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现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盛山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通信
  • 无线通信
  • 通信原理
  • 现代通信
  • 信号处理
  • 无线网络
  • 通信工程
  • 5G
  • 物联网
  • 无线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5833
商品编码:19212603679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现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作  者:崔盛山 编著 定  价:118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页  数:455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455833 1 概率论、随机过程与无线通信1
1.1 概率论2
1.1.1 概率系统的基本元素2
1.1.2 随机变量5
1.1.2.1 离散随机变量6
1.1.2.2 连续随机变量6
1.1.2.3 多维随机变量9
1.1.2.4 条件概率10
1.1.2.5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11
1.1.2.6 均值、方差与相关系数13
1.1.2.7 概率论在信号检测与估值中的应用:小均方误差估计16
1.1.2.8 中心极限定理24
1.2 随机过程25
1.2.1 广义平稳随机过程27
1.2.2 功率谱密度28
1.2.3 随机过程经过线性系统的响应30
1.3 本章小结37
2 无线信道39
2.1 无线传播环境概述41
2.2 路径损耗与阴影效应42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现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试图以一个工程从业人员的视角来介绍无线通信系统,共分10章,包括:概率论、随机过程与无线通信、无线信道、调制与解调、线性调制与信道均衡、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信道编码、多天线技术、同步技术、衰落信道中的分集技术和调度机制与链路适应,《现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的重点主要聚焦在无线通信系统,试图用有限的篇幅将无线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讲解透彻。 崔盛山 编著 崔盛山,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就读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博士研究期间,曾与靠前知名信息论/通信理论专家H.V.Poor(普林斯顿大学)、S.Shamai(以色列理工)以及G.Foschini(贝尔实验室,MIMO发明人)合作,论文发表于IEEE的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崔盛山博士曾就职于西门子(中国)通信集团、三星(美国)半导体部门,以及高通(美国)。曾经参与于高通公司靠前代和第二代LTE基带芯片的研发,以及三星的LTE基带芯片的研发。现就职于高通研发中心从事下一代卫星通信的等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工程实现》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探讨了数字信号处理(DSP)领域的核心理论、经典算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全书共分十章,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高级话题,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而全面的DSP知识体系,使其能够理解、设计和实现各种信号处理系统。 第一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本章是DSP的基础,首先介绍了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包括采样、量化等基本过程,以及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之间的关系。随后,引入了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性质,如线性、时不变、因果性、稳定性等,并详细阐述了卷积的概念及其在LTI(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性。我们还将介绍差分方程的表示方法,并初步探讨了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二章:Z变换及其应用 Z变换是分析离散时间系统和信号的强大数学工具。本章将详细介绍Z变换的定义、性质,包括线性、时移、乘法、卷积等,并推导Z变换的收敛域(ROC)概念及其重要性。重点在于利用Z变换来分析LTI系统的频率响应、稳定性以及求解差分方程。此外,还将介绍逆Z变换的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本章聚焦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它是将离散时间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的关键工具。我们将详细阐述DFT的定义、性质,并讨论其在信号频谱分析中的作用。然而,直接计算DFT的计算量巨大,因此本章的重点将放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上。我们将深入讲解Cooley-Tukey算法等几种经典的FFT算法,并分析其计算复杂度,使读者理解FFT如何显著提高计算效率。FFT的应用,如谱分析、滤波等方面也将有所提及。 第四章: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数字滤波器是信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于去除噪声、提取有用信息。本章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IIR(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和FIR(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 IIR滤波器: 介绍I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如何利用连续时间原型滤波器(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通过双线性变换或脉冲不变法等方法进行离散化设计。我们将讲解Butterworth、Chebyshev Type I/II、Elliptic等经典I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特性,以及它们在通带纹波、阻带衰减等方面的权衡。 FIR滤波器: 介绍FIR滤波器的特点,特别是其线性相位特性。重点讲解几种常用的FIR滤波器设计方法,包括窗函数法(如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布莱克曼窗等)和频率采样法。我们将分析不同窗函数的频谱泄漏特性以及它们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将介绍Parks-McClellan算法(最优等纹波FIR滤波器设计)等更高级的设计技术。 第五章: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其他设计方法与实现 在第四章的基础上,本章将更深入地探讨FIR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我们将详细介绍频率采样设计法,以及如何利用它来实现具有任意频率响应的FIR滤波器。重点将放在最优逼近理论,如Parks-McClellan算法,该算法能够设计出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具有最小最大纹波的FIR滤波器。此外,本章还会讨论FIR滤波器的结构,包括直接型、级联型、并联型等,以及它们在硬件实现上的优劣。 第六章: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的其他设计方法与实现 本章将继续深入探讨IIR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我们将详细介绍利用双线性变换法和脉冲不变法将模拟滤波器转换为数字滤波器。此外,还将讨论一些常用的IIR滤波器原型,如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I型和II型)以及椭圆滤波器,分析它们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特性。本章还会涵盖IIR滤波器的实现结构,包括直接型I、直接型II、级联型和并联型等,并分析它们的计算复杂度和对量化误差的敏感性。 第七章:多速率信号处理 多速率信号处理是在不同采样率之间进行信号转换的技术,在通信、音频、图像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章将介绍抽样(downsampling)和插值(upsampling)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数学表示。重点将讲解多速率系统的基本恒等式,并分析多速率处理中可能出现的混叠和走样问题。我们将介绍多相分解(polyphase decomposition)及其在高效多速率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此外,还将讨论相关的应用,如去隔行扫描(deinterlacing)和位移(aliasing cancellation)。 第八章:谱估计 谱估计是指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估计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本章将介绍多种谱估计方法。首先,我们将回顾周期图法及其变种,如改进周期图法,并分析其优缺点。随后,将深入介绍非参数谱估计方法,如Welch方法,它通过对信号进行分段平均来降低方差。接着,我们将介绍参数谱估计方法,包括AR模型、MA模型和ARMA模型,并讲解Yule-Walker方程、Burg方法等参数估计技术。最后,还将简要介绍现代谱估计方法,如LCMV(线性约束最小方差)谱估计算法。 第九章:自适应信号处理 自适应信号处理是指利用信号的统计特性来设计和调整滤波器,以应对信号和噪声的变化。本章将介绍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重点将详细讲解LMS(最小均方)算法及其变种,如归一化LMS算法,分析它们的收敛性能和计算复杂度。此外,还将介绍RLS(递归最小二乘)算法,并比较LMS和RLS算法的性能。本章还将介绍自适应信号处理在噪声消除、回声消除、均衡等方面的典型应用。 第十章:数字信号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前面章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算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们将分析以下几个典型应用: 音频信号处理: 如音频压缩(MP3)、降噪、混响等。 图像与视频处理: 如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压缩、视频编码(H.264/AVC等)等。 通信系统: 如调制解调、信道均衡、谱分析、软件无线电等。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如心电图(ECG)、脑电图(EEG)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通过这些实例,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DSP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由浅入深,理论推导严谨,算法讲解详细,并辅以丰富的工程应用案例,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从事信号处理、通信、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阅读。阅读本书,将能够帮助读者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技术,为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想了解一下5G技术的一些底层逻辑,因为现在到处都在谈论5G,但很多介绍都停留在概念层面,不够深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把5G的核心技术,比如大规模MIMO、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等,都做了非常系统化的梳理。我特别喜欢它对大规模MIMO的讲解,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和理论推导,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增加天线数量就能大幅提升通信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比如波束赋形和空分多址。而且,书中对于网络切片的概念,也解释得非常到位,让我理解了为什么5G能够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词,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这些技术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一个更高效、更灵活的通信网络。读完这本书,我对5G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通信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带着我去了一趟现代通信的“幕后探险”。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通信现象,比如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或者视频会议卡顿,在这本书里都有了“合理解释”。作者在分析多径效应时,用了几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让我很容易就理解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受到反射、衍射等影响,从而产生多径衰落。而且,书中关于抗衰落技术的部分,也讲得非常细致,从分集技术到均衡技术,每一个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工程实现方法。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讲解,它解决了传统单载波传输方式的 ISI(码间串扰)问题,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书中对OFDM的原理,包括子载波划分、IFFT/FFT变换等都做了详细介绍,并且结合了其在4G、5G等通信标准中的应用,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评分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虽然名字听起来很“硬核”,但实际读起来,它的逻辑线索特别清晰,循序渐进地把一个庞大复杂的领域拆解开来,让我这个原本对通信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慢慢理解其中的奥秘。作者在讲解基本原理时,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比如描述信道传输时的损耗,就好像给小鸟的歌声戴上厚厚的耳罩,声音自然就衰减了。而且,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简直是我的“救星”,很多抽象的概念,一旦配上形象的图,瞬间就豁然开朗。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花了很多篇幅去讲实际应用,比如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它背后是如何工作的,信号是怎么从我们手里传到远方基站的,再到另一个手机上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觉,真的太棒了。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很多想要了解现代科技背后逻辑的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它把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实用性极强。

评分

我最近正在为一个项目收集资料,需要一些关于信号编码和解码的深入研究,找了很多文献,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我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关于纠错编码的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不仅详细介绍了RS码、卷积码等经典编码方式的原理,还对它们在实际通信中的优缺点做了详尽的分析,特别是我特别关注的短码和长码的选择,书中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还联系了最新的技术发展,比如LDPC码和Polar码,在描述这些前沿技术时,作者没有简单堆砌术语,而是从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和工程实现角度出发,层层剥茧,让我这个非专业背景的人也能领略到其中的巧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译码算法的论述,对于Turbo译码和LDPC译码的迭代过程,以及它们收敛速度的比较,都讲解得非常透彻。这本书让我对通信系统的鲁棒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后续的理论推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对无线通信的频谱利用问题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随着无线设备数量的爆发式增长,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高效地利用频谱就成了一个关键的挑战。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非常宝贵的思路。它详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频谱接入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讨论了一些新兴的频谱共享技术,比如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和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这些技术为解决频谱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作者在讲解认知无线电时,不仅仅是描述其概念,还深入探讨了其关键技术,例如频谱感知、动态频谱接入策略等,并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让我对无线通信的频谱管理和优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