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一/翁岳生
**序二(含原文)/Max G.Huber
第二版序/蔡明诚
例言
德国民法总简介/戴东雄(修订)
**编 总则编
简介
**章 人
**节 自然人、消费者、企业经营者(§§1—20)
第二节 法人(§§21—89)
第二章 物及动物(§§90—103)
第三章 法律行为
**节 行为能力(§§104—115)
第二节 意思表示(§§116—144)
第三节 契约(§§145—157)
第四节 条件及期限(§§158一163)
第五节 代理及代理权(§§164—181)
第六节 允许及承认(§§182—185)
第四章 期间及期日(§§186一193)
第五章 消灭时效
**节 消灭时效之标的及期间(§§194—202)
第二节 时效消灭之不完成、期满之不完成及重新开始(§§203—213)
第三节 消灭时效之法律效果(§§214—225)
第六章 物行使权利、自卫行为、自助行为(§§226—231)
第七章 提供担保(§§232—240)
《德国民法典》与台湾地区“民法”条文对照表(总则编)
《德国民法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条文对照表(总则编)
第二编 债之关系法
简介
**章 债之关系之内容
**节 给付义务(§§241—292)
第二节 债权人迟延(§§293—304)
**章 因定型化契约而生之法律行为之债(§§305—310)
第三章 约定债之关系
**节 成立、内容及终了(§§311一319)
第二节 双务契约(§§320—327)
第三节 向第三人为给付之承诺(§§328—335)
第四节 定金、违约罚(§§336—345)
第五节 解除;消费者契约之撤回权及退还权(§§346—361)
第四章 债之关系消灭
**节 清偿(§§362—37 1)
第二节 提存(§§372—386)
第三节 抵销(§§387—396)
第四节 免除(§397)
第五章 债权之让与(§§398—413)
第六章 债务承担(§§414—419)
第七章 多数债务人及债权人(§§420—432)
《德国民法典》与台湾地区“民法”条文对照表(债编通论)
《德国民法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条文对照表(债编通论)
……
第三编 物权编
第四编 亲属编
第五编 继承编
缩写说明
专有词汇索引表
附录 《德国民法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对照表
这本书实在太厚重了,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的体积镇住了。沉甸甸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翻开扉页,密密麻麻的德文法条瞬间扑面而来,我这种对法律一窍不通的普通读者,顿时感到一股强大的压迫感。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驱使着,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对欧洲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德国民法典的严谨和影响力有所耳闻,知道它对很多国家,包括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法典制定都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所以,即便看不太懂,我也想通过这本书,感受一下它作为一部“母法”的风范。我猜想,这里面一定蕴含着无数关于权利、义务、合同、继承等等社会最基础的规则,它们像看不见的丝线,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虽然我可能无法深入理解每一个条文的细微差别,但仅仅是拥有它,就仿佛掌握了一把理解现代社会运作逻辑的钥匙。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象征,让我觉得很踏实,也让我对法律的奥秘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我期待着,有一天我能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去解读它,去从中汲取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大”。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而是充满了严谨和体系化的内容。我一直对“秩序”和“逻辑”有着天然的兴趣,总觉得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背后运行的规则中找到解释。而法律,尤其是像民法典这样一部国家的基础性法律,恰恰就是关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最高级体现。我猜想,这本书里凝聚了无数先哲的智慧,他们试图为人类社会建立一套清晰、公正的规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财产之间的各种关系。即便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我也会被这种构建庞大而精密的体系的努力所吸引。我常常会想象,在德国的法庭上,律师们可能就是引用着里面的条文,来为当事人争取权益。它不仅仅是一堆枯燥的文字,更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利器。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对“规则的力量”的见证,它让我更加理解,一个有序、公正的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评分这本书的份量,真是名副其实,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里面装满了智慧和规矩。我个人对这类体系性的、原则性的著作一直情有独钟,虽然我的背景和法律没有任何关系,但总觉得,一本完整的法典,就好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稳定社会的“说明书”。我常常会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比如买卖东西、租房、结婚、继承财产等等,背后是不是都有一套非常严谨的规则在约束着?而这本《德国民法典》,我猜想,就是对这些规则最集中的体现。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遥远的德国,无数的案件判决、社会争议,最终都能在这部法典中找到依据。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提供着基础的指令和保障。虽然我可能没办法逐字逐句地去研究它,但仅仅是把它摆在书架上,就给我一种安心感,感觉自己离理解“规则”这件事又近了一步。我更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德国乃至欧洲法治精神的代表,能够拥有它,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和秩序的尊重。
评分拿到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遥远过去的礼物,一份承载着时代智慧的馈赠。它不仅仅是一本厚厚的书,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关于社会秩序和人际交往的精细蓝图。我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但一直以来,我都对事物的内在逻辑和规则充满好奇。我常常会想,为什么社会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界定的?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们又该遵循什么样的准则?而这本书,我猜想,正是试图回答这些 fundamental(根本的)问题。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古老的欧洲庭院,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木质的桌子上,学者们正在一丝不苟地研究着这些法条,试图为社会构建一个公正、公平的框架。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敬畏的努力啊!我并非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法律人士,但我相信,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原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世界,更理性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人类理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对社会契约和法律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书,一股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封面的设计简洁而庄重,仿佛预示着里面内容的厚重与严谨。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系统性地解释世界运行机制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法律,尤其是民法典,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种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权利的根本性解释。我虽然不是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常常会思考,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某些行为是被允许的,而某些行为则会被禁止?在遇到纠纷的时候,我们又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来解决?我猜想,这本《德国民法典》,就是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最权威、最系统的答案。它不仅仅是条文的堆砌,更是无数社会实践和理性思考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成就。我把它看作是一种“智慧的宝库”,即使我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精髓,但拥有它,就如同获得了一把理解社会运作逻辑的“万能钥匙”。它让我对“权利”与“义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构建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充满了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