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築圖解詞典兩冊套裝(上、下冊)
~看見現代建築細節之美~
錶現主義、粗野主義、典雅主義、極簡主義──30大建築流派文化思潮
安東尼高第、貝聿銘、安藤忠雄、隈研吾、包浩斯──130位知名建築師、建築團體
以高度專業性+獨特視覺美學呈現現代建築工藝
【上冊內容】:史上留名的建築作品
◎建築分類:
辦公建築、大型集閤型居住建築、私傢宅邸型居住建築、
商業建築、體育建築、政府建築、宗教建築、工業建築、
文化教育建築、會展建築、公園建築、演齣建築 ──
在現代主義建築發展的近兩百年間,齣現瞭許多的建築理論。
豐富而蓬勃發展的建築形式,帶給人類感官上的巨大衝擊與心靈上的美學震撼。
然而理論觀點總是多說並行的,很多時候錶現不齣相關的一緻性。
甚至有些學說之間還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成為入門者閱讀現代建築讀物的門檻。
本書在時間上做瞭大範圍的跨度,
分彆從建築作品、建築師事務所、建築流派、建築團體、構造技術五個方麵入手
對西方建築的發展進行瞭係統評述。
以圖解的形式直觀地介紹19~21世紀初西方現代建築的發展曆程,
在書中會對現代建築相關的常見專業詞彙進行詳細解釋,
解決認識現代建築遇上的名詞理解障礙。
是建築、室內設計專業人員手頭工具書,
對建築設計、曆史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也為對建築感興趣的一般民眾的導讀專書。
書中所有的插圖皆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理論專業博士.
同時也是中國具代錶性的60位畫傢之一.王其鈞繪,
呈現獨特的視覺美學,極具欣賞、保存價值。
【下冊內容】:影響世界的建築傢
◎建築師、建築事務所及作品
◎建築流派
◎建築團體
◎建築名詞解釋
在現代主義建築發展的近兩百年間,齣現瞭許多的建築理論。
豐富而蓬勃發展的建築形式,帶給人類感官上的巨大衝擊與心靈上的美學震撼。
然而理論觀點總是多說並行的,很多時候錶現不齣相關的一緻性。
甚至有些學說之間還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成為入門者閱讀現代建築讀物的門檻。
本書在時間上做瞭大範圍的跨度,
分彆從建築作品、建築師事務所、建築流派、建築團體、構造技術五個方麵入手
對西方建築的發展進行瞭係統評述。
以圖解的形式直觀地介紹19——21世紀初西方現代建築的發展曆程,
在書中會對現代建築相關的常見專業詞彙進行詳細解釋,
解決認識現代建築遇上的名詞理解障礙。
是建築、室內設計專業人員手頭工具書,
對建築設計、曆史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也為對建築感興趣的一般民眾的導讀專書。
書中所有的插圖皆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理論專業博士。
同時也是中國具代錶性的60位畫傢之一。王其鈞繪,
呈現獨特的視覺美學,極具欣賞、保存價值。
◎專業&美感:
金鼎奬得主,中國具代錶性的60位畫傢之一,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理論專業博士.王其鈞著繪。
◎實用&休閒:
詞典式編排,解決現代建築單詞查詢、理解睏難,方便對照圖文形、意,適閤導讀,也為建築、室內設計學生、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插畫&實景:
14大建築樣式,超過700幅手繪細部圖、解剖圖、實景照片,獨特視覺美學呈現,現代建築視覺化讀物!
◎微觀&宏觀:
超過130位知名建築師、建築團體,30大建築流派文化思潮、藝術觀點說明,就實體建築剖析理論,資訊附載量超大。
王其鈞
1954年生於江蘇徐州。
1977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
1987年考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設計與理論專業研究生,1990年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後就職於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1993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理論專業研究生,1996年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同年移居加拿大,先在多倫多大學建築學院工作,後任自由撰稿人,專職從事建築藝術書籍的寫作工作,其作品頗豐,其中代錶作品如在颱灣南天書局齣版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獲1993年度颱灣圖書高奬──金鼎奬;另外,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齣版的十捲本的《中國古建築大係》榮獲1995年度國傢圖書奬榮譽奬,王其鈞是其中「民間住宅建築」分冊的作者。
其著作包括《中國建築圖解詞典》、《西方建築圖解詞典》(楓書坊齣版)等書,並著有《圖解中國民居》、《圖解中國園林》(楓書坊齣版)。現作為外籍專傢受聘於北京,任英國格拉斯哥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閤作辦學項目負責人,並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
作者: 王其鈞
齣版社:楓書坊
齣版日期:2017/09/01
語言:繁體中文
叢書係列:設計DIY
裝幀:平裝
規格:約17 x 23 cm/冊
齣版地:颱灣
作為一名對建築設計充滿熱情但非專業齣身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之前接觸一些建築類的書籍,往往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內容過於片麵,很難形成一個係統的認知。而這套書恰恰彌補瞭我的知識盲區。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將復雜的建築理論和曆史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每一章節的邏輯都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概念到具體的案例,再到理論的聯係,都安排得恰到好處。最讓我欣喜的是,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流派建築的比較和分析,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建築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時代背景。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去思考和比較,形成瞭自己對建築的理解框架,這種學習體驗是其他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這套書在內容編排上的獨到之處,讓我對其“兩冊套裝”的設定深感贊賞。上冊和下冊之間的內容劃分,並非是簡單的物理分割,而是體現瞭一種邏輯上的遞進和完善。上冊更側重於建築的基礎概念、曆史演進和主要風格的梳理,為讀者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下冊則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瞭建築設計的方法、技術以及更廣泛的文化和社會語境,為讀者提供瞭更具深度和廣度的思考。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不斷地鞏固和拓展知識,不至於因為內容的突然跳躍而感到睏惑。而且,這種上下冊的設計,也讓書籍的體積和重量得到瞭很好的控製,方便攜帶和查閱。這種精心的編排,充分體現瞭編者對讀者閱讀體驗的重視,讓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和愉悅。
評分這本書的圖片質量和數量都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用圖片來輔助文字解釋,而是將圖片本身作為一種重要的敘事工具。每一張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無論是曆史照片、剖麵圖、手稿還是模型照片,都具備很高的藝術性和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圖片的標注和排版都非常用心,很容易就能將圖片與文字內容對應起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罕見的曆史照片,它們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許多隻能在文獻中偶爾提及的建築原型和建造過程。圖片的清晰度非常高,即使是細節部分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對於理解建築的構造和裝飾至關重要。可以說,這本書的圖片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建築視覺史,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知識的直觀性。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真的讓我驚喜,雖然是港颱原版,但整體的紙張質感和印刷都相當不錯,色彩還原度很高,圖片細節清晰銳利,即便是一些年代久遠的老照片,也能看齣其精良的印製工藝。翻閱的觸感也很舒服,不會像一些劣質印刷品那樣生硬。我特彆喜歡它采用的這種硬殼精裝,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都顯得十分大氣,也很耐看。封麵設計簡潔而不失專業性,沒有過多的花哨裝飾,反而突齣瞭主題。而且,兩冊套裝的尺寸也很適中,無論是閱讀還是查閱都很方便,不會顯得過於笨重。書脊的裝訂也很牢固,感覺可以經受住反復的翻閱和查閱,不會輕易散架。我對這種注重細節的圖書製作非常看重,因為它直接影響瞭閱讀的體驗和書籍的壽命。光是這印刷和裝幀,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它就像一個龐大的建築知識寶庫,囊括瞭從早期古典建築到當代前沿設計的方方麵麵,而且每一個詞條都解釋得非常到位,不僅僅是簡單的定義,更重要的是對建築的演變、風格特點、代錶性作品以及相關理論的深入剖析。我之前對一些建築概念一直模糊不清,但通過這本書的講解,很多原本難以理解的術語變得豁然開朗,像是“學院派”、“包豪斯”、“解構主義”等等,書中都配有清晰的圖片和詳細的解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更難得的是,它並沒有過於學術化,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非建築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閱讀。很多時候,我僅僅是隨意翻閱,就會被某個詞條所吸引,然後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學到瞭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