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溫馨提示:本書是正版二手舊書,外觀8成新左右,不缺頁,無破損,部分筆記,保存完好!部分書默認不帶盤、學習卡、磁帶等相關附件,如有特殊需求,請下訂單前先聯係客服!
基本信息
書名: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
定價:39.00元
作者:王珊,薩師煊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040195835
字數:570000
頁碼:
版次:4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版、第2版和第3版分彆於1983年、1991年、2000年齣版。第3版被列為“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第4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相應課程於2005年被評為國傢精品課程。
本書係統全麵地闡述數據庫係統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方法。全書分為4篇17章。基礎篇包括緒論、關係數據庫、關係數據庫標準語言SQL、數據庫安全性和數據庫完整性,共5章;設計與應用開發篇包括關係數據理論、數據庫設計和數據庫編程,共3章;係統篇包括關係查詢處理和查詢優化、數據庫恢復技術、並發控製和數據庫管理係統,共4章;新技術篇包括數據庫技術新發展、分布式數據庫係統、對象關係數據庫係統、XML數據庫和數據倉庫與聯機分析處理技術,共5章。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等相關專業數據庫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數據庫係統研究、開發和應用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王珊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數據庫專委會主任,教育部第五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 自1981年以來一直從事數據庫方嚮的教學、科研和係統開發工作。1984—1986年
文摘
序言
探索數據庫技術的基石:《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的精髓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已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如何高效、準確地管理和利用這些海量數據,成為瞭各行各業麵臨的重大挑戰。而數據庫技術,正是解決這一挑戰的關鍵所在。本文將深入淺齣地介紹一本在數據庫領域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重點闡述其所涵蓋的核心知識體係、學習價值以及它如何成為數據庫學習者不可或缺的指南。 第一章:緒論——數據庫世界的入門之匙 《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的開篇,旨在為讀者構建對數據庫係統宏觀的認識。本章首先從數據、數據庫、數據庫管理係統(DBMS)以及數據庫係統的概念入手,層層遞進,清晰地勾勒齣數據庫係統的基本組成要素和發展曆程。它會詳細闡述數據管理的演進,從早期的文件係統到如今復雜的數據庫係統,讓讀者理解為何需要數據庫技術,以及它所解決的核心問題。 此外,本章還會深入探討數據庫係統的特點,如數據的共享性、獨立性、一緻性、安全性等,這些特性是理解後續章節內容的基礎。讀者將瞭解到不同類型的數據模型(如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係模型、對象模型等)的特點和演變,為理解數據如何在數據庫中組織和錶示打下堅實基礎。最後,本章還會簡要介紹數據庫係統的應用領域,展示數據庫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廣泛影響。 第二章:關係數據模型——構建精確數據世界的藍圖 進入第二章,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關係數據模型——便展現在讀者麵前。這是現代數據庫理論的基石。本章會詳細講解關係模型的三個組成部分:關係、候選鍵、主鍵、外鍵以及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用戶自定義完整性等約束。通過對這些概念的深入剖析,讀者將理解數據是如何以二維錶的形式進行組織,以及如何通過鍵和約束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一緻性。 重點將放在關係的運算上,包括集閤運算(並、差、交)和專門的關係運算(選擇、投影、連接、除等)。本書會用豐富的實例和清晰的圖示,一步步指導讀者掌握這些運算的原理和應用,例如如何通過選擇操作提取滿足特定條件的記錄,如何通過投影操作篩選齣所需的屬性列,以及如何通過連接操作將多個錶中的相關數據結閤起來。這些基本的關係運算是後續學習SQL語言和數據庫設計的關鍵。 第三章:SQL語言——數據庫交互的通用語言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數據庫查詢語言。第三章將帶領讀者係統地學習SQL語言。本書會從SQL的基本結構齣發,介紹如何使用SQL語句進行數據的查詢、插入、更新和刪除。 查詢部分將涵蓋單錶查詢、多錶查詢(使用JOIN)、子查詢、聚閤函數(如COUNT, SUM, AVG, MAX, MIN)、分組查詢(GROUP BY)、過濾分組(HAVING)等高級查詢技巧。本書會通過大量實際的SQL代碼示例,讓讀者在實踐中掌握SQL的強大功能。 此外,本章還將介紹SQL的數據定義語言(DDL),如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等,用於創建、修改和刪除數據庫對象。同時,數據操縱語言(DML)中的INSERT, UPDATE, DELETE語句的用法也會得到詳細講解。最後,還會涉及SQL的數據控製語言(DCL),如GRANT和REVOKE,用於管理數據庫用戶的權限。 第四章:數據庫設計——從需求到實現的藝術 一個良好的數據庫設計是確保數據庫係統高效、穩定運行的關鍵。《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的第四章將係統地闡述數據庫設計的流程和方法。本章會首先介紹數據庫設計的三個階段:需求分析、概念設計和物理設計。 需求分析階段,本書會講解如何通過用戶訪談、問捲調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用戶的需求,並將其轉化為結構化的需求說明。概念設計階段,將重點介紹實體-聯係(ER)模型。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實體、屬性和它們之間的聯係,並使用ER圖來錶示這些關係。本書會詳細講解ER圖中各種符號的含義,以及如何將ER圖轉化為關係模式。 物理設計階段,本書會討論如何根據具體的數據庫管理係統和應用場景,將邏輯設計轉化為物理設計。這包括選擇閤適的數據類型、確定錶的存儲結構、索引的設計以及視圖的創建等。本章還會深入探討數據庫範式理論(1NF, 2NF, 3NF, BCNF),解釋規範化的過程及其重要性,以避免數據冗餘和提高數據一緻性。 第五章:數據庫事務管理——保障數據穩定性的守護者 數據的一緻性是數據庫的核心價值之一。第五章將聚焦於數據庫事務管理。本書會詳細介紹事務(Transaction)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工作單元。讀者將學習到事務的ACID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緻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本章還會深入講解事務的並發控製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並發控製,以及可能齣現的並發問題,如丟失更新、不可重讀和幻讀。本書會介紹多種並發控製機製,如封鎖(Locking)技術(包括兩段封鎖協議)、時間戳(Timestamp)排序法以及多版本並發控製(MVCC)等。讀者將理解這些機製如何保證並發事務的正確執行。 此外,事務的恢復管理也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書會介紹故障的類型,如事務故障、係統故障和介質故障,以及相應的恢復技術,如日誌文件(Log File)的作用,如何使用迴滾(Rollback)和前滾(Rollforward)來恢復數據庫到一緻的狀態。 第六章:並發控製——多用戶環境下的協調藝術 雖然第五章已經初步介紹瞭並發控製,第六章將更深入地探討這一主題,並與事務管理緊密結閤。《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會係統地介紹並發控製的原理和實現方法,重點在於如何處理多個用戶同時訪問和修改數據時可能齣現的衝突。 本章將詳細解析封鎖機製,包括共享封鎖(S)和排他封鎖(X)的區彆,以及如何通過兩段封鎖協議(2PL)來避免死鎖。死鎖的産生原因、檢測和預防方法也會在這一章節中得到詳細的闡述。 除瞭封鎖,本章還會介紹其他並發控製技術,如時間戳排序法,通過給事務和數據項分配時間戳來決定其執行順序,從而避免衝突。多版本並發控製(MVCC)作為一種更現代、性能更高的並發控製技術,其基本原理和優勢也會得到詳細介紹。通過對本章的學習,讀者將深刻理解在多用戶環境下,如何設計和實現有效的並發控製策略,以保證數據庫係統的高效和穩定運行。 第七章:數據庫恢復技術——數據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綫 第七章將重點講解數據庫恢復技術,這是保障數據安全和可用性的重要環節。本書會詳細介紹數據庫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故障,例如事務故障(如用戶錯誤操作)、係統故障(如斷電、操作係統崩潰)以及介質故障(如硬盤損壞)。 本章會詳細介紹日誌文件的作用,它是實現數據庫恢復的基礎。日誌文件記錄瞭數據庫所有修改操作的信息,包括修改前的值和修改後的值。本書會介紹不同類型的日誌,如寫前日誌(Write-Ahead Logging, WAL)和寫後日誌。 恢復過程通常包括兩個主要步驟:事務迴滾(Rollback)和事務前滾(Rollforward)。本書會詳細解釋如何利用日誌文件來執行這兩個操作,以將數據庫恢復到一緻的狀態。例如,對於已經提交但尚未寫入數據庫的數據(在係統崩潰時丟失),可以通過前滾操作將其重新寫入;對於尚未提交但已經寫入數據庫的數據,則需要通過迴滾操作將其撤銷。 此外,本章還會介紹其他相關的恢復技術,例如檢查點(Checkpoint)機製,它可以減少恢復時所需檢查的日誌量,提高恢復效率。通過對本章的學習,讀者將掌握保障數據庫數據安全和可靠性的關鍵技術。 第八章: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從數據到知識的升華 第八章將視角從傳統的事務處理數據庫擴展到更具前瞻性的領域——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本章旨在揭示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 首先,本書會介紹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的概念,解釋其與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數據庫的區彆,強調數據倉庫的設計目標是支持決策分析(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讀者將瞭解數據倉庫的體係結構,包括數據源、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過程、中間層以及前端工具。 接著,本章將深入探討數據挖掘(Data Mining)技術。本書會介紹數據挖掘的目標,如分類、聚類、關聯規則挖掘和預測。讀者將學習到幾種常用的數據挖掘算法,例如決策樹算法(如ID3, C4.5)、聚類算法(如K-means)以及關聯規則挖掘算法(如Apriori)。 本書還會通過實例說明如何利用數據挖掘技術來發現數據中的隱藏模式和規律,從而為商業決策、科學研究等提供支持。通過對本章的學習,讀者將理解如何將數據庫中的靜態數據轉化為驅動創新和業務增長的動態知識。 第九章:分布式數據庫係統——邁嚮無處不在的數據連接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業務的全球化,分布式數據庫係統已成為現代數據庫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九章將帶領讀者探索分布式數據庫的奧秘。 本書首先會介紹分布式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如分布式數據庫的定義、特點和優點,例如提高係統的可用性、可擴展性和性能。接著,本書會深入探討分布式數據庫的體係結構,包括數據的分布式存儲策略,如數據分片(Fragmentation)技術,包括水平分片、垂直分片和混閤分片。 本章還會講解分布式數據庫的事務處理,特彆是分布式事務的一緻性問題,如兩階段提交(Two-Phase Commit, 2PC)和三階段提交(Three-Phase Commit, 3PC)協議,以及它們在保證分布式事務原子性方麵的作用和局限性。 此外,分布式查詢處理也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書會介紹如何有效地處理在多個節點上執行的查詢,包括查詢的分解、優化以及結果的閤並。通過對本章的學習,讀者將對分布式數據庫係統的設計、實現和管理有一個全麵的認識,為構建更強大、更靈活的數據係統打下基礎。 第十章:數據庫技術展望——迎接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在本書的最後,第十章將目光投嚮數據庫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本書會探討當前數據庫領域的一些前沿研究和熱門技術,為讀者提供一個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這可能包括對NoSQL數據庫(如鍵值存儲、文檔數據庫、列族數據庫、圖數據庫)的介紹,以及它們在處理大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實時數據方麵的優勢。讀者還將瞭解到內存數據庫、雲數據庫、多模數據庫等新興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方嚮。 此外,本書還會討論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在數據庫領域的應用,例如如何利用AI技術來優化數據庫的性能、自動化數據庫的管理、以及從數據中提取更深層次的洞察。本書將鼓勵讀者保持對新技術的學習熱情,緊跟數據庫技術發展的步伐,迎接未來數據世界的挑戰與機遇。 學習價值與讀者群體 《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是一本集理論性、係統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經典教材。它不僅適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也是數據庫開發人員、數據庫管理員以及對數據庫技術感興趣的自學者的理想讀物。 通過係統學習本書,讀者可以: 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 深入理解數據庫係統的基本原理、核心概念和設計範式。 掌握核心技術: 熟練運用SQL語言進行數據查詢和管理,理解事務管理、並發控製和恢復技術的原理。 提升設計能力: 掌握數據庫設計的流程和方法,能夠設計齣滿足實際需求的數據庫模式。 拓展技術視野: 瞭解分布式數據庫、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等前沿技術,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大量的實例和練習,培養分析和解決數據庫相關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據庫係統概論(第4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數據庫技術入門與進階的寶典。它以其清晰的邏輯、嚴謹的論述和豐富的實踐指導,幫助無數學習者叩開瞭數據庫世界的大門,並在信息技術的浪潮中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