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2014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年鑒 | 開本: | 2 |
| 作者: | 葛祖康 | 頁數: | |
| 定價: | 19.8 | 齣版時間: | 2014-06-01 |
| ISBN號: | 9787514209990 | 印刷時間: | 2014-06-01 |
| 齣版社: | 印刷工業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葛祖康,是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收藏愛好者。 他自幼喜愛收藏,迄今已有50多年收藏史,先後收集過:火花貼、郵品、紙幣、古錢、古玉、瓷器、字畫、相機、鍾錶、光學儀器、易拉罐、西餐具、英模奬章、近代銀圓、外國流通幣、外國銀幣和中國現代貴金屬幣。對收藏和藝術的愛好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不僅喜愛收藏,***注重研究,近年來***是潛心於中國現代金銀幣的收藏與研究,並舉辦過三次個人“中國現代金銀幣”展。在中國現代金銀幣收藏界頗有影響。2002年,他編輯瞭《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目錄》,目前已編輯瞭四版。是**外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收藏愛好者瞭解和檢索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的重要工具書。自2008年下半年起,他著重對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的版式和樣幣進行研究,不久將齣版《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版式和樣幣研究》和他的收藏文集***捲。 現將他的這一作品《中國現代貴金屬幣章圖譜》奉獻給廣大集幣愛好者。 他喜愛美的藝術,包括感官所能感受到的音樂.視覺藝術、文學藝術和大自然所呈現的廣漠無垠,自然美,因為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他認為:“美好的東西我們不能都擁有它,但我們要學會欣賞和享受它!收藏就是一種幸福的享受”,所以嘟怕在***艱難的歲月裏,他也總是快樂地學習和生活著。
......
我作為一個相對資深的貴金屬幣章愛好者,常常為市場上信息的不對稱性感到頭疼,各類拍賣信息、民間傳聞真假難辨,讓人在決策時總是缺乏一個堅實的參考基準。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們搭建瞭一個權威的、係統化的信息平颱。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數據,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橫嚮和縱嚮的對比維度。比如,通過對比不同年份同係列産品的發行策略變化,我能更深刻地理解當時的經濟背景和設計理念是如何影響最終産物的。這種深層次的解讀,遠比單純知道“發行瞭多少枚”更有價值。它幫助我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讓我在評估一枚幣章的長期收藏潛力時,不再是憑感覺,而是有數據和曆史脈絡支撐的理性判斷。這種係統性和深度,是那些零散的網絡資料完全無法比擬的,它極大地提高瞭我的鑒藏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同樣不可估量。它不隻是一個冰冷的數據庫,更是一本視覺的盛宴。那些精選的年度優秀幣章作品,通過高精度的影印技術,將鑄幣大師們在微觀尺度上雕刻齣的神韻和層次感完整地保留瞭下來。我得以在不接觸實物的情況下,細緻入微地研究那些極其復雜的浮雕結構、光影效果以及不同金屬的色澤差異。特彆是對那些采用特殊鑄造工藝的作品,書中的圖例配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幫助我理解瞭從設計草圖到最終成品之間跨越的重重技術難關。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審美視野,讓我意識到當代貴金屬鑄造工藝已經達到瞭怎樣的高度,這對於培養更精細的鑒賞眼光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或者說資料呈現方式,展現齣一種令人信服的剋製與專業。它沒有過多地使用煽情的文字去渲染某枚“大名譽品”的價值,而是用一種近乎檔案記錄的口吻,客觀地陳述事實。這種冷靜的專業性,恰恰是收藏界最需要的“定海神針”。它讓我們專注於藏品的本質——工藝、材料、稀有度和曆史意義,而不是被一時的市場熱度所裹挾。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國傢級的博物館資料室裏查閱一手資料,那種嚴謹的措辭和精確的描述,讓人對其中記錄的每一個數字都深信不疑。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追求,體現瞭編纂團隊極高的職業素養,也為廣大收藏者提供瞭一個可以信賴的“標準答案”,避免瞭因信息偏差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或遺憾。
評分說實話,初次翻閱時,我帶著一種“年度總結”的心態,期待它能幫我快速迴顧過去一年的市場動態。但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年鑒二字所涵蓋的範圍。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現代鑄幣史的教科書,以時間為軸綫,清晰地勾勒齣瞭國傢在特定年份對紀念幣章發行的側重點和文化錶達的主題。通過對不同時期發行項目的主題性分析,我能夠洞察到主流社會價值觀是如何通過這一特殊的藝術載體進行宣傳和記錄的。這不僅僅是收藏錢幣,更是收藏瞭特定時間段內的國傢記憶和文化脈搏。對於年輕的藏傢而言,這本書是絕佳的入門嚮導;而對於資深人士,它則是梳理脈絡、深化理解的必備參考書,其知識密度和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厚重而典雅的氣質所吸引。封麵那種微微泛著金屬光澤的紋理,讓人聯想到它所記載的那些精美絕倫的貴金屬鑄幣,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厚度與匠人的溫度。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印刷色彩飽滿,圖像清晰銳利,即便是放大細節觀察,那些微小的圖案和銘文也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值得稱贊的是,版式布局非常閤理,既保證瞭學術資料的嚴謹性,又兼顧瞭普通收藏者審美的需求。翻閱時,那種紙張與指尖摩擦的質感,配閤著書頁間散發齣的淡淡墨香,構成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這已經超越瞭一本工具書的範疇,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對於追求收藏品質的同好來說,光是擁有這樣一本裝幀精美的年鑒,本身就是一種收藏的享受,它完美地襯托瞭主題——那些流動的藝術,被凝固在瞭這本實體的載體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