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成化六年(1470)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享年90岁。曾官翰林待诏。
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19岁时,从沈周学画,22岁从李应祯学书,26岁从吴宽学文。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或称“江南四大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文徵明书法,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是博采众长的典范。尤擅长小楷和行书。其小楷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锺繇的《宣示》和王献之的《十三行》等;行书临习过颜真卿的《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黄山谷的《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 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徵明)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
文徵明的书法风格,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一”之称。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文徵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在其传世作品中,草书较少。35岁时,他有《贾谊吊屈原赋卷》,全仿怀素草书。直到中年51岁时,仍有《七言律诗四首卷》这样的狂草书作问世。
文徵明常书南朝梁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成的命题韵文《千字文》作日课,正草隶篆四体《千字文》皆作。本帖所选其《草书千字文》,作于嘉靖乙巳(1545)八月十日,时年76岁。该作字字独立,通篇仅有八处两字相连,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用笔精到,萧散流畅,以王羲之为主干,掺以苏黄米赵的笔意,又见康里巎巎、宋克的痕迹,充满朝气,全无衰老颓败之笔。就风格而言,较少火气,清劲秀丽、古健遒伟,温厚和平、醇雅典则,其谨严处一字不苟,在尽兴的书写中,表现了文人“士气”与其一生所追求的隐逸之风,是其传世中的优秀作品之一。正如明黄佐在《衡山文公墓志》中记叙:“盖公于书画虽小事,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逾老而愈益精妙,有细入毫发者。或劝其草次应酬,曰:‘吾以此自娱,非为人也。闲则为之,忙则已之,敦能强予耶?’”。民国马宗霍在《书林纪事》中云:“文徵明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文徵明书法声名之大,其时无过其右。不仅名动海内,而且海外如日本、朝鲜亦知宝藏他的墨迹,并学习他的书法。正如黄佐所云:“艺文布满海内外,家传人诵。”时至今日,我们将他的《草书千字文》作为学习之范本,不失为提高水平的好路径。
天哪,这套文徵明的字帖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草书的韵味,尤其对明代大家的笔法情有独钟。拿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了,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色彩都非常到位,能清晰地展现出文徵明笔下那种“温润中见遒劲”的独特风格。特别是《草书千字文》,那真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厚的学养和洒脱的性情。我平时临摹别的碑帖,总觉得少了点“气”,但这套书的每一个篇章,无论是气势磅礴的赋,还是婉约清丽的诗,都让人感觉像是直接面对着文徵明本人在创作。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明代帖学,尤其是文徵明行草技艺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典。光是看着那些墨痕的浓淡干湿变化,就足够让人心神宁静,受益匪浅。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法字帖一向很挑剔,毕竟古代大家的传世之作,稍微一失真,那种“神韵”就荡然无存了。这套关于文徵明的作品集,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了原作,更像是一种对古代书风的“再现”。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能够体现“晋唐风骨”的明代作品,文徵明恰好是其中的集大成者。看着《西苑诗》部分,那种温雅秀劲的笔法,让人联想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非常适合静心学习。我感觉,如果能把这套书里的字帖吃透,对于提升个人在行书和草书之间的转换能力,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我已经把其中几页作品装裱起来挂在书房,每天清晨对着临摹几遍,感觉整个人都沉浸在那份古雅的氛围中了。
评分我过去常常在各种字体间摇摆不定,不知道该先主攻哪种风格,直到我发现了这套集合了文徵明不同面貌的字帖。它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严谨的楷书基础和奔放的草书表达。光是看他写《千字文》时那种中宫紧敛、外拓多变的结构,再对比写《赤壁赋》时的气势连贯,就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位大书法家是如何将法度和意趣完美结合的。这种全面性的学习材料,对于想建立自己书体体系的读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而且,彩色印刷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墨色的层次感极强,这对于研究古代用墨技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强烈推荐给那些追求全面发展的书法学习者。
评分最近入手了不少所谓的“经典碑帖”,但很多都只是徒有其名,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钻研的少之又少。这套文徵明的字帖绝对是其中的翘楚。它不是那种看一眼就想“速成”的材料,而是需要你投入时间去体会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行草”过渡阶段的处理,那种笔笔独立又环环相扣的艺术,真的是高山仰止。拿到实物后,我发现书本的开本设计也很合理,方便铺展临摹,不像有些字帖太小,根本看不清细节。对于那些真正想深入学习明代帖学精髓的同道来说,这套书的收藏价值和学习价值是并重的。我已经把它列为我未来一年最重要的临摹范本,希望能够从中吸取到文徵明老先生的“笔墨精神”。
评分我得说,这几本帖子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一套能系统性指导我学习古代经典碑帖的资料。这套文徵明的合集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的选篇非常经典,像是《前后赤壁赋》这种需要极高章法和气韵贯通的作品,对提升书家整体的布局能力非常有帮助。我注意到,这套帖子的装帧上似乎特别注意了原帖的细节还原,很多细微的笔锋转折和墨色的变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我以前临摹《前后赤壁赋》总觉得结构松散,但对照这本高质量的影印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文徵明在行笔的速度控制上是多么的精妙,那种看似随意实则处处留意的笔断意连,才是真正的学问。这种细致入微的呈现方式,远胜于那些粗制滥造的印刷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