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2016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2015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2014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2013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2012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2011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2010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中公版·2018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zhuan用教材:曆年真題精解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收錄瞭2010—2017年共計8套河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解析詳盡透徹,解法快速有效,擴展作答思路。每套試題配有視頻講解,內容高清,高效備考,提升實戰能力。同時,本書采用“單套題本+答案”的裝訂形式,實戰模擬考場,不僅便於考生進行學習,而且易於隨身攜帶。
    購書享有移動自習室:核心考點輕鬆學+在綫題庫任意練+考友圏答疑解惑+視頻直播免費看。
《中公版·2018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zhuan用教材:曆年真題精解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包含2010—2017年共計8套河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全書配有微視頻講解,隻需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每套試捲包含“答案總覽”和“真題精解”,前者方便快速查找、核對答案,後者則附上完整版文字解析,不僅細化作答方法,還講解瞭具體的解題技巧。另外本書采用“單套題本+答案”的裝訂形式,攜帶更方便。
2016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捲
  注意事項
  這項測驗共有五個部分,120道題,總時限為120分鍾。
  請在機讀答題卡上嚴格按照要求填寫自己的姓名,塗寫準考證號。
  請仔細閱讀下麵的注意事項,這對你獲得成功非常重要:
  1.題目應在答題卡上作答,不要在題本上做任何記號。
  2.監考老師宣布考試開始時,你纔可以開始答題。
  3.監考老師宣布考試結束時,你應立即放下鉛筆,將試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然後離開。
  如果你違反以上任何一項要求,都將影響你的成績。
  4.在這項測驗中,可能有一些試題較難,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題上思考時間太久,遇到不會答的題目,可先跳過去,如果有時間再去思考。否則,你可能沒有時間完成後麵的題目。
  5.試題答錯不倒扣分。
  6.特彆提醒你注意,塗寫答案時一定要認準題號。嚴禁摺疊答題卡。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錶達
  本部分包括錶達與理解兩方麵的內容。請根據題目要求,在四個選項中選齣一個zui恰當的答案。
  請開始答題:
  1.由於高密度地養殖,大量餌料未被攝食,殘餌溶解所生成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使海水汙染嚴重,海南文昌海底珊瑚礁大量枯死,底部海域幾乎成瞭“”。
  A.人間地獄B.明日黃花
  C.不毛之地D.窮山惡水
  2.明清時期的蘇州為魚米之鄉,河道縱橫,水網密集。市鎮多依水而設,既有利於市鎮與相鄰四方村落的聯係,又使得每一市鎮影響的範圍不是很大,從而形成鄉村—基層市鎮—中心都市的經濟社會分層結構。市鎮的分布相應呈結構。
  A.廣泛綫性B.密切網狀
  C.直接樹形D.動態蜂巢
  3.一提到“地溝油”,人們都,往往第一反應是地溝油是一種質量ji差、ji不衛生的非食用油。那麼可不可以讓地溝油呢?如果放寬思路就會發現,地溝油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A.咬牙切齒物盡其用
  B.痛心疾首點鐵成金
  C.深惡痛絕變廢為寶
  D.眾口一詞脫胎換骨
  4.據統計,目前世界上約有7000種語言,其中一半左右的語言使用者不到一萬人,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語言使用者在一韆人以下,有的語言使用者隻有個位數。語言的在於使用,使用人口多寡是決定語言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上述數據錶明,人類社會的語言形勢十分嚴峻。
  A.意義發展B.生命衰亡
  C.價值蛻化D.功能演變
  5.對大多數人來說,糖尿病並不陌生。然而,很多人對它的瞭解僅僅是。並非,就發病率而言,糖尿病可謂疾病之王。按照2013年的數據,中國18歲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發病率已經高達11.6%,患者絕對人數已經過億。
  A.略知一二空穴來風B.冰山一角危言聳聽
  C.道聽途說杞人憂天D.管中窺豹故弄玄虛
  6.談論國學,其視角有廣狹之分,在“固守五經”與“兼及雅俗”之間,我傾嚮於後者。照理說,前者清晰且淵源有自,容易做成“大學問”,隻是因不接地氣,很難茁壯成長。後者則,兼及精神與物質、殿堂與市井、書齋與田野,更容易為廣大民眾接納。
  A.脈絡無往不利B.曆史所嚮披靡
  C.邊界無處不在D.源頭兼容並蓄
  7.科普創作的要求委實非常高,既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又要具備的科學專業基礎,甚至在哲學、曆史、藝術等領域都要有相當。
  A.係統研究B.全麵學識
  C.完備積纍D.紮實造詣
  8.昆麯走嚮沒落,在於其在大眾市場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漸失群眾基礎。現代昆麯開始引入歌劇、交響樂等流行元素,打造通俗版昆麯,而不再。沒有一種文化可以將自己封閉起來,沒有一種文化有資格受眾群體,多一分包容,纔能換來更長久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來。
  A.麯高和寡篩選B.故步自封捨棄
  C.特立獨行篩除D.一成不變苛求
  9.中國曆史上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是在地認識和瞭解從自然界獲取的材料之物理與物性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材料物性的認識與實踐是中國人的,運用材料的物理和物性的知識,纔能使傳統手工藝及其産品適用於不同的社會生活需求。
  A.有效發現充分B.深入發明靈活
  C.正確創造閤理D.科學發展準確
  10.原産於中國的茶葉漂洋過海後,演變為日本的抹茶、英國的紅茶,並且迴到中國。麵對著琳琅滿目的茶葉製品,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一個道理:文化隻有經過,纔會更加。
  A.重新交流豐富多彩
  B.大量沉澱博大精深
  C.輾轉融閤欣欣嚮榮
  D.間接傳播深入人心
  11.書法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書法受到絕大部分文字使用者的喜愛,但又長期被當作一種“小道”而受到輕視。20世紀以來,書法的生存環境發生瞭很大的變化,特彆是硬筆取代毛筆成為日常書寫工具,毛筆書寫便離開瞭日常生活,隻有緻力於書法的人們,纔會去接受毛筆書寫的訓練。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瞭:
  A.書法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價值
  B.書法功能在當代的重大改變
  C.人們對書法迥然不同的態度
  D.毛筆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
  12.①五代至北宋時期,人們用絲綫或馬尾綫把所設計的圖案編在抄紙的竹簾上
  ②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李建中《同年帖》,紙麵上就有波浪紋圖案
  ③在唐代,經過染黃黃檗、塗蠟燙平加工而成的硬黃紙,防蠹防潮,能長久保存
  ④因為有圖案的地方抄紙時縴維層較薄,所以製齣來的紙“水印”赫然
  ⑤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其工藝技術不斷推陳齣新
  ⑥初唐寫本《妙法蓮花經》、王羲之《萬歲通天帖》摹本,用的都是這種紙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A.②④⑥⑤③①B.②③⑥⑤④①
  C.⑤③⑥①④②D.⑤③⑥②①④
這套教材的裝幀和排版,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樸素感,字體大小和行間距設計,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眼睛的疲勞感來得比預期要快一些。當然,這也許是我個人的偏好問題,但不可否認,現代的教輔讀物在提升閱讀體驗方麵確實做得更人性化。翻閱到語言錶達部分時,我發現對於一些常齣現的病句類型和成語辨析,雖然講解到位,但缺少那種通過大量高頻錯誤案例來進行對比強化的練習冊模式。它更像是一本“教科書式的講解”,而不是一本“實戰演練手冊”。我希望看到更多‘A項錯在何處’、‘B項為何更優’的即時反饋練習,而不是長篇大論的理論鋪陳,雖然理論是根基,但在考前衝刺階段,效率和針對性纔是王道。很多時候,我需要的是那種“一看就懂,一練就錯,再練就對”的快速迭代學習路徑,這套書的節奏似乎偏慢瞭一些。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精解”部分持保留態度,尤其是在數量關係那一塊。解析步驟往往過於理想化,每一步的邏輯跳躍性太大,對於那些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考生而言,可能需要配閤更基礎的數學輔導書纔能跟上。它假定讀者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基礎,能夠迅速領會從“A”到“B”的轉化過程,但現實中,很多考生卡的就是這中間的“某一步”。更讓人捉急的是,對於一些應用題的題乾解讀,它提供的“解題思路”往往聚焦於最快的那條路徑,卻忽略瞭其他可能的、雖然慢但更穩妥的解題方法。在考場上,穩定得分往往比追求極緻的速度更重要。因此,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對不同解題路徑的優劣勢分析,而不是僅僅給齣一個“標準答案”式的最優解法,那種“隻有一種解法”的暗示,反而會限製我們應對復雜題目的靈活性。
評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通過研究“真題”來窺探齣題人的思維定勢,但遺憾的是,2018年的這套真題,其選材和熱點已經與我當前備考的年份相隔較遠,這導緻我在做判斷題時,常常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背景知識的補充,否則很難完全理解題目設置的深層意圖。例如,對於某些社會治理類或經濟類材料的背景知識,十年前的政策背景和當前的宏觀環境已經有瞭天壤之彆,這使得單純的刷題變成瞭“刷曆史題”,效果自然大打摺扣。如果是一套涵蓋瞭最近三到五年真題的綜閤版本,效果可能會好很多,但這本特定的年份版本,在“時效性”和“前瞻性”上明顯不足,它更適閤那些希望係統性瞭解考試發展脈絡的“曆史研究者”,而非追求在短期內實現分數躍升的“實戰派選手”。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案頭,光是翻開第一頁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壓力,那種撲麵而來的,是無數考生曾經在這上麵傾注的心血和汗水,可嘆我手頭這套2018年的版本,對於眼下正準備衝刺的我來說,更像是一件曆史文物,雖然曆史的經驗值得藉鑒,但時代的考點側重點總是在悄然發生偏移,尤其是申論部分,近幾年的熱點和材料的選取角度已經有瞭顯著的變化,比如對於“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的深度剖析,老教材裏的側重點顯然不夠銳利和前沿。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中的數量關係和資料分析,雖然基礎公式和方法論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但對於新題型、新設問方式的覆蓋率,總感覺有些力不從心。我更期待的是一套緊貼當下命題趨勢、能提供最新政策背景解讀的輔導資料,這本老夥計,隻能作為輔助性的“基礎功練習冊”來對待瞭,真正用來押題或者掌握最新考試脈絡,總覺得火候不夠,翻閱時,總會忍不住去對比,琢磨著今年的真題到底會如何在這些經典題型上玩齣新花樣來。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曆年真題精解》,最大的感受就是“情懷”大於“實用”。每一道題下麵的解析都寫得非常詳盡,那種逐字逐句的拆解,對於初學者建立起對題型的基本認知是功德無量的好幫手,尤其是對於那些概念模糊的知識點,它提供的理論支撐和法律條文引用,都顯得極其紮實可靠。但是,當我試圖用它來模擬實戰演練時,那種“時代脫節感”就非常明顯瞭。比如,在判斷推理模塊,圖形推理和邏輯判斷的某些技巧性解法,在近兩年的考試中似乎已經不再是主流考法,或者說,齣題人更傾嚮於考察更深層次的邏輯推理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模式識彆,這使得我花費大量時間去鑽研那些“老套路”顯得有些浪費。我更需要的是針對特定年份考情的“側重分析”和“高頻考點預警”,而不是對十年前的考點進行事無巨細的復盤,畢竟,公務員考試的戰場,每一年都在悄悄地升級換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