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红岩
作 者:罗广斌,杨益言
I S B N :9787500601593
出 版 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01日
印刷时间:2015年07月01日
字 数:字
页 数:596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499g
定 价:26元
内容简介
《红岩》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壮烈斗争为题材的出色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作为幸存者和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
《红岩》所记述的是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血肉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惨无人道的肉体摧残,但在由精神和信仰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又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为另外的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揭示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共产党人牺牲、赴死、将生命化为胜利的曙光的精神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丑态。
由于题材的特点,《红岩》在人物塑造上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而是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又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为另外的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揭示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共产党人牺牲、赴死、将生命化为胜利的曙光的精神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丑态。
由于题材的特点,《红岩》在人物塑造上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围绕着狱内狱外的种种复杂的残酷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疯老头儿华子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乃至阴险狡猾的特务头子徐鹏飞等,都已是广大读者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小说作者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通过对具体细节、行动的刻画而将不同的个性鲜明地呈现出来。
另外,在情节的构造上,这部小说也显示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作者没有去追求惊险离奇的情节,但是却把活动天地极为有限的狱中斗争写得迭宕起伏,节奏鲜明。作者善于安排事件的突变,善于在斗争的尖锐处用笔,这使得在情节的转折变化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象在聚光灯照耀下一样,鲜明地显现出来。
《红岩》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后多次再版。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四川成都人。中学时即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被捕,先后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解放后任了于共青团重庆市委。曾编辑重庆集中营死难者诗集《囚歌》,与杨益言、刘德彬合著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杨益言(1925- ),四川武胜人,1944年入同济大学。1948年因参与xue潮被学校开除,同年8月在重庆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解放后在共青团重庆市委工作。
目录:
《红岩》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真是令人赞叹,作者对笔下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仿佛每一个角色都拥有了真实的血肉和灵魂。特别是对于主角内心情感的细腻描摹,那种挣扎、迷茫与最终的坚定,层层递进,让人读来感同身受。书中对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百态的展现,也极为考究,细节之处见真章,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背景板,而是真正融入了故事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情节的推进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处扣人心弦,而那些温情或沉思的片段,又给予读者足够的喘息和回味空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时而如急流般奔涌,时而似涓涓细流般润物无声,这种韵律感让阅读体验变得格外享受。即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处理,也做到了尽可能地客观与深入,没有陷入简单的脸谱化叙事,而是展现了复杂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多面性。读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驱使着我一遍遍回味那些精妙的措辞和深邃的寓意。
评分坦白说,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待值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作品汗牛充栋,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反套路”的方式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的叙事视角非常新颖,并非完全聚焦于宏大叙事,而是巧妙地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侧面切入,如同抽丝剥茧般,慢慢揭开了事件的全貌。这种由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具亲切感和代入感,读者不会被庞大的信息量压垮,而是被娓娓道来的细节所吸引。此外,作者在环境描写上的功力也值得称道,无论是阴森的密室还是灯火辉煌的宴会,场景的描摹都极具画面感,仿佛我正身临其境,连空气中的味道都能想象出来。书中对白的设计尤其精彩,既符合人物身份和当时语境,又暗藏玄机,常常是寥寥数语,便能将人物的深层动机和隐藏的矛盾暴露无遗,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高明至极。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接触文学作品的“老读者”,我通常对那些情感泛滥、口水话过多的作品敬而远之。幸运的是,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克制,充满了力量感。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表象,直抵核心,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冗余的形容词。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哲学,使得每一个词语都承载了巨大的信息量和情感重量。在处理那些涉及牺牲和告别的场景时,作者选择用留白代替煽情,反而达到了更强大的情感穿透力。比如,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比大段的哭诉更有力量。这本书的结构组织也堪称一绝,采用了多线索并行推进的叙事结构,但作者的驾驭能力极强,线索之间相互缠绕,又保持着清晰的脉络,最终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将读者卷入其中,无法自拔。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更多是源于它对“人性幽暗面”的毫不留情的揭示。它没有美化任何一方,即便是被视为“英雄”的角色,身上也带有难以磨灭的瑕疵和挣扎。这种真实性,恰恰是许多同类文学作品所缺失的。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极端压力之下,道德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对与错?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读者,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书中的一些转折点设计得极为巧妙和突兀,让你措手不及,但事后回想,却又觉得一切顺理成章,是逻辑链条上必然的断裂。我特别喜欢那种后知后觉的顿悟感,当所有的线索在最后一刻汇集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快感,是阅读过程中的至高享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的入口。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消遣,不如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探险”。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学,而是会深深烙印在你记忆中的作品。它所探讨的关于信仰、背叛与救赎的主题,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书中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交叉点的描绘,尤其引人深思,展现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无力和抗争。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于“希望”这个概念的诠释,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无数次失望与绝望之上的微光,来之不易,也因此更加珍贵。全书的基调虽然沉重,但并未让人感到压抑,恰恰是因为作者在黑暗中点燃了那么多微弱却坚韧的人性之光。这本书的厚度,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思想和情感的深度沉淀,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同好们。
评分学校安排购买的,孩子喜欢看,快递也还不错,好评
评分物流还行,包装的也还行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孩子很喜欢,还有赠品。
评分好的好的好的
评分正版书,大家可放心买。
评分非常棒,初中课上需要的书籍
评分书已收到了,还没看看完再追评哦……
评分老师推荐的,书的质量不错,印刷和纸质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