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英汉汉英医学词典 医学词典 英语医学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山英汉汉英医学词典 医学词典 英语医学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晓鹰章宜华 著
图书标签:
  • 医学词典
  • 医学
  • 英语
  • 双语词典
  • 英汉词典
  • 汉英词典
  • 外语教学
  • 医学英语
  • 词汇
  • 教学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72111
商品编码:22782840051
包装:01
开本:04
出版时间:2008-0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零基础快速学英语!
 
¥16.80
 
¥19.80
 
¥16.80
 
¥18.00
 
 
 
¥22.90
 
¥21.60
 
¥24.80
 
¥18.90
 
 
 

 

 

 

开学大放价! 正版冰点价,超值回馈!
 
¥105.50
 
 
¥87.00
 
 
¥177.50
《寰宇科技前沿译丛: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新进展》 本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最具革命性和发展潜力的两大支柱——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在人类不断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这两门学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深刻地改变着医学、农业、环境科学乃至社会伦理的方方面面。《寰宇科技前沿译丛: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新进展》汇集了近五年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权威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突破性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政策制定者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资料。 全书共分为七大部分,结构严谨,内容涵盖面广: 第一部分: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如PacBio HiFi和Nanopore技术)在解析复杂基因组结构和变异方面的最新应用。重点阐述了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如何揭示细胞异质性,以及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海量转录组数据进行精准调控网络预测的最新策略。内容包括宏基因组学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应答互作研究中的新发现,以及表观遗传学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模型。 第二部分:CRISPR-Cas系统的革命性进展 CRISPR技术自问世以来,已成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核心驱动力。本部分着重介绍了CRISPR系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发展,包括碱基编辑(Base Editing)、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的效率优化和脱靶效应的进一步控制。同时,详细阐述了CRISPR在体内(in vivo)和体外(ex vivo)基因治疗中的临床试验进展,特别是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某些遗传性失明和癌症的最新临床数据。此外,还探讨了新型核酸酶的发现及其在更广泛基因组靶向应用中的潜力。 第三部分: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范式 合成生物学正将生物学从观察和描述推向设计和制造。本书梳理了细胞工厂的设计与优化策略,包括利用自动化平台加速“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循环。重点介绍了新型生物元件库的构建,如可编程的转录因子和合成信号通路。在生物材料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利用工程菌株大规模生产高性能生物燃料、可降解塑料(PHA)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最新突破。 第四部分:前沿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再生医学领域的关键技术。详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标准化与规模化,特别是在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构建中的应用。关于类器官(Organoids)的研究,本书提供了关于血管化、神经连接和微环境模拟的最新策略,以期更真实地模拟体内器官的功能。组织工程方面,重点介绍了3D生物打印技术在构建具有功能性组织结构(如肝脏片段、肾单位)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其面临的生物相容性挑战。 第五部分:生物信息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随着生物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生物信息学方法变得至关重要。本书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如Transformer结构)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如AlphaFold的后续优化)、蛋白质功能预测以及从海量测序数据中识别罕见疾病驱动基因方面的应用。内容还包括利用因果推断模型来区分基因表达变化中的因果关系,以及构建可解释性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增强科研人员对复杂生物网络的理解。 第六部分:生物制药与新型疫苗策略 在药物研发领域,本书重点关注了抗体工程、双特异性/多特异性抗体(BsAb/MsAb)的设计与优化,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靶向递送系统。疫苗学方面,详细介绍了mRNA疫苗技术在应对新发传染病和癌症治疗性疫苗开发中的扩展应用,包括脂质纳米粒(LNP)的递送效率优化。此外,还涵盖了利用溶瘤病毒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数据。 第七部分:生物技术与社会伦理及监管前沿 任何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深刻的伦理和社会考量。本部分对全球范围内关于基因编辑(特别是生殖系编辑)、数据隐私和人工智能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书中梳理了欧洲EMA、美国FDA以及中国NMPA在审批新型生物制品和基因疗法时的最新指南和监管趋势,旨在帮助读者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 本书特点: 1. 国际视野与及时性: 内容选材紧跟《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及其子刊近期的重大突破,确保信息的前沿性。 2. 深度与广度兼备: 既有对核心技术原理的深入剖析,也有对实际应用案例的详尽描述,适合不同层次的专业读者。 3. 图表丰富,阐释清晰: 引入大量国际原版图表、流程示意图和数据可视化案例,使复杂概念易于理解和掌握。 4. 高度的专业性: 术语使用严谨,翻译质量达到专业出版水准,准确传达了原文的科学内涵。 本书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研究生以及产业界人士把握未来科技脉搏的必备工具书和参考指南。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核心竞争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新入手的医学词典,拿到手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翻开扉页,那种熟悉的、带着油墨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把我拉回了求学时代的图书馆。我特地选了一个周末的下午,泡了一壶浓茶,打算好好体验一下这本书的“手感”。首先,我要提的是它的排版设计,简直是医学术语的艺术品展示。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密密麻麻、恨不得把一个页面塞满所有信息的词典,这本书在留白的处理上显得格外大气。每一个词条,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采用了清晰的字体和恰当的字号,不会让人在长时间查阅后感到眼部疲劳。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疾病名称和手术术语,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对等翻译,更深入地在后方补充了一些简短的释义,这对于我们这些非母语为英语的医学工作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试着查阅了一些我工作中最常遇到的、但总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歧义的词汇,比如“ischemia”和“infarction”的细微差别,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精妙,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临床实践中的快速检索需求。翻阅的过程本身,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有条理的知识梳理,而不是一场令人心烦的“寻宝游戏”。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与外文医学期刊打交道的科研人员,我对词典的准确度和专业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号称“权威”的词典,在涉及一些新兴交叉学科,比如生物信息学与精准医学的交界术语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翻译生硬或者干脆“望而却步”。我对这本书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压力测试”,专门挑选了一些前沿领域的复合词进行检索。令我惊喜的是,它在处理这些新词汇时,不仅提供了最被学界认可的译法,还常常会给出该术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例如,它对于某些分子靶向药的命名规则,其英文表述的后缀变化都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注解。这表明编撰团队绝对不是简单地进行词汇的机械对译,而是真正深入理解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脉络。这种对前沿领域的敏感度和专业深度,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国际文献时的流畅度和信心,减少了因为理解偏差而可能导致的实验方向偏差,是保障科研严谨性的一道坚实防线。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检索便利性上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它所体现出的对读者使用习惯的深刻理解。很多医学词典为了追求收录量,常常把版式设计得像迷宫一样,查找一个不完整的词根或者不确定的短语时,简直是令人抓狂。而这本词典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似乎预判了读者可能出现的检索盲点。无论是从英文到中文,还是从中文字到英文,其交叉索引的设计都做到了极高的效率。我曾尝试用一个不规范的、略带口语化的中文医学术语去查找,原本不抱希望,结果系统竟然能够引导我找到最准确的书面语表达。这背后反映的是对中国本土医学语言习惯的深刻洞察,以及编撰者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的细致入微。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顺畅的探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愿意在需要查阅资料时,首先拿起它而不是打开电脑。

评分

这本书在语言学层面的考量也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学习和教授医学英语的教师群体来说尤其重要。很多医学词典只关注“是什么”,却忽略了“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这么说”。这本书在一些关键的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上,展示了出色的语言功力。比如,描述手术操作时,用“excise”和“resect”的区别,或者在描述病理变化时,用“proliferation”和“hypertrophy”的语境侧重,它都给予了清晰的辨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词义解释,更是对医学语篇风格的把握。对于那些希望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使其更贴近国际规范的医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绝佳的语言范例集。它教会我们的不是孤立的单词,而是构建严谨、专业医学表达的语法骨架和词汇选择逻辑。这种教学导向的编撰思路,让人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在“查词”和“学习语言”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说实话,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上的APP和各种在线数据库似乎能提供更即时、更海量的医学信息,所以我一度怀疑一本实体医学词典的价值所在。但是,当我真正开始使用这本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精心打磨的工具书时,我才意识到传统媒介的不可替代性。它有一种“系统性”的优势,是你滑动屏幕永远无法体会的。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收录范围非常广博,它似乎没有局限于最新的临床指南,而是相当有远见地覆盖了一些基础医学和历史悠久的医学概念。比如,当我查到一个关于古老解剖学名词的英文表达时,很多电子词典往往会显示“未收录”或者给出一个过于现代化的、不甚贴切的翻译。然而,这本书却能给出那个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准确对应词,这对于需要阅读早期文献或者进行医学史研究的同行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这种深厚的底蕴和对知识体系的尊重,让它脱离了“工具”的范畴,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知识渊博的导师,随时在你身边提供最可靠的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