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工業文化
定價:98.00元
售價:55.86元,便宜42.14元,摺扣56
作者:王新哲、孫星、羅民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1289033
字數:488000
頁碼:5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工業文化》一書,從概念、演進、價值、産業、實踐等方麵,對工業文化作瞭較為係統的梳理,是工業文化領域的一次理論創新與實踐總結,對於弘揚工業文化、提升我國工業軟實力、支撐製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期待《工業文化》的齣版能為廣大讀者提供啓發和參考,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研究、推動工業文化建設。——苗圩,工業和信息化部 部長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新哲管理學博士,工業文化領域的專傢之一,在國內外期刊發錶論文近10篇,齣版著作5部。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充滿瞭故事性和畫麵感。作者們沒有枯燥地羅列數據和理論,而是通過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具體的曆史事件,將工業文化的發展曆程娓娓道來。我常常在閱讀時,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親曆者,看到瞭那些偉大的發明傢們在實驗室裏通宵達旦地工作,聽到瞭工廠裏機器運轉的交響樂,也感受到瞭工人階級在變革時代中的掙紮與希望。書中對工業發展中的關鍵人物的刻畫尤為齣色,他們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巨匠,更是具有獨特個性和思想的引領者。我常常會因為他們的勇氣、智慧或堅韌而受到鼓舞。同時,作者們也毫不迴避工業化進程中的陰暗麵,比如剝削、汙染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這種寫實的筆觸,讓整本書顯得更加真實可信。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工業地景”的描寫,那些拔地而起的煙囪、綿延不絕的廠房,在作者們的筆下,不再是冰冷的建築,而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人類夢想的特殊風景。這種敘事的力量,讓我對工業有瞭更深的情感連接。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更多的是一種哲學層麵的思考。我一直以為工業文明不過是物質的堆砌和效率的提升,但《工業文化》卻讓我看到瞭隱藏在其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和價值觀。作者們深入剖析瞭工業化進程中所伴隨的社會變革,比如個體在流水綫上的異化,以及集體的力量如何被放大。我開始反思,在追求極緻效率和標準化生産的過程中,我們是否也犧牲瞭某些珍貴的東西?書中關於“時間觀念的工業化”的論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描繪瞭時間如何從一種流動的、自然的節律,轉變為一種被分割、被量化的、充滿壓力的資源。這種轉變,不僅影響瞭我們的工作,也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的休閑方式和人際關係。讀到這裏,我常常會感到一絲不安,思考著我們是否已經被工業邏輯所裹挾,失去瞭自主選擇和自由體驗的能力。但同時,作者們也並非一味地批判,他們也指齣瞭工業文明所帶來的解放,比如技術的進步如何改善瞭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瞭整體的福祉。這種辯證的視角,使得這本書在批判的同時,也充滿瞭對未來的希望和探索。它促使我更深入地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思考如何在擁抱工業進步的同時,保留人性的溫度和精神的追求。
評分《工業文化》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這個概念有瞭更寬廣的理解。我以往對文化的認知,大多集中在藝術、文學、哲學等領域,而這本書則將目光投嚮瞭工業生産本身,揭示瞭其內在的文化基因。作者們通過大量的曆史資料和跨文化比較,展示瞭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工業發展的獨特麵貌。我發現,即使是麵對相似的技術挑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對方式和産生的文化影響也大相徑庭。比如,書中對比瞭東西方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對“人”的定位,一種強調個體的創造力和能動性,另一種則更側重於集體的和諧與秩序。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生産組織方式上,也滲透到社會價值觀和審美取嚮上。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工業革命的文化遺産”的梳理,它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革新,更是思維模式、生活習慣乃至倫理觀念的顛覆。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無數的文化元素在工業化的熔爐中被重塑、被融閤、被創造。這本書讓我明白,工業並非是獨立於文化而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文化力量,塑造著我們的世界,也塑造著我們自己。
評分《工業文化》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在閱讀之前,我可能隻是簡單地將工業看作是生産和製造,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工業文明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塑造瞭我們對效率、秩序、進步的理解。作者們從更廣闊的視野齣發,探討瞭工業化如何改變瞭我們的城市麵貌、交通係統,甚至是我們對自然的態度。我開始注意到,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現代生活便利,背後都蘊含著深厚的工業文化基因。書中對“工業消費主義”的分析,也讓我對自己的消費習慣進行瞭深刻的反思。我們是否過度追求物質的滿足,而忽視瞭精神的滋養?這種思考並非是簡單的道德譴責,而是對工業文明發展方嚮的冷靜審視。我特彆欣賞書中提齣的“後工業時代的挑戰”,它讓我意識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正麵臨著新的文化轉型和價值重塑。這本書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獨立思考,去探索工業文化在我們未來生活中的意義。它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所處的時代,也啓發我們思考未來的方嚮。
評分初次翻開《工業文化》,就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曆史畫捲之中。作者們以一種極為細膩和宏觀的視角,勾勒齣瞭工業文明從萌芽到繁盛的漫長軌跡。我驚嘆於他們對那些微小卻至關重要的細節的捕捉,比如早期蒸汽機的轟鳴聲如何改變瞭人們對時間的感知,又比如工廠的齣現如何重塑瞭傢庭結構和社會階層。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技術的發展,更是在探討技術如何深刻地影響瞭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甚至是情感錶達。我常常在閱讀時停下來,想象著那些身著粗布工裝的工人們,他們在巨大的機器旁辛勤勞作,他們的汗水和智慧,一點點地澆灌齣這個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工業世界。這種代入感是如此強烈,讓我仿佛能聽到車間裏此起彼伏的敲打聲,聞到煤炭燃燒的氣息。書中的案例分析也相當精彩,從歐洲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亞洲的新興工業化進程,作者們都做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特彆喜歡關於“工業美學”的章節,它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認為是冰冷、粗糙的工業産品,發現瞭它們內在的秩序、力量和獨有的韻味。這本書讓我對“工業”二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單一的技術名詞,而是一種滲透到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文化現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