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裏的中國

古畫裏的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孟暉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畫
  • 繪畫藝術
  • 曆史文化
  • 藝術史
  • 傳統文化
  • 文化藝術
  • 鑒賞
  • 中國美術
  • 古籍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河南大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64919436
商品編碼:20374958935
齣版時間:2017-07-01

具體描述

作  者:孟暉 著作 定  價:68 齣 版 社:河南大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頁  數:313 裝  幀:精裝 ISBN:9787564919436 古畫裏的中國
輕紗飛揚偉丈夫
左右扶憑見洛神
謝靈運的儀形
清談的維摩詰
裸體佯狂醉風流
昆侖的來客
男人與馬共天下
隱映的羅衫
桃花馬上石榴裙
殘香猶暖綉熏籠
床上畫屏 夢中山水
花間的時尚
內衣外穿的宋女服
有欄杆的迴廊
在酒樓上
汴河畔的市聲
苑的春天
韆年的貨郎
更無人處一憑欄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孟暉著的《古畫裏的中國(精)》是知名作傢、中國傳統物質文化研究者孟暉的近期新文化隨筆集,包括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作者精心挑選194幅有名古畫,在美好細節處停駐、引發,講述古人的生活方式與有趣情緻;下部分則是作者曾經創作的六篇小說,可以藉此領略作者虛構寫作的能力。 孟暉 著作 孟暉,1968年生於北京,達斡爾族。曾任北京三聯書店《讀書》雜誌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代錶作有:長篇小說《盂蘭變》(2001),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2001)、《潘金蓮的發型》(2005)、《花間十六聲》(2006)、《畫堂香事》(2006)、《貴妃的紅汗》(2010)、《金色的皮膚》(2012)、《唇間的美色》(2012)、《去波斯灣看海》(2015),學術著作《中原女子服飾史稿》(1995),以及翻譯著作《西方古董鑒賞》(2002,閤譯)等。     隨後,一位額發插滿月牙銀犀小梳的麗人起身褪去一襲鏡花紫錦裙,將一圍戴勝寶相花團窠綠草羅裙展現給女伴們。障外,樹上的他早已看癡瞭。花畔,婢子們從麗人手中接過解下的花裙,將它們一一懸張在那一圍湘竹帳竿間。隨著麗人們依次解裙,碧障內,一道錦彩斑斕的裙幅圍就的幄障在逐著帳竿伸展。
    在他不厭的凝望中,一位身係杏子黃綾裙的麗人步齣花影,著手褪去肩頭紗帔。忽然,似乎是察覺一絲動靜,她驀地轉頸嚮鬆蔭揚麵望來,霎時,他相信自己與那位麗人的目光如同電光交擊。其實,麗人隨即平靜地迴身去俯首解裙。可是,他卻被那閃逝的一瞬牽引,久久不能平靜。在那一瞬間,麗人雙臂一高一低揚舉著泥金穿枝花肉紅輕容紗帔子,顯現齣雪頸下圓潤的肩影和一抹微隆的酥乳。她瑩潔的麵龐微染桃花胭紅,就如初春夜空的圓月散發淡淡微茫,櫻唇畔一對脂點的等

《古畫裏的中國》:穿越韆年,品讀錦綉河山與人間煙火 本書並非一部簡單的畫冊,也非一本枯燥的藝術史專著。它是一次邀約,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邀請您一同潛入中國古畫的深邃海洋,觸摸那些被時光洗練過的筆觸,感受數韆年來,中華民族對天地萬物的獨特理解與深情凝視。 一、 視角之變,觀照天地 翻開《古畫裏的中國》,您將驚喜地發現,我們並非僅僅在欣賞靜態的畫麵。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將引導您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讀懂”這些古老的畫作。 山川的氣韻與精神: 我們將從壯麗的山水畫入手,不再滿足於對山巒疊嶂、溪流潺潺的錶麵描繪。我們將追溯畫傢們眼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哲學意境,理解他們如何將人格情懷寄托於山水之間。從《韆裏江山圖》中北宋王朝的恢弘氣魄,到元代文人山水畫的孤寂清高,再到明清時期江南園林的精緻典雅,每一幅山水都講述著不同時代、不同階層對自然關係的思考,以及對理想棲居地的嚮往。我們將解析畫傢如何運用皴法、墨色、構圖,將客觀的山川景物升華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讓讀者仿佛能聽到鬆濤之聲,感受到清風拂麵。 生活的氣息與溫度: 告彆瞭高高在上的神聖殿堂,我們將目光投嚮更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從描繪市井百態的《清明上河圖》所展現的熙攘人潮、商賈雲集,到錶現文人雅士生活的《搗衣圖》、《竹林七賢圖》,再到記錄農耕勞作、漁獵采摘的場景,古畫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窺視古代社會生活百態的窗口。我們將深入分析畫中人物的服飾、道具、建築風格,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還原齣一個個鮮活的時代側麵。這裏的“生活”,不僅僅是物質層麵的呈現,更蘊含著古人的人生哲學、情感寄托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精神的圖譜與象徵: 中國古畫並非單純的寫實,它更是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精神象徵。從神話傳說中的龍、鳳、麒麟,到寓意吉祥的瑞草、蓮花,再到象徵高潔的梅、蘭、竹、菊,畫傢們巧妙地將這些符號融入畫中,傳遞著對天地秩序的理解、對道德品行的期許,以及對生命輪迴的感悟。我們將解讀這些象徵的意義,理解古人是如何通過繪畫來錶達對宇宙人生的玄思,以及對理想人格的塑造。 二、 技法之妙,匠心獨運 《古畫裏的中國》同樣不迴避對繪畫技法的探討,但我們將以一種更易於理解和欣賞的方式呈現: 筆墨的韻律與錶現力: 中國畫強調“筆墨”,它不僅是綫條與墨色的簡單堆砌,更是畫傢情感與精神的直接流露。我們將解析不同朝代、不同畫派的筆墨特點,如顧愷之的“高古遊絲描”的細膩婉轉,吳道子的“蘭葉描”的遒勁奔放,以及文人畫的枯筆渴筆所蘊含的蒼勁與疏淡。我們會嘗試解釋,為何一根簡單的綫條,在畫傢手中卻能擁有如此豐富的錶現力,勾勒齣物體的形態、質感,甚至傳遞齣畫傢內心的情緒。 色彩的運用與象徵: 從濃墨重彩到淡雅水墨,中國古畫的色彩運用同樣博大精深。我們將探討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繪畫中色彩的偏好,如宮廷繪畫的華麗富貴,佛教繪畫的莊嚴神秘,以及文人畫的簡樸內斂。我們會解析色彩是如何被用來營造氛圍、塑造形象,甚至承載特定的文化寓意,例如紅色象徵喜慶,黃色代錶皇權,藍色與綠色則常用於描繪山水景緻。 構圖的巧思與意境: 一幅成功的古畫,其構圖至關重要。我們將引導讀者理解中國畫構圖的獨特性,如“留白”的智慧,如何通過虛實相間的處理,營造齣無限的空間感和想象力。我們會分析不同構圖方式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以及它們如何服務於畫麵的整體意境,引導觀者的視綫,深化畫麵的主題。 三、 曆史之流,時代印記 《古畫裏的中國》並非孤立地看待藝術品,而是將其置於廣闊的曆史長河之中: 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 從魏晉的玄遠空靈,到唐代的雍容華貴,再到宋代的雅緻內斂,明清的繁復精巧,每一幅古畫都是那個時代精神風貌的縮影。我們將通過畫作,窺探不同朝代的政治格局、社會文化、思想觀念,以及士人階層的審美趣味,理解藝術是如何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互相影響。 傳承與創新: 中國繪畫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傳承與創新的曆史。我們將追溯不同畫派的源流,解析畫傢們如何繼承前人的技法與精神,又如何在此基礎上進行突破與發展。我們會看到,一張畫,可能連接著數代人的藝術血脈,也可能開啓瞭一個新的繪畫時代。 《古畫裏的中國》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它不要求您成為專業的鑒賞傢,但希望通過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您重新認識中國古畫的魅力,感受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與民族精神。這不僅僅是對藝術的探索,更是對中華文明的一次深情迴望。當您閤上書頁,或許會發現,那些古老的畫麵,早已在您的心中,留下瞭穿越韆年的迴響。

用戶評價

評分

四 閱讀《古畫裏的中國》,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巨大的寶藏庫,每一個角落都閃爍著令人驚喜的光芒。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視野的拓展。我開始意識到,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很多時候隻是冰山一角。書中所展現的,是那些隱藏在畫作背後的宏大敘事,是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細節。它讓我看到瞭古代社會的運作模式,看到瞭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甚至看到瞭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獨特理解。我不再僅僅滿足於知道一幅畫的名字和作者,而是開始追問,這幅畫為什麼會齣現在那個時代?它背後又有著怎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思潮?這本書沒有給我標準答案,而是引導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讓我學會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藝術,去理解曆史。它讓我明白,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一麵鏡子,映照著創造者的時代,也摺射齣人類文明的進程。

評分

二 說實話,拿到《古畫裏的中國》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多高的期待。我是一個對藝術史知之甚少的人,平日裏接觸的更多的是生活化的信息。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或者是一本流水賬式的圖錄,隻是簡單地羅列畫作和年代。然而,當我隨意翻瞭幾頁,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瞭。書中的文字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嚴肅,反而帶著一種溫和的敘述感。它不像是在講解,更像是在講故事。那些曾經在我眼中隻是“好看”的古畫,在作者的筆下,仿佛被賦予瞭生命。那些人物的眼神,那些場景的細節,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留白,都蘊含著深意。我開始意識到,這些畫作不僅僅是時代的記錄,更是古人思想、情感、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摺射。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古人會在畫中如此細緻地描繪一朵花,又為何會在山水中寄托如此深沉的情感。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感受到,藝術不僅僅是錶麵的美,更是隱藏在深處的文化和哲學。

評分

五 我一直以為,所謂的“中國風”元素,不過是近些年商業社會為瞭吸引眼球而生搬硬套的符號。《古畫裏的中國》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中國風”最真實、最動人的源頭。它沒有用浮誇的語言去贊美,而是用嚴謹的考證和細膩的筆觸,將那些古畫中的“中國風”一一剝離齣來。我看到瞭文人雅士在山水畫中對隱逸情懷的寄托,看到瞭達官貴人在宴飲圖中的奢華與享樂,也看到瞭尋常百姓在風俗畫中的喜怒哀樂。這些,纔是真正“中國風”的組成部分,它們來源於生活,反映著時代,承載著文化。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中國風”,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傳承。它讓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對我們民族的文化根源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開始更加珍視那些流傳下來的藝術瑰寶,因為它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我們與祖先的無形紐帶。

評分

三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傳統藝術總有一種疏離感,總覺得它太過遙遠,太過高雅,與我的生活格格不入。《古畫裏的中國》這本書,則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它沒有試圖將我變成一個藝術鑒賞傢,而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沉睡在博物館裏的畫作,變成瞭我身邊觸手可及的故事。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古人對於生活的理解,對於自然的敬畏,對於人際關係的考量,都可以在這些畫作中找到呼應。比如,書中對那些描繪田園生活的畫作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古人對於簡單、質樸生活的嚮往,這與當下許多人追求“斷捨離”的生活理念不謀而閤。又比如,書中對錶現君臣相處、傢族聚會的畫作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古人對於社會秩序和人倫道德的重視,這在信息爆炸、人際關係日益復雜的現代社會,更顯得彌足珍貴。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中國古畫並非隻是擺設,而是蘊含著深邃的生活智慧和永恒的人性光輝,是可以滋養我們當下生活的。

評分

一 初翻開這本書,我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古畫裏的中國》。腦海中立刻勾勒齣那幅幅飽含歲月沉澱的工筆畫捲,那些淡雅的設色,細膩的綫條,仿佛能將我帶迴韆年前的盛世。我原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次純粹的視覺盛宴,是關於筆墨、色彩、構圖的專業解讀,是關於鑒賞技巧的傾囊相授。我設想著,它會像一位溫婉的畫師,指尖輕撫著宣紙,為我細細道來每一筆的來龍去脈,每一色的深淺寓意。我會沉浸在對《清明上河圖》中熙熙攘攘的人群的描摹中,想象著他們的笑語喧嘩,他們的悲歡離閤;我會流連於《洛神賦圖》中飄逸靈動的仙子,感受那份超凡脫俗的美;我還會駐足於山水畫的巍峨與寜靜,在墨色的暈染中尋找心靈的棲息地。我期待著,這本書能讓我看到那些遙遠朝代的風土人情,看到古人生活的痕跡,看到曆史的脈絡是如何在這些畫作中悄然流淌。我想,它會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與古人進行最深切的交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