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神经介入技术 |
| 作者: | L. Fernando Gonzalez Felipe C. Albuquerque 等 陈左权 张鸿祺 高亮 译 |
| 定价: | 248.0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47834459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一部关于神经介入手术相关核心技术的实用而全面的作指导书。主编均为享有声誉的神经介入领域专家,并且在美国的神经科学中心执业,积累了大量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由北京和上海神经介入专家共同翻译。本书分为11篇,共65章和三个附录。逐层深入地对各项手术作入路、方法进行说明,关注了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配合原创的精美细致的手绘插图,可给从事神经介入亚专业的医师们提供了而有效的技术指导。 |
| 目录 | |
| 第 1 篇 路 径 第1 章 神经外科医师手里的新武器:核查表 2 第2 章 鞘、导管和“力量之塔” 7 第3 章 股动脉入路 13 第4 章 肱动脉和桡动脉入路 17 第5 章 血管内作的直接入路技术 22 第6 章 股动脉入路并发症的管理 29 第7 章 动脉弓选择性插管 34 第8 章 复杂主动脉弓插管 39 第9 章 血管闭合装置 46 第 2 篇 动脉瘤 第10 章 动脉瘤栓塞的一般技术(弹簧圈特性、形状及大小等) 54 第11 章 弹簧圈解旋 58 第12 章 弹簧圈逃逸的处理 61 第13 章 弹簧圈尾部凸出的处理 65 第14 章 术中破裂的处理 69 第15 章 栓塞中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74 第16 章 跨循环途径 79 第17 章 弹簧圈栓塞的双导管技术 85 第18 章 单腔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 90 第19 章 双腔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Ascent 球囊) 第20 章 支架辅助栓塞脑动脉瘤 102 第21 章 血流导向动脉瘤:Pipeline 栓塞装置 第22 章 Onyx HD-500 栓塞 116 第23 章 复发动脉瘤的:决定策略 120 第24 章 “瘤顶跨越”:动脉瘤内导管超选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的应用 134 第 3 篇 血管痉挛的处理 第25 章 血管内 142 第26 章 血管内球囊成形术 第 4 篇 鼻衄、动静脉畸形、瘘、的栓塞 第27 章 鼻衄的处理:血管内介入的作用 第28 章 使用Onyx 栓塞 160 第29 章 Onyx 栓塞过程中远近端导管结合技术(双导管技术) 164 第26 章 血管内球囊成形术 146 第30 章 使用NBCA 栓塞 170 第31 章 5% 葡萄糖推注技术辅助NBCA 栓塞 175 第32 章 颈动脉海绵窦瘘:经动脉入路和经静脉入路 179 第33 章 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第34 章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直接入路 188 第35 章 经动脉途径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 192 第36 章 经静脉途径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 197 第37 章 液体栓塞剂栓塞硬脊膜及硬脊膜外动静脉瘘 200 第38 章 动脉内化疗视网膜母细胞瘤 203 第39 章 直接穿刺栓塞 207 第 5 篇 颅外血管病变 第40 章 基于解剖学的支架设计与选择 214 第41 章 颈动脉近端狭窄 222 第42 章 滤网抽吸 226 第43 章 颈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内 228 第44 章 颈动脉颈段假性动脉瘤 234 第45 章 夹层的支架置入 238 第46 章 椎动脉开口处支架置入 241 第47 章 锁骨下动脉支架/ 无名动脉狭窄与锁骨下动脉盗血 245 第48 章 颈动脉破裂 249 第49 章 栓塞动脉 253 第 6 篇 椎体强化术 第50 章 椎体成形术 258 第51 章 椎体后凸成形术 262 第 7 篇 静脉系统血管内作 第52 章 中心静脉压测定及假性脑瘤 268 第53 章 假性脑瘤的支架 271 第54 章 脑静脉栓塞的局部溶栓 275 第55 章 AngioJet 装置静脉窦血栓 278 第 8 篇 卒中与颅内支架 第56 章 Penumbra 血栓抽吸系统 284 第57 章 急性卒中介入支架及取栓支架 289 第58 章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球囊血管成形术 298 第59 章 自膨式支架(颅内粥样硬化变) 304 第 9 篇? 生理试验 第60 章 急性颈动脉闭塞 310 第61 章 脊髓诱发试验(脊髓WADA 试验) 316 第62 章 脑诱发试验(脑WADA 试验) 318 第63 章 球囊闭塞试验 321 第64 章 岩下窦取样 327 第 10 篇 介入导管室的使用 第65 章 介入导管室的使用:剂量、拮抗剂和床旁监测 332 第 11 篇 附 录 附录Ⅰ 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球囊、支架和弹簧圈的特性及相容性 340 附录Ⅱ 关于神经介入手术中导引导管的综合评述 359 附录Ⅲ 神经生 |
| 编辑 | |
| ?由美国神经介入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共同打造,汇集多年临床技术经验。 ?由北京和上海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的专家联合翻译。 ?阐述神经介入领域的基本器械、作技术、材料发展和并发症。 ?学术思想,内容新颖,言简意赅,作实用,图文并茂。 |
这本书的名字叫《神经介入技术》,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对这个领域一直很好奇,尤其对那些细致精密的介入手术过程非常感兴趣。我一直觉得,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得到治疗,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缩短恢复时间。特别是像脑血管疾病这类复杂且危及生命的病症,如果能通过神经介入技术进行有效干预,那真是造福了无数家庭。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让我了解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又能深入介绍其临床应用的著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释神经介入的优势,比如它如何避开传统开颅手术的风险,以及在治疗动脉瘤、血管畸形、缺血性卒中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神奇效果。而且,我特别想了解在这些手术中,医生是如何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狭窄复杂的血管内进行操作的,这其中的挑战和突破一定非常令人震撼。
评分我对医学领域始终保持着一份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技术。听闻“神经介入技术”在治疗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便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我一直觉得,微创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而神经介入技术恰恰是这一趋势的杰出代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神经介入技术在不同类型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通过介入治疗来解决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如何修复血管畸形、以及如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时,快速疏通堵塞的血管,挽救患者的生命。我非常期待能从书中学习到关于各种介入器械的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选择和使用。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充满敬畏,而神经介入技术无疑就是其中之一。我之前听朋友提起过,他家老人因为脑梗塞,情况非常危急,但在接受了神经介入治疗后,恢复得相当不错,这让我对这项技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原理让医生可以在人体最脆弱、最复杂的血管网络中进行如此精细的操作?这本书的标题“神经介入技术”正好戳中了我的好奇心。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展示神经介入治疗的整个流程,从最初的诊断、术前准备,到手术过程中的器械选择、操作技巧,再到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最好能有一些经典的病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项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有所领悟,感受到医学的伟大力量。
评分说实话,对于“神经介入技术”这个词,我一开始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但是,当我了解到它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的显著效果时,我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一直关注着医学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神经科学和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对这个领域知识的空白。我希望它能系统地介绍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设想到如今的广泛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也很想了解这项技术背后所涉及的物理学、工程学和医学的交叉知识,比如影像学引导、导丝导管技术、支架植入等等。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认识到人类智慧在克服疾病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医学工作者们为之付出的辛勤努力。
评分我之前听一位医生朋友介绍过神经介入技术,他说这是一门集合了影像学、血管介入技术和神经病学精髓的领域,对于治疗一些棘手的神经系统疾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对“技术”这个词总是格外敏感,尤其当它与“神经”这样复杂的生命系统结合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图解,让我对神经介入手术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特别想了解在进行手术时,医生是如何精确地定位病灶、如何安全地通过血管通路、以及如何有效地植入治疗器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这项技术的精妙之处,以及背后所凝聚的无数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智慧与汗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