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繁體旁注
書名: 懷素自敘帖論書帖 曆代名傢碑帖經典
齣版社名稱: 中國書店
ISBN編號:9787514913156
頁數:共52頁
開本:8開(24.5*35.0CM)
基本信息
書名:懷素名傢名品苦筍帖論書帖
定價:30.00元
售價:23.4元,便宜6.6元,摺扣77
作者:孔頊
齣版社: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472270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懷素《苦筍帖》,絹本墨跡,兩行十四字。書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書風,是懷素傳世書跡中的精彩之筆。清吳其貞《書畫記》評:'書法秀健,結構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論書帖前有宋徽宗趙佶金書簽題《唐僧懷素行書論書帖》,帖後有乾隆皇帝行書釋文,趙孟頫、項元汴等人題跋。 捲中鈐有“宣和”、“政和”、“紹興”、“鞦壑圖書”、“內府圖書之印”、“項子京傢珍藏”、“曠奄”、“乾隆”、“嘉慶”、“宣統禦鑒之寶”等鑒藏印。
這套懷素的書法字帖,我入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不得不說,對於一個癡迷於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愛好者來說,它簡直就是一份寶藏。光是看到“懷素”這兩個字,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地加快瞭。懷素的草書,那種如疾風驟雨般的氣勢,又兼具行雲流水般的靈動,是曆代書傢難以企及的巔峰。這套書尤其珍貴的地方在於,它收錄瞭像《韆字文》這樣篇幅宏大、結構嚴謹的作品,這對初學者或希望深入研究懷素筆法的學習者來說,提供瞭極佳的範本。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在細節處理上的考究,那些連帶、使轉的微妙之處,通過清晰的影印得以淋灕盡緻地展現。我常常對著其中的某個字臨摹許久,試圖捕捉到懷素那“狂而不亂,逸而有度”的境界。這套字帖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便於日常翻閱和用筆蘸墨練習,使得每一次的臨摹都成為一種享受,仿佛能穿越韆年,與那位盛唐的“狂僧”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評分作為一位已經練習瞭十多年毛筆字的中級愛好者,我關注的重點在於碑帖的可靠性與清晰度。《論書帖》和《苦筍帖》雖然篇幅不如《韆字文》那樣宏大,但它們更像是懷素內心世界的側影,情感更為直接和私人化。這套字帖對原作的還原度極高,那些細微的筆觸痕跡,即便是放大觀察,也依舊保持瞭極佳的清晰度,這在很多粗製濫造的字帖中是難以見到的。我發現,通過對比這幾篇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懷素在不同心境下草書風格的細微差異——《論書帖》的沉穩內斂與《自敘帖》的奔放激越形成瞭鮮明對比。這種對比性的學習,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懷素書法藝術的認知,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錶達從來都不是單一維度的,它需要兼容並蓄各種情感體驗。這套書絕對是那種值得我珍藏並時常拿齣來“參禪”的必備良品。
評分我剛開始練草書的時候,總覺得無從下手,總覺得那些綫條飄忽不定,沒有根基。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入手瞭這套“天下墨寶”係列,專門針對懷素的狂草進行瞭係統的學習。最讓我感到踏實的,是它涵蓋瞭懷素不同創作階段和不同載體的作品。通過反復對比《韆字文》的結構穩健和《自敘帖》的縱橫捭闔,我開始理解瞭狂草的“法”與“狂”之間的微妙平衡。它教會我,在看似隨意的筆畫中,藏著極其嚴謹的運筆邏輯和提按頓挫的節奏感。這套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口訣,而在於它用最直接、最真實的筆墨語言,嚮後學者展示瞭“如何”從一個書法傢手中流淌齣如此震撼人心的藝術品。我已經把其中幾篇的字帖打印齣來,貼在書桌前,每天早上都會花半小時去感受那種撲麵而來的氣勢,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書法美學的追求。
評分我一直有個睏惑,就是如何將那種脫離瞭描摹的“意臨”融入到自己的練習中。這套匯集瞭懷素多部代錶作的字帖,為我提供瞭絕佳的對比樣本。我發現,如果隻盯著某一篇練,很容易陷入僵化的模仿,而有瞭《韆字文》的規範結構作為基礎,再迴頭去看《苦筍帖》那種更為隨性、甚至有些“醜拙”的筆法時,反而能更好地把握其背後的精神內核。這套書真正體現瞭“曆代名傢碑帖經典”的價值所在,它不是孤立地呈現一幅作品,而是構建瞭一個學習和比較的體係。紙張的選擇也很有意思,它似乎能更好地“吃墨”,讓筆下的綫條有瞭更豐富的層次感,這對於學習如何控製墨色的變化,錶達書法的韻律美,提供瞭物質上的保障。總體來說,這是我近年來購入的最物有所值的書法教材之一,物超所值。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天下墨寶”這類宣傳語持保留態度的,但當我真正開始研習這套字帖後,纔明白它分量之重。尤其《自敘帖》的齣現,簡直是神來之筆。那篇自述懷素學書心路曆程的文字,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而其書法內容,更是狂草的極緻體現,情感的噴薄而齣,無拘無束,卻又暗閤法度。我感覺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藝術的高峰,每攻剋一個難點,都能感受到一種精神上的洗禮。這套字帖的排版設計也非常人性化,墨跡的濃淡乾濕變化都被忠實地還原瞭,這對於體會懷素筆法的“枯潤相濟”至關重要。我嘗試著用不同的筆鋒去模仿那些飛白和重按,每一次的嘗試都讓我對書法中“力透紙背”的理解更深一層。那些關於筆法和章法的講解(雖然我更偏愛直接對著原作去揣摩),也為我指明瞭一些方嚮,避免瞭在臨摹中走入歧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