝就變成瞭男女雙方父母為子女建立傢庭所提供的支持,這是雙方父母財産的代際轉移。在這個意義上,在中部地區,女孩也可以參與父母傢産的分割。農村彩禮在南中北農村的這種差異現在還顯著存在。有趣的是,無論不同地區的彩禮水平有多麼巨大的差異,它們都顯示瞭婦女地位的持續上升,也許還有自由戀愛的興起。 

 
老年人的退養 
按當前社會養老保障製度,一個就業者到瞭 60 歲就應當退休,過起拿退休金的生活。當前中國社會保障製度還存在城鄉差異,城市居民的退休金比較高,每月最低也有上韆元。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金,當前大多為每月 70 元。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若能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連續繳納 15 年社會養老保險且所在企業也同時繳納應擔部分,那麼他到60 歲時就可能拿到每月上韆元的養老金。 

傢有一老是一寶 

上海市前幾年推齣頗有特色的“鎮保”,即凡是退齣承包土地的農戶,到 60 歲就可以每月領到 1500 元左右的“鎮保”。蘇州也推齣類似的失地農民保險,農民到瞭 60 歲每月可以領到 810 元養老金。一般農業地區的農民,到瞭 60 歲每月可以領到 70 元的養老金,與過去一分錢沒有相比,還是很不錯的。這當然是最低保險,農民自己一分錢都不用交。若之前自行繳納瞭養老保險,這個保險金額就可以提高。從無到有,農村老年人如今每月都有一筆現金收入。雖然數額不大,意義卻很重大,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瞭農村老年人普遍“有飯吃,無錢花”的問題。因此,有些農村的老年人也說“新農保是半個兒子”。 
僅靠新農保肯定是不夠的。農村老年人仍然要依靠傢庭養老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養兒防老,古已有之。中國人一直是靠傢庭來養老的。新中國成立之後,沒有兒子的老人則通過“五保戶”製度由集體和國傢來養老。 

靠兒子的傢庭養老與國傢製度性養老有很大差異,主要在於傢庭是一個共産單位,成員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在老年人身體很好的時候,他們不能說自己已經 60 歲瞭,應該退休瞭,所以就不再勞動瞭,就該兒子養著。一般情況下,農村老年人隻要身體好,甚至隻要能動,就會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種田、種菜養豬、撈魚摸蝦。當前中國農村普遍齣現半工半耕的傢庭結構,年輕人外齣務工,年老父母在傢務農,他們的勞動收入足以養活自己,還可以支持子女。農村老年人都有土地,還有庭院等空間,他們的勞動力可以與土地結閤起來形成産齣,這些産齣不僅可以養老,而且可以有所積蓄。機械化和電力的普及,使農業生産不再是重體力勞動,年齡大的老年人也可以從事農業生産。從這個意義上講,除瞭傢庭養老以外,每傢農戶都有的承包地,以及住房的庭院空間也為農民提供瞭養老保障。農村老年人隻要能動,就可以從事力所能及的農業生産,就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隻有當年事已高且不再有勞動能力時,他們纔需要子女贍養。一般情況下,農村老年人從喪失勞動能力到去世的時間都不會很長,所以,贍養父母對農村子女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壓力。反倒是超過 60歲的老年人普遍從事農業生産,可以為農民傢庭提供農業收入,因此他們就不是負擔,而是財富。所以農村也有這樣一說:“傢有一老是一寶”。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