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銀行理財藍寶書:透視銀行理財的運行內幕 經濟 書籍 |
| 作者: | 譚鬆珩 |
| 定價: | 38.0 |
| 齣版社: | 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
| ISBN: | 978756422723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小16開 |
| 內容簡介 | |
近年來,銀行理財儼然已成為熱門話題,在每一個熱門財經新聞裏,都有銀行理財的身影:無論是寶能和萬科的惡意收購大戰,還是債王橫立馬“力挺”國債;不管是15年股市杠杆牛市裏的配資優先級,還是債市裏的“資産荒”,銀行理財都參與其中,推波助瀾。 銀行理財因何來勢洶洶,又會走嚮何處,監管機構將如何跟進,銀行理財應該如何管理,這些問題對現今日新月異、發展迅猛的金融業的穩定性重要。 然而這樣的問題,卻少有人能迴答。本書作者從銀行理財的發展史說起,將銀行理財的突飛猛進歸因為“三級火箭”:影子銀行,非標資産和委外,並由此進行分析這三大要素帶來的管理、分析與監管問題。通讀此書,這本書的分析視角獨到,邏輯框架新穎,從從業管理者、監管者和分析者的角度來直接迴答上麵的問題。 本書既有嚴謹的理論框架,又能夠囊括中國金融業裏特有的創新實踐,邏輯嚴密,行文流暢,使讀者閱讀起來充滿愉悅之感。 |
| 目錄 | |
序... 2 前言... 4 章 銀行理財:從繈褓到巨獸... 11 1.1銀行理財的前世今生... 12 1.1.1從山寨到創新... 12 1.1.2乘著建設的東風... 15 1.1.3監管歸位... 18 1.1.4銀行理財發展的宏觀基礎... 20 1.2影子銀行... 23 1.2.1資管行業中的“巨無霸”. 23 1.2.2“資金池”模式... 24 1.2.3銀行理財與銀行... 30 1.2.4 “剛性兌付”傳統... 34 1.3 我們為什麼要理解理財... 35 1.3.1特權銀行... 35 1.3.2影子銀行... 36 1.3.3影響重大... 37 1.3.4監管去嚮何方... 37 第二章 像管理銀行那樣管理理財... 39 2.1理財的定價... 41 2.1.1理財定價的背景及意義... 41 2.1.2理財産品的定價方法... 43 2.1.3理財産品定價的特點... 44 2.1.4理財産品定價的意義... 45 2.2理財産品的設立與記錄... 46 2.2.1理財産品的設立與登記... 46 2.2.2理財“銀行化”第二步:同業理財... 50 2.2.3 同業理財的快速增長... 55 2.2.4 同業理財帶來的風險... 57 2.3理財監管現狀... 58 2.3.1管理體係與管理製度... 59 2.3.2銷售管理... 60 2.3.3投資管理... 62 2.3.4理財托管... 67 2.3.5風險準備金... 68 2.3.6信息披露... 69 2.4 如何設立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産品... 69 2.4.1嚮基金取經... 71 2.4.2如何“討巧”. 73 2.5資産未動,負債先行... 75 2.5.1銀行負債管理的重要性... 76 2.5.2銀行理財和銀行、基金相比,誰更難管理負債端?... 77 2.5.3封閉式理財産品需要如何配置負債端?... 79 2.5.4需要對負債來源做齣限製嗎?... 81 第三章 理財産品的投資... 84 3.1理財的準入... 84 3.1.1理財業務的準入標準... 84 3.1.2同業理財的投資範圍... 91 3.2G06報錶... 93 3.2.1G06-II新舊對比... 94 3.2.2詳解G06-II. 99 3.3非標資産... 101 3.3.1非標仍是銀行理財的重要投嚮... 101 3.3.2銀行理財投資非標的監管限製... 104 3.3.3理財投資非標的渠道變遷... 105 3.3.4同業理財的非標情節... 107 3.3.5非標新夥伴:股票質押迴購... 108 3.4政府閤作項目PPP. 115 3.4.1資産淘金... 116 3.4.2風險可控,收益可觀... 118 3.4.3 PPP現行監管框架... 119 3.4.4銀行理財參與PPP項目模式梳理... 120 3.4.5參與PPP項目的風險分析與防範... 125 3.5權益類投資:並購基金與股票定增... 127 3.5.1發力並購基金業務... 127 3.5.2並購基金的模式解析... 130 3.5.3參與並購基金業務的風險控製... 133 3.5.5掘金定增項目... 135 3.5.7銀行參與股票定增的監管政策... 138 3.5.8銀行理財參與定增模式解析... 138 3.6 FOF/MOM.. 145 3.6.1 FOF/MOM投資模式... 146 3.6.2銀行理財配置FOF/MOM.. 148 3.6.3FOF相關政策監管... 150 3.7委外投資... 151 3.7.1委外需求的誕生... 151 3.7.2委外的兩種模式... 154 3.7.3委外業務的風險在哪裏... 156 3.7.4監管新規對委外業務的影響... 157 3.8理財的配置選擇... 158 3.8.1如何構建理財資産組閤... 158 3.8.2應該要對理財資金池做壓力測試嗎?... 161 第四章 透視銀行理財... 163 4.1銀行理財的套利狂潮... 163 4.1.1發行端套利... 164 4.1.2投資端套利... 167 4.2同業理財:記賬方式和風險管理... 169 4.2.1同業保本理財的記賬與風控... 172 4.2.2同業購買非保本理財... 174 4.2.3底層資産清單真的有用嗎?... 174 4.2.4監管趨嚴,發展“瓶頸”. 176 4.3同業理財的鐵甲連船... 179 4.3. |
| 編輯 | |
作者從銀行理財的發展史說起,將銀行理財的突飛猛進歸因為“三級火箭”:影子銀行,非標資産和委外,並由此進行分析這三大要素帶來的管理、分析與監管問題。通讀此書,這本書的分析視角獨到,邏輯框架新穎,從從業管理者、監管者和分析者的角度來直接迴答上麵的問題。 |
最近開始認真研究金融投資,發現市麵上關於股票、基金的書籍太多瞭,但對於銀行理財這種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充滿神秘感的領域,卻少有真正深入的書籍。這本《銀行理財藍寶書》的書名就非常直觀地抓住瞭我的痛點。我一直好奇,銀行是如何設計這些理財産品的?它們背後是如何運作的?那些所謂的“高收益”,究竟是來自哪裏?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試圖打開我心中對這些疑問的探索之旅。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一些復雜的金融概念,比如資産負債錶、資金池、風險分散等等,並將其與銀行理財産品聯係起來。我還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監管政策如何影響銀行理財業務的分析,以及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趨勢。這本書能否真正地“透視”銀行理財的“運行內幕”,將是我衡量其價值的標準。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感,讓我能夠更理性、更審慎地看待銀行理財産品,並做齣更明智的投資決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金融知識體係中,關於銀行理財闆塊的“基石”讀物。
評分讀完這本《銀行理財藍寶書》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們日常接觸到的許多金融現象,背後都有著如此復雜而精密的運作。書裏並沒有直接教我如何去選擇某一個具體的理財産品,或者給齣“暴富秘籍”,而是更側重於“為什麼”和“怎麼做”的底層邏輯。我一直對金融市場的“看不見的手”很好奇,這本書就嘗試著去描繪這隻手是如何在銀行理財這個細分領域裏揮舞的。它讓我理解瞭,銀行在發行理財産品時,不僅僅是在銷售一個金融工具,更是將一係列的資産組閤、風險管理策略和市場預期編織在一起。書中對一些行業術語的解釋非常到位,雖然有些概念之前聽過,但總覺得模糊不清,這本書通過清晰的邏輯和案例,讓我茅塞頓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銀行內部風險定價和收益分配機製的剖析,這讓我對銀行的經營模式有瞭更深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中,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具備怎樣的認知水平,纔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並做齣明智的投資決策。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的“前置知識”課程,它提升瞭我理解金融市場的能力,為我日後的投資之路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最近在整理書架的時候,偶然翻到一本封麵非常有質感的書,它關於經濟學,但書名裏有“理財”和“內幕”這樣的字眼,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興趣。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雖然也嘗試過一些理財産品,但總感覺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對很多決策背後的邏輯一知半解。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銀行理財産品運作流程,甚至揭示一些市場潛規則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解釋,為什麼某些産品能夠獲得超額收益,而另一些則錶現平平,甚至帶來損失。它是否能夠讓我理解,銀行在設計和銷售理財産品時,是如何平衡風險和收益的?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金融衍生品、資産證券化等復雜概念,並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可能是一位在銀行界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專傢,或者是一位對金融市場有深刻洞察的學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讓我不再僅僅關注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是能夠理解更長遠的趨勢和規律。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監管政策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的分析,那就更好瞭,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不算很厚,但內容卻非常紮實,每一頁都蘊含著作者的思考和經驗。我之前對銀行理財的認知,主要停留在“存款升級”的層麵,總覺得它不過是一種比活期存款收益更高的選擇。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銀行理財背後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係,涉及到信貸、投資、交易等多個環節。書中的一些例子,特彆是關於不同類型理財産品如何與宏觀經濟周期相互影響的部分,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投資理財並非是孤立的行為,而是與整個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的。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的討論,這些是很多金融風險的根源,而這本書以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瞭它們是如何在銀行理財産品中體現的。作者的寫作風格偏嚮於一種“揭秘”式的講述,但又非常剋製,沒有誇大其詞,而是用事實和邏輯說話,這讓我對其專業性深信不疑。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銀行理財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現代金融體係運行的入門讀物,讓我對金融這個行業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我,深邃的藍色調搭配著簡潔的金色字體,透露齣一種專業和穩重的氣息,讓人一眼就覺得是關於金融領域的硬核讀物。我一直對金融市場,尤其是那些不太為人所知的運作機製很感興趣,總覺得背後隱藏著很多值得探究的秘密。市麵上關於理財的書籍很多,但很多都停留在基礎概念或者投資技巧的層麵,我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深入剖析“為什麼”的書,瞭解那些影響市場走嚮的深層邏輯。這本書的書名“透視銀行理財的運行內幕”正是我期待的,它承諾揭示我從未觸及過的領域,這讓我充滿瞭好奇心。我預設這本書會涉及到宏觀經濟分析、金融政策的影響、以及銀行內部的風險控製和盈利模式等內容。我希望它能像一個資深的業內人士,用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專業性的語言,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銀行理財世界的大門。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幫助我理解那些復雜的理論是如何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的,以及這些“內幕”是如何塑造我們所看到的金融格局的。這本書能否成為我的“藍寶書”,關鍵在於它能否真正滿足我這種求知若渴的讀者,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洞見,而不是泛泛而談的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