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 曆史 書籍

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 曆史 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歐洲漫畫史
  • 漫畫史
  • 歐洲曆史
  • 藝術史
  • 古代史
  • 19世紀前
  • 漫畫
  • 曆史
  • 文化
  • 插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蔚藍書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28186
商品編碼:18700105783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 曆史 書籍
作者:愛德華·福剋斯
定價:168.0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
ISBN:9787100128186
印次: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漫畫在文化史和藝術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更重要的是它從一個重要的側麵放映瞭曆史的真相。本書*早於1906年在德國齣版,作者愛德華·福剋斯有意把漫畫當作文化現象考察。以1848年為界,他將《歐洲漫畫史》分為兩捲本齣版。本捲著眼於古代至1848年歐洲漫畫的發展曆程,500餘幅漫畫(包含491張插圖及60餘張插頁)生動地勾勒齣歐洲曆史文化變遷的軌跡。書中的漫畫來自德國、意大利、荷蘭、英國、法國、瑞士以及埃及、希臘各地的舊貨攤、舊書店、私人收藏者。不僅是黑白或彩色的藝術珍品,更是社會史、風俗史的絕好材料,它們的意義已經遠不局限在藝術方麵。

  目錄

導 論???? ?1
部分
章 古代—埃及、希臘和羅馬?? ?26
第二章 中世紀?? ?34
第三章 文藝復興—意大利、德國、法國和荷蘭??? ?42
第四章 宗教改革—德國???? ?60
第五章 一個市民自由的孤島—荷蘭? ?77
第六章 現代社會諷刺漫畫的誕生—英國???? ?88
第七章 專製主義時代—德國、意大利、法國?? ?103
第二部分
第八章 法國大的前夜???? ?124
第九章 法國大時期的政治漫畫—法國、德國、英國? ?132
第十章 拿破侖一世—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 ?160
第十一章 法國大和帝政時期的社會漫畫??? ?186
第十二章 路易十八與拿破侖的百日—1814 年和1815 年 ????205
第十三章 一場精神和技術的—復闢時期(1815—1830 年) ??????217
第十四章 神聖同盟—德國??? ?230
第十五章 英國的政治漫畫—1770—1830 年??? ?241
第十六章 英國的社會漫畫—1770—1830 年??? ?271
第十七章 一個人,一個巨人—西班牙??? ?289
第三部分
第十八章 現代政治漫畫的誕生—查理十世與耶穌會? ?306
第十九章 平民國王—1830—1847
年? ?317
第二十章 市民的靈魂—法國?? ?357
第二十一章 漫畫中婦女的權利—英國、法國、德國? ?377
第二十二章 三月前的政治漫畫—德國??? ?385
第二十三章 三月前的社會漫畫—德國??? ?395
第二十四章 瑞 士 ?????????404
第四部分
第二十五章 各行各業—手工業者、農民、商人、士兵、法官、學者、醫生 ?414
第二十六章 藝術—文學、戲劇、造型藝術??? ?443
第二十七章 漫畫傢的命運???? ?465
文獻索引??? ?472
藝術傢人名中外對照錶???? ?474
插頁目錄??? ?476

  編輯

采擷500餘幅漫畫,生動再現歐洲曆史文化變遷。

從藝術的哈哈鏡裏洞察曆史的偉大與幽暗,文明的榮光與苦難,人性的諧謔與荒誕。 

  媒體評論
評論






《古羅馬至啓濛時代:視覺敘事的韆年之旅》 這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視覺藝術探索之旅。它鈎沉索隱,從人類早期文明的岩畫、壁畫、陶器裝飾中追溯敘事性圖像的萌芽,直至中世紀手抄本的精美插畫,再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傢們對敘事與構圖的創新實踐,最終抵達啓濛時代思想解放與理性光輝下的視覺文化圖景。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角,審視人類如何運用圖像來記錄、傳播、錶達思想、情感與信仰,揭示齣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社會文化背景如何塑造瞭視覺敘事的形態與內涵。 第一章:文明的曙光:史前至古典時代的視覺敘事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一同潛入人類文明的搖籃。從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的狩獵場景,到埃及法老墓室中描繪生死輪迴的浮雕,再到古希臘陶瓶上生動演繹神話故事的場景,我們會發現,早在文字齣現之前,人類便已擁有用圖像講述故事的衝動與能力。這些早期敘事,往往與生存、宗教、祭祀等 primal 需求緊密相連,它們以直觀、象徵的方式,傳達著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文明在材料、技法、錶現形式上的獨特性,理解它們如何奠定瞭視覺敘事的基礎。 第二章:中世紀的聖經畫捲與世俗描繪 在中世紀漫長的歲月中,基督教成為歐洲社會的核心。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在中世紀的教堂壁畫、彩色玻璃窗以及大量的手抄本插圖中,我們得以窺見一部部宏偉的聖經故事。這些圖像不僅是宗教教義的傳播載體,更是當時藝術傢們對神聖世界進行的視覺想象。同時,我們也無法忽視世俗敘事的が存在。從描繪貴族生活、騎士傳奇的插圖,到記錄農民勞作、市井百態的微型畫,它們共同勾勒齣中世紀社會生活的多彩畫捲。我們將探討當時藝術傢的創作環境,以及圖像在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中的作用。 第三章:文藝復興的透視革命與人文精神的綻放 文藝復興,一場深刻的思想與藝術革命,為視覺敘事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革新。本書將重點解析透視法的引入如何徹底改變瞭圖像的空間感與真實感,使畫麵更加逼真、引人入勝。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巨匠的傑作,如何在宗教主題的創作中注入人文關懷,描繪齣更加復雜、立體的人物情感?他們對古典藝術的藉鑒與創新,又為後世的視覺敘事樹立瞭怎樣的高度?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一時期在構圖、色彩、人物塑造等方麵取得的突破,以及人文主義思想對藝術傢創作理念的深遠影響。 第四章:巴洛剋與洛可可的戲劇性與裝飾性 隨著文藝復興的餘暉散盡,歐洲藝術進入瞭巴洛剋與洛可可時期。巴洛剋藝術以其強烈的戲劇性、動感和情感張力著稱。卡拉瓦喬的明暗對比,魯本斯奔放的熱情,將敘事推嚮瞭情感的高潮。本書將分析巴洛剋藝術傢如何運用光影、色彩和動態的構圖,營造齣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並探討這種風格如何與當時的宗教與政治背景相呼應。隨後,我們將進入更加輕盈、精緻的洛可可世界。弗拉戈納爾、布歇等藝術傢,以其柔美的色彩、細膩的筆觸,描繪齣貴族階層的優雅生活與浪漫情懷。我們將審視洛可可藝術的裝飾性特徵,以及其背後所代錶的審美趣味的轉變。 第五章:啓濛時代的理性之光與社會批判 啓濛運動的核心是理性、自由與進步。本書將探討,在這一思想解放的時代,視覺敘事如何開始承擔起傳播啓濛理念、進行社會批判的使命。霍加斯的係列版畫,以其尖銳的諷刺與深刻的洞察,揭示瞭當時社會道德的淪喪與階級的不公。威廉·布萊剋的獨特想象力,則在神秘主義與宗教意象中,錶達瞭他對社會現實與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我們將分析啓濛時代藝術傢如何運用漫畫、版畫等形式,將嚴肅的哲學思想與社會議題,以更加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公眾,並探討這些視覺作品對塑造公眾輿論與推動社會變革所起到的作用。 結語:視覺敘事的永恒魅力 在穿越瞭數個世紀的視覺敘事演變之路後,我們不禁感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技術如何發展,人類對於通過圖像來講述故事、記錄曆史、錶達情感的需求,始終未曾改變。本書所呈現的,僅僅是這部宏大敘事長捲的開端,它為我們理解後續視覺藝術的發展,特彆是漫畫這一新興藝術形式的誕生,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每一次筆觸的揮灑,每一幅畫麵的定格,都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溫度與靈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真是打開瞭我對漫畫起源和早期發展的新視角。我一直以為漫畫就是從20世紀初纔開始風靡的,但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早在古埃及的壁畫、古希臘的陶瓶藝術中,就已經隱約可見漫畫敘事的端倪。作者娓娓道來,從原始社會的洞穴壁畫,到古羅馬的石刻浮雕,再到中世紀的手抄本插圖,條理清晰地勾勒齣視覺敘事藝術的漫長演進。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羅列史實,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時代背景下,視覺圖像所承載的社會、宗教和政治意義。比如,書中對中世紀宗教題材插畫的解讀,讓我明白那些看似簡單的圖像背後,蘊含著復雜的教義傳播和道德教化功能。再比如,對早期諷刺性漫畫的探討,則讓我看到瞭漫畫作為一種批判性錶達工具的萌芽。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穿越時空的畫廊,每一頁都充滿瞭驚喜和啓迪,它讓我對“漫畫”這個詞有瞭更廣闊、更深邃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我們現在熟悉的連環畫或條漫,而是看到瞭它作為一種古老而強大的視覺語言的根基。

評分

我對於歐洲曆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文化側麵。《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作者運用瞭大量的史料和生動的案例,將那些塵封已久的圖像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18世紀法國和英國漫畫發展的章節。那個時期,政治諷刺漫畫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作者對這些作品的解讀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我讀到關於戈雅的蝕刻版畫,以及那些針對政治人物和社會現象的漫畫,它們用尖銳的筆觸揭露瞭時代的黑暗與荒謬,讓我不禁感嘆那個時代的藝術傢們何其勇敢和富有洞察力。書中對這些作品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對圖像本身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産生的社會背景、作者的意圖以及它們在當時所引起的社會反響。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漫畫不僅僅是消遣娛樂,更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評論媒介,能夠反映和影響曆史的進程。

評分

這本書《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歐洲曆史和藝術都略知一二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的“知識補給”。我一直認為漫畫的發展,必然是從某個具體的曆史事件或藝術流派開始的,但作者的追溯之旅,讓我看到瞭漫畫的“根”紮得有多深。從古代文明的岩畫、壁畫,到中世紀的插畫,作者將這些看似零散的視覺記錄,巧妙地串聯起來,展現瞭視覺敘事方式的演變。我尤其對書中關於19世紀早期,漫畫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開始顯現其社會影響力的論述印象深刻。那個時代,印刷技術的進步,以及社會變革的需要,都為漫畫的發展提供瞭溫床。作者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既有對藝術技巧的關注,更有對作品背後所承載的社會意義的深刻洞察。讀完之後,我對“漫畫”這個詞的理解,不再僅僅局限於現代的形態,而是看到瞭它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視覺語言,在曆史長河中的獨特地位。

評分

從這本書《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中,我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圖像敘事”的演進。我原本以為漫畫就是一種相對晚近的藝術形式,但作者通過溯源到古代文明的壁畫、陶器上的圖案,以及中世紀手抄本的插圖,讓我看到瞭視覺語言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斷積纍、演變,並逐漸形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漫畫的雛形。我尤其被書中對17世紀荷蘭風俗畫中敘事元素的分析所吸引。雖然它們是油畫,但其中對人物錶情、動作的刻畫,以及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都蘊含著豐富的敘事信息,為後來的漫畫提供瞭重要的啓示。作者的講解邏輯清晰,引證充分,將藝術史、社會史和文化史巧妙地融為一體。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漫畫”的曆史,更是在揭示人類如何通過圖像來記錄、錶達和傳播思想的演變過程。

評分

閱讀《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學術探險。我原本對“漫畫”的認知非常有限,僅僅停留在現代的漫畫形式上,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從非常宏觀的視角齣發,追溯漫畫的源頭,將目光投嚮瞭古代文明,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壁畫,古希臘的幾何時期陶器上的敘事性圖像,甚至是古羅馬的圖拉真紀功柱。這些看似與現代漫畫毫無關聯的藝術形式,在作者的筆下,被巧妙地串聯起來,揭示瞭視覺敘事這一核心元素的演變軌跡。我特彆贊賞作者在分析中世紀手抄本插圖時的細緻入微。那些精美的插畫,雖然常常與宗教故事相關,但其中蘊含的敘事手法、人物錶情的刻畫,以及對情節的簡化和強調,都顯露齣漫畫的雛形。書中對於不同時代藝術風格的對比分析,也讓我在視覺上獲得瞭極大的享受,仿佛穿越瞭不同世紀的畫廊,領略瞭人類視覺錶達的豐富多樣性。

評分

我一直對18世紀的歐洲社會風貌和文化思潮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這本書,恰好提供瞭我一個非常獨特的切入點。我以前對漫畫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現代的幽默雜誌或者動畫片,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作者從古代文明的圖畫敘事開始,循序漸進地勾勒齣歐洲視覺藝術的發展脈絡,直到1848年之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18世紀英國政治漫畫的詳細介紹。那個時代,正是英國政治動蕩、社會變革的時期,漫畫成為瞭揭露社會弊端、諷刺政治人物的有力武器。書中列舉瞭許多生動的例子,並對其進行瞭深入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這些圖像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勇氣和批判精神。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寫過程中,對史料的嚴謹考證和對作品的深刻理解。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漫畫並非僅僅是“圖畫加文字”,而是一種能夠承載復雜信息、反映社會現實、甚至影響曆史進程的強大藝術形式。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就足夠吸引人瞭,它承諾瞭一個漫長而迷人的探索之旅。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漫畫史的認識是非常碎片化的,知道有早期的諷刺畫,但並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從更古老的視覺藝術中演變而來的。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瞭時空的迷霧,從古代文明的符號化敘事,到中世紀宗教故事的圖解,再到文藝復興時期對人物形象和場景的更寫實描繪。我尤其驚喜於作者對17、18世紀歐洲版畫和插畫的深入剖析。書中提到的那些藝術傢,他們的作品雖然不一定被冠以“漫畫”之名,但其敘事性、錶現力以及對社會現象的影射,都與後來的漫畫有著密切的聯係。作者的分析細緻入微,能夠將曆史背景、藝術手法和社會影響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對這些古老的圖像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曆史對話,感受著視覺語言的不斷演變和創新。

評分

我對《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的期待,是能夠瞭解漫畫在現代社會齣現之前,它的“祖先”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成熟的。這本書完全滿足瞭我的好奇心,並且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以一種極為宏大的曆史視野,從古代文明的視覺符號開始,一直講述到19世紀中期。我特彆被書中對18世紀法國啓濛運動時期漫畫的解讀所吸引。那個時期,漫畫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傳播思想、挑戰權威的重要工具。我讀到瞭很多關於當時政治諷刺漫畫的精彩案例,作者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深入淺齣,不僅解釋瞭圖像的意義,更揭示瞭它們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藝術史的熱情。這本書讓我明白,漫畫的根基深厚,它並非憑空産生,而是人類長期以來視覺錶達和敘事需求的積澱。

評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漫畫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視覺敘事史”的入門讀物。我原以為漫畫史是從某個特定的曆史節點開始的,但《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的宏大視角讓我耳目一新。作者將追溯的目光投嚮瞭比我認知中更為久遠的時代,從古代文明的壁畫、雕刻,到中世紀的手抄本插圖,再到18世紀的諷刺畫,我看到瞭一個清晰的脈絡。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時期視覺錶達方式演變的分析。例如,書中提到古埃及壁畫中的連續性敘事,以及古希臘陶瓶畫中的人物動作和錶情的生動捕捉,這些都為後來的視覺敘事打下瞭基礎。而到瞭中世紀,雖然宗教題材占主導,但插畫師們在構圖、人物互動以及情節推進上的嘗試,已經顯現齣漫畫的特質。作者的講解深入淺齣,即使對於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並且引人入勝。讀完之後,我對“漫畫”這個詞的理解,也從狹隘的現代形式,擴展到瞭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覺藝術領域。

評分

作為一名對插畫藝術情有獨鍾的讀者,《歐洲漫畫史:上捲:古代-1848年》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極其寶貴的知識梳理和拓展。我一直認為,現代漫畫是藝術發展到某個階段的必然産物,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漫畫更深沉、更久遠的根基。作者從古代文明的視覺符號、敘事性圖像的萌芽講起,一步步將我帶入瞭中世紀的插畫世界,以及隨後的文藝復興時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17世紀荷蘭和佛蘭德斯版畫的論述印象深刻。這些版畫作品,雖然很多並非直接以“漫畫”的形式齣現,但其中對人物的誇張描繪、對社會生活的辛辣諷刺,以及對敘事節奏的把握,都與早期漫畫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不僅僅局限於對圖像的描述,更深入挖掘瞭這些作品背後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讀完這部分,我纔真正理解瞭,原來漫畫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其錶現力和生命力是如此強大,跨越瞭時空的界限,一直在以各種形式存在和發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