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完全自学

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完全自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业余无线电
  • 无线电通信
  • 业余电台
  • 通信技术
  • 自学教程
  • 电子技术
  • 无线电知识
  • DIY
  • 业余爱好
  • 通信设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马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6359
商品编码:19091684676

具体描述

原价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业余无线电通信
作者:   童效勇,陈方 编著
市场价:        50
ISBN号:    9787115386359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5-06-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业余无线电通信 
1.1 什么是业余电台 
1.2 业余无线电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1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起源 
1.2.2 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简述 
1.2.3 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突发事件”中的几个真实故事
1.3 怎样寻找业余电台 
1.3.1 电磁波以及波段的划分 
1.3.2 业余电台的分区 
1.3.3 业余电台的呼号 
1.3.4 业余电台通信用的时间 
1.4 业余电台的活动内容是什么 
1.4.1 多种多样的通信操作实践 
1.4.2 各种数据通信研究 
1.4.3 各种图像通信研究 
1.4.4 业余卫星通信 
1.4.5 月面反射通信研究 
1.4.6 移动通信研究 
1.4.7 小功率通信研究 
1.4.8 V/U波段通信 
1.4.9 网络业余无线电

 


第2章 业余无线电通信操作实践 
2.1 业余电台的通信内容 
2.2 业余电台的信号报告 
2.3 业余电台地理位置的报告 
2.4 业余电台的QSL卡片 
2.4.1 什么是QSL卡片 
2.4.2 如何制作QSL卡片 
2.4.3 如何填写QSL卡片 
2.4.4 如何交换QSL卡片 
2.5 业余电台的登记 
2.5.1 电台日记 
2.5.2 收听日记 
2.6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语言 
2.6.1 通信中的“字母解释法” 
2.6.2 通信用Q简语 
2.6.3 电码符号 
2.6.4 无线电通信用的缩语 
2.6.5 通信用英语 
2.7 业余无线电通信基本程序 
2.7.1 呼叫前的准备工作 
2.7.2 普遍呼叫 
2.7.3 区域性呼叫 
2.7.4 回答程序 
2.7.5预约联络呼叫 
2.7.6 未听清对方呼号时的询问呼叫 
2.7.7 双方沟通后的联络程序 
2.7.8 异频工作的呼叫方法 
2.7.9 插入呼叫的方法 
2.8 完整通信程序举例 
2.9 网络通信 
2.10 遇险通信和应急救援通信 
2.10.1 遇险通信 
2.10.2 应急救援通信


第3章 收发报技术的自我训练 
3.1 正确地记忆电码符号 
3.1.1 准确把握“点”?“划”比例和“间隔” 
3.1.2 怎样记忆电码符号 
3.2 收报训练 
3.2.1 收报的基本知识 
3.2.2 收报的自我训练 
3.2.3 巧用CW学习软件
3.2.4 适时进行机上抄收 
3.3 发报练习 
3.3.1 手键发报 
3.3.2 自动键发报 
3.4 严格自我要求,保证练习质量


第4章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和竞赛活动 
4.1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 
4.1.1 CRSA?~9区奖状(The CRSA ?~9 Award)
4.1.2 WAC联络到世界各大洲奖状(Worked All Continents)
4.1.3 DXCC联络远距离电台俱乐部证书(DX Century Club)
4.1.4 WAS联络全美奖状(Worked All States)
4.1.5 WAZ联络全部CQ分区奖状(Worked All Zone)
4.2 业余电台的竞赛 
4.2.1 业余电台竞赛的一般要求 
4.2.2 主要的国际性竞赛介绍 
4.2.3 国内的业余无线电比赛 
4.3 IOTA“空中之岛”活动 
4.3.1 IOTA岛屿编号 
4.3.2 IOTA奖状 
4.3.3 IOTA活动常用频率 
4.3.4 IOTA远征 
4.3.5 IOTA竞赛 
4.3.6 如何获取和发布IOTA活动资讯


第5章 怎样运用不同的业余波段 
5.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5.2 电离层与天波传播 
5.2.1 电离层概况 
5.2.2 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5.3 太阳黑子的影响 
5.4 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 
5.4.1 160m波段(1.8~2.0MHz) 
5.4.2 80m波段(3.5~3.9MHz) 
5.4.3 40m波段(7.0~7.1MHz) 
5.4.4 20m波段(14.0~14.35MHz) 
5.4.5 15m波段(21.0~21.45MHz) 
5.4.6 10m波段(28.0~29.7MHz) 
5.4.7 6m波段(50~54MHz) 
5.4.8 2m波段(144~148MHz) 
5.4.9 70cm波段(430~440MHz)
5.5 业余波段上的信标(Beacons)


第6章 业余短波天线 
6.1 天线 
6.1.1 天线的主要特征 
6.1.2 常用天线 
6.1.3 天线的安全架设 
6.2 传输线 
6.2.1 传输线基础知识 
6.2.2 传输线和天线间的匹配 
6.2.3 平衡/不平衡转换 
6.2.4 天线假负载 
6.2.5 自制短波小环天线


第7章 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 
7.1 短波收信机 
7.1.1 业余无线电通信对收信机的要求 
7.1.2 收信机介绍 
7.1.3 收音机改装简易收信机实验 
7.2 短波发信机 
7.2.1 对发信机的要求 
7.2.2 DIY CW QRP 收发信机介绍 
7.2.3 AX94 DIY 单边带发信机介绍
7.3 超短波收发信机
7.3.1 FM调频通信
7.3.2 超短波数字化通信
7.4 成品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介绍
7.4.1 手持式对讲机
7.4.2 车载电台
7.4.3 中继台
7.4.4 短波电台
7.5 收发信设备中常见英文名字的意义 
7.5.1 收信部分 
7.5.2 发信部分 
7.5.3 共用部分 
7.6 自己动手制作辅助器材
7.6.1 功率计和驻波表 
7.6.2 DIY电子电键


第8章 依法设置和使用业余电台 
8.1 业余电台的分类管理及相应操作能力要求 
8.2 个人设置业余电台的基本条件和申办程序
8.3 单位设置业余电台的申办程序 
8.4 特殊业余无线电台和特设业余电台 
8.5 竞赛呼号的申请使用 
8.6 如何申办和使用业余无线电中继台 
8.7 业余电台涉外交流活动方面管理的规定
8.7.1 有关外籍人员在华操作的规定
8.7.2 境外爱好者如何申请?办理“业余无线电访问操作证”


附录
附录1 为划分频率国际电信联盟(ITU)划分的世界3个分区图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附录3 ITU划分的世界75个分区图
附录4 美国《CQ》杂志划分的世界40个分区图
附录5 国际呼号序列分配表
附录6之(1)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2)大洋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3)欧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4)北美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5)南美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6)加勒比海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7)非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8)南极洲各科学考察站业余电台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7之(1)UTC与部分地区时间换算表
附录7之(2)世界时区图
附录8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QSL卡片管理局地址
附录9 我国部分BY电台的地址
附录10之(1)国内普通邮件及港澳台地区邮件资费表
附录10之(2)国际函件资费表
附录10之(3)部分特快专递邮件资费表
附录11 各类通信业务通用的Q简语(节录)
附录12 无线电通信用缩语表(节录)
附录13之(1)CRSA ?-9区奖状式样
附录13之(2)CRSA ?-9区奖状申请表
附录14之(1)WAC基本奖状式样
附录14之(2)1.8MH




  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业余无线电通信(第4版)》系统地介绍了开设、操作业余电台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法规,同时介绍了有关业余电台奖状、比赛、电波传播、抢险救灾和简易的业余通信设备等内容。本书既可作为开展业余电台活动的教材,也可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自修读本和手册。本书曾作为中国无线电协会的培训推荐考试用书。

  作者简介
童效勇(呼号 BA1AA),我国第*代余无线电会员,资深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顾问,曾参与国*业余无线电活动法规的起草制定工作。

 

定价
穿越电波的艺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奇妙世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即时通讯的便捷。然而,在那看不到的电磁波中,隐藏着一种跨越时空、连接世界的古老而迷人的通信方式——业余无线电通信。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探索、一种爱好、一种精神,邀请您一同揭开电波的神秘面纱,体验无线的魅力。 重拾沟通的本源: 想象一下,抛开运营商的束缚,摆脱网络的依赖,仅凭一己之力,就能与远方的朋友进行清晰的对话。这并非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而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真实写照。它让您体验到最纯粹的沟通乐趣,感受电波穿越万水千山的生命力。每一次成功的呼叫,每一次友好的交流,都将是您对沟通本质的深刻理解。 踏入技术探索的殿堂: 业余无线电通信是一扇通往技术殿堂的钥匙。从基础的电磁波原理,到各种通信模式的运作,再到电台设备的构造与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智慧与创新的挑战。您将有机会学习无线电频率的分配与管理,了解不同天线的特性与搭建,探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甚至深入接触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等前沿领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是逻辑思维的培养。 构建您的专属通信网络: 作为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您将有机会搭建属于自己的通信站。从选择一台合适的电台,到精心设计并架设天线,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您的智慧与努力。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配置不同功能的设备,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操作与维护。这是一种从零开始创造的成就感,一种掌握自己通信命脉的自豪感。您的电台不仅仅是一台机器,更是您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您探索未知领域的基石。 连接全球的友谊桥梁: 业余无线电通信最令人着迷的魅力之一,便是它能够连接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您身处何方,无论对方是邻居还是远在天边,只要您成功呼叫,就有可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们建立联系。这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语言的友谊。您将有机会倾听世界各地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拓展您的视野,丰富您的人生阅历。每一次与陌生人的成功对话,都可能成为一段珍贵友谊的起点。 参与紧急通信的坚实后盾: 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传统的通信网络往往不堪重负甚至瘫痪。此时,业余无线电通信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训练有素的业余无线电操作者能够迅速搭建临时通信网络,为救援行动提供信息支持,传递生命攸关的消息。加入这个行列,您将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危难时刻成为一个可靠的守护者,体验助人即是助己的深刻意义。 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乐趣无穷 进入业余无线电通信的世界,您无需担心门槛过高。这门技术就像一门语言,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掌握。 基础理论入门: 您可以从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入手,学习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理解频率、波长、功率等关键术语。这些基础知识将为您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备选购与认知: 了解不同类型电台的特点,例如手持电台、车载电台、固定台等,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学习如何识别电台的关键参数,如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工作频段等,并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 操作技巧掌握: 学习呼叫的规范流程,掌握不同通信模式(如SSB、FM、CW等)的操作要领。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监听,如何清晰地进行语音表达,以及如何应对干扰和信号衰减。 天线搭建与优化: 天线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耳朵”和“嘴巴”。您将学习不同类型天线的原理,例如偶极子天线、八木天线、全向天线等,并了解如何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搭建和调整。优化天线的方向和高度,能够显著提升通信效果。 数字模式探索: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在业余无线电领域也日益普及。您将有机会接触到数字模式,如APRS(自动位置报告系统)、Winlink(数字通信系统)等,了解它们在信息传输、定位跟踪、邮件收发等方面的应用。 法律法规与安全: 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是至关重要的。您将学习如何申请操作执照,如何遵守电波使用规定,以及如何确保操作的安全。 超越技术的深层价值: 业余无线电通信带给您的,远不止技术层面的满足。它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过程,是对知识的渴望,是对未知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您将: 培养耐心与毅力: 调试设备、优化天线、排除故障,往往需要耐心和反复的尝试。每一次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都将增强您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动手能力: 许多爱好者会选择自己动手制作或改装设备,这极大地锻炼了您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 拓展思维边界: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交流,您将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从而拓展您的思维边界,培养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感受社区的温暖: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社区是一个充满热情和互助的大家庭。您将在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培养责任感: 作为一名业余无线电操作者,您肩负着遵守规定、负责任地使用电波的责任。这是一种对规则的尊重,也是一种对社区的贡献。 立即启程,开启您的电波之旅: 业余无线电通信,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神奇纽带。它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只要您对探索未知、连接世界充满热情,就随时可以加入我们。拿起您的好奇心,准备好您的热情,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精彩纷呈的电波之旅,发现一个全新的沟通世界,体验前所未有的乐趣与成就。电波不息,探索不止,期待在无线电波的海洋中与您相遇!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无线电通信背后的科学原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操作层面。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完全自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并没有回避一些相对专业的物理学和工程学知识,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比如,关于天线设计和电波传播的章节,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比喻,讲解了阻抗匹配、驻波比、传播路径等关键概念。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些看似抽象的理论,竟然能被解释得如此形象化。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常见通信故障的排查和解决方法,也给出了非常系统化的指导。我曾经遇到过信号不稳定的问题,翻看这本书的故障排除章节,很快就找到了可能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这不仅节省了我宝贵的时间,更让我从中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让我感觉,学习业余无线电,不再是单纯地“玩玩具”,而是真正进入了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科学世界。

评分

评价四: 我一直认为,业余无线电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技能”和“社群”的体现。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完全自学》,在这一点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关于“操作教程”的部分,远不止于设备的使用说明,它更侧重于传授一种“高效、规范”的通信方式。比如,在讲解如何进行DX通信(远距离通信)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呼叫的技巧、QSO(通联)的流程,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Q信号缩短通信时间。这些都是在实际通信中非常重要的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通信效率,并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进行交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介绍业余无线电的“社群文化”。它不仅解释了各种业余无线电的组织和活动,还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了解到业余无线电的魅力远不止于技术本身,它还承载着友谊、互助和对知识的共同追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业余无线电生涯充满了期待。

评分

评价一: 作为一名刚入坑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我最开始接触的知识点总是零散且难以系统化。市面上关于业余无线电的书籍很多,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让我这个门外汉望而却步。直到我翻阅了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完全自学》,才感觉找到了真正适合我的“启蒙读物”。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易懂性”。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电磁波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业余电台的开设流程讲起,手把手教你如何选择设备、如何进行初步的设置和调试。我记得书中对于不同频段的特性、不同类型天线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对比分析。而且,它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图示,让我这个对硬件设备不太熟悉的人,也能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特别是关于呼号的申请、电台的执照办理,这些繁琐但又必须的流程,书中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连一些基础的通信礼仪和操作规范,也都有涉及,感觉这本书是真正从一个新手的角度出发,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评分

评价五: 作为一个注重“性价比”和“自主性”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设备上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购买昂贵的成品。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完全自学》,无疑满足了我这一需求。书中关于“设备完全自学”的部分,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它并没有止步于讲解如何使用市面上的设备,而是引导读者去了解设备的内部构造,甚至提供了一些简单的DIY项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天线的制作方法,并附带了详细的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虽然我DIY的经验不多,但按照书中的指导,我竟然成功地制作出了一款性能不错的自制天线。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对今后自己动手制作和维修设备充满了信心。而且,书中对于设备选购的建议,也并非仅仅推荐某个品牌,而是从技术原理的角度,分析不同设备的优缺点,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盲目消费。这本书记,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耐心地指导着我,一步步走向更自由、更深入的业余无线电世界。

评分

评价二: 我是一名在业余无线电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了,接触过不少相关的技术书籍。很多老教材虽然知识体系完整,但往往内容陈旧,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而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完全自学》,给我的感觉是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不乏前沿的技术介绍,可以说是一本“承前启后”的佳作。我对书中关于数字通信部分的讲解尤为 impressed。近年来,数字模式在业余无线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老教材对此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根本没有涉及。这本书则详细介绍了DMR、APRS等主流数字通信模式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甚至还给出了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另外,书中对现代通信设备,特别是SDR(软件定义无线电)的介绍也相当到位。SDR技术正在改变业余无线电的面貌,而这本书能够及时地跟进这一趋势,并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这一点非常难得。它让我这个曾经对SDR感到陌生的人,也逐渐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了解和使用相关的设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