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编写组 编
图书标签:
  • 劳务派遣
  • 暂行规定
  • 法律法规
  • 劳动法
  • 人力资源
  • 用工制度
  • 政策解读
  • 合规
  • 风险防控
  • 劳动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锦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58249
商品编码:17012686681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
  • 作者:本书编写组
  • 定价:10
  • 出版社:中国工人
  • ISBN号:978750085824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7-01
  • 印刷时间:2014-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127
  • 字数:0.045千字

目录

1.为什么要制定《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2.《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3.用工单位还可以在非“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吗?
4.什么是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
5.辅助性岗位认定需要经过什么程序?
6.劳务派遣的用工比例是多少?怎样计算?
7.计算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单位是指什么?
8.被派遣劳动者和谁订立劳动合同?
9.劳务派遣单位应该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什么样的劳动合同?
10.劳务派遣单位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该怎么办?
11.劳务派遣单位可以与被派遣劳动者约定**期吗?
12.劳务派遣协议由谁来签,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13.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履行哪些义务?
14.用工单位应该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什么福利待遇?
15.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应当由哪个单位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16.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时,应当由劳务派遣单位还是用工单位负责?
17.劳务派遣单位行政许可有效期未延续或者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被撤销、吊销的,已经与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应该怎样处理?
18.什么情形下用工单位可以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19.什么情形下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20.被派遣劳动者如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1.被派遣劳动者被用工单位退回后,劳动关系应如何处理?
22.劳务派遣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决定提前解散或者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的,如何处理?
23.何种情况下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4.跨地区被派遣劳动者在哪个地区参加社会保险?
25.跨地区劳务派遣如何办理社会保险?
26.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如何处理?
27.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解除或者终止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的,如何处理?
28.用工单位违反程序确定辅助性岗位的,如何处理?
29.劳务派遣单位违法约定**期的,如何处理?
30.用工单位违法退回被派遣劳动者的,如何处理?
31.不受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和劳务派遣用工比例限制均劳务派遣有哪些?
32.用人单位将本单位劳动者派往境外工作或者派往家庭、自然人处提供劳动的,是否属于劳务派遣?
33.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如何处理?34.用工单位超比例使用劳务派遣工如何处理?
35.《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何时施行?
附录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浩瀚书海:穿越古今的知识之旅 导读: 本书并非关于特定法规条文的解读,而是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加宏大、更具人文关怀的知识领域。它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探索之作,涵盖了从古代哲学思辨到近现代科技浪潮对社会结构影响的广泛议题。我们将避开具体的、具有时效性的政策文件,转而聚焦于那些贯穿始终的人类永恒主题:治理的艺术、伦理的演进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定位。 --- 第一章:城邦的曙光与治理的起源 本书的开篇,将我们带回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最初阶段。我们探讨的不是现代劳动关系的细枝末节,而是社会契约精神的萌芽。 从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制,到罗马法学的严谨逻辑,我们追溯治理的最初形态。重点在于理解“秩序”是如何从混沌中诞生的。书中详细分析了柏拉图《理想国》中对完美城邦结构的构想,以及亚里士多德对不同政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优劣势的辩证思考。这些古代的政治哲学,构成了我们理解任何现代社会组织形式的基石。 我们深入研究了早期法律文本,例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对社会责任和惩戒的原始规定。这些规定虽然与现代劳动保护相去甚远,但它们首次确立了“规则高于个人意志”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建立,是任何社会稳定运行的前提,远超任何特定时期对“用工”的规范。 第二章:中世纪的信仰、封建与经济转型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进入中世纪。本章将聚焦于信仰与世俗权力之间的复杂博弈,以及这如何塑造了中世纪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我们考察了庄园制度下的依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土地和人身依附的古老契约,与现代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截然不同。我们分析了教会法和习惯法对民间契约的影响,特别是关于财产继承、债务偿还以及身份界定的讨论。这些历史背景为我们理解权力如何流转提供了宏大的视角。 书中还穿插了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考察。行会不仅是生产组织,更是技术传承与社会保障的结合体。它代表了一种严格的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其运作逻辑,与现代企业内部的技能认证和职级体系有着微妙的哲学关联,但其本质是基于手工艺的身份认同,而非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 第三章:文艺复兴与“人”的发现:个体价值的觉醒 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向,它将焦点从神转向了人本身。本章探讨了人文主义思潮如何重新定义了“个体”的价值和潜力。 我们详细分析了蒙田的随笔艺术,他对于自我、怀疑和人性的细致剖析,标志着个体经验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经济领域,商业资本的兴起开始挑战传统的封建束缚。我们审视了早期商人阶层是如何通过契约精神,建立起跨地域的贸易网络,这些早期的商业信用体系是现代金融和合同法的前奏。 更重要的是,本章探讨了权力观念的转变。从君权神授到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国家主权概念的形成,为后续所有社会关系的标准化奠定了政治学基础。理解国家权力的边界和合法性来源,是理解任何法律框架的先决条件。 第四章:启蒙之光与现代社会形态的奠基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章聚焦于理性、自由与权利这三大核心概念的形成。 卢梭的“公意”理论、洛克的财产权学说,以及孟德斯鸠对权力分立的倡导,共同构筑了现代民主社会的理论框架。我们深入分析了这些思想家如何将“人”从被动的臣民,转变为拥有不可剥夺权利的公民。这种权利的界定,包括了行动自由、思想自由,以及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是一种远比单纯的“雇佣关系规范”更为深刻的社会重构。 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我们也考察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对市场机制的自然运行的洞察,解释了资本、劳动和财富是如何在自由竞争中自我调节的。这种宏观经济学的视角,使我们能够从更高层次理解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具体部门的管理细节。 第五章:古典自由主义到社会正义的张力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早期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无遗。本章的主题是“自由”与“公平”之间的持续张力。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刻揭示了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者所处的结构性困境。我们探讨的不是具体的工人组织形式,而是他关于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理论,这些理论是理解现代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哲学武器。 作为回应,早期社会改革家和功利主义思想家们开始寻求平衡点。密尔对个体自由的辩护,强调了社会干预的必要性边界。我们追溯了福利国家思想的萌芽,即政府有责任通过某种机制来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条件。这种对社会整体福祉的关注,标志着治理思想从单纯的维持秩序,转向积极地改善民生。 结语:永恒的追问 全书的最后部分,将视角拉回到我们所处的当代,但依然保持在宏观的哲学层面。我们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主权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契约的潜在重塑。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历史的深度和哲学的广度,使读者能够跳脱出眼前具体制度的细节,去思考: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社会中,如何确保“人”的尊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公平”,以及“治理”的合法性根源究竟何在?这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简约而不失专业感,封面的配色也比较沉稳,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名字:《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我一直对劳动法规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劳务派遣这种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很多细节,也容易产生一些争议。这本书的“微解读”三个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会像厚重的法律书籍那样枯燥难懂,而是会以一种更加精炼、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释相关的规定。我猜想,它应该会针对一些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劳务派遣的定义、适用范围、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的责任划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等,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解读。而且“微”字也暗示着内容可能不会过于冗长,对于想快速掌握核心要点的读者来说,会非常友好。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这样理论知识就能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定。总的来说,从书名和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来看,这本书很有潜力成为一本实用且易懂的劳务派遣相关读物。

评分

我之前在工作中就遇到过一些和劳务派遣相关的问题,当时查阅了一些资料,感觉内容繁杂,很多条条框框看得人头晕。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这本书时,立刻就觉得眼前一亮。从它的标题来看,我就能感觉到这本书的定位很精准,应该是专门针对劳务派遣领域那些比较核心、关键的规定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应该对劳务派遣的实际操作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提炼出最重要、最实用的信息,并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清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的区别,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法律风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操作层面的指导,比如合同的签订、人员的管理、社保的缴纳等方面,能够有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如果它还能包含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或者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那就太完美了。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工作中的一本“宝典”,在我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答案,并且能够切实地指导我的工作。

评分

拿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那简洁而又充满力量的书名吸引了。作为一名长期在人力资源领域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深知劳务派遣在当前用工模式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一本关于此的书,如果能做到“微解读”,那将极大地减轻我们在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时遇到的困扰。我猜测,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可能会非常巧妙,它不会像厚重的法典那样堆砌条文,而是会选取最关键的条款,然后围绕这些条款展开细致的分析,并且很可能还会辅以大量的实际案例,让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鲜活,易于理解和应用。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劳务派遣的每一个环节,从派遣公司的资质要求,到用工单位的责任边界,再到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同工同酬”原则在劳务派遣中的具体体现,或者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责任如何界定等,都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明确的解答。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在我印象中,很多关于劳动法规的书籍都显得过于严肃和枯燥,往往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微解读》这个词,则透露出一种“化繁为简”的智慧,我猜想,它应该会以一种更加亲民、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方式,来阐释劳务派遣的各项规定。我特别期待它能够聚焦于那些在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也最容易引起困惑的问题。比如,当公司决定使用劳务派遣模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事项?被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险如何缴纳才合规?用工单位在管理被派遣员工时,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法律边界?如果发生劳务纠纷,责任主体应该如何认定?等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甚至是一些“避坑指南”,能够帮助我们在合规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利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实践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

从书名《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微解读》来看,我预感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它不像一本面面俱到的法律汇编,而是更侧重于对劳务派遣这个特定领域进行精炼和深度的剖析。我猜测,这本书的结构可能非常有条理,它或许会首先对劳务派遣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逐一拆解相关的规定,比如派遣范围、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的权利义务、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解读”,也就是说,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会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这些规定的潜在含义和实际应用中的考量。我特别期待它能在一些容易引起歧义或者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提供清晰的解释和建议。例如,关于劳务派遣的“三性”要求,或者在派遣过程中如何确保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及如何处理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同时又充满专业性的语言,帮助我构建起对劳务派遣制度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为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