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里的中国

古画里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晖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画
  • 绘画艺术
  • 历史文化
  • 艺术史
  • 传统文化
  • 文化艺术
  • 鉴赏
  • 中国美术
  • 古籍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4919436
商品编码:20374958935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孟晖 著作 定  价:68 出 版 社:河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页  数:313 装  帧:精装 ISBN:9787564919436 古画里的中国
轻纱飞扬伟丈夫
左右扶凭见洛神
谢灵运的仪形
清谈的维摩诘
裸体佯狂醉风流
昆仑的来客
男人与马共天下
隐映的罗衫
桃花马上石榴裙
残香犹暖绣熏笼
床上画屏 梦中山水
花间的时尚
内衣外穿的宋女服
有栏杆的回廊
在酒楼上
汴河畔的市声
苑的春天
千年的货郎
更无人处一凭栏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孟晖著的《古画里的中国(精)》是知名作家、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孟晖的近期新文化随笔集,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作者精心挑选194幅有名古画,在美好细节处停驻、引发,讲述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有趣情致;下部分则是作者曾经创作的六篇小说,可以借此领略作者虚构写作的能力。 孟晖 著作 孟晖,1968年生于北京,达斡尔族。曾任北京三联书店《读书》杂志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盂兰变》(2001),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2001)、《潘金莲的发型》(2005)、《花间十六声》(2006)、《画堂香事》(2006)、《贵妃的红汗》(2010)、《金色的皮肤》(2012)、《唇间的美色》(2012)、《去波斯湾看海》(2015),学术著作《中原女子服饰史稿》(1995),以及翻译著作《西方古董鉴赏》(2002,合译)等。     随后,一位额发插满月牙银犀小梳的丽人起身褪去一袭镜花紫锦裙,将一围戴胜宝相花团窠绿草罗裙展现给女伴们。障外,树上的他早已看痴了。花畔,婢子们从丽人手中接过解下的花裙,将它们一一悬张在那一围湘竹帐竿间。随着丽人们依次解裙,碧障内,一道锦彩斑斓的裙幅围就的幄障在逐着帐竿伸展。
    在他不厌的凝望中,一位身系杏子黄绫裙的丽人步出花影,着手褪去肩头纱帔。忽然,似乎是察觉一丝动静,她蓦地转颈向松荫扬面望来,霎时,他相信自己与那位丽人的目光如同电光交击。其实,丽人随即平静地回身去俯首解裙。可是,他却被那闪逝的一瞬牵引,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一瞬间,丽人双臂一高一低扬举着泥金穿枝花肉红轻容纱帔子,显现出雪颈下圆润的肩影和一抹微隆的酥乳。她莹洁的面庞微染桃花胭红,就如初春夜空的圆月散发淡淡微茫,樱唇畔一对脂点的等

《古画里的中国》:穿越千年,品读锦绣河山与人间烟火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画册,也非一本枯燥的艺术史专著。它是一次邀约,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邀请您一同潜入中国古画的深邃海洋,触摸那些被时光洗练过的笔触,感受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天地万物的独特理解与深情凝视。 一、 视角之变,观照天地 翻开《古画里的中国》,您将惊喜地发现,我们并非仅仅在欣赏静态的画面。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将引导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读懂”这些古老的画作。 山川的气韵与精神: 我们将从壮丽的山水画入手,不再满足于对山峦叠嶂、溪流潺潺的表面描绘。我们将追溯画家们眼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学意境,理解他们如何将人格情怀寄托于山水之间。从《千里江山图》中北宋王朝的恢弘气魄,到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孤寂清高,再到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精致典雅,每一幅山水都讲述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对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栖居地的向往。我们将解析画家如何运用皴法、墨色、构图,将客观的山川景物升华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松涛之声,感受到清风拂面。 生活的气息与温度: 告别了高高在上的神圣殿堂,我们将目光投向更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描绘市井百态的《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熙攘人潮、商贾云集,到表现文人雅士生活的《捣衣图》、《竹林七贤图》,再到记录农耕劳作、渔猎采摘的场景,古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古代社会生活百态的窗口。我们将深入分析画中人物的服饰、道具、建筑风格,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还原出一个个鲜活的时代侧面。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呈现,更蕴含着古人的人生哲学、情感寄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精神的图谱与象征: 中国古画并非单纯的写实,它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从神话传说中的龙、凤、麒麟,到寓意吉祥的瑞草、莲花,再到象征高洁的梅、兰、竹、菊,画家们巧妙地将这些符号融入画中,传递着对天地秩序的理解、对道德品行的期许,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感悟。我们将解读这些象征的意义,理解古人是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玄思,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塑造。 二、 技法之妙,匠心独运 《古画里的中国》同样不回避对绘画技法的探讨,但我们将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呈现: 笔墨的韵律与表现力: 中国画强调“笔墨”,它不仅是线条与墨色的简单堆砌,更是画家情感与精神的直接流露。我们将解析不同朝代、不同画派的笔墨特点,如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的细腻婉转,吴道子的“兰叶描”的遒劲奔放,以及文人画的枯笔渴笔所蕴含的苍劲与疏淡。我们会尝试解释,为何一根简单的线条,在画家手中却能拥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勾勒出物体的形态、质感,甚至传递出画家内心的情绪。 色彩的运用与象征: 从浓墨重彩到淡雅水墨,中国古画的色彩运用同样博大精深。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绘画中色彩的偏好,如宫廷绘画的华丽富贵,佛教绘画的庄严神秘,以及文人画的简朴内敛。我们会解析色彩是如何被用来营造氛围、塑造形象,甚至承载特定的文化寓意,例如红色象征喜庆,黄色代表皇权,蓝色与绿色则常用于描绘山水景致。 构图的巧思与意境: 一幅成功的古画,其构图至关重要。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中国画构图的独特性,如“留白”的智慧,如何通过虚实相间的处理,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和想象力。我们会分析不同构图方式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画面的整体意境,引导观者的视线,深化画面的主题。 三、 历史之流,时代印记 《古画里的中国》并非孤立地看待艺术品,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长河之中: 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从魏晋的玄远空灵,到唐代的雍容华贵,再到宋代的雅致内敛,明清的繁复精巧,每一幅古画都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我们将通过画作,窥探不同朝代的政治格局、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以及士人阶层的审美趣味,理解艺术是如何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 传承与创新: 中国绘画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我们将追溯不同画派的源流,解析画家们如何继承前人的技法与精神,又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与发展。我们会看到,一张画,可能连接着数代人的艺术血脉,也可能开启了一个新的绘画时代。 《古画里的中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不要求您成为专业的鉴赏家,但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您重新认识中国古画的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民族精神。这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探索,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深情回望。当您合上书页,或许会发现,那些古老的画面,早已在您的心中,留下了穿越千年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五 我一直以为,所谓的“中国风”元素,不过是近些年商业社会为了吸引眼球而生搬硬套的符号。《古画里的中国》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中国风”最真实、最动人的源头。它没有用浮夸的语言去赞美,而是用严谨的考证和细腻的笔触,将那些古画中的“中国风”一一剥离出来。我看到了文人雅士在山水画中对隐逸情怀的寄托,看到了达官贵人在宴饮图中的奢华与享乐,也看到了寻常百姓在风俗画中的喜怒哀乐。这些,才是真正“中国风”的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生活,反映着时代,承载着文化。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中国风”,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它让我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更加珍视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因为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我们与祖先的无形纽带。

评分

一 初翻开这本书,我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古画里的中国》。脑海中立刻勾勒出那幅幅饱含岁月沉淀的工笔画卷,那些淡雅的设色,细腻的线条,仿佛能将我带回千年前的盛世。我原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次纯粹的视觉盛宴,是关于笔墨、色彩、构图的专业解读,是关于鉴赏技巧的倾囊相授。我设想着,它会像一位温婉的画师,指尖轻抚着宣纸,为我细细道来每一笔的来龙去脉,每一色的深浅寓意。我会沉浸在对《清明上河图》中熙熙攘攘的人群的描摹中,想象着他们的笑语喧哗,他们的悲欢离合;我会流连于《洛神赋图》中飘逸灵动的仙子,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美;我还会驻足于山水画的巍峨与宁静,在墨色的晕染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看到那些遥远朝代的风土人情,看到古人生活的痕迹,看到历史的脉络是如何在这些画作中悄然流淌。我想,它会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古人进行最深切的交流。

评分

四 阅读《古画里的中国》,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宝藏库,每一个角落都闪烁着令人惊喜的光芒。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视野的拓展。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很多时候只是冰山一角。书中所展现的,是那些隐藏在画作背后的宏大叙事,是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细节。它让我看到了古代社会的运作模式,看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甚至看到了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理解。我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一幅画的名字和作者,而是开始追问,这幅画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时代?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这本书没有给我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让我学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艺术,去理解历史。它让我明白,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创造者的时代,也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程。

评分

三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总有一种疏离感,总觉得它太过遥远,太过高雅,与我的生活格格不入。《古画里的中国》这本书,则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没有试图将我变成一个艺术鉴赏家,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沉睡在博物馆里的画作,变成了我身边触手可及的故事。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古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人际关系的考量,都可以在这些画作中找到呼应。比如,书中对那些描绘田园生活的画作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这与当下许多人追求“断舍离”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又比如,书中对表现君臣相处、家族聚会的画作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社会秩序和人伦道德的重视,这在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更显得弥足珍贵。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国古画并非只是摆设,而是蕴含着深邃的生活智慧和永恒的人性光辉,是可以滋养我们当下生活的。

评分

二 说实话,拿到《古画里的中国》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我是一个对艺术史知之甚少的人,平日里接触的更多的是生活化的信息。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者是一本流水账式的图录,只是简单地罗列画作和年代。然而,当我随意翻了几页,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的文字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严肃,反而带着一种温和的叙述感。它不像是在讲解,更像是在讲故事。那些曾经在我眼中只是“好看”的古画,在作者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那些人物的眼神,那些场景的细节,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留白,都蕴含着深意。我开始意识到,这些画作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更是古人思想、情感、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折射。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古人会在画中如此细致地描绘一朵花,又为何会在山水中寄托如此深沉的情感。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艺术不仅仅是表面的美,更是隐藏在深处的文化和哲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