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巴菲特的估值邏輯
證券分析(上下冊)
跳著踢踏舞去上班
《證券分析(第6版)》是巴菲特唯1筆作序圖書。本書在1940年經典版本基礎上,增加華爾街10位金融大傢全新導讀,使得經典投資理念與當今市場環境結閤,讓證券分析在新的時代再次煥發齣耀眼光彩。
本書作者格雷厄姆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其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一大批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産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處於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轉型過程之中,無論是投資者、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市場參與者,還是監管機構等,都在探索下一步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在這個時間點推齣《證券分析》第6版,是希望價值投資能夠成為主導性的投資理念,成為當前市場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證券分析(第6版)》是巴曙鬆老師帶領的業內人士翻譯團隊,曆時一年半潛心打造的的中文譯本。在國內,本書得到瞭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黃紅元,國泰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金旭,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鼎力。在國外,耶魯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濛,捐獻基金傑剋.邁耶等數十位華爾街大鰐聯袂。
《證券分析》被譽為投資者的,自1934年齣版以來,八十年不衰。市場反復證明,《證券分析》是價值投資的經典之作。《證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級版。而《證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滿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為鍾愛的版本。第6版在保持原書原貌的同時,增加瞭10位華爾街金融大傢的導讀,既錶明瞭這本書在華爾街投資大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為這部經典著作增添瞭時代氣息。
《證券分析》的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華爾街教父”。他既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任過教授,又在華爾街創造過輝煌的投資業績;既經曆過讓投資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經曆過讓投資者沮喪絕望的大蕭條。市場錘煉瞭格雷厄姆,也證明瞭價值投資的意義所在。
《證券分析(第6版)》是由經濟學傢巴曙鬆老師領銜翻譯團隊,曆時一年半,精心打造的的中文譯本。正如巴曙鬆老師所言:“曆史不會重演,然而總是押著韻腳。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的轉型,同樣需要確立價值投資的理念。我決定組織力量翻譯《證券分析》第6 版的初衷,也正在於此。”
本傑明.格雷厄姆
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
作為一代宗師,其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一大批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産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他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 “精神導師”,巴菲特稱自己投資理論的“85%來自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取名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紀念恩師。
戴維.多德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曾任美國金融協會副主席、美國經濟學會會員、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成員。格雷厄姆的助手、追隨者和忠貞不渝的夥伴。
自1950年代以來,沃倫.巴菲特及其閤夥人投資瞭幾傢盈利能力*好且*能代錶未來趨勢的公司。但,他們怎麼知道自己是在做正確的投資呢?巴菲特及其閤夥人是如何甄彆具有未來前景的公司呢?他人如何纔能效仿他們的做法呢?
對於尋求成功投資模式的巴菲特的追隨者,《巴菲特的成功之路》無疑是一個上佳的禮物,因為它對巴菲特迄今為止的長期投資組閤,做瞭*為詳盡的分析。
作為投資人,本書作者路亞飛從巴菲特1958年桑伯恩地圖公司的投資開始,連續追溯瞭另外19個巴菲特的主要投資案例,如,喜詩糖果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政府雇員、可口可樂公司、美國航空集團、富國銀行和商用機器公司(IBM)。
藉助於閤夥人信函、公司文件、年度報告、第三方參考資料和其他原始信息,路亞飛把巴菲特投資的獨特性定位為:時點的把握、本能的發揮、外界信息的運用、和投後的援手。而且,作者還從中辨識齣適用於所有投資者(無論其公司大小或國內)的成功要素。
作者按照年代順序對更廣闊的事件和美國股市起伏做瞭相關解讀,並由此提齣:巴菲特*重要的特質可能是其知識的寬度。
陸曄飛,現任股東價值管理公司投資組閤經理。股東價值管理公司是一傢位於德國法蘭剋福的價值投資公司。此前,陸先生先後就職於麥肯锡公司柏林辦公室和一傢位於慕尼黑的單一傢族投資辦公室。陸曄飛先生擁有倫敦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
譯者簡介
李龍,經濟學碩士,在金融和實業領域有著豐富曆練,在股權投資領域有著較多的實戰經驗,在公司估值和管理領域也有一定的研究。曾經參與翻譯《金融與投資術語詞典》、《估值:難點、解決方案及相關案例》、《並購估值——為非上市公司培育價值》、《估值的藝術》、《並購指南——如何發現好公司》、和《並購有道——中小企業收購秘籍與精品案例》等書。
林安霽,中信産業基金投資經理,曆任分析員、助理投資經理;此前在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任經理。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管理學碩士,此前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管理學學士。林先生是美國注冊會計師(CPA)、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和特許管理會計師(CGMA)。之前參與翻譯的書:《審計學:變化環境中的概念》,第三章,清華大學齣版社,2007年3月齣版。
李羿,財務管理學學士,在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和華為技術公司曆練多年,現就職於一傢投資顧問公司。曾參與翻譯《金融與投資術語詞典》和《估值:難點、解決方案及相關案例》、《並購估值——為非上市公司培育價值》、《估值的藝術》、《並購指南——如何發現好公司》、和《並購有道——中小企業收購秘籍與精品案例》等書。
本書對巴菲特50多年投資生涯中20個核心投資案例,做瞭簡潔和有益的分析。陸曄飛很好地闡述瞭巴菲特評估每項投資的迴報時,所關注的關鍵要素。所以,對於長期投資感興趣的人,閱讀本書一定獲益匪淺!
約翰·埃爾坎,Exor投資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在有關巴菲特的眾多書籍中,投資組閤經理陸曄飛寫瞭一個價值獨特、信息充實的版本。這本即時經典分析瞭巴菲特20個*佳投資案例——始於1958年並一直延續到。這是一本讀之書!
約翰·米哈傑維奇,The Manual of Ideas執行主編
對於投資,沃倫·巴菲特談過很多理念,但極少涉及實際的投資案例。陸曄飛通過發掘那些被遺忘的年報並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見,齣色地填補瞭理解巴菲特投資拼圖中所缺的那些模塊。
羅伯特·溫納爾,RV資本首席投資官
陸曄飛為我們大傢做瞭一件大好事,他帶著我們迴顧瞭巴菲特投資生涯中那些關鍵的投資案例。他不僅為我們分析瞭巴菲特彼時麵對項目時的所思所想,並通過提供眾多的一手信息,讓我們能夠站在巴菲特當年的角度看待這些投資標的。人們由此甚至有瞭這樣一種感覺:伴隨著巴菲特在其投資生涯順時前行,領悟到瞭影響其投資精進的那些真諦。
喬爾·科恩,麻省理工學院投資管理公司
目錄
譯者序
緻謝
前言
部分 閤夥製年代(1957~1968年) // 001
第1章 1958:桑伯恩地圖公司 // 004
第2章 1961:登普斯特農具機械製造公司 // 018
第3章 1964:得州國民石油公司 // 029
第4章 1964:美國運通 // 034
第5章 1965:伯剋希爾-哈撒韋 // 051
第二部分 中期(1967~1988年) // 067
第6章 1967:國民 // 069
第7章 1972:喜詩糖果公司 // 073
第8章 1973:《華盛頓郵報》 // 078
第9章 1976:政府雇員 // 091
第10章 1977:《布法羅晚報》 // 099
第11章 1983:內布拉斯加傢具賣場 // 103
第12章 1985:大都會廣播公司 // 109
第13章 1987:所羅門公司——優先股投資 // 125
第14章 1988:可口可樂公司 // 135
第三部分 近期(1989~2014年) // 151
第15章 1989:美洲航空集團 // 154
第16章 1990:富國銀行 // 168
第17章 1998:通用再 // 179
第18章 1999:中美能源公司 // 197
第19章 2007~2009:北伯靈頓公司 // 211
第20章 2011:IBM // 231
第四部分 經驗總結 // 247
第21章 巴菲特投資策略的演進 // 248
第22章 我們能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什麼 // 254
附錄A 巴菲特有限閤夥企業的業績錶現(1957~1968年) // 263
附錄B 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業績錶現(1965~2014年) // 264
參考文獻 // 266
譯者序
不同於傳記類作品,本書是以20個關鍵投資案例為“珍珠”,把巴菲特傳奇般的投資生涯串在一起。對於以顯赫投資業績光耀於世的“聖人”,通過巴菲特在不同時期的經典投資案例來描述其獨特的投資方式,不失為一種獨特而精到的方式。
對於投資者而言,本書是瞭解巴菲特投資哲學和投資策略的途徑。作者通過對每個投資案例的背景鋪墊、對被投企業基本麵及其價值評估的分析,把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策略,具體而細緻地予以瞭例解或闡述——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解讀。
同時,就每個投資案例,作者還從當時一般投資者的角度進行瞭常規分析,以凸顯巴菲特投資哲學和投資策略的過人之處。比如,在他投資的成熟期,巴菲特特彆看重被投企業的結構性優勢,並把它作為進行大規模投資的要條件。通常,這是一般投資人易於忽略或很難甄彆的投資決策要素。
此外,作者強調瞭巴菲特篩選投資標的的一個重要特徵,即被投企業創造復利的能力。為此,作者給齣瞭衡量企業創造復利能力的一組重要指標:已用有形資金收益率和企業利潤的年增長率。這應該是巴菲特幾十年的投資生涯能夠保持年均復閤收益率超過20%的秘訣之一。
總之,本書作者對巴菲特投資生涯演進軌跡的梳理分析,將使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品味到價值投資的真諦,獲益良多。
本書各章的譯者分彆為:第1~2章是由李拜所譯,第4章為馬聰所譯,第6~14章為林安霽所譯,第15~17章為李羿所譯,其餘均為李龍所譯,全部譯稿均由李龍校對修改。
在此,特彆感謝策劃編輯楊熙越和責任編輯黃姍姍,感謝她們為本書的齣版所做的努力與付齣!
李龍
2017年6月
前言
在過往的30年間,巴菲特及其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傢喻戶曉瞭。同樣地,對於投資界的人來說,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再也不是美國中西部一座默默無聞的小鎮瞭。由於巴菲特傳奇般的投資業績,許多小投資者都想像他那樣投資,而許多投資人則想效仿他的投資策略。但巴菲特偉大的投資項目到底是哪些?他是在什麼背景下做的這些投資?從他的經曆中,我們能學到什麼呢?
本書的焦點就是通過梳理巴菲特投資生涯的軌跡,揭示齣這些問題的答案。具體而言,我整理瞭巴菲特所做的20個投資案例——我覺得它們是對巴菲特的投資演進軌跡産生重大影響的投資項目。為此,我主要基於下述這組因素挑選瞭這些投資案例:投資發生時它們的相對規模、不同的投資類型以及我發現有特彆信息價值的投資。
在分析這些關鍵投資案例時,我重點關注巴菲特做投資決策中所采取的具體行為,並設法從一個第三方的角度去理解,他或任何投資者在每個案例中所遵從的邏輯依據是什麼。在可能的情況下,我會設法用同一時期研究相關企業投資分析師的角度,來凸顯巴菲特的觀點。與傳記類的書籍不同,本書主要通過聚焦巴菲特的關鍵投資案例來闡述巴菲特的故事。相比其他含有相關投資信息的齣版物(包括巴菲特自己的年度信函),本書旨在利用原始文檔和其他可能的曆史信息,進一步拓展知識。我寫作本書的總體目標是:就巴菲特所做的那些關鍵投資項目,給予讀者一個現實的分析,希望讀者可以藉此歸納齣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本書的前三個部分按年代順序撰寫。部分詳述瞭巴菲特在1957~ 1968年間所做的5項關鍵投資。那時,他運營的是一傢叫作巴菲特有限閤夥企業的組織,也是他在收購伯剋希爾–哈撒韋公司之前,所管理的一傢私募投資閤夥企業。第二部分詳述瞭他在1967~1988年間所投的9個項目,這個時期是伯剋希爾–哈撒韋作為巴菲特投資載體的個二十多年。後一部分聚焦於1989年以來的伯剋希爾時代。在這三個部分中,每個部分都有一個簡介闡述相關的投資項目是如何鑲嵌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之中的,並描述美國股票市場和巴菲特投資所涉及市場那個時期的背景情況。書中每一章都圍繞著一個具體投資項目展開,即把每個項目作為一個研究案例。本書的後部分旨在反思巴菲特作為一個投資者的曆史演進過程。它還概括瞭我的學習所得,即我對巴菲特20個關鍵投資案例分析的收獲,以及有關他投資哲學和投資策略的學習所得。
在我深入分析巴菲特的具體投資案例之前,我想要定義一下在我的分析中所追求的方法。在評估一項投資時,我的方法是首先理解相關投資的定性要素和相關背景,然後纔是它的估值。就估值來說,我設法尋找的是內生價值,即主要基於公司可持續盈利水平的利潤來確定它的價值。通常,這包括基於企業生命周期因素所做的調整。有時,我會針對維持性的資本支齣進行比較,就摺舊和攤銷做一些調整;有時,我就簡單地采用過往一年的利潤。為瞭保持一緻性和簡便,我主要采用基於標準化數據的企業價值/息稅前利潤,作為利潤的估值指標,並把市盈率作為一個二級指標。在其中的幾個例子裏(即我感覺適當之處),我沒有使用基於利潤的估值方式(或在利用瞭利潤估值方式之外),而采用瞭基於資産的估值方式。無論我選擇定性評估方式還是估值方式,都不是判斷這些公司可接受的方式。我的分析包含瞭不少的解讀成分,當然,有些地方的解讀是需要一些其他調整來補充的,但我並沒有這樣做。總之,這本書的目的是想基於我所能得到的數據,給予所涉公司一個準確的投資分析。總體來說,它們也呈現瞭我對巴菲特投資決策的佳理解和解讀。
這次購買的這套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投資導航”。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投資建議和理論層齣不窮,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嚮。我希望這套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可靠的指引。我尤其看重“巴菲特的估值邏輯”這一部分,我相信大師的智慧,能夠幫助我避開一些常見的投資陷阱,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機會。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講解巴菲特是如何看待“護城河”、如何評估“管理層”、以及如何計算“自由現金流”的,這些都是我在學習過程中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概念。同時,“證券分析”的闆塊,我相信會為我提供更為具體和可操作的方法論,讓我能夠將宏觀的估值理念轉化為微觀的選股實踐。而“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書名,則讓我覺得,這本書並非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能夠真正地融入我的生活,讓我在享受投資樂趣的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這正是我所追求的。
評分我一直覺得,投資是一場“馬拉鬆”,而非“短跑”。“巴菲特的估值邏輯”這個書名,恰恰契閤瞭我對長期投資的理解。我渴望瞭解巴菲特是如何在長達數十年的投資生涯中,始終保持著對價值的堅守,並從中獲得豐厚迴報的。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識彆那些具有“寬闊護城河”的企業,如何理解“復利”的力量,以及如何避免那些看似誘人但實則充滿風險的“泡沫”。“證券分析”這部分,則是我學習的具體方法論。我希望能夠掌握一套科學的分析體係,能夠從財務報錶、行業趨勢、公司治理等多個維度,對一傢企業進行深入的評估,從而做齣理性的投資決策。而“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書名,則為這套看似嚴謹的金融書籍增添瞭一抹輕鬆的色彩。我希望它能傳遞給我一種積極樂觀的投資心態,讓我相信,即使麵對市場的波動,也能保持從容和愉悅,將投資變成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而不是沉重的負擔。
評分這次購入的這套書,最讓我心動的莫過於它所傳達齣的“智慧與樂趣並存”的理念。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投資大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超凡的智慧和獨到的人生哲學。“巴菲特的估值邏輯”無疑是智慧的結晶,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巴菲特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洞察企業價值的本質,並運用其獨特的視角來做齣投資決策。我希望能夠學習到他那種“不追逐熱門,隻關注價值”的投資原則,以及他對“長期主義”的深刻理解。而“證券分析”則提供瞭實現智慧的“工具箱”,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進行嚴謹的財務分析,如何評估一傢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以及如何利用各種信息來做齣明智的投資判斷。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書名,它仿佛在告訴我,投資並非枯燥乏味,而是一種充滿激情和樂趣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這套書能夠幫助我不僅在投資上有所斬獲,更能在投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讓每一次的投資決策都充滿自信和活力。
評分我一直認為,學習投資,不能隻看錶麵的技巧,更要深入理解背後的哲學和邏輯。“巴菲特的估值邏輯”這個名字,直接擊中瞭我的痛點。我一直對巴菲特的投資成就感到驚嘆,但總覺得他的成功離我有些遙遠,或許是因為我未能真正理解他“估值”的精髓。這套書,我希望能夠幫助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闡述巴菲特是如何看待“價值”的,他的估值模型是怎樣的,以及他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識彆齣那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我希望能學到他那種“買入並持有”的長期投資理念,以及如何運用“安全邊際”來規避風險。同時,我也對“證券分析”的部分充滿期待,它應該會提供更具體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將巴菲特的宏觀理念落地。而“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口號,則讓我聯想到一種積極樂觀、充滿活力的投資態度,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教會我“怎麼做”,更能教會我“為什麼這麼做”,並賦予我一種積極嚮上的投資心態,讓我能夠在投資的道路上,保持熱情和動力。
評分終於把這套書捧在手裏瞭,沉甸甸的,感覺自己已經掌握瞭投資的“秘密武器”。一直以來,我對價值投資深感興趣,尤其是巴菲特這位傳奇人物。他的投資理念,在我看來,並非高不可攀的理論,而是植根於常識和對企業本質的深刻理解。讀這套書,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學習如何找到那些被低估的“金礦”,更希望能夠領悟到他那種“不隨波逐流,堅持自我判斷”的精神。想象一下,在市場喧囂的時候,你能像巴菲特一樣,冷靜地分析,看到彆人看不到的價值,然後“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那是何等的自信和從容!我希望這套書能給我帶來這樣的力量,讓我不再僅僅是市場的觀察者,而是能成為一個有策略、有主見的投資者。我對書中的案例分析尤為期待,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將復雜的財務報錶抽絲剝繭,找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風險信號。同時,我也想瞭解,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巴菲特的“估值邏輯”是否依然適用,又有哪些地方需要與時俱進。這套書的內容,我相信會為我打開一扇新的投資大門,讓我對“價值”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並最終在投資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第一頁,開始這場關於價值與智慧的探索之旅。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內容豐富”,從宏觀的“巴菲特估值邏輯”到微觀的“證券分析”,再到一種令人嚮往的“跳著踢踏舞去上班”的心態,這套書幾乎涵蓋瞭投資者可能遇到的各個方麵。我一直認為,成功的投資不僅僅是掌握一兩個技巧,而是需要一個係統性的知識體係和一套完整的投資哲學。我期待這套書能夠為我構建這樣一個體係。尤其是在“證券分析”這部分,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進行深度研究,如何識彆企業的基本麵,如何理解財務報錶中的每一個數字所代錶的意義,以及如何評估一個行業的長期發展前景。同時,我也非常好奇巴菲特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市場中,提煉齣他的“估值邏輯”的,我相信這其中蘊含著超越時間的智慧。而“跳著踢踏舞去上班”的口號,則為這套嚴謹的金融投資書籍增添瞭一抹亮色,我希望它能傳遞給我一種積極樂觀、輕鬆愉悅的投資態度,讓我相信,投資也可以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評分這次購入這套書,完全是被“證券分析”這四個字勾起瞭興趣。過去,我總是感覺投資是一件很玄乎的事情,需要“第六感”或者“消息靈通”。但隨著對金融市場的瞭解加深,我意識到,真正的投資智慧,一定建立在紮實的分析基礎之上。這套書,尤其是其中關於“證券分析”的部分,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我希望能係統地學習如何評估一傢公司的內在價值,理解不同類型的金融工具,並掌握分析財務報錶、行業趨勢以及宏觀經濟因素的方法。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分析框架和工具,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麵上的理解。想象一下,當我麵對一傢陌生的上市公司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分析,找齣它的優勢和劣勢,判斷它的投資潛力,那種掌控感是多麼令人興奮。我對“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標題也感到好奇,這似乎暗示著一種輕鬆愉快的投資心態,或許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在高壓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態,享受投資的樂趣,而不是被焦慮和恐懼所裹挾。我期待這套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嚴謹的分析體係,讓我成為一個更加理智、更加自信的投資者。
評分這套書的組閤,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深度與廣度兼備”。我一直認為,投資的世界裏,既需要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也需要對市場規律的廣泛瞭解。“巴菲特的估值邏輯”無疑代錶瞭深度,它聚焦於如何發現企業的真實價值,這對我而言是投資的“北極星”。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巴菲特是如何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識彆齣那些真正具有持久競爭優勢的企業,他又是如何看待“盈利能力”、“資産質量”和“未來增長潛力”的。而“證券分析”則代錶瞭廣度,它提供瞭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我理解金融市場的運作機製,掌握分析各類金融工具的技巧,這對於我構建一個完整的投資框架至關重要。最後,“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充滿生命力的書名,更是讓我覺得,這套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賺錢,更是關於如何享受投資的過程,如何讓投資成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通過這套書,能夠提升我的專業素養,也能培養我積極樂觀的心態,最終成為一個更加成熟、更懂得享受生活的投資者。
評分收到這套書,我的心情可以用“激動”來形容。作為一名對金融投資充滿熱情但又缺乏係統指導的初學者,這套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我特彆期待“巴菲特的估值邏輯”部分,一直以來,我對巴菲特那種“簡單、樸素、有效”的投資理念深感欽佩,但總感覺隔靴搔癢,未能領會其精髓。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深入理解他如何看待企業的內在價值,如何識彆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以及如何運用“能力圈”來做齣明智的投資決策。同時,“證券分析”這部分,更是我迫切需要的“工具箱”。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運用各種分析工具,如財務報錶分析、行業分析、宏觀經濟分析等,來全麵評估一傢公司的投資價值,並找齣那些被低估的“鑽石”。而“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充滿詩意的書名,則讓我對投資産生瞭一種新的想象,它不僅僅是追求財富的工具,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種健康、愉悅的投資心態,讓我在麵對市場的風雲變幻時,依然能夠保持微笑和從容。
評分拿到這套書,我首先被《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個名字吸引瞭,感覺非常有趣,同時也引發瞭我對投資心態的思考。我一直認為,投資不僅僅是關於金錢的增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如果投資能夠讓你感到快樂,能夠讓你在工作中充滿活力,那將是多麼美妙的事情。我希望這套書能夠教會我如何培養一種健康的投資心態,如何在高風險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冷靜和樂觀,不被短期的波動所影響,而是專注於長期的價值。當然,我也非常期待這套書中關於“巴菲特的估值邏輯”和“證券分析”的內容。我希望能夠通過學習,掌握一套科學的投資方法,能夠準確地評估一傢企業的真實價值,並找到那些被市場低估的優秀公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這些估值邏輯是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的。我期待這套書能夠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加成熟、更加有智慧的投資者,一個能夠在投資的世界裏,找到快樂和成就感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