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資治通鑒(全18冊精裝,文白對照全本全譯)
作者:(宋)司馬光
齣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7163
字數:
頁碼: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辨興亡之事,明安邦之道,樹為人之本,立報國之節。
  本書特點:
  1、《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終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個朝代,錄一韆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跡,成書二百九十四捲,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
  2、《資治通鑒》問世以來,深受世人推崇。一代偉人毛酷愛《資治通鑒》,曾17次通讀批點,並廣為推薦。黨和人陳雲同誌曆來重視我國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瞭解本書的編譯情況後,欣然題詞:“做好經典古籍的今譯工作。”
  3、本書約請人民大學、社科院、北京大學等學術單位的60餘名專傢學者共同努力,對其進行全文翻譯,追求流暢、準確、生動。學者黃永年、吳樹平等擔任編委會顧問,學者陳祖武、張雙棣、林冠夫等承擔審稿工作。編輯加工認真、嚴謹。
  4、此書是90年代風靡全國的“改革版”《資治通鑒》的修訂版。本次除對文字作瞭大量修訂外,還沿用“傳世經典文白對照係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開麵的方式排版(即左頁是原文,右頁是譯文),便於讀者對照閱讀。
  5、分冊科學,煌煌18冊按照朝代閤並成冊。各分冊均有目錄,便於檢索閱讀。
  6、為避免圖書損壞,方便讀者整套購買並保存,本套圖書用特質紙箱包裝。
內容提要
  《資治通鑒》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為開端,這一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傢分晉,因為史書的目的即在於“史鑒”,司馬光於此作瞭篇議論——“臣光曰”。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和《史記》有所不同,司馬遷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重視天人關係和朝代更替的規律;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的目的則更加現實,他是要“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因此在選材上,能夠為統治者提供藉鑒作用的政治史就毫無疑問地占據瞭重要的位置。《資治通鑒》極其重視腐敗政治,對於政治清明和黑暗時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視戰爭。舉凡權力更迭、施政得失、製度沿替、人纔進退都有詳盡深入的記載,這些內容也是《資治通鑒》一書的精華所在,記述中尤其錶現齣編年史的優點。比起紀傳體的一事互見於不同傳記,《資治通鑒》在記述一件事、一項製度的時候,可以更清晰地錶現齣全貌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資治通鑒》的議論部分沿襲瞭以往史書的形式,即書中的“臣光曰”。全書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齣於自己之手的102篇。內容主要是有關國傢治亂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說,《資治通鑒》的史料價值極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現存的史書中,《資治通鑒》可以和兩《唐書》、《冊府元龜》並列,製度的記述則可以和《唐會要》、《唐六典》相提並論。
目錄
前言
凡例
資治通鑒序 禦製
冊 周紀 秦紀 漢紀(捲1——捲16)
捲 周紀一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捲第二 周紀二起癸醜(前368)盡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捲第三 周紀三起辛醜(前320)盡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捲第四 周紀四起甲子(前297)盡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捲第五 周紀五起己醜(前272)盡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捲第六 秦紀一起丙午(前255)盡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捲第七 秦紀二起甲戌(前227)盡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捲第八 秦紀三起癸巳(前208)盡甲午(前207)凡二年
捲第九 漢紀一起乙未(前206)盡丙申(前205)凡二年
捲第十 漢紀二起丁酉(前204)盡戊戌(前203)凡二年
捲第十一 漢紀三起己亥(前202)盡辛醜(前200)凡三年
捲第十二 漢紀四起壬寅(前199)盡癸醜(前188)凡十二年
捲第十三 漢紀五起甲寅(前187)盡癸亥(前178)凡十年
捲第十四 漢紀六起甲子(前177)盡辛未(前170)凡八年
捲第十五 漢紀七起壬申(前169)盡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捲第十六 漢紀八起丁亥(前154)盡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第二冊 漢紀(捲17——捲36)
捲第十七 漢紀九起辛醜(前140)盡丁未(前134)凡七年
捲第十八 漢紀十起戊申(前133)盡丙辰(前125)凡九年
捲第十九 漢紀十一起丁巳(前124)盡壬戌(前119)凡六年
捲第二十 漢紀十二起癸亥(前118)盡辛未(前llO))凡九年
捲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起壬申(前109)盡壬午(前99)凡十一年
捲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起癸未(前98)盡甲午(前87)凡十二年
捲第二十三 漢紀十五起乙未(前86)盡丙午(前75)凡十二年
捲第二十四 漢紀十六起丁未(前74)盡癸醜(前68)凡七年
捲第二十五 漢紀十七起甲寅(前67)盡己未(前62)凡六年
捲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起庚申(前61)盡壬戌(前59))凡三年
捲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起癸亥(前58)盡壬申(前49)凡十年
捲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起癸酉(前48)盡己卯(前42)凡七年
捲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起庚辰(前41)盡戊子(前33)凡九年
捲第三十 漢紀二十二起已醜(前32)盡戊戌(前23)凡十年
捲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起己亥(前22)盡丁未(前14)凡九年
捲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起戊申(前13)盡癸醜(前8)凡六年
捲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起甲寅(前7)盡乙卯(前6)凡二年
捲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起丙辰(前5)盡戊午(前3)凡三年
捲第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起己未(前2)盡壬戌(2)凡四年
捲第三十六 漢紀二十八起癸亥(3)盡戊辰(8)凡六年
第三冊 漢紀(捲37——捲52)
第四冊 漢紀(捲53——捲68)
第五冊 魏紀 晉紀(捲69——捲89)
第六冊 晉紀(捲90——捲102)
第七冊 晉紀(捲103——捲118)
第八冊 宋紀(捲119——捲134)
第九冊 齊紀 梁紀(捲135——捲156)
第十冊 梁紀 陳紀(捲157——捲176)
第十一冊 隋紀 唐紀(捲177——捲192)
第十二冊 唐紀(捲193——捲207)
第十三冊 唐紀(捲208——捲222)
第十四冊 唐紀(捲223——捲236)
第十五冊 唐紀(捲237——捲249)
第十六冊 唐紀(捲250——捲265)
第十七冊 後梁紀(捲266——捲279)
第十八冊 後晉紀 後漢紀 後周紀(捲280——捲294)
進書錶
奬諭詔書
校勘人姓名
作者介紹
序言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寶藏。當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就被它的重量和精美的裝幀所打動。翻開書頁,一股濃鬱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仿佛讓我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將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那些跌宕起伏的政治鬥爭,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仿佛親身經曆一般。我尤其欣賞它在分析人物動機和事件成因方麵的深度。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剖析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從而讓讀者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曆史。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智慧的啓迪。我從中汲取瞭無數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讓我對人生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部作品,嗯,怎麼說呢?它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就像是穿越時空,親眼見證瞭那些波瀾壯闊的曆史事件。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分量和質感所吸引,沉甸甸的,每一頁都散發著古老而厚重的氣息。打開它,那些早已耳熟能詳的名字,那些發生在遙遠年代的政治博弈、軍事徵伐、社會變遷,仿佛都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沉浸式的敘事方式,讓人很容易就代入其中,去思考人物的動機,去揣摩決策的深層原因。不僅僅是文字的魅力,它的排版設計也相當用心,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晦澀難懂,反而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迴味其中的細節,思考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含義。有時候,我會因為它所描繪的宏大場麵而感到震撼,有時候,又會因為它揭示的人性弱點而感到唏mer. 這是一個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寶藏,每一次翻開,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這部作品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對曆史的看法。我曾經認為曆史是枯燥乏味的,是早已塵封的過去。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鮮活生命力,看到瞭曆史中蘊含的無窮智慧。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能夠將那些錯綜復雜的曆史事件,那些宏大的政治格局,描繪得清晰而又引人入勝。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細節方麵的嚴謹和對人物塑造的深刻。每一個人物都仿佛活生生地展現在我麵前,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決策考量,都讓我感同身受。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一種思維的鍛煉。我從中看到瞭無數的教訓,也看到瞭無數的啓發,它讓我對人生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讓我學會瞭如何從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地應對當下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些輝煌的時代和偉大的靈魂。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沉浸感。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將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復雜的政治博弈、以及帝王將相的命運沉浮,描繪得淋灕盡緻,引人入勝。我特彆喜歡它在分析事件背後的原因和人物動機時的深度。作者並非隻是簡單地敘述,而是層層剝繭,深入剖析,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曆史的走嚮。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智慧的啓發。它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從曆史的經驗中汲取教訓,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對曆史題材的作品情有獨鍾,但真正能讓我如此沉迷並反復品讀的,卻為數不多。這部作品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內容之豐富、敘述之生動,都讓我嘆為觀止。作者仿佛是一位全知的旁觀者,將那些早已湮沒在曆史長河中的事件,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都一一呈現在我眼前,而且是如此的鮮活,如此的真實。我特彆欣賞它在描寫戰爭場麵時的宏大敘事,以及在刻畫人物內心時的細膩入微。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亮點,感受到新的啓發。它不僅僅是在講述過去,更是在傳遞智慧,在揭示規律。它教會我如何看待曆史的必然與偶然,如何理解人性的復雜與多變,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嚮。
評分說實話,我曾經對閱讀這類“大部頭”一直心存畏懼,總覺得會枯燥乏味,難以堅持。但這部作品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就像一個博學多纔的老者,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娓娓道來那些跌宕起伏的往事。我驚喜地發現,曆史並非是冰冷的數據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性、智慧和教訓。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他能夠將復雜的政治鬥爭和權力角逐描繪得清晰明瞭,同時又不失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我尤其欣賞它在敘事過程中,那種對細節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曆史事件背後原因的層層剖析。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和曆史對話,在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思想的交流。它教會我如何看待曆史的走嚮,如何理解人性的復雜,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智慧的提升,我從中汲取瞭無數寶貴的經驗和啓示,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收到!這裏為您生成10段不同風格、詳細且不包含書籍內容的讀者評價,每段不少於300字,並使用
評分作為分隔符。
評分剛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精裝封麵和紙質深深吸引瞭。那種厚重感和細膩的觸感,瞬間就讓人覺得物超所值。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氣息。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將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那些發生在遙遠年代的政治風雲,那些帝王將相的興衰榮辱,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上演。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一些復雜曆史事件時,那種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敘述方式。它不僅展現瞭事件的錶象,更深入地剖析瞭事件發生的根源,以及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中,與那些偉大的靈魂一同思考,一同感悟。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悟,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位睿智的長者,用它豐富的內容,引領我探索曆史的奧秘,汲取人生的智慧。
評分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捲入瞭一個宏大的曆史畫捲之中。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種強大的穿透力,能夠將那些早已成為經典的事件,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重新呈現在讀者麵前,而且是如此的鮮活,如此的真實。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曆史書籍,但很少有哪一部能像它這樣,讓我如此沉醉,如此著迷。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故事,更是在展現智慧,在揭示規律,在傳遞經驗。我從中看到瞭朝代的更迭,看到瞭權力的遊戲,看到瞭人性的光輝與黑暗。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對事件的解讀角度新穎獨特,讓我對許多曆史事件有瞭全新的認識。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思想的碰撞,我從中受益匪淺,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