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D3版) | ||
| 作者: | 张利平 | 开本: | |
| YJ: | 12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 书号: | 9787122206787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D1篇液压阀概论
D1章液压阀基础知识
1.1液压技术原理与液压系统的组成
1.2液压阀的功用及重要性
1.3液压阀的基本结构原理
1.4液压阀的分类
1.4.1根据功能及使用要求分类
1.4.2根据阀芯结构形式分类
1.4.3根据操纵方式分类
1.4.4根据安装连接方式分类
1.5液压阀的发展
1.6液压阀图形符号绘制及应用
1.6.1控制机构和常用控制阀图形符号
1.6.2应用注意事项
1.7液压阀的基本性能参数
1.7.1公称压力
1.7.2公称流量与公称通径
1.8液压阀的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规格代号
1.9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D2章液压阀中的共性问题
2.1液压阀常用阀口的流量压力特性
2.1.1常用阀口形式及其流量压力特性通用公式
2.1.2圆柱滑阀的流量压力特性
2.1.3锥阀的流量压力特性
2.1.4节流阻尼孔的流量压力特性
2.2液压阀上的作用力
2.2.1液压作用力
2.2.2液动力
2.2.3液压侧向力与摩擦力
2.2.4弹簧力、重力与惯性力
2.2.5液压阀上的总作用力
2.3液压阀的阻力控制原理
2.3.1液阻及其特性
2.3.2液桥及其特性
2.3.3动态液压阻尼
2.4液压阀的噪声
2.4.1液压阀噪声及其测量
2.4.2液压阀噪声的诱因及其对策
2.5液压阀的级间耦合
2.6液压阀的控制输入装置
2.6.1控制输入装置及其功用
2.6.2控制放大器
2.6.3电气机械转换器
2.7液压阀制造工艺简介
2.7.1液压阀主要构件的材料
2.7.2液压阀主要构件的加工工艺
2.7.3液压阀的装配工艺
D3章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及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1液压阀产品系列总览
3.2普通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
3.3特殊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
3.3.1多路阀
3.3.2叠加阀
3.3.3插装阀
3.3.4电液伺服阀
3.3.5电液比例阀
3.3.6电液数字阀
3.3.7微型液压阀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3.8水压控制阀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4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4.1选型的一般原则
3.4.2类型选择
3.4.3公称压力与额定流量的选择
3.4.4安装连接方式的选择
3.4.5操纵方式的选择
3.4.6液压工作介质的选择
3.4.7经济性及其他因素的选择
3.4.8方向阀、流量阀与压力阀选型一览表
D2篇普通液压阀
D4章方向控制阀
4.1功用及分类
4.2普通单向阀
4.2.1主要作用
4.2.2工作原理
4.2.3典型结构
4.2.4主要性能
4.2.5使用要点
4.2.6故障诊断
4.3液控单向阀
4.3.1主要作用
4.3.2工作原理
4.3.3典型结构
4.3.4主要性能
4.3.5使用要点
4.3.6故障诊断
4.4充液阀
4.4.1主要作用
4.4.2工作原理
4.4.3典型结构
4.4.4主要性能
4.4.5使用要点
4.4.6故障诊断
4.5滑阀式换向阀
4.5.1主要作用
4.5.2工作原理
4.5.3操纵控制方式及工作位置的判定
4.5.4换向阀的机能
4.5.5典型结构
4.5.6换向阀阀芯的作用力
4.5.7主要性能
4.5.8使用要点
4.5.9故障诊断
4.6转阀式换向阀
4.6.1主要作用
4.6.2工作原理
4.6.3典型结构
4.6.4使用要点
4.6.5主要性能与故障排除
4.7球阀式换向阀(电磁球阀)
4.7.1作用、特点与类型
4.7.2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4.7.3使用要点
4.7.4其他
4.8截止阀
4.9压力表开关
4.9.1作用与分类
4.9.2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4.9.3主要性能
4.9.4使用要点
4.9.5故障排除
4.10典型产品
4.10.1广研GE系列中高压方向阀
4.10.2联合设计系列方向阀
4.10.3榆次油研(YUKEN)系列方向阀
4.10.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方向阀
4.10.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方向阀
4.10.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方向阀
4.10.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方向阀
4.10.8北部精机系列方向阀
D5章压力控制阀
5.1功用及分类
5.2溢流阀
5.2.1主要作用
5.2.2工作原理
5.2.3典型结构
5.2.4主要性能
5.2.5使用要点
5.2.6故障诊断
5.3减压阀
5.3.1主要作用
5.3.2工作原理
5.3.3典型结构
5.3.4主要性能
5.3.5使用要点
5.3.6故障诊断
5.4顺序阀
5.4.1主要作用
5.4.2工作原理
5.4.3典型结构
5.4.4主要性能
5.4.5使用要点
5.4.6故障诊断
5.5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综合比较
5.6压力继电器
5.6.1主要作用
5.6.2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5.6.3主要性能
5.6.4使用要点
5.6.5故障诊断
5.7典型产品
5.7.1广研GE系列压力阀
5.7.2联合设计系列压力阀
5.7.3榆次油研(YUKEN)系列压力阀
5.7.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压力阀
5.7.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压力阀
5.7.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压力阀
5.7.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压力阀
5.7.8北部精机系列压力阀
D6章流量控制阀
6.1功用及分类
6.2节流阀
6.2.1主要作用
6.2.2工作原理
6.2.3典型结构
6.2.4主要性能
6.2.5使用要点
6.2.6故障诊断
6.3调速阀
6.3.1主要作用
6.3.2工作原理
6.3.3典型结构
6.3.4主要性能
6.3.5使用要点
6.3.6故障诊断
6.4溢流节流阀
6.4.1主要作用
6.4.2工作原理
6.4.3典型结构
6.4.4主要性能
6.4.5使用要点
6.4.6故障诊断
6.5分流集流阀(同步阀)
6.5.1主要作用
6.5.2工作原理
6.5.3典型结构
6.5.4主要性能
6.5.5使用要点
6.5.6故障诊断
6.6典型产品
6.6.1广研GE系列流量阀
6.6.2联合设计系列流量阀
6.6.3榆次油研(YUKEN)系列流量阀
6.6.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流量阀
6.6.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流量阀
6.6.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流量阀
6.6.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流量阀
6.6.8北部精机系列流量阀
6.6.9国产分流集流阀D3篇特殊液压阀
D7章多路阀
7.1功用及分类
7.2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
7.2.1并联、串联、串并联及复合油路多路阀
7.2.2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7.2.3分片式多路换向阀
7.3操纵控制方式及先导阀
7.3.1操纵控制方式
7.3.2先导阀
7.4位数、通路数与滑阀机能
7.4.1位数及通路数
7.4.2滑阀机能
7.5主要性能
7.6使用要点
7.6.1应用场合
7.6.2注意事项
7.7故障诊断
7.8典型产品
7.8.1Z系列多路阀
7.8.2ZS系列多路阀
7.8.3ZFS系列多路阀
7.8.4D-32、D1-32型液压比例操纵多路阀
7.8.5DCV系列多路阀
7.8.6BJS型减压式比例先导阀
D8章叠加阀
8.1特点与分类
8.2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8.2.1概述
8.2.2单功能叠加阀
8.2.3复合功能叠加阀
8.3主要性能
8.4使用要点
8.4.1应用场合
8.4.2注意事项
8.5故障诊断
8.6典型产品
8.6.1大连组合所系列叠加阀
8.6.2榆次油研系列叠加阀
8.6.3引进力士乐技术系列叠加阀
8.6.4北部精机系列叠加阀
8.6.5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叠加阀
8.6.6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叠加阀
D9章插装阀
9.1分类与特点
9.2盖板式二通插装阀
9.2.1工作原理
9.2.2主要构件功能
9.2.3典型组合及应用回路
9.2.4主要性能
9.2.5使用要点
9.2.6故障诊断
9.3螺纹式插装阀
9.3.1特点与功能
9.3.2典型结构及其功能原理
9.3.3使用要点
9.4故障诊断
9.5典型产品
9.5.1Z系列二通插装阀
9.5.2TJ系列二通插装阀
9.5.3华德L系列二通插装阀
9.5.4威格士(VIKERS)V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9.5.5意大利阿托斯(ATOS)LI系列模块化(盖板式)插装阀和螺纹式插装阀
9.5.6美国派克(PARKER)CE系列二通插装阀
9.5.7F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D10章电液伺服控制阀
10.1功用与组成
10.1.1电液控制阀
10.1.2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10.1.3电液伺服阀的功用与组成
10.2特点与分类
10.3液压放大器
10.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3.2功率级主阀(滑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4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0.4.1单级电液伺服阀
10.4.2两级电液伺服阀
10.4.3三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5主要性能
10.5.1静态特性
10.5.2动态特性
10.6使用要点
10.6.1应用场合
10.6.2电液伺服阀的选择
10.6.3注意事项
10.7故障诊断
10.8典型产品
10.8.1两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8.2三级电液流量伺服阀
10.8.3电液压力伺服阀
D11章电液比例控制阀
11.1功用与组成
11.2特点与分类
11.3液压放大器简介
11.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3.2功率级主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4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1.4.1电液比例压力阀
11.4.2电液比例流量阀
11.4.3电液比例方向阀
11.4.4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PQ阀)
11.5主要性能
11.5.1静态特性
11.5.2动态特性
11.6使用要点
11.6.1应用场合
11.6.2电液比例阀的选择
11.6.3注意事项
11.7故障诊断
11.8典型产品
D12章电液数字控制阀
12.1功用及分类
12.2基本原理
12.2.1增量式电液数字阀
12.2.2脉宽调制式快速开关阀
12.3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2.3.1增量式电液数字阀
12.3.2脉宽调制式快速开关电液数字阀
12.4主要性能
12.4.1静态特性
12.4.2动态特性
12.4.3性能比较
12.5使用要点
12.5.1应用场合
12.5.2注意事项
12.6故障诊断
12.7典型产品(日产D系列增量式数字阀)
D13章微型液压阀与水压控制阀
13.1微型液压阀
13.1.1特点类型
13.1.2典型结构性能
13.1.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1.4典型产品
13.2水压控制阀
13.2.1特点与分类
13.2.2典型结构性能
13.2.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2.4典型产品
D4篇液压控制阀组集成与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D14章液压控制阀组的集成
14.1液压阀组及其集成方式概述
14.2液压阀组无管集成的类型及特点
14.2.1板式集成
14.2.2块式集成
14.2.3叠加阀式集成
14.2.4插入式集成
14.2.5复合式集成
14.3无管集成液压阀组的设计要点
14.3.1一般设计流程
14.3.2油路块(阀块)设计的共性要求
14.3.3液压控制阀组总装图的内容及要求
14.4液压阀组块式集成的设计要点
14.4.1分解液压系统并绘制集成块单元回路图
14.4.2集成块的设计
14.4.3块式集成液压阀组总装图的绘制
14.4.4通用集成块系列
14.5油路块的CAD
D15章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15.1基础技术标准(摘录)
15.1.1常用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15.1.2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GB/T2346—2003)
15.1.3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形式和尺寸(GB/T2878—1993)
15.1.4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GB/T7935—1987)
15.2液压阀安装面和插装阀插装孔
15.2.1液压传动阀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的标识代号(GB/T14043—2005)
15.2.2四油口板式液压方向控制阀安装面(GB/T2514—1993)
15.2.3液压传动带补偿的流量控制阀安装面(GB/T8098—2003)
15.2.4液压溢流阀安装面(GB/T8101—2002)
15.2.5液压传动减压阀、顺序阀、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安装面(GB/T8100—2006)
15.2.6液压叠加阀安装面(GB/T8099—1987)
15.2.7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压伺服阀安装面(GB/T17487—1998)
15.2.8二通插装式液压阀安装连接尺寸(GB/T2877—1981)
15.2.9液压二通、三通、四通螺纹式插装阀插装孔(JB/T5963—2004)
15.3液压阀的试验
15.3.1方向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6—1987)
15.3.2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4—1987)
15.3.3压力控制阀试验方法(GB/T8105—1987)
15.3.4液压阀压差流量特性试验方法(GB/T8107—1987)
参考文献
我是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液压技术是我的学习重点之一。《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无疑是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又一本优秀教材。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液压阀这个看似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书中首先从基础的液压元件入手,逐步深入到各种阀门的详细构造和工作原理。最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液压阀(如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节流阀等)的分类和功能讲解,非常系统和条理清晰,并通过大量的图示来辅助理解,让我能够快速掌握它们的本质区别和应用场景。此外,书中关于阀的“使用与维护”部分,更是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它不仅仅局限于原理,还着重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地选用液压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日常的检查和保养。这让我明白,学习液压技术,不仅仅是要理解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解决工程问题。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让我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和实验操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终于拿到了这本《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翻开它,一股知识的清香扑面而来。我是一名在工厂一线工作的设备维修技师,液压系统接触得最多,也最头疼,尤其是那些千奇百怪的液压阀,简直是让我又爱又恨。以往看过的资料,大多是理论性太强,晦涩难懂,跟实际操作脱节严重。但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痛点。它没有上来就堆砌一堆公式和图表,而是从最基础的液压传动原理讲起,用非常直观的比喻,把复杂的概念一点点剖析开来。比如,它在讲解不同类型的阀门时,会结合实际的工业场景,生动地描述它们在工作中的具体作用和工作流程,这让我能很快地将书本知识与我日常接触的设备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为什么”的解释,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背书”,而是在真正理解液压阀的灵魂。书中的插图也相当用心,清晰易懂,甚至还有一些动态模拟的示意图(虽然是静态的,但能想象出那种效果),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那些困扰我多年的液压难题。
评分这本《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液压阀的世界。作为一个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学生,我对液压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理论层面。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涵盖了市面上常见的各种液压阀,如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等,还对这些阀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复杂阀门(比如比例阀和伺服阀)时,会深入到其控制算法和电子信号的交互过程,这对于我理解现代液压系统的智能化发展非常有帮助。书中不仅有静态的原理图,还有一些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状态示意,这让我能够更形象地理解阀门在动态变化中的表现。此外,它还引入了一些高级的概念,比如阀的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稳定性判断,这在我的课程中是很难接触到的深入内容。虽然有些章节的数学推导对我来说还有些挑战,但我相信通过反复研读和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一定能有所收获。这本书为我的毕业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参考方向,我对它的价值深感认同。
评分初次拿到《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时,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使用与维护”这个词通常意味着枯燥的技术手册。然而,当我真正翻阅之后,才发现它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冰冷的说明书,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在手把手教你。书中对于液压阀的常见故障现象,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给出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排查步骤和维修技巧。我曾遇到过一个液压系统压力不稳的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都不得其解,读了这本书的故障排除章节,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某个不起眼的密封件老化上。它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阀门的日常保养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检测来预判潜在的故障,这对我这样的基层维修人员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直奔主题,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实用价值。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经验之谈”,比如在更换密封件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这些都是在正规教材里难以看到的宝贵经验。这本书让我对液压阀的维护保养工作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处理各种复杂的维修任务。
评分作为一名液压设备的设计工程师,我一直寻求能够帮助我优化产品设计的参考资料。《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3版)》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在原理讲解部分,不仅梳理了基础理论,还涉及到一些高性能液压阀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例如,在讨论集成化阀块的设计时,书中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阀的布局和管路连接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这对于我正在进行的新型液压系统设计非常有借鉴意义。书中的“使用与维护”章节,我也认真研读了。它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不同工况下液压阀的性能表现和潜在问题,这让我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设计,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实际需求、更易于维护的产品。书中还提到了最新的液压技术发展趋势,比如电液控制和智能液压阀的应用,这让我对行业前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技术路线提供了方向。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全面,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对于我这样的设计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