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民族特色,但没有国界;东西方在地理上是相对的,在文化上则交相辉映,各有其价值。在比较中发现普世的文化快乐,这便是《回到古典世界》的出发点。
《回到古典世界》用诗化的语言、散文的叙事梳理了东西方代表——希腊与中国的古典文化。“希腊化世界”自希腊民族的诞生写起,经《荷马史诗》、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直写到亚历山大大帝,描述了古代希腊民主自由精神诞生的经过;“中国式天下”自神话与史前文明写起,经尧舜禹、夏商周、诸子百家,一直写到秦始皇,探讨了中国为什么会走向专制王权。作者回溯到文明的古典时期,探寻东西方文化的分野与共性,并论述了这些分野与共性对后来世界的深远影响。
刘刚,自由写作者,独立学术人,以市场经济安身,在文化江山立命,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文化的江山》、《通往立宪之路》、《自由的款式》、《中国近代的财与兵》等。
李冬君,独立历史学人,自由写作者,人称“文化江山一女史”,现居北京。主要著有《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中国私学百年祭》等。
序
一、希腊化世界
1、希腊族源记忆
2、希腊文明初曙
3、黑铁造就城邦
4、沐浴史诗之光
5、超越神的正义
6、开启古典文明
7、神话转向历史
8、哲学说希腊语
9、哲学立于始基
10、命运即逻各斯
11、存在通往上帝
12、自由化的分寸
13、守法产生民主
14、悲剧催生法典
15、命运钟情少年
16、民主需要合唱
17、模仿神和英雄
18、从命运到法律
19、民主走向弑父
20、自由拯救自己
21、真理取代神谕
22、新神必须来临
23、我是我的先知
24、囚徒与哲学王
25、苏格拉底之死
26、让真理活下去
27、驾驭灵魂马车
28、从灵魂到理念
29、数学开显灵魂
30、上帝的几何学
31、理念的穷竭法
32、谁说灵魂死了
33、灵魂如何得救
34、苏门两条路线
35、价值重估的狗
36、师徒亚氏遗产
37、哲学体系之王
38、神是思想实体
39、实践理性大帝
40、希腊化的王国
41、希腊化的新人
42、希腊化的佛教
二、中国式天下
1、说与写的神话
2、中西文明分野
3、文明的摇篮地
4、五帝共和王国
5、从神话到历史
6、五岳连山政权
7、连山出海为瓯
8、瓯的连山山系
9、文明的海岸线
10、历史的修补术
11、中原地理王国
12、陶寺文化革命
13、文化中国缘起
14、从文邑到华夏
15、羿的二重身份
16、河流的统一性
17、二里头的中国
18、夷夏东西文化
19、走向统一国家
20、通往帝国之路
21、帝佑政治文化
22、商代江南虎方
23、革命起于东南
24、方国共和地理
25、金陵王气由来
26、汉语也有哲学
27、革命战争缘起
28、革命化的战车
29、周公革命理想
30、从东西到南北
31、国风时代共和
32、诗性属于人民
33、天命无常之诗
34、锦绣国力渊薮
35、诗性经纬兵法
36、民主政治尝试
37、法治作法自毙
38、历史观的宗庙
39、素王高于帝王
40、从民心到人性
41、从有德到有道
42、从礼仪到礼义
43、文化观的边疆
44、做文明的反者
45、文化两条路线
46、思想者的问答
47、思想的伸缩性
48、争鸣带有杀气
49、理性三表三知
50、以真理行侠义
51、和平主义兵法
52、思想者的集市
53、自由的草根气
54、仁政是做长线
55、让人民富起来
56、仁义统一天下
57、一切为了人民
58、国际人道主义
59、大我小我之争
60、自由穿透生死
61、以无名致广大
62、思想要有对手
63、思维还要经济
64、楚简里的儒脉
65、哲学从水开始
66、死于形而上学
67、美的自我意识
68、帝王学大一统
69、从内圣到外王
70、儒门王圣运动
71、王圣造就皇帝
72、封禅终结革命
73、游仙通往神权
74、让死亡来统一
75、死的营造法式
跋 走出东西方
序 重读古希腊
我们在这里说的“东西方”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地理概念的“西方”,正如天下观里的“中国”,西方人不承认,就说“地球是个圆,中国在哪一点”?如今,我们同样可以这样来回应:地球是个圆,“西方”在哪一点?
须知,东西和西方也是相对的,有时连“西方”都难以确认。
例如,谁能想到希腊也曾属于“东方”?可文艺复兴运动以前的天主教的世界观就是这么看的,它把希腊文化划入东方学范畴,把希腊化世界的基督教叫做“东正教”。
如果连希腊都非“西方”,那么“西方”从哪里来?罗马人曾把希腊当作他们的老师,可当罗马成为教皇的地盘和拉丁化运动中心以后,就跟希腊化世界划清了界限。罗马天主教拉丁化运动排斥希腊化世界,虽然还承认希腊化的基督教为“东正教”,但希腊已被“东方”化了。
在希腊化世界里,“东西方”冲突还不具有文明性质,希腊文化源流,就有源头来自东方,因此,在文化上,“东西方”本来就有统一性,能一体化,化为“文化好东西”。
以此来看亚历山大东征,除了继承希波战争的历史衣钵自居于希腊正统外,还有一个完成世界统一性实现亚欧一体化的文化理想和哲学使命在驱动,他把老师的哲学带到东方。
还有希腊化城市,同希腊哲学一起,出现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从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一直到帕米尔高原上的巴克特里亚,分布着一个个“文化好东西”的城邦。
这是把东方式王朝统治与希腊化城市自治结合起来的新型的帝国主义的国家治理的政权形式——王朝联邦制,专制王权同民主制度居然以“一国两制”的方式统一在一起。
亚氏之于帝国,情形如《荷马史诗》,身份至尊似“众王之王”阿伽门农,人格高贵则似美少年阿喀琉斯,此二者原本冲突,可亚氏将它们统一了,哲人王毕竟不同于英雄。
王权有神性,王权即神权,王就是神,于是乎,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同东方王权的神秘主义结合,哲人王获得了神性,先是被人赞美为神,接着也就自命为神了——我就是神!
惟有神能赋予历史统一性,而最能表达这种统一性的,莫过于货币。
我们知道,货币流通基于信用,而信用之根柢在于认同,认同的最高形式即为信仰,信仰的对象就是神,所以,希腊城邦铸币,就铸有守护神,亚氏神化以后,亦铸自我于币上。
亚氏造币所需金银,多取之于波斯帝国原来的窖藏。王权好金银,多以窖藏之,城邦重货币,所求在流通,亚氏将金银统统改铸为货币,用货币经济来打造他的希腊化世界。希腊化货币肇始于公元前4世纪末,止于萨珊王朝与阿拉伯帝国之交的公元7世纪,算来,流通了上千年。
一个未曾有过的国际经济贸易圈,被他以战争与货币两手促成了。在西面,形成以希腊化为中心的地中海经济贸易圈;在东面,则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贸易带。
这“一带一圈”,便是希腊化世界的样式,虽以战争缘起,却以货币促成,且以文化发展。或曰希腊化世界,既由帝国存在,亦因亚氏本人,更以货币流通和文化普及为标志。
或问希腊化始末?若以亚氏个人言之,不过十来年;若以公元前323年亚氏去世至前30年希腊化的末代王朝灭亡,还不到三百年;就算把它们加起来,也仅三百来年。王朝本位逊于货币本位,以货币论,则有千余年;货币本位不及文化本位,若以文化论,则从古到今,何止千年?罗马人向希腊学习,这算不算希腊化?罗马帝国,就在希腊化世界里兴起,算不算希腊化世界的一部分?
还有“东方”,我们从阿拉伯文化里,看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帕米尔高原上,在被埋没的希腊化世界的城邦遗址里,看到了再现的亚里斯多德的手稿……这难道不是希腊化?
希腊化世界的重心在“东方”,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一度在“西方”失传,当此哲学重新被“西方”发现时,“西方”也就被希腊化了。希腊化标志是文艺复兴运动,希腊文明回家了。
“西方”认祖,留住希腊文明的根,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言: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都在希腊。还有德国诗人歌德也说:永远学习希腊人。
这样的“西方”——文艺复兴的“西方”,在我们看来,便是个新的希腊化世界。“西方”从拉丁化转向希腊化,并未“全盘希腊化”,而是对希腊化世界用“西方”标准作了取舍。
-----------------------------------------------------------------------
跋 走出东西方
——从轴心期到太平世
1、轴心期之始末
谈“轴心期”,也要三段论,要有个中心点,还要有来龙和去脉两条线。
因此,我们来谈古希腊文明的“轴心期”,虽然从雅典出发,却要从荷马的希腊化世界谈起,从《荷马史诗》谈到“雅典中心主义”再谈到希腊化世界展开,这样我们才能说明白。
以此来谈中国文明的“轴心期”,虽然从先秦诸子出发,但也要从比荷马还早的周公谈起,谈周孔之教和周秦之制,看三代以来兴起的“华夏中心主义”如何克服“夷夏东西”被封建化为“中国式天下”,看三代时期形成的宗法观如何转化为家天下的“天下观”,用天下整合“东西方”。
希腊文明的“轴心期”始于荷马迄于亚历山大,中国则从周公到秦始皇帝。
亚历山大把荷马史诗里的希腊化世界同雅典政治的哲人王理想结合起来,开创了他的帝国,中国的始皇帝则把周公的分封制中国改造为集权制中国,把周公的宗法制天下转化为大一统的天下。自始皇帝以后,“中国式天下”基本定型,所以,到了近代,有“三千年之制秦制也”一说。
秦与马其顿相似,皆以虎狼之国、野蛮之邦战胜文明之国、礼仪之邦。
中国始皇帝与亚历山大大帝也颇有几分相似,二人皆以帝国统一了各自的“东西方”,二人一死,两帝国亦瓦解。亚历山大死于酗酒——人称酒神精神,始皇帝亡于吸毒——游仙的感觉。
此二人者,各治帝国十余年,帝业速成而崩,业果尚存,或绵延至希腊化世界,而有文艺复兴,或幸存于中国式天下,而有汉承秦制,而开汉唐盛世,迄于宋元明清,代代相承。
有以秦与马其顿比,两国皆以战立,而问孰优孰劣,谁胜谁负?此非能以言论,当由战争论者。有人说,亚历山大军队若翻越世界屋脊,能否实现完全的世界历史的统一性,把中国希腊化?
无需回答,只要提示一下:你如果知道亚历山大的军队连印度都未能统一,到了印度河流域就裹足不前,恒河流域就在眼前都未曾涉足,你还认为它能进入一个更为遥远的新世界吗?
何谓“强弩之末”?这就是。若弩末能入东土,它早就将恒河流域征服。
亚历山大未能完全统一“东西方”就打道回府了,这使他的以世界历史统一性为依据的哲人王理想,当然也要跟着打折扣。就大一统而言,还是中国的始皇帝更为彻底,不但思想上掌控绝对真理的话语权,如“君道同体、王圣合一”就比哲人王要彻底,而且行动上更是各个击破,不留余地。有人或说,秦霸西戎,拓地千里,能否凿空西域,打通希腊化世界呢?若非二世而亡,假以百年,或有可能,可未安内焉能攮外?
……
刚读完《回到古典世界》这本书,心情依然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璀璨的文明源头。中信出版社一贯的优秀出品,让阅读体验更加愉悦。我一直觉得,了解历史,不是为了记住那些人名地名,而是为了理解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解读那些遥远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故事。他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残酷和局限,比如奴隶制度、战争等等,但他更着力于展现那个时代人们在思想、艺术、科学上的杰出成就。我被书中描绘的古希腊悲剧所震撼,那些关于命运、人性、神祇的探讨,至今仍能引起我们深刻的共鸣。我也被古罗马的工程技术所折服,那些宏伟的建筑,至今仍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人”的概念。在那个时代,人们就开始思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理性。这种对“人”的关注,是古典文明最宝贵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传承的。这本书让我不再觉得历史是枯燥的,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我感觉我变得更加有深度了,对很多事情都有了新的看法。
评分《回到古典世界》,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和神秘感,而这本书,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个名字。中信出版社总是能带来一些令人惊喜的图书,而这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文明,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它的“源头活水”。这本书,正是带领我们去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他不仅仅是讲述历史的“事件”,更是描绘历史的“精神”。我从书中读到了雅典的民主精神,读到了罗马的法律精神,读到了希腊的哲学精神。这些精神,塑造了后来的西方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描写,那是一种智慧的殉道,也是一种对真理的坚守,让我深思良久。我也对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传播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看到了一个帝国如何用武力与文化塑造世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宏大与细腻,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与曲折。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评分哇,终于读完《回到古典世界》了!这是一本让人醍醐灌顶的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历史的认知。中信出版社这次的出版真的太棒了,装帧精美,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就觉得非常有质感。我一直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觉得那些文献太遥远,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迷雾,难以触及。这本书却像一束光,穿透迷雾,将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我仿佛能听到古希腊广场上的辩论声,闻到古罗马集市上的香料味,感受到角斗场上的血腥与荣耀。书中关于哲学、政治、艺术、建筑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为哲学是很枯燥的,但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他们思想的深刻性和普适性。特别是关于民主制度的探讨,让我对现代民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书中对建筑的描写,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技艺,那些宏伟的建筑至今仍矗立在那里,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思考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哲学、艺术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评分《回到古典世界》这本书,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每次翻开它,都感觉像是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时空之旅,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古典时代。中信出版社的书,品质一直以来都让人放心,而这本《回到古典世界》更是超出我的预期。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人物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冰冷的史实变得有血有肉。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历史人物的刻画,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僵化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真实个体。我能感受到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与年轻人辩论时的激情,能体会到凯撒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的英姿,也能想象到维吉尔在创作《埃涅阿斯纪》时的情怀。书中对当时社会生活细节的描写也十分精彩,比如关于饮食、服饰、娱乐、宗教信仰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仿佛身临其境。读这本书,就像是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我更加理解了人类文明的根基所在。它不仅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更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社会会是这样?这本书给了一些我答案的线索。它让我们看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深深地植根于那个遥远的古典时代。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来大呼过瘾的书!《回到古典世界》,中信出版社出版,品质无需多言。我一直觉得,要理解现代世界,必须先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而这本书,正是带领我们去探寻西方文明的“前世”。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带领我们深入探索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方方面面。我不再是机械地记忆那些史实,而是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我仿佛看到了雅典的公民在广场上热烈地讨论政治,我仿佛听到了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们关于“顺应自然”的教诲,我仿佛感受到了罗马军团的纪律严明和征服世界的决心。书中关于艺术、文学、神话的解读,更是让我惊叹于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那些古希腊神话,至今仍然是我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很多文明成果,都起源于那个遥远的时代。它是一种深刻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人类文明是如何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评分《回到古典世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中信出版社的精良制作,让这本书更具收藏价值。一直以来,我对历史都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但又常常觉得遥不可及。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而又深刻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了那个伟大的古典时代。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方文明的根基”。我从书中读到了古希腊人对真理、美、善的孜孜以求,读到了古罗马人对秩序、法律、公民精神的重视。这些精神,穿越了漫长的岁月,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哲学家的论述,那些关于人生意义、关于国家形态的讨论,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我也对书中描绘的古罗马的军事扩张和文化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看到了一个帝国如何通过力量和文明来塑造世界。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历史,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评分读罢《回到古典世界》,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远足”。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隆重推出,我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感,不仅是厚度,更是内容上的深度。一直以来,我对古典文明的了解都有些碎片化,总感觉隔着一层薄纱,看不真切。而这本书,则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将那个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时代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仿佛亲身经历了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感受到了哲学与民主的萌芽;我仿佛漫步在罗马的广场,见证了法律与秩序的建立;我仿佛置身于古希腊的剧场,聆听了人类对命运与人性的深刻探讨。书中对于艺术、建筑、科学的介绍,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那些精美的雕塑、宏伟的建筑,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我们今天的许多观念和制度,都源于那个遥远的时代。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关于“何以为人”的思考之书。
评分《回到古典世界》,这本书的标题就充满了吸引力,而内容更是没有让我失望。中信出版社的书,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这本也不例外。我之前对古典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一些零散的电影、小说,总觉得有些“雾里看花”。这本书则像一把利剑,将迷雾驱散,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作者以其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从书中读到了民主的雏形,读到了法律的根基,读到了哲学的智慧,读到了艺术的辉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解释,让我对“真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对罗马帝国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更是关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在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我感觉我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回到古典世界》这本书,真的是一剂“思想的良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淹没,而这本书却能带你静下心来,去思考那些人类文明最根本的问题。中信出版社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让我觉得非常舒服,捧在手里是一种享受。我之前对古典世界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上,比如“哲学之父”苏格拉底,“罗马的凯撒”等等,但这本书却像一条清晰的脉络,将这些点串联起来,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图景。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他能够将复杂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军事策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而且常常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雅典民主的论述,让我对“民主”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有血有肉的制度设计和公民参与。同时,我也对古罗马共和制和帝制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中看到了权力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是通过历史来反思当下,启迪未来。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在古典时代就已经被思考过,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来感到沉醉的书,仿佛置身于古老的雅典或罗马的街头巷尾。《回到古典世界》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包装和纸张都非常考究,可见其用心。我一直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充满好奇,但往往因为史料的枯燥和翻译的生涩而望而却步。这本书则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困境。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高高在上地讲授,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那些关于英雄、哲人、艺术家和普通人的故事。我被书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描述所吸引,感受到了史诗般的壮丽;我为斯巴达克起义的勇气所感动,理解了自由的可贵;我也沉醉于古希腊雕塑的完美比例,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书中对那个时代哲学思想的梳理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不再觉得哲学是深奥难懂的,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尤其是关于“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解读,让我对自我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让我看到,虽然时代变迁,但人类的情感、追求和困惑,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更加理解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也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