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雅文化经典共8册】茶经+瓶花谱瓶史+长物志+园冶+随园食单+林泉高致+琴史+文房四谱

【中华雅文化经典共8册】茶经+瓶花谱瓶史+长物志+园冶+随园食单+林泉高致+琴史+文房四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俊峰 编
图书标签:
  • 传统文化
  • 雅文化
  • 生活美学
  • 茶道
  • 花艺
  • 园林
  • 美食
  • 琴学
  • 文房四艺
  • 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玉佳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师大
ISBN:9787564806408
商品编码:18154303217
丛书名: 中国文化

具体描述

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茶学专著。经典译注,名家详解,全彩装帧,数百幅精美插图,完美展现茶文化经典。品赏古代中国人清雅寂静的生活艺术。重塑生活格调的文化藏书。;

作者:唐)陆羽;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定价¥45.80

内容推荐

; ; ; ;陆羽二十一岁时,踏上了游历考察之路。他一路风尘,经义阳、襄阳,过南漳,潜心寻觅茶事、茶情。

; ; ; ;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踏遍三十几个州,搜集上千条茶闻轶事,历经五年研究著述,又经五年增补修订,终成世界上*部茶学专著《茶经》。

; ; ;《茶经》共十节,综合论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采制、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饮茶技艺、茶道等内容,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自此,饮茶品茗成为中国人“意在物外”的生活艺术。

; ; ; ;之后的茶道演变,无论是宋代宫廷的点茶斗茶,明清庭院的清雅茶聚,寺院茶仪的空灵持修,日本茶会的清寂和敬,都因《茶经》的启示,得以开创自称体系的饮茶天地。

; ; ; 《茶经》堪称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既可作为烹茶、饮茶,赏鉴茶具的技艺之书,也是修身养性、品赏茶美感之道的经典。

瓶花谱 瓶史

; ; ; 明代朴素清雅的四时瓶插圣经。经典译注,名家详解,全彩装帧,精美版本。品瓶评花 、折枝插贮 、滋养护瓶、花忌事宜、花目品、选器择水等,完美呈现文人雅士的幽栖逸事。重塑生活格调的文化藏书。;

作者:〔明〕张谦德〔明〕袁宏道;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定价¥42.80

内容推荐

; ; ; 江南园林中,追求清雅生活的文人雅士,常于厅堂、书斋插一瓶花,以求野趣诗意。《瓶花谱》与《瓶史》既是对明代之前插花艺术的总结,更是中国式文人插花的正宗。

; ; ; 《瓶花谱》为明代张谦德所作,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全书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八个方面,详尽阐述自由式插花自然性灵、崇尚天然的韵味,以及追求原生天成之趣。

; ; ; 《瓶史》为明代袁宏道所作,是我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全书共十二篇,从鉴赏角度论述了花器选择、花材选用以及花艺插法等,是我国古代*具文人气质的一部插花专著。

; ; ; ; 插花为案头之物,无扦剔浇顿花木的繁杂劳苦,仅享赏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可谓生活之美。

作者简介

; ; ; ;张谦德(1577—1643),明书画收藏家、藏书家、文学家。善鉴藏,知书画,著有《》《名山藏广记》等书。《瓶花谱》是明代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

; ; ;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文学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潇碧堂集》《潇碧堂续集》《瓶花斋集》等。《瓶史》是中国瓶花史上的奇葩之书。

《长物志》

作 者:〔明〕文震亨著 ; ; 李霞 王刚 编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089-8

定 价:55.80元 ;印张:26.5 开本:16开

《长物志》作者

文震亨(1585年—1645年)

字启美,长州人,明末名士,乃“明代四大家”之一文徴明曾孙。文震亨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以书画擅名,除传统学问外,对造园、宅居、器物、音乐都有精深研究,作《长物志》传世,另著有《香草诗选》《仪老园记》《金门录》《文生小草》《琴谱》等。前人评价他“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

内容提要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明末名士文震亨,出生书香门、官宦世家,崇尚清雅,遵法自然,借品鉴长物而标举人格,完美呈现簪缨世族的清雅生活格调、明代江南书香世家的高洁风致。

《四库全书》收录《长物志》,评其“惟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与众本殊,故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为后世营造生态家居、鉴藏文物雅玩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是中产阶级提升美学素养、提高生活格调的必读之书。

园治-中华雅文化经典 ;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 ; ;

出版时间:2015-08-01

作者:计成 ; ;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 ; ;

页数:350 ; ;

印次: 1

ISBN号:9787539980904 ; ;

内容提要

如何营建一座精美雅致的“私家庭院”,如何巧妙布局阁楼、厅堂、书房,如何在屏门、风窗、栏杆中体现古典意趣,如何在选石、铺地、掇山、花木植栽上如诗如画……

明末造园家计成以其工匠的精神,唯美的意趣,为我们记叙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高妙艺术,凸显设计师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展示了明代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和文化品质。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作者简介

计成(1582—?)

中国明末造园家,苏州吴江人,能以画意造园。

崇祯七年(1634 年)写成了中国*早、*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也是世界造园学早的名著。

曾主持建造三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他还能诗善画,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

林泉高致

作 者:(北宋)郭熙 著 ;鲁博林 编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

书 ; 号:978-7-5399-8827-6

定 ; 价:42.80元

内容简介: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山水画集中体现传统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不仅以高妙的画法造诣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人文领域里*为深邃的寄托。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也是中国画论史上不可多得的传世经典。全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详尽论述了对自然的审美、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的鉴赏等诸多问题。此外,还附录了“山水诀”“山水赋”等数篇名家画论,是中国迄今山水画创作*精妙的范本。本书既是山水画创作的必读之书,也是提升审美意趣,回归自然,神游林泉山水的体验。

作者简介

郭熙(约1000——约1090)

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人。

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师法李成,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熙宁、元丰间(1068-1085),深受神宗的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之说。

中华雅文化经典:随园食单

著 者:〔清〕袁枚

编 著:王刚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书 ; 号:978-7-5399-8829-0

定 ; 价:52.80元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共十四单,外加一序。详细记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饭点和名茶美酒。举凡菜点的选料、加工、切配、烹调及对菜点的色、香、味、形、器、序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各个环节,皆顺物之性,循物之理,自然为本,引之导之,调之剂之,合于口味。

《随园食单》是清代文人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被海内外食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食经”,其价值却不仅是食学的,思想哲学和语言文学价值同样是不可低估的。袁枚用文才笔墨,将吃喝之俗事写出了别样的气息,让一蔬一饭的哲学打破时间的限制,触动我们的味觉和记忆。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晚年自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与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撰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著作传世。

袁枚是中国历史上*个公开声明饮食是堂皇正大学问的人,所著的《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该书的饮食理论与烹制技法至今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好的,这里为您呈现一本详尽的图书简介,其内容涵盖了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但与您提到的“中华雅文化经典共8册”中的主题不完全重合,专注于介绍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与生活美学中的其他重要领域。 --- 《华夏文脉探微:从先秦思想至近世文存》 图书简介 《华夏文脉探微:从先秦思想至近世文存》是一部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的综合性著作。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雅好或生活技艺的专精汇编,而是立足于中国文明数千年演进的宏大视野,探讨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哲学思想、历史演变、文学艺术与社会观念的深度关联。全书共分六卷,近百万字,力求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提炼出影响后世的关键节点与核心精神。 第一卷:哲思之源——先秦诸子的思想图景 本卷聚焦于中国思想史的奠基时期,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盛况。我们首先深入解读《周易》的卜筮哲学与宇宙生成论,探讨其如何成为后世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继而,本书用专门章节详尽阐述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体系,及其在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中的差异与发展,侧重分析其对中国政治哲学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而非侧重于茶道、园林等具体实践。 随后,我们转入道家的本体论探讨。重点分析老庄思想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深刻内涵,以及其对中国士人精神世界的净化作用。本书将庄子哲学中的“齐物论”与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本卷也对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用能等学说进行了梳理,并对比了法家韩非子所构建的理性化统治模型,展示了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多元面貌。 第二卷:史鉴之镜——中华史学的格局与史观 这一卷致力于考察中国历史书写传统的演进,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本书不关注具体的历史事件记录,而是分析“史学”本身的理论建构。 我们将追溯司马迁《史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宏大叙事格局,并深入探讨其传记文学的艺术成就。随后,我们详细论述“正史”编纂的典制与范式,从汉代班固的《汉书》到唐代“二十四史”的体例确立,解析史官如何通过“褒贬”来确立主流的道德规范与历史价值判断。 此外,本书还专门开辟章节讨论魏晋隋唐时期的史学反思,例如刘知几在《史通》中对史学方法的论辩,以及宋代欧阳修等人的史学革新精神,从而揭示中国传统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成熟过程。 第三卷:诗境高远——古典文学的审美变迁 本卷聚焦于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与辞赋的审美演化。我们从《诗经》的现实主义源头讲起,分析其对后世现实关怀的文学传统的影响。重点考察汉赋的铺陈夸饰之美,以及楚辞的浪漫主义色彩。 盛唐的唐诗被作为分析的核心。本书不侧重于分析“茶诗”或“花卉诗”的细节,而是深入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解放精神与杜甫诗歌中的沉郁顿挫的人道主义情怀。对于宋代宋词,我们重点分析其在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中,如何体现时代情绪的细腻转变,以及词牌格律对文人情感表达的约束与激发。 此外,我们对唐传奇与宋元话本的叙事技巧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它们如何为后世小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叙事视角的转换与人物心理的刻画。 第四卷:丹青之道——中国书画的技法与精神 本卷深入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哲学意蕴与技术范式,其重点在于“笔墨精神”,而非具体的艺术品鉴赏。 在书法部分,本书详细剖析了从篆隶到楷行草的演变逻辑,强调“用笔”的提按顿挫中蕴含的生命节律。我们重点研究王羲之的“妍美之极”与颜真卿的“雄强之气”如何分别代表了中国书法人对“韵”与“骨”的追求。 在绘画领域,我们聚焦于文人画(士人画)的兴起。本书详述了董源、巨然“披麻皴”的开创性,以及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倪瓒等,如何将个人情怀与山水意境完美融合,使绘画成为表达主体精神的媒介,而非单纯的再现自然。我们探讨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念,以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如何区别于西方写实主义。 第五卷:技艺通微——器物审美与生活哲学 本卷关注中国古代器物制造与审美趣味的变迁,但着重于器物背后的哲学思维与社会功能,而非专注于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细则。 我们将分析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的彩陶到成熟的青瓷、白瓷,重点探讨历代窑口的烧制工艺如何受到地域文化和皇室审美的制约与影响。对于玉器的考察,我们追溯其在古代礼制中的核心地位,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分析玉器如何承载道德理想。 此外,本书对漆器、金属冶铸等工艺的演变进行了技术性的梳理,探讨古代匠人如何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指导下,实现材料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第六卷:经世致用——古代的学术与制度 本书的收束卷回归到对社会结构和学术体系的考察。我们探讨了科举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历史作用,分析其如何重塑了中国知识阶层的流动性与价值取向,以及它对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的固化影响。 在学术体系方面,我们深入考察了宋代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形成,分析其如何整合了佛道思想,构建了一套新的“天理”与“人欲”的理论框架,对后世的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本卷对中国古代的律法与赋税制度进行了概览,展示了帝国运转的实际机制,用以补充前述哲学与艺术探讨的社会基础。 《华夏文脉探微》以其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全面而富有洞察力的中国文化导论,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领略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与内在精神脉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典雅的宣纸质感,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每一次触摸都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和留白的处理,都非常考究,让人在阅读时心境平和,很容易沉浸到古典文化的氛围中去。阅读体验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获取,更是一种美的享受,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园冶》中的园林布局图,清晰而富有艺术感,配合注释,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窥见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作为一位对古典文学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我必须说,这套书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和权威性,同时在注释和导读部分做了非常人性化的处理。比如《琴史》部分,对于不熟悉古代乐器和音乐体系的读者来说,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背景介绍,使得阅读过程非常顺畅。我能感受到编者在整理这些经典时所下的苦心,他们既尊重了历史,又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这种双重的努力,使得这套书的价值大大提升,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说句实在话,市面上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让人感到“心悦诚服”的不多。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景式”展现。读完《随园食单》,我仿佛能闻到袁枚笔下那些精致菜肴的香气,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让人由衷敬佩。再看《文房四谱》,对于我们这些经常与笔墨纸砚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宝典。它不是简单的介绍工具,而是阐述了人与物、物与心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种完整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国式审美体系,对我个人气质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帮助。

评分

我之前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比较零散,总觉得这些经典著作门槛很高,但读了这套书之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原本看起来高深莫测的传统文化,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茶经》,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叙述,带你走进那个时代品茶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拿起茶具亲自尝试一番。这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化底蕴。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这些传统雅好。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覆盖面之广,着实让我惊叹。从茶道、花艺到器物、园林,再到饮食和音乐,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长物志》和《瓶花谱》,它们让我意识到,中国古人对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极致的追求和审美。读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的生活空间,尝试用更雅致的方式去布置和对待身边的物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是强行灌输知识,而是启发你如何去“生活得更有品位”,这一点非常难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