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你
圖文並茂 風趣幽默
場景式解決有關理性與非理性的實際問題
《紐約客》漫畫作者威廉?赫斐利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Ask Ariely”(艾瑞裏問答)談及的話題包括:購物、開車、當誌願者、同事關係、冒險、戀愛與婚姻、社交網絡、健康與、投資與欺騙、幸福與預期、日常生活與交友、價格與價值等
前一版廣受好評,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黑天鵝》作者塔勒布、經濟學傢梁小民聯袂推薦;長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網站暢銷書排行榜;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授予瞭為“行為經濟學”做齣突齣貢獻的理查德·塞勒,這本書正是對“行為經濟學”通俗易懂的解讀,幫助你在瞭解瞭自己的非理性之後,做齣理性的決策。
引 言 / VII
義務的升級 / 001
說“不”的藝術與快樂 / 002
對奈飛公司的不滿 / 005
節食和自我控製 / 008
被遺忘的債務和被免除的債務 / 011
婚姻和經濟模型 / 013
社交網絡和社會規範 / 016
昂貴的貓屎咖啡 / 019
結婚戒指帶來的煩惱 / 022
遭到排斥的檢舉者 / 025
延長美好時光的方法 / 027
在嘈雜的環境中約會的好處 / 029
如何做齣理性的決策? / 032
大蒜的“神奇”作用 / 034
尋求他人幫助的策略 / 035
解決傢庭矛盾的兩個建議 / 038
在公共浴室中找齣被使用次數少的隔間 / 041
娛樂新聞為什麼廣受歡迎? / 043
結婚的意義 / 045
邊跑步邊思考可行嗎? / 048
如何快樂地工作? / 049
多重任務處理的藝術 / 052
增加親子之間交流的方法 / 054
一個不可思議但有趣的迷信行為 / 056
多多贊美他人 / 058
要讓他人看到你付齣的努力 / 060
航班延誤與人性的弱點 / 062
高級轎車與信號 / 064
著裝與時尚 / 067
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世界 / 069
誰是適閤我的結婚對象? / 072
離婚率的高低 / 074
理財顧問的傭金 / 077
關於正義和與鬆鼠分享食物 / 079
人際交往和互聯網 / 081
戀愛約會與職場招聘 / 083
非理性的行為與理性的決策 / 086
預期的力量 / 088
消除內心的不安 / 091
讓人稱心如意的禮物 / 092
先吃哪一個三明治? / 095
抱怨的積極力量 / 098
房産拍賣和瘋狂的報價 / 101
考試和祖父母的去世 / 103
運氣是一場數字遊戲 / 105
不翼而飛的襪子和怪誕心理學 / 107
慈善捐助可以提升幸福感 / 109
跑車和中年人 / 112
提供騙人服務的網站 / 114
讓人懊惱的早餐時間 / 117
如何消磨晚上的時光? / 119
應不應該要孩子 / 122
婚姻與銀行賬戶 / 125
葡萄酒的戰場 / 128
交通擁堵和利他主義 / 131
尋找停車位的煩惱 / 134
拋硬幣做決策 / 138
垃圾和狗屎 / 140
戒煙的佳辦法 / 145
職業選擇所麵臨的風險 / 146
非理性決策的危害 / 148
幫助人們攢夠退休金 / 149
主動糾正錯誤的美德 / 150
度假期間我們會更誠實嗎? / 151
如何選擇付賬的方法? / 154
辦公用品和一枚25 美分的硬幣 / 157
沒時間工作卻有時間運動 / 159
增強記憶力的秘訣 / 162
書和有聲讀物的異同 / 165
人的靈魂和帕斯卡賭注 / 168
葡萄酒的價格 / 170
課程和教師的搭配藝術 / 173
如何抵擋美食的誘惑? / 176
由三個部分組成的解決方案 / 179
改掉浪費時間的壞習慣 / 180
自助餐的投資迴報率 / 182
如何問對問題? / 185
自由意誌和甜甜圈 / 188
一年之中樂觀的日子 / 189
股票投資與衝動性決策 / 190
通勤與居住地點的選擇 / 193
乘坐烘乾機去參加婚禮 / 196
升職帶來的成就感 / 198
心理距離和移情作用 / 201
要不要改變現狀? / 203
知識的詛咒 / 208
自欺欺人的解釋 / 211
老鼠的性命與市場 / 213
學著讓自己放鬆 / 215
男性的誠實度 / 217
男人和穿高跟鞋的女人 / 218
積極信號和消極信號 / 219
討厭的納稅日 / 221
所謂的“服務” / 224
體育比賽的過程與結果 / 225
緻 謝 / 229
【美】丹·艾瑞裏(Dan Ariely),美國杜剋大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同時也在該校經濟學院、醫學院等擔任教職,獲得過心理學博士及商學博士學位。他的文章經常發錶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等知名媒體上。
他寫作瞭一係列暢銷書,包括《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怪誕行為學3:非理性的你》《怪誕行為學4:誠實的真相》等。
這次閱讀的體驗,與我以往接觸的許多心理學書籍截然不同。《怪誕行為學3》的語言風格非常輕鬆幽默,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也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你穿越人類行為的奇幻世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社會規範”的探討,它揭示瞭我們在群體中是如何被他人行為所影響的。無論是從小到大的隨大流,還是在陌生環境中模仿他人的行為,都體現瞭社會規範的強大力量。作者舉例,比如酒店裏提示“請重復使用毛巾”,遠比單純強調環保要有效得多,因為這暗示瞭“其他人都在這樣做”。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對身邊的環境和人際互動有瞭新的理解。它不隻是告訴我們“我們這樣做”,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去思考“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做”,以及“我們該如何運用這些洞察去優化自己的行為”。
評分讀《怪誕行為學3》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酣暢淋灕的思想冒險。書中涉及的“公平性”議題,讓我頗有感觸。我們似乎總是傾嚮於追求一種“公平”的交易,即使這意味著我們自己也會有所損失,也無法接受對方占瞭便宜。作者通過一些經典的經濟學實驗,如“最後通牒博弈”,清晰地展示瞭人類在追求公平上的非理性。這讓我開始反思,在人際關係和商業談判中,我們對“公平”的定義是否過於絕對?有時候,過度的執著於所謂的公平,反而會破壞整體的利益。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去解讀那些我們習以為常,但深究起來卻充滿矛盾的行為。它讓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復雜,也更加包容自己和他人那些“怪誕”的特質。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關於自我認識的啓迪。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處理一些復雜的心理學概念時,顯得格外巧妙。我一直以為人類的行為邏輯是相對清晰和可預測的,但《怪誕行為學3》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認知。書中關於“損失規避”的闡述,就讓我大開眼界。我們似乎對損失的厭惡感,遠超對同等收益的喜悅感。這意味著,為瞭避免一項微小的損失,我們可能會做齣一些看似不明智的決策,比如寜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也不願意承擔必然的損失。作者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場景,比如對優惠券的捨不得,或者對已經投入的時間和金錢不願意輕易放棄,來佐證這一觀點。讀到這裏,我開始審視自己的一些“固執”和“不捨”,是不是也受到瞭這種“損失規避”心理的影響?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行為背後那些不那麼光鮮亮麗,卻又真實存在的“怪誕”之處。它帶來的思考是深刻的,並且能夠引發自我反省。
評分初讀《怪誕行為學3》,便被其中顛覆認知的觀點深深吸引。作者善於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切入,卻能層層剝繭,揭示齣深藏不露的心理學原理。例如,關於“錨定效應”的討論,我立刻聯想到瞭自己購物時對價格的敏感度,以及商傢如何利用這一點來影響我們的判斷。書中通過幾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生動地展現瞭第一個齣現的價格,無論多麼隨意,都可能成為後續決策的“錨”。這不僅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商品定價看似離譜,卻依然能賣得齣去,也讓我警惕瞭自己在麵對信息時,是否輕易被外界的“錨”所左右。閱讀的過程,更像是在進行一場心理“偵探”遊戲,跟隨作者的邏輯,一步步解開人類行為的謎團。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更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洞察力,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這種知識的實用性,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也讓這本書充滿瞭閱讀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全部讀完,但已經能夠感受到它帶來的那種獨特的“怪誕”魅力。我一直對人類那些看起來不那麼理性、甚至有些齣乎意料的行為模式感到著迷,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心。作者在開篇就拋齣瞭幾個引人深思的實驗,比如關於“免費”的誘惑,為什麼人們會對免費的東西趨之若鶩,即使它並非必需品,甚至會因為免費而做齣不理智的消費決策。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消費習慣,是不是也曾掉入過類似的“免費陷阱”?書中深入淺齣的講解,配閤那些生動的案例,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扇小窗,讓我得以窺見隱藏在日常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我尤其喜歡它並非隻是單純地羅列現象,而是試圖去解釋“為什麼”會這樣。這種探究精神,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它不像是枯燥的學術論文,反而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的智慧對話,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去瞭解更多關於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周圍那些“怪誕”但真實存在的行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