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 | 45.00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 版次 | 1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7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汪福祥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230 |
| 字数 | 160000 |
| ISBN编码 | 9787119108612 |
单元:辅导与训练综述
一. 对英语单词与语义网的认识
二. 关于英语词汇与翻译
三. 词汇选择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四. 词汇替换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五. 语法改错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六. 阅读理解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七. 完形填空答题能力的提高与训练
八. 结语
第二单元:词汇选择
词汇选择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三单元:词汇替换
词汇替换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四单元:语法改错
语法改错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第六单元: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案例解析
训练一
训练二
训练三
训练四
参考文献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问答
本书的创新点显而易见:在每一部分的开始,本书针对练习的具体内容增设“案例解析”,通过对知识点点拨式的讲解,把关注点和练习思路的引导呈现在纸面上。讲解内容有似大学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跟随其后的便是四套练习题。之所以增设“案例解析”,是因为练习好要有径可循,而“案例解析”中的讲解恰是为练习者提供答题思路的引领。
本书是指定教材《英语笔译综合能力》(二级)的配套训练用书。本书依据英语二级翻译口笔译大纲(新修订版)编写而成。本书在选材、思想组织、内容编排及知识点的介绍等方面,不仅内容新颖,而且有创新点,使得本书不但具操作性,而且突显练习路径的引导性和练习方法的启发性。本书共分七个单元。单元“练习与实践感悟综述”,着重介绍练习方法与翻译和答题能力提高的关系;第二单元“词汇选择”,以题干语句意思分析为基,重点介绍词汇语用的选择和思考路向;第三单元“词汇替换”,围绕同义词和近义词与语境的关系,重点介绍同/近义词词义之别及其细节分析;第四单元“语法改错”,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语法知识和改错能力的提高;第五单元“阅读理解”,通过对短小精悍英文段落语言点和思想点之理解的阐释,介绍涉及阅读理解的几个要点和知识点;第六单元“完形填空”,通过“完形”所涉及的知识点的介绍,阐释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及方法;第七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通过内容较为丰富并接近二级考试真题之题例的答题,为读者提供近似于实战的答题体验,使读者对自己的答题能力有个自我评测和自我提高的机会。
| 定价 | 43.00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 版次 | 1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7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卢敏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212 |
| 字数 | 297000 |
| ISBN编码 | 9787119108636 |
本书是《英语笔译实务》二级指定教材的配套训练用书,既可供讲授翻译的教师和准备参加英语二级笔译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供普通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自学者单独使用。由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卢敏编写,是参加英语笔译二级考试的必备用书。
本书分为15个单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艺、贸易、外交、工业、农业、教育、法律、科技等领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为广大的考生提供大量的翻译练习材料,帮助考生强化翻译实践和训练,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增加对翻译的感悟,获得更多的翻译经验,分析研究好的译文,借鉴译文中的词语运用和翻译风格,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卢敏,中国外文局翻译资格考评中心副主任。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翻译系列评审委员会委员。2015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国际会议重要文件的英文翻译和审定稿,
对于我这种在职备考的人来说,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我对工具书的“可用性”要求极高。这套书在便携性和实用性上做得非常平衡。虽然总量可观,但其篇幅的划分非常科学,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只带某一单元的训练册去通勤路上完成,而不用背着厚重的全本。此外,它在辅助学习资源的提供上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虽然我这里看不到具体的附件内容,但从整体的结构设计来看,它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给那些希望进行“拓展阅读”的学习者,比如对某个特定主题背景知识的延伸介绍,这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周期不仅仅局限于通过考试,更能成为我未来工作中可以随时查阅的参考手册,它提供的知识体系是立体而非平面的,展现了编者对翻译行业长期发展的深刻洞察力。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没得说,拿到手上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起来很舒服,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新书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投入学习。封面设计得既专业又不失活力,橙色和蓝色的搭配既醒目又不会过于花哨,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专业人士的工具书。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目录的排版清晰明了,各个模块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这套教材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书的整体厚度虽然不薄,但排版非常紧凑,没有丝毫的浪费空间,这对于需要携带教材去上课或者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而且,我发现它的装订也非常结实,即便是高频率翻阅,也不用担心书页会松散脱落,这一点对于我这种习惯“撕咬”教材的深度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星。从外在的观感和触感上来说,这套教材已经为高强度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给人一种非常可靠、值得信赖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并没有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尤其是在翻译理论的介绍部分,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初学者和进阶者在理解上的难点,他们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解释那些晦涩的术语,而不是单纯地抛出定义。我记得有一次我卡在一个长难句的结构分析上,本来以为要花大把时间去查阅其他工具书,结果翻到配套的解析部分,作者竟然用了一个类似“俄罗斯套娃”的结构图示,一下子就把句子的主干、从句嵌套关系理得清清楚楚,效率高得惊人。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对不同文体翻译的侧重点把握得非常到位,比如法律文本的精确性要求,和文学作品的风格再现,在训练题中都有清晰的区分和指导,这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标准答案”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低语指点迷津。
评分从学习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极大地缓解了我在备考过程中的焦虑感。很多时候,我们买了厚厚的参考书,但真正用到的部分却只有零星几页,剩下的都是重复和冗余。然而,这套教材的每一页内容都感觉物有所值。它的设计思路似乎是把读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坑”都提前预判并填平了。例如,它在某些容易混淆的介词搭配或固定搭配的对比练习上,设计了一种类似“对决”的板块,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列出它们的异同点,并通过一个小测验来检验你是否真正掌握。这种将难点“可视化”和“结构化”的处理方式,使得复习效率大大提高,不再需要反复翻阅不同的章节来查找同一个知识点,极大地优化了学习路径,让高强度的记忆和理解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和不那么枯燥。
评分训练部分的设计简直是为“实战”量身定做的,如果说教材是理论的基石,那么这套训练册就是那块不断锤炼的钢板。我最看重的是题目的多样性和覆盖面。它不是那种只围绕时事热点的机械重复训练,而是横跨了科技、经济、文化、甚至是一些冷门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我特地去做了几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英译中练习,发现里面的术语选择非常前沿,很多是我最近才在专业期刊上看到的词汇,这说明编者团队的资料搜集能力非常强悍,紧跟时代步伐。每道题后的详解部分,更是充满了“干货”,不仅仅是给出参考译文,还会详细分析原文的语病、陷阱,以及不同译法之间的细微差别和适用语境,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做题,而是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翻译手术”,每一次落笔,都是对思维的打磨和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