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12314306 9787122297570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第1版 (2017年11月7日)
其他: 259頁
ISBN: 9787122297570
條形碼: 9787122297570
商品尺寸: 26 x 18.5 x 1.3 cm
編輯推薦
業內專傢杭世珺主審,評價該書為"一部難得的來自於實踐的好書"
作者鄭梅女士是我國較早一批從事環保工程的設計者,本書集25年工作經驗之精華,是作者多年工程建設心得記錄之提煉
作者簡介
鄭梅 編著
目錄
第1章工藝設計中的基本概念1
1.1工程設計的特點1
1.2工程設計要求的素養2
1.3製圖注意事項4
第2章工程設計前期的信息資料收集8
2.1新建項目8
2.2改擴建項目11
第3章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標書編製12
3.1編製深度12
3.2可研評審的主要內容12
3.3編製中需要協作的內容15
3.3.1協作專業和部門15
3.3.2編製方案、可研和標書文件的工作順序15
3.4設計提示16
3.5價格估算18
3.5.1投資價格構成18
3.5.2價格估算方法19
3.5.3數據資料積纍20
第4章物理和化學處理工藝21
4.1粗格柵及提升泵站21
4.1.1接口數據21
4.1.2粗格柵渠22
4.1.3集水池28
4.1.4汙水提升泵站30
4.2調節池36
4.3細格柵39
4.3.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39
4.3.2細格柵的柵隙選擇40
4.3.3細格柵設計40
4.4沉砂池45
4.4.1鏇流沉砂池45
4.4.2曝氣沉砂池47
4.5混凝反應池52
4.5.1核心設計參數52
4.5.2設計提要52
4.6沉澱池54
4.6.1基本設計思路54
4.6.2中進周齣輻流式沉澱池57
4.6.3平流式沉澱池61
4.7高密度澄清池65
4.7.1結構圖66
4.7.2工作原理66
4.7.3藥劑選擇67
4.7.4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68
4.7.5設計思路68
4.8V形濾池72
4.8.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72
4.8.2布置型式72
4.8.3工藝過程72
4.8.4設計思路78
4.9濾布濾池81
4.9.1運行方式82
4.9.2設計接口條件82
4.9.3設計思路82
4.10氣浮84
4.10.1渦凹氣浮85
4.10.2溶氣氣浮85
4.10.3淺層氣浮87
4.11臭氧氧化89
4.11.1工藝設計概述89
4.11.2臭氧設備間91
4.11.3臭氧接觸反應池93
4.12巴氏計量槽96
4.13迴用水池97
第5章生物處理工藝99
5.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99
5.2生物池設計共性思路100
5.2.1工藝計算100
5.2.2設計思路101
5.2.3生物池的超高103
5.2.4生物池的放空103
5.2.5設備選型104
5.3AAO池104
5.3.1流程設計105
5.3.2進水配水106
5.3.3迴流係統107
5.3.4AAO池型108
5.3.5曝氣器選擇108
5.3.6微孔曝氣器109
5.3.7風管設計110
5.3.8電氣自控儀錶設計113
5.4氧化溝113
5.5帶選擇區SBR115
5.5.1SBR單體設計思路115
5.5.2各功能區設計117
5.5.3放空和走道闆設計118
5.5.4電氣自控儀錶設計119
5.6升流式厭氧汙泥反應器(UASB)119
5.6.1厭氧反應器的原理119
5.6.2厭氧反應器的結構120
5.6.3易被忽略的堿度問題120
5.6.4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122
5.6.5設計思路122
5.7水解酸化池130
第6章消毒處理工藝133
6.1二氧化氯加氯間133
6.1.1二氧化氯發生器概述133
6.1.2設計接口條件134
6.1.3設計思路134
6.1.4電氣自控設計137
6.2液氯加氯間138
6.2.1工作原理138
6.2.2設計接口條件138
6.2.3加氯量的計算139
6.2.4設計要點141
6.3接觸消毒及迴用水泵站143
6.3.1設計接口條件和主要參數143
6.3.2設計思路143
6.3.3設計要點144
6.4紫外消毒146
6.4.1選型計算146
6.4.2設計要點147
第7章汙泥處理工藝149
7.1汙泥泵站149
7.2汙泥消化150
7.2.1汙泥好氧消化150
7.2.2汙泥厭氧消化152
7.3汙泥脫水係統160
7.3.1設計內容和接口條件161
7.3.2汙泥含水率161
7.3.3汙泥濃縮方式162
7.3.4汙泥濃縮池的主要設計參數162
7.3.5汙泥濃縮機和脫水機設計共性思路163
7.3.6汙泥貯池167
7.3.7帶式壓濾機169
7.3.8隔膜式闆框壓濾機173
7.3.9離心脫水機175
第8章鼓風機房180
8.1設計內容和接口條件180
8.2鼓風機的選型180
8.3鼓風機的布置方式181
8.4幾種常用風機簡介183
8.5鼓風機房基礎及附屬設施設計184
第9章加藥間186
9.1設計接口條件186
9.2設計思路186
9.3溶藥池188
9.4儲藥池189
9.4.1常規藥劑儲藥189
9.4.2甲醇儲藥189
9.5常規藥劑加藥泵190
9.6甲醇加藥係統191
第10章除臭係統193
10.1臭氣主要成分193
10.2臭氣來源193
10.3除臭係統組成和設計接口條件194
10.4設計思路194
10.5臭氣收集係統設計194
10.6除臭生物濾池197
第11章附屬建築給水排水和消防200
11.1參考規範200
11.2設計思路201
11.2.1與汙水處理工藝相關的建築設計201
11.2.2給水設計202
11.2.3排水設計204
11.2.4室內消防設計205
11.2.5室外消防設計206
第12章相關專業施工圖設計條件209
12.1電氣、自控和儀錶209
12.2建築與結構210
12.3暖通211
第13章總圖施工圖設計212
13.1總平麵布置圖212
13.1.1總平麵布置圖設計步驟212
13.1.2總平麵布置圖設計注意事項214
13.2水力高程圖215
13.2.1高程設計基準215
13.2.2設計步驟216
13.3總管綫圖217
13.3.1工藝管綫總圖218
13.3.2排水管綫總圖219
13.3.3道路和雨水管綫總圖222
13.3.4給水管綫圖226
13.3.5管道的材質和敷設228
13.3.6電磁流量計井230
13.4工藝管道和儀錶流程圖231
13.4.1設計內容231
13.4.2PID圖結構232
13.4.3儀錶圖形符號233
13.4.4儀錶功能標誌233
13.4.5儀錶功能標誌以外字母含義236
13.4.6格柵PID239
13.4.7泵站PID240
13.4.8A/O池PID241
13.4.9鼓風機房PID242
第14章校審要點243
附錄246
1.工藝設計常用圖集資料246
2.工藝設計常用標準、規範及其他資料248
參考文獻258
前言
第1版前言
,章 活性汙泥法概述
,節 活性汙泥法的主體——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徵
二、微生物的代謝
三、原生動物的增長和環境條件
第二節 活性汙泥法的概念
一、活性汙泥法定義
二、活性汙泥法與其他處理方法的比較
三、活性汙泥法處理廢水的適用性
第三節 改進後活性汙泥法的幾個變形
一、間歇式活性汙泥法(SBR工藝)
二、AB法
三、氧化溝工藝
四、改進後的活性汙泥法的工藝本質
第二章 與活性汙泥法相配套的物化處理係統概述
,節 物化處理設施概述
一、攔汙柵
二、沉砂池
三、調整池
四、混閤
五、沉澱池
六、氣浮池
七、過濾池
八、化學混凝
九、化學沉澱
十、化學中和
十一、化學氧化
第二節 水處理化學藥劑概述
一、無機化學藥劑
二、有機高分子絮凝劑
第三節 如何正確理解物化處理和生化處理的關係
第三章 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節 工藝控製概述
一、工藝控製的內容
二、工藝控製的重要性
第二節 工藝控製指標
一、pH值
二、水溫
三、原水成分
四、食微比(F/M)
五、溶解氧(DO)
六、活性汙泥濃度(MLSS)
七、沉降比(SV30%)
八、活性汙泥容積指數(SVI)
九、汙泥齡(t)
十、活性汙泥迴流比
十一、營養劑的投加
第四章 活性汙泥性狀分析法
,節 顯微鏡分析方法
一、顯微鏡選用概述
二、顯微鏡觀察對放置場所的要求
三、顯微鏡觀察用樣品采集的注意點
四、活性汙泥顯微鏡觀察樣品的製作
五、顯微鏡觀察前的調整
六、活性汙泥樣本的觀測過程
第二節 顯微鏡觀察對象——原後生動物
一、觀察原後生動物和觀察細菌的區彆
二、原後生動物分類
三、常規原後生動物分類實踐依據
四、代錶性原生動物特性
五、代錶性後生動物特徵
第三節 活性汙泥顯微鏡觀察結果與其他活性汙泥控製參數的綜閤分析
一、汙泥沉降比與顯微鏡觀察結果的關係
二、活性汙泥SVI值與顯微鏡觀察結果的聯閤分析
第五章 活性汙泥法處理功能判斷實例
,節 實例運行概況及基本參數
第二節 運行故障描述
第三節 故障及故障原因匯總分析
第四節 運行故障的針對性方案實施
第五節 調整效果的係統評價
第六節 係統正常運轉的保持
第六章 活性汙泥法運行故障的應對方法
,節 生化係統培菌啓動睏難應對
一、生化係統培菌啓動睏難概述
二、培茵過程及方法
第二節 活性汙泥馴化概述
第三節 活性汙泥濃度提升睏難
一、活性汙泥濃度提升睏難概述
二、活性汙泥濃度提升睏難原因及應對方法
三、活性汙泥濃度提升睏難時對應各工藝控製指標的錶現
四、活性汙泥濃度提升睏難的處理對策
第四節 生化池浮渣、泡沫故障
一、生化池浮渣、泡沫概述
二、浮渣、泡沫預防及控製對策
第五節 活性汙泥隨放流水漂齣
一、活性汙泥隨放流水漂齣現象概述
二、活性汙泥隨放流水漂齣原因分析
三、活性汙泥隨放流水漂齣時各工藝控製指標的錶現
四、放流水夾帶顆粒物質現象的處理對策
第六節 活性汙泥上浮
一、活性汙泥上浮現象概述
二、活性汙泥上浮原因分析
三、活性汙泥齣現上浮時各工藝控製指標的錶現
四、活性汙泥隨放流水漂齣現象的處理對策
第七節 絲狀菌膨脹
一、活性汙泥絲狀菌膨脹現象概述
二、絲狀菌與正常茵膠團的比較
三、絲狀茵膨脹判斷要點
第八節 活性汙泥老化
一、活性汙泥老化現象概述
二、活性汙泥老化判斷要點
三、活性汙泥老化原因分析
四、抑製活性汙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五、活性汙泥老化時各工藝控製指標的錶現
第九節 活性汙泥中毒
一、活性汙泥中毒現象概述
二、活性汙泥中毒判斷要點
第十節 活性汙泥法運行各故障間的相互關聯性
一、齣現多個活性汙泥運行工藝故障並存的現象
二、齣現多個活性汙泥運行工藝故障時,對活性汙泥運行影響的加大
三、汙泥運行工藝故障間有相互誘發作用
第七章 與活性汙泥法相關聯的脫氮除磷工藝
,節 生物脫氮除磷基本概念
第二節 常見生物脫氮除磷處理工藝流程
一、A2O工藝處理流程
二、SBR工藝的脫氮除磷處理流程
第三節 常見生物脫氮除磷處理工藝控製
一、脫氮各階段控製參數
二、除磷各階段控製參數
三、脫氮除磷工藝中各控製參數的整體協調
第八章 活性汙泥法運行工藝故障處理方法交流實例
,節 實踐運行故障交流的重要性
第二節 問答式交流實例
一、概述
二、交流實例
第九章 工藝控製管理者素質提升概要
,節 基礎素質的具備
一、理論知識的具備
二、實踐知識的具備
第二節 試驗數據的有效利用
一、如何在運行設施現場發掘所需要的數據
二、每天你在現場需要做些什麼
三、實踐工作中如何有效提高自身對專業知識的掌握
第三節 立誌成為一名**的汙廢水處理工藝專傢
一、樹立工作目標
二、確定和強化理論知識重點
三、通過實踐不斷驗證自己的理論知識
四、時刻保持求知若渴的狀態
五、量變到質變成為必然
本書在2007年齣版的《活性 汙泥法工藝控製》一書的基礎上,增加瞭目前網友普遍關心的脫氮除磷部 分的內容;同時,優化整理瞭多年來與網友交流的**問答,共計180例, 以進一步提高該書的實用性。本書共分九章,包括活性汙泥法概述、與活 性汙泥法相配套的物化處理係統概述、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活性汙泥性 狀分析法、活性汙泥法處理功能判斷實例、活性汙泥法運行故障的應對方 法、活性汙泥法脫氮除磷工藝、活性汙泥法運行工藝故障處理方法交流實 例及工藝控製管理者素質提升概要?br/> 《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第2版)》可供從事汙水處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及 相關專業的在校師生參考使用。
最近,我們公司正在承接一個大型市政汙水處理廠的項目,項目涉及多種先進的汙水處理技術,其中活性汙泥法是核心工藝之一。《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對於我們項目團隊來說,無疑是一份及時的“及時雨”。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工藝設計細節和實際操作層麵上,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參考。 在工藝設計方麵,我希望能看到書中關於活性汙泥法構築物(如曝氣池、二沉池)的詳細設計方法和計算公式。例如,曝氣池的容積、充氧量、混閤方式等如何確定?二沉池的錶麵負荷、汙泥迴流量如何計算?書中是否會提供不同齣水標準下的設計參數取值建議?此外,對於活性汙泥法在實際運行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比如汙泥膨脹、絲狀菌過度生長、除磷效果不佳等,書中是否會提供係統的分析方法和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疑難雜癥”的解決之道。 在工藝控製方麵,我特彆關注書中對現代化的控製技術的介紹。例如,書中是否會講解如何利用自動化和智能化控製係統,實現對活性汙泥法工藝的精準調控?是否會介紹一些先進的在綫監測技術,如DO、pH、ORP、氨氮、硝氮、磷等傳感器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數據優化曝氣、加藥、汙泥迴流等操作?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提升我們項目團隊在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方麵的能力,確保項目能夠高效、穩定地運行,並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
評分剛拿到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內容厚重且內容豐富。打開書頁,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圖,這對於我這種視覺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翻看瞭目錄,看到其中涵蓋瞭汙水處理的各個方麵,從基礎的汙水性質分析、處理原則,到各種主流工藝的詳細介紹,再到具體的工程設計流程和規範要求。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活性汙泥法”的部分做瞭重點關注,這本書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生化反應原理、汙泥沉降機理等一一剖析清楚?會不會講解不同類型活性汙泥法(如SBR、CASS、A/O、A2/O等)的特點、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我對具體的工藝參數的設定和優化過程也很感興趣,例如,書中是否會提供不同齣水水質標準下,活性汙泥法工藝參數的推薦範圍?以及在設計過程中,如何進行負荷計算、容積計算、曝氣量計算等?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實際可操作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我對書中是否包含案例研究的部分也充滿瞭期待。例如,書中是否會展示一個完整的汙水處理廠設計案例,從工藝選擇、設備選型,到管道布置、電氣控製,甚至包括總圖設計和環境保護措施?我想看到具體的計算過程,如何根據實際地形、水文條件、用地麵積等因素,進行閤理的工藝布局?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在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和解決方案?例如,如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如何應對衝擊負荷?如何進行汙泥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設計不僅僅是理論推導,更是充滿挑戰和智慧的實踐過程。
評分作為一名汙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人員,我每天的工作都離不開對活性汙泥法的實際操作和參數調整。《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它對於我們一綫工作者可能帶來的實用價值。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工藝控製”部分的具體內容,希望它能幫助我解決日常運行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提升我的操作技能。 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活性汙泥法各個關鍵運行參數的意義、正常範圍以及如何進行調整。例如,汙泥齡(SRT)對處理效果和汙泥産量有什麼影響?迴流比(RAS)如何確定以保證二沉池的齣水澄清度?溶解氧(DO)的控製對好氧菌的活性和脫氮效果有多大影響?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故障排除指南,例如當齣現齣水氨氮超標、COD升高、或者汙泥沉降性能變差時,我們應該如何一步步地排查原因,並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我也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一些提高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的實用技巧。例如,如何通過優化曝氣策略來節省電耗?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汙泥,減少汙泥外運量?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如何應對季節性變化、進水水質波動等復雜工況的經驗分享?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理論知識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落地,並且能夠幫助我提升對活性汙泥法的整體認知和管理水平。
評分我是一名大學環保工程專業的學生,目前正在撰寫畢業論文,主題是關於活性汙泥法的優化處理。在查找文獻資料的過程中,我經常遇到一些關於工藝設計和控製方麵的問題,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它在我學習過程中的潛在價值。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關於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的深入理論和實踐指導。 在我看來,“精通”二字意味著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活性汙泥法的核心機理,包括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能量轉化、以及各種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書中是否會詳細講解不同類型的活性汙泥法(如SBR、CASS、氧化溝、A²/O等)的設計原理、工藝流程、主要構築物的功能和設備選型?對於活性汙泥法的運行和控製,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關於如何監測和評價活性汙泥的性能,例如顯微鏡觀察、汙泥沉降性能測定(SVI)等?以及如何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運行參數,以保證齣水水質的穩定達標?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解答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例如,如何根據不同汙染物指標(COD、BOD、氨氮、總磷、總氮等)設計閤適的活性汙泥法組閤工藝?如何對進水水質變化引起的衝擊負荷進行有效的應對?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高難度汙水處理的案例研究,例如高氨氮廢水、高濃度有機廢水、或者含有難降解有機物的工業廢水,並從中提煉齣可藉鑒的設計思路和控製策略?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論文研究的有力支撐,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完成我的學業。
評分作為一名初入汙水處理工程領域的新手,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講解工藝設計,並且能夠讓我快速上手、掌握核心技術的書籍。當我看到《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時,我的內心是充滿瞭期待的。我尤其對“從入門到精通”這幾個字眼感到興奮,這意味著這本書應該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我,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工藝設計和實際應用。 特彆吸引我的是“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這個副標題。我知道活性汙泥法是目前最主流、應用最廣泛的汙水處理技術之一,但其工藝控製的復雜性和精妙之處一直讓我感到既好奇又畏懼。我一直想知道,在實際操作中,如何纔能精確地控製溶解氧、汙泥齡、迴流比等關鍵參數,以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書中能否詳細介紹各種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應對突發情況?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理論知識是如何轉化為實際操作的?例如,書中會不會講解如何根據進水水質的變化,及時調整曝氣強度或者加藥量?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提高處理效率、降低運行成本的技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解答這些我心中的疑問,幫助我真正理解活性汙泥法的精髓。
評分作為一名在水處理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總監,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化理解、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技術書籍。《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它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潛力。我尤其對“精通”和“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這兩個方麵寄予厚望。 在工藝設計方麵,我期望書中能夠探討一些前沿的設計理念和優化策略。例如,書中是否會涉及如何將活性汙泥法與其他處理工藝(如膜處理、高級氧化等)進行耦閤,以應對更嚴苛的齣水要求?是否會探討如何利用數值模擬技術(如CFD)來優化曝氣池的設計和運行,以實現能量的最優利用?對於工業廢水,書中是否會提供針對不同行業(如石化、製藥、印染)的活性汙泥法設計要點和成功案例? 在工藝控製方麵,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活性汙泥法的控製機理,並提供一些高階的控製策略。例如,如何通過實時監測和反饋控製,實現對脫氮除磷過程的精確調控?是否會探討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活性汙泥法的智能化運行和預測性維護?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汙泥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如沼氣發電、汙泥肥料化)的技術進展和工程應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洞察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並為我們在處理復雜工程問題時提供更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評分我對汙水處理的各個環節都充滿瞭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夠直接影響最終處理效果的工藝設計和操作細節。《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本能夠滿足我求知欲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解釋復雜的科學原理,並且能夠讓我感受到汙水處理工程的魅力。 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圖示和模型,幫助我理解活性汙泥法是如何工作的。例如,書中是否會用三維圖來展示曝氣池和二沉池的內部結構和水流路徑?是否會用動畫來演示微生物是如何消耗汙染物、進行新陳代謝的?對於工藝設計,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實際工程的案例,例如,一個小型社區汙水處理廠的設計過程,或者一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案例,學習到設計人員是如何考慮實際因素,並做齣閤理的設計決策的。 在工藝控製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一些重要的控製參數。例如,為什麼溶解氧很重要?為什麼汙泥齡需要被控製?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有趣的“小實驗”,讓我們能夠模擬一些運行條件,來觀察其對活性汙泥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汙水處理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更是充滿智慧和挑戰的工程實踐。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環保設備研發和銷售的技術人員,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汙水處理工藝設計,特彆是活性汙泥法核心控製原理的書籍。《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它在內容上的深度和廣度。我非常關注這本書是否能提供關於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的最新進展和技術細節。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影響活性汙泥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通過精細化的控製手段,如在綫監測、大數據分析等,實現對工藝過程的智能化管理? 我對書中關於“精通”的部分尤其感興趣。這意味著這本書可能不會停留在基礎知識的講解,而是會深入探討一些高級的應用和優化策略。例如,書中是否會講解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汙水(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混閤汙水)設計和優化活性汙泥法工藝?是否會探討如何提高齣水水質,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如地錶水IV類、III類甚至II類)?我是否能從書中瞭解到一些關於如何應對 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汙染物的深度處理技術?例如,書中是否會包含關於硝化反硝化、除磷的生物化學機理及其工藝控製要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如何在復雜的實際工程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高效、經濟的解決方案。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很多關於汙水處理工藝設計的具體問題。我是一名有著幾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雖然接觸過汙水處理項目,但在工藝設計方麵總覺得還不夠“精通”。《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它解決我痛點的可能性。我非常關注書中在“精通”方麵的內容,是否能提供一些在實際工程設計中,能夠直接應用的設計技巧和方法。 例如,關於活性汙泥法的工藝控製,除瞭常規的溶解氧、pH、溫度等參數,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一些更高級的控製策略?比如,如何通過調節曝氣策略來優化脫氮除磷效果?如何通過控製汙泥齡來提高處理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是否會講解如何根據進水水質的變化,進行動態的工藝調整?對於一些特殊的、具有挑戰性的汙水處理問題,比如高氨氮廢水、高濃度有機廢水、或者富含特定汙染物的工業廢水,書中是否會提供相應的活性汙泥法改進工藝或優化設計方案?我想知道,在麵對這些復雜工況時,設計人員是如何分析問題、選擇閤適的工藝路綫、並進行詳細的參數計算和設備選型的。 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標準規範和設計手冊的解讀,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相關的行業標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設計圖例,例如不同規模汙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圖、主要構築物的設計示意圖等。這些圖例能夠直觀地展現工藝的布局和設備的連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設計不僅僅是數值的計算,更是對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
評分我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工藝工程師,對汙水處理工程充滿熱情,但同時也感到知識體係不夠完善。《包郵 汙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從入門到精通+活性汙泥法工藝控製 汙水處理技術書籍》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是我構建紮實專業知識體係的一塊重要基石。我尤其看重“從入門到精通”這個概念,希望它能引領我逐步深入理解汙水處理的奧秘。 我希望書中能夠從最基礎的汙水性質、處理原理講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各種概念。例如,什麼是BOD、COD、氨氮、總氮、總磷?它們對水體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要進行汙水處理?之後,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各種主流的汙水處理工藝,並重點講解活性汙泥法。我會關注書中是否能夠清晰地闡述活性汙泥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生物化學過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規律、以及影響其效率的關鍵因素。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工藝設計方法和步驟。例如,如何根據進水水質和齣水水質要求,選擇閤適的活性汙泥法類型?如何進行構築物的尺寸計算和設備選型?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經典的設計案例,讓我能夠學習到實際工程設計中的經驗和技巧?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不僅掌握理論知識,更能培養齣獨立進行初步工藝設計的自主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