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迈尔斯就像人生的北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哈佛大学人才学家 哈里克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zui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英国作家 塞缪尔·约翰逊
延宕是偷光阴的贼。
——英国诗人 爱德华·杨格
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
——英国小说家 狄更新
辰格,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26的她,心思细腻,专注于生活,痴迷于文字,热衷于心理学。从2006年起,开设博客撰写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深得网友喜爱,后策划出版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目录前 言
来点心理测试,看你有没有拖延症?
|第1章Take care!拖延症在靠近|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意为“将之前的事情放置到明天”。它算不上什么正儿八经的病症,医院里也没有专门治疗它的科室,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人们。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掉进了拖延症的旋涡。如何诊断是否患了拖延症?那就看看你是否反复纠结在这样的行为模式中……
“病态”的悠闲:还有明天 / 004
不漂亮的计划不执行 / 007
可怕!零碎的“小岔子” / 011
无能为力的自责 / 015
无尽的挫败感与怀疑 / 018
【解读】拖延症有哪些类型? / 021
|第2章可怕的真相:拖延害你有多深|
有句格言说:“拖延等于死亡。”这不是危言耸听,拖延慢慢地消磨人的心智,慢慢地吞噬人的健康,让人煎熬度日,悔恨到老,这听起来真的比死亡更可怕。如果你还没意识到拖延症的负面威力,那你真的有必要知道一下可怕的“真相”了。
生命,是这样浪费的 / 026
拖延=一团糟 / 029
“压力山大”很黏人 / 032
怪圈:拖延与颓废 / 035
麻烦,只会越来越大 / 038
一场被fire的惨剧 / 041
谁来“还我健康” / 044
【解读】如何把拖延发生的几率降到? / 047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
拖延症无处不在,形态各异,多少人深受其害,却找不到逃离的出口。俗话说得好:“因病开方,对症下药。”你得先知道是谁把你变成了“拖拉斯基”,才能找到治愈的良方。现在,就来揪出那个“真凶”吧!
诡异的“心理症结” / 050
拖延与懒惰,狼狈为奸 / 053
万恶的完美主义 / 056
不去承担失败的恶果 / 060
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 / 063
你有“决策恐惧症”吗 / 066
害怕成功?开玩笑吧 / 070
内心太过于依赖他人 / 073
【解读】只有普通人才会拖延吗? / 076
|第4章战拖,从抗击惰性开始|
前面已经提到,拖延与懒惰狼狈为奸,要战胜拖延,就得先从心理和行动上克服懒惰。如果懒惰的情绪一直存在,那么人始终会处于一种空想的状态,做什么事都会觉得“懒得动”。没有行动、不想行动地耗时间,就是拖延。你,还要任由它继续发展下去吗?战拖,就从抗击惰性开始!
克服了懒惰,战拖就成功了一半 / 080
远离那些懒散的伙伴 / 082
多做点儿事,其实不吃亏 / 086
放下三分钟热度,多点专注力 / 089
踏实才能换来长久 / 093
时刻提醒自己:别犯懒 / 096
神奇的PDCA循环法 / 099
【解读】你经常这样问自己吗? / 101
|第5章让完美主义见鬼去吧|
完美主义者,看似是在追求的结果,实际上却只是让事情变得更糟。他们不仅无法体会到完美带来的喜悦,反而会深陷纠结的沼泽无法自拔,甚至还会拖累他人。毕竟,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超限效应,而当超限效应遭遇了完美主义,拖延就是wei一的结果了。
解放心智,承认不完美 / 106
完成比完美更靠谱 / 109
消极的完美主义 / 112
不在错误里迷失 / 115
尽心尽力就好,无须尽善尽美 / 118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 121
半途而废不都是错 / 124
别固执!缺憾也是一种美 / 127
完美主义拖延症 / 130
【解读】你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吗? / 134
|第6章跟借口说一声“bye-bye”|
当有件事迟早需要做,而此刻的你又不想做这件事时,你可以找到上百种理由推迟它。可惜,不管这些理由听起来多么真实可信,都不过是借口。借口,往往会让拖延变得顺理成章;而拖延又为借口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就只能在拖延的旋涡里沉没。要打败拖延的恶习,就得先学会“没有任何借口”。
生活的赢家,从来没有借口 / 138
借口等于自我束缚 / 141
不能说的那些“理由” / 145
负责的人,不需要借口 / 148
心不难,事情就不难 / 152
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 156
【解读】你为什么而找借口? / 160
|第7章打造强大的执行力|
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战胜拖延,zui直接的做法就是立即行动。别把所有的想法都留在脑子里,别让所有的计划都变成纸上谈兵,别试图准备好一切再开始。要知道,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下一秒和你的未来。
重拾行动力,克服拖延症 / 164
快速决定,思虑太多不是好事 / 167
Just do it!一分钟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的色调搭配着一个正在“挣脱”束缚的图标,瞬间就勾起了我想要了解“拖延症”这个困扰已久问题的强烈好奇心。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并没有被晦涩的理论所吓倒,反而被作者流畅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所吸引。书中的案例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有学生面对考试的焦虑,有职场新人面对工作的挑战,也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开始却总是推迟的各种小事。作者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我们要“立即行动”,而是深入剖析了拖延症背后的心理机制,比如完美主义、害怕失败、缺乏动力、时间感知偏差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那一部分,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拖延,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我们害怕面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所以选择逃避。作者给出了非常实用且人性化的建议,比如如何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通过微小的成功来建立自信,如何重新构建对时间和任务的认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位耐心而睿智的朋友,它没有高高在上地审判我,而是温和地引导我,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一步步找到解决的可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戒掉拖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以及“与自己和解”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对于正在迷茫和挣扎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剂良药。
评分我一直以为拖延症是一种“顽疾”,是根深蒂固的性格缺陷,是别人眼中“不努力”、“不上进”的代名词。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猛然醒悟,原来我一直以来的认知都过于片面,甚至有些偏颇。作者用一种非常客观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拖延症的神秘面纱。他没有将拖延者妖魔化,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书中对“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分,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内在动机的策略,让我茅塞顿开。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的拖延,并非因为缺乏目标,而是因为我没有找到那个真正能触动我内心深处、让我产生持续行动的“火花”。作者提出的“番茄工作法”和“时间块”等方法,虽然我之前也零星听说过,但在这本书中,它们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心理学意义,不再是单纯的时间管理技巧,而是与我们如何应对压力、如何保持专注、如何建立成就感紧密相连。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对拖延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拖延可能并非完全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在特定环境中应对挑战的一种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给了我们“做什么”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评分作为一名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工作任务总是堆积如山,而我却总是陷在“要不要现在开始”、“什么时候开始更合适”的无限纠结中。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在书中对“目标设定”和“行动执行”之间的鸿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分析了我们为什么会“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行动力。书中关于“习惯养成”的章节,对我来说尤为宝贵。作者并没有像其他一些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列举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习惯形成的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触发器”、“惯例”和“奖励”来构建积极的行动链条。我尝试了书中提到的“微习惯”策略,每天只要求自己完成一点点,比如阅读五分钟,或者写一段代码。出乎意料的是,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行动,却逐渐累积起来,让我看到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克服了对开始的恐惧,让我体会到了“完成”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反过来激励我继续前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拖延,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有韧性的人。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心理学书籍一向敬而远之的人,总觉得那些理论过于抽象,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但这本书的标题和副标题,尤其是“写给年轻人的拖延心理学”,一下子击中了我的靶心。我一直深受拖延的困扰,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我明明知道应该去做,却迟迟不肯动手,直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应付,结果可想而知。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对话,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仿佛置身于作者的咨询室,听他耐心分析一个个案例,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书中对于“完美主义陷阱”的剖析,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总是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结果越是想完美,越是害怕开始,最后什么都没做。作者提出的“二八原则”和“够好就行”的理念,给了我巨大的启发。他鼓励我们从小处着手,先完成,再完美,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我感觉摆脱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本书还强调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对待拖延,与其严厉地责备自己,不如给予自己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它教会我如何与那个“想要拖延”的自己对话,如何安抚它的焦虑,并最终引导它走向行动。
评分我一直对“成功学”类的书籍持谨慎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励志,却缺乏实际操作性。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触及了“成功”的内核——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作者并没有空泛地描绘成功的光环,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我们身上最常遇到的“拦路虎”——拖延症。他将拖延症视为一种“机会成本”,每次拖延,都是在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阻碍我们实现潜能。书中对“时间感知”的剖析,让我震惊。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是相对准确的,但书中的研究表明,我们往往低估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同时又高估我们拥有的自由时间。这种认知偏差,正是导致我们不断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提供的“可视化时间管理”和“任务分解”的技巧,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并学会如何将其有效地分配给有意义的事情。此外,书中关于“自我效能感”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内在力量,而这种信念的建立,离不开一次次的微小成功和积极的自我反馈。这本书让我明白,想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那个不断试图“明天再说”的自己。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心理学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自己,从而踏上自我完善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