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文明》分析了人类同理心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人类发展历史与未来命运的深刻影响,并借此对人类文明史做出新的解读。人类历史的核心就是同理心与熵的矛盾关系。纵观历史,新的能源机制总是与新的通信革命汇集在一起,并催生出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改变人类的意识。如今,分布式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融合,人类意识正在从思想意识转变为生物圈意识。
在这个严重消耗能源、高度互联互通的世界,全球性的同理心正在形成,而由此引发的“熵账单”也越来越大,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并危及我们的生存。未来,人类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就是能否解决同理心与熵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彻底反思我们的哲学、经济与社会模式。人类现在面临的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及时地形成全球性同理心以避免文明的陨落并拯救地球呢?
作为同一系列中的首部著作,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所提出的愿景,并重新思考《零边际成本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本书首先分析了同理心与熵的复杂难题以及这一出人意料的动力在决定人类历史演变方向中扮演的重要作用。第一部分审视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对人性的新看法,并取得人类是“ 同理人”的发现。第二部分探讨了各个更为复杂的、高耗能的文明带来的同理心的强化和人类意识的重大转变,旨在为解读人类历史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提供一个新的维度。第三部分为读者报告了在当前这个熵对地球生物圈的破坏速度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人类在实现全球性同理心方面的情况。后,作者把注意力转向了方兴未艾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正在催生“分布式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以及生物圈意识的萌芽。 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转变,将迎来全球经济的高潮,将彻底改变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位置。在“同理心时代”面前,“理性时代”将黯然失色。
这部杰出的著作大胆地挑战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商业实践和政治文化中传统的人性观。——《赫芬顿邮报》
众多学术、宗教和政治领域的人都称赞里夫金,因他总是将眼光放得更远,提出颇具争议的问题,是一位有道德感的预言家。——《纽约时报》
里夫金提出的都是我们之前不曾花时间去思考的真问题。——《华盛顿邮报》引 言
第1章 潜藏于人类历史的悖论
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隐秘脉络
热力学定律与人类发展
寻找超过生存的意义
第一部分 同理人
第2章 新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之后一位伟大的功利主义者
婴儿真正需要什么
具社会性的动物
第3章 从感知角度解读生物进化
让镜像神经元告诉你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鲜为人知的达尔文
游戏与人类进化
语言的同理心根源
第4章 成为人类
人类意识发展的六个层次
儿童同理心的发展
利他与利己
同理心的文化差异
第5章 重新思考人类之旅
追溯感觉和情感的历史
现实靠我们自己理解
真理、自由与平等的彻底重塑
向死亡妥协
同理心时代的信仰和理性
缩小“实然–应然”鸿沟
第二部分 同理心与文明第6章 古代的神学意识与父权经济
首先产生了文字
神话意识
动植物的驯化与人类的进化
人类文明的破晓
苏美尔人的城市生活与自我意识的诞生
神学意识的黎明
书的民族
个体意识的产生
世界各地的黄金律
熵与农耕文明的陨落
第7章 世界主义罗马与基督教的崛起
城市基督教与同理心大潮
基督徒的另类声音
新的育儿方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罗马帝国的陨落
第8章 中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和人文主义的诞生
中世纪后期的经济革命
印刷术革命
人文主义的诞生
自我意识与疏离感的产生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理念
童年意识的形成
自由市场应运而生
民族国家的出现
近代早期的意识革命
第9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意识
理智和情感
中世纪后期熵危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
浪漫主义时代
叔本华的代表作
浪漫关系
童年的理想化
同理心与社会改革
1848年革命:人民的春天
第10章 后现代存在主义世界的心理意识
电力与心理意识的萌芽电气化、石油和汽车
对时空的再思考
青春期的新概念
从拥有好品质到好个性的转变
心理意识时代
团体治疗和自助小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文心理学与反主流文化运动
每个人的自助小组
意识政治学
第三部分 同理心时代
第11章 全球同理心来临
人类的世界主义化
新的全球移民
人人都是旅行者
同一种语言
全球同理心趋势
再无异族
宗教的衰退
家庭全球化
对其他物种心怀同理心
全球同理心的六度分隔
第12章 地球之熵的深渊
工业时代的熵账单
核武器与世界末日
致命病原体的扩散
打破人类历史谬论
第13章 分布式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式微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新的社会愿景
分布式资本主义
从财产权到享用权
从私有到共享
充满协作与关怀的世界
生活质量的新梦想
社会和公共资本的作用
第14 章 即兴社会的戏剧自我
展现真实的自我
互联世界中的关系自我
社交网络上更紧密的联系
名声因素:一切围着我转
对千禧一代的分析
第15 章 经济大潮下的生物圈意识
生物圈世界
生物圈教育
同理心科学的教学
历史意识的尾声
致 谢在某个关键时刻,人们终会意识到,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都会受到影响,我们的邻居所遭受的苦难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到了那个时候,责骂和惩罚都将于事无补,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巨大危机。只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建立起与整个生物圈亲密联系的共同意识,从而有机会保障我们的未来,而这需要我们建立生物圈意识。
同理心文明正初具雏形。我们正快速将我们的同理心情感拓展到整个人类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然而,虽然我们急切地想要建立普遍的同理心联系,但却遭遇了急剧恶化的巨大障碍——以气候变化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式存在的熵。我们能够及时建立生物圈意识和全球性的同理心从而避免地球的崩溃吗?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有时会觉得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感到迷茫。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种新的视角,能够更清晰地看待问题,更冷静地分析事情。它帮助我理清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也让我对“同理心”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行为,也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与书中的观点产生强烈的共鸣。有些地方,我甚至会拍案叫绝,觉得作者简直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会在阅读时,不断地在心里跟作者对话,也时常会将书中的观点与我自身的经历进行对照,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忘”的书。书中的很多思想和观点,都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并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发现自己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也更加愿意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我在阅读前未曾预料到的,也是我最感欣慰的。它让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也给了我面对未来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丰富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开阔了眼界,深化了思考,也影响了我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看法。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样一本有深度、有价值的书,无疑是一件令人称赞的事情。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启迪。我也会继续珍藏这本书,时不时地翻阅,重新品味其中的智慧。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场景,感受到了那些人物的情绪,也从中汲取到了很多启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书中的观点,也更容易将这些观点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它就像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智慧,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理念探讨,到具体的实践指导,再到对未来社会的展望,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每一个章节都像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一扇门,打开一扇门,又会看到另一扇门。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我感觉自己是在一步步地攀登,每一步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我喜欢这种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解读方式,它让我在掌握整体框架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每一个细节。
评分我向我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书。我相信,只要是有心去理解和学习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我常常会把书中的一些精彩段落分享给我的朋友,大家一起讨论,一起交流。这种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也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者般的严谨和深度,又不失普通人能够理解的通俗和生动。作者似乎很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枯燥的理论变得妙趣横生。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它们往往简洁而深刻,能够引发我长久的思考。这种既有思想性又兼具可读性的文字,让我觉得读起来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文字的流畅性所打动。那种感觉,就像是跟一位非常有智慧的朋友在聊天,他的表达方式既有深度又不失亲切,不会让你觉得高高在上,也不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我常常会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个句子,甚至会拿出笔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与文字产生的共鸣,是我一直以来在阅读中所追求的。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渴望,它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沉静中带着一丝温暖的感觉。那种淡雅的色彩搭配,配合上字体,似乎就预示着书中探讨的主题并非是那种喧嚣的、哗众取宠的东西,而是更加内敛、深刻的。我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的时候,触感也很好,纸张的质感,还有装订的工艺,都透着一股认真和品质。这种初见的体验,已经让我对它产生了一份期待,仿佛预感到它会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都会习惯性地看一眼,那书名《同理心文明》和出版信息“中信出版社”,总在不经意间吸引我的目光,让我对即将开启的阅读之旅充满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