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名家经典系列图书,精装典藏版上市。
★林语堂非常得意的通俗哲学巨著,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全景史诗再现,领略美国精神的内核与特质。
★与美国历史上的思想巨头们头脑交流,学习美国人的生活智慧,追寻美利坚文明的光荣与梦想。
《美国的智慧》(全2册)介绍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许许多多的重要哲学家、作家,如富兰克林、爱默生、梭罗、桑塔雅那等,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阅读本书,无异于与众多伟大智慧的头脑在交流,心灵会得到净化和升华。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人世间有趣有价值的事情是一个人的理想和信仰,是关于上帝、宗教、家庭、婚姻、生命、死亡、幸福的强烈信念和基本看法。”因而,我孜孜以求的是美国人的生存智慧。
——林语堂
前 言
第一章 生活的智慧
一、智慧的范围
二、哲学家眼里的盲人的探路棒
三、美国人的事实观
四、渴求信仰
第二章 生活的决策
一、一切是谜
二、重视梦一般的虚幻
三、谁是梦想家
四、当笑比哭明智的时候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遗产
一、用精神分析法研究现代人
二、亚当和夏娃
三、我们是类人猿的后代
四、我们正在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第四章 生命的旋律
一、女人在哪里?
二、生命的快节奏
三、老年
四、死亡和不朽
第五章 人是情感动物
一、唯物主义观点的不足之处
二、人类经验的要素
三、浪漫主义的权利
四、当一位注重现实的人成为一个恋人的时候
五、灵魂必需的极乐状态
第六章 新英格兰插曲
第七章 生活
一、梭罗和孔子
二、生活无须道歉
三、普通人生活的快乐
四、普通人劳碌的英雄品质
五、梭罗和生活的价值
第八章 自由
一、为什么需要自由
二、“美国民主”和“苏联民主”
三、普通人
四、国家和个人
五、杰弗逊式的民主
第九章 追求幸福
一、蓝色鸣鸟
二、生理上的安宁
三、工作的激励作用
四、满足的奥秘
五、如何做到既圆滑又温情
第十章 生活的艺术
一、无为的艺术
二、友谊与交谈
三、食物和葡萄酒
四、茶和烟草
五、业余爱好
第十一章 自然
一、社会和自然
二、这个充满感知的世界
三、所有的奇观
四、力量与荣耀
五、泛神论者的欢宴
第十二章 上帝
一、绝对隐私
二、我们对上帝卑下的看法
三、关于黑色的随笔
四、三个伟大的宗教人物
五、质询的精神
第十三章 爱
一、婚姻
二、麻烦中的伟人:富兰克林
三、麻烦中的杰弗逊
四、麻烦中的林肯
五、性与羞怯
六、惠特曼的性民主
第十四章 笑
一、幽默
二、讽刺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一、世界政府
二、伍德罗?威尔逊
三、战争与和平
第十六章 总结
一、一个人自己的哲学
二、霍姆斯法官的信条
三、爱因斯坦的私人信条
四、为适度干杯
二、生活无须道歉
“朋友,当你进入我的田地时,不要有什么歉意。你不会打扰我。你到这儿来有比得到玉米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谁说了我今天必须犁出这么多的犁沟?来吧,朋友,坐在这些土块上;让我们谈些高雅的话题,度过一个甜美的夜晚。我们将把时间花在探讨生命上,而不是谈论什么玉米或者现金。”
当我偶尔读到戴维?格雷森的这段文字时,我难以想象一个当代美国人能说出如此优美的话语。在美国作家作品的历史上,具有真正平和心态的当属富兰克林和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我指的并非单纯的动物本能带来的满足感和平和心,而是一种充满悟性的平和心,这是一种影响广泛和深刻的心态,借此可以实实在在地清楚地看待这个世界,并从中得到乐趣。拥有这样一种产生巨大内在力量的心态,我们就会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加尔文主义使得美国作家作品的前半部历史黯然失色;当其影响在布鲁克农庄狂热运动中逐渐消散的时候,当人们开始感受到原本存在的精神自由的时候,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诞生了,并在美国作家作品后半部历史中一举扫除加尔文主义的阴霾。于是,从霍桑到梅尔维尔,再到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人类的思想一直关注于罪孽及罪孽的深渊。我并没有否认,爱默生、梭罗、阿尔科特、里普雷以及其他所有这类作家都曾经闪烁精神的光芒;我没有否认,爱默生在精神和外观上都获得了安宁,他真正拥有一颗平和心;我也没有否认,梭罗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然而,在梭罗身上出现了明显不和谐的音符;爱默生意识到整个世界都压在自己的肩膀上,他感到责任重大。因而,人们能够听见沉重的脚步声和呼呼的喘气声,尽管这两位崇高的精神领袖都在努力地摆脱加尔文传统的重负。梭罗甚至会刻板地反对品尝自己亲手捕捞的鱼,反对捕捉一些动物供阿加西研究之用。霍姆斯法官说,梭罗是一个总是对事物吹毛求疵并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爱默生在他的《日记》中曾经写到,当和他的朋友梭罗一起散步时,一旦想到握梭罗的手,就会马上想到摸榆树皮的感觉。
然而,格雷森却不同,他一直待在室外照看着自家的玉米地。我们听听他在蓝天之下的声音吧。仔细聆听,并与他一起感受生活的快乐。格雷森生活于自然状态,他比自然主义者更接近自然主义;他是真实存在的,他比现实主义者更接近现实主义;这个自然的、质朴的人生活在20 世纪,老于世故的自然主义者们是不会理解他的。当时,他正在和一个四处游逛的人谈论问题,那个游荡者是一名带着植物学锡罐的教授(那名植物学教授实际上可能是他的岳父)。教授不由自主地走进格雷森的田地,他并不知道这块田地的主人,他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儿。
……
我知道,如果一个人如此亲切地谈论生活的色彩和滋味,如此喜爱干草的气味,如此怜爱地把手放在一匹马抽搐的侧腹,那么,他就会懂得生活的真谛。他的确这样活着。这与职业哲学家的世界可谓大相径庭!也许只有一个世界,也许会有多个世界,然而,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追求这种高质量的、真正美好的生活。世界上存在着并不严谨的纯哲学决定论体系,存在着自由意志、罪恶、原罪以及晃来晃去、迄今尚未被破译的来生。但是,谁也别再想成为第二个黑格尔,试图为我们解开整个宇宙的奥秘,仿佛克劳伦斯?戴伊笔下的“蠕虫”企图通过它们的自我意识改变这个世界!(戴伊说:“注视着这些蠕虫,想想真理,你会觉得伤心,甚至发狂!”)理解整个宇宙会令人伤感,令人沮丧;我知道,那样做会巩固思想,使其浑然一体,然而,我会更进一步地坚定地认为,那样做往往会使思想体系产生一种病态反应,可称之为脊柱关节僵化,最终,快乐的探索精神会消失在思想的尸骸中。
说起来,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关于现代艺术哲学的导论性书籍,它旨在为普通读者搭建一座通往抽象艺术世界的桥梁。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从最基础的“什么是美”、“艺术家是如何思考的”这类问题入手,逐步引入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的核心理念。它通过大量的经典作品图片作为实例,配以精炼的文字解读,有效地消解了艺术欣赏中的“神秘感”。读完之后,再去参观博物馆,那种“看懂了”的喜悦感是无以言表的,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感官通道,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开始与艺术作品进行对话了,极大地提升了对日常审美的鉴赏能力。
评分最近迷上的一本关于城市规划与社会变迁的学术专著,它的观点非常前卫且富有挑战性。这本书的主旨在于探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传统社区空间是如何被解构和重塑的,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跨文化案例,从东京的拥挤到巴西贫民窟的自组织,视角非常宏大且兼具批判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窗外街道的景象进行思考,书中的理论模型似乎能为我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种种现象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虽然学术性较强,术语也比较专业,但作者的表达逻辑性极强,步骤清晰,使得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读者,只要保持专注,也能逐渐领会其核心思想,是一部能真正拓宽认知边界的好书。
评分我正在啃的一本外国文学译本,是某位诺奖得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极其华丽,充斥着大量的意识流描写和隐喻,对翻译的功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幸运的是,这个译本的质量非常上乘,译者显然对原文的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使得那些复杂难懂的内心独白在中文里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感染力,没有沦为生硬的直译。小说的情节推进缓慢,更像是一场关于时间、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哲学探讨,人物的情感波动细腻到几乎可以触摸。它强迫读者慢下来,去体会每一个词语背后的潜台词,读完一章往往需要很久,但那种精神上的丰盈感是其他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的另一本历史类的著作,它聚焦于一个特定王朝的兴衰过程,叙事手法极其细腻,仿佛将读者直接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作者对于史料的挖掘和考证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每一个小小的事件背后,都能看到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严谨态度。书中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尤其出彩,那些帝王将相的权谋算计、小人物的挣扎与抉择,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读来既感到历史的厚重,又充满着戏剧性的张力。它不满足于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深入探究了制度的内在逻辑和文化基因,使得整部作品的深度远超一般通俗历史读物,更像是一部社会学的深度分析报告,引人深思,让人忍不住要去反思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外壳的用料和印刷都透着一股子经典的味道,绝非那种廉价的快销品可以比拟。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泛着柔和的米黄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沉浸式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字体排版,疏密得当,行距舒适,即便是对阅读习惯比较挑剔的人,上手也会觉得非常顺畅自然。细节之处见真章,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用足了心思,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实物美学的追求,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里,实在难能可贵,也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学价值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