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学前快读600字(全4册) | ||
| 作者: | 李征 | 开本: | |
| YJ: | 96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4-06 |
| 书号: | 9787122204080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李征,自由策划人、撰稿人,五岁男孩的妈妈。
曾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中科院心理所学习,之后成为一名心理学图书编辑。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带领团队实现心理学图书全国占有率D一,策划了萨提亚、海灵格、李中莹、武志红等诸多知名作者的畅销书。
D妈妈之后,从忙忙碌碌的职业女性变成了一名给孩子做书、读书的童书妈妈。依然忙碌,却乐此不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开始涉足教育图书及儿童绘本出版、早期阅读推广,曾任《心理月刊》童书栏目特约作者,策划了“美国心理学会儿童情绪与人格培养”系列绘本,到幼儿园给小朋友讲绘本,给家长讲早期阅读。
在儿子牛牛迎来识字敏感期的时候,边学习边教孩子,从实践中总结出适合孩子的识字方法。同时也被中国汉字的丰富内涵所吸引,准备在未来几年继续汉字学习之路,把汉字之美介绍给更多的孩子和家长。
一本书,决定一种学习方式
本套书的特色之一是以短文阅读为引入,D一册D1课由18个汉字构成,学习完这18个字,孩子可以自己阅读课文。D2课的课文在已经学过的18个字基础上又增加了15个生字加以编写,以此类推。因此,只要家长带领孩子顺序学习,学过的课文J不会再有生字障碍,可以作为自主阅读的阶梯阅读材料。
本套书的编写全部来源于妈妈们的教育实践,所设计的结构体例可以FC顺畅地完成以下学习过程。
1.由家长为孩子阅读每课开篇的诗歌或短文,由于篇幅较短,可用指读的方法,即一边读一边用手指相应的汉字,不用刻意停顿,比正常语速稍慢一点即可。
2.带领孩子把生字表中的字读几遍。我们不建议对每个字进行太多解释,小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说太多相关内容反而会削弱对字本身的关注。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读几遍J记住了,则不必进行过多解释。
3.读词组。这是对生字学习效果的考查,看“换了地方”是否还能认识。能读出词组将是对孩子的J大鼓舞,读不出也没关系,由家长带领再指读几遍。
4.接下来J是孩子Z感兴趣的环节了——识字游戏。这部分既是对字或词的复习,又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孩子在游戏中把字或词重温一遍,同时可以调动小手画一画、贴一贴、连连线。
5.Z后,我们建议家长再翻回课文和孩子一起把诗歌、短文重读一遍。“又换了个地方”也许认识或者又不认识了,都没有关系,记忆的秘诀在于重复,反复几次之后,D孩子可以自己读出词和句子,将体会到学习的成J感,进而促进更积J的学习。
D一册
D1 课 我的家
D2 课 去公园
D3 课 下雨天
D4 课 春风
D5 课 小马找妈妈
D6 课 过家家
D7 课 草娃娃
D8 课 好朋友
D9 课 一去二三里
D二册
D1 课 一起玩
D2 课 青蛙
D3 课 故乡
D4 课 很黑很黑
D5 课 小鱼游
D6 课 宝宝画画
D7 课 盖新房
D8 课 小宝宝
D9 课 海边
D10 课 儿歌
D11 课 下雪了
D12 课 猜谜语
D三册
D1 课 纸飞机
D2 课 儿歌
D3 课 黑熊过桥
D4 课 比一比
D5 课 鸭妈妈的房子
D6 课 有趣的汉字
D7 课 拔萝卜
D8 课 排D几位
D9 课 猴子和狗熊
D10 课 你知道吗
D11 课 把秋天带回家
D12 课 开学了
D四册
D1 课 老鼠嫁女儿
D2 课 朵朵等下雪
D3 课 小兔子不见了
D4 课 蒲公英
D5 课 松鼠的尾巴
D6 课 忘了说“我爱你”
D7 课 彩虹
D8 课 小熊过生日
D9 课 你的骨头
D10 课 云
D11 课 爷爷喜欢修机器
D12 课 奇妙的水
这套书的整体装帧质量也值得特别称赞,这对于学前儿童读物来说,是保证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纸张厚实,即便是孩子经常性地用小手抠、甚至偶尔不小心洒上一点水,书本的边角和内页也不会轻易出现卷曲或破损的迹象。锁线装订也做得非常扎实,即便是被孩子拉扯得比较厉害,内页也不会轻易脱落,这让我对它的耐用性很有信心。毕竟,学龄前儿童对书本的“爱护”程度是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用“探索”的方式来对待物品,所以结实耐用是刚需。此外,油墨的选择似乎也很环保,闻起来没有任何刺鼻的化学气味,这对敏感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是极大的加分项。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在“内容设计”与“物理载体”上都做到了高度统一的优质产品,看得出来,出版方对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提供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而是一套能够经受住孩子们“严酷考验”的阅读伙伴。
评分这本书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方面,表现出了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度。它不仅仅是关于“识字”的工具书,更像是一套“阅读礼仪”的启蒙手册。我发现它在每一章的结尾,都会设置一些非常简短的提问或者小小的互动环节,这些互动不是直接考察记忆力,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你觉得小兔子接下来会做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图画里的哪个颜色?”这种设计,将阅读从一个单向的接收信息过程,转变成了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我的孩子在读完一个故事后,不再是合上书就完事了,而是会抱着书本跑到我面前,兴致勃勃地复述他想象中的后续情节,甚至会尝试模仿书里角色的语气。这种主动的“再创造”行为,正是深度阅读的萌芽。它成功地将“读书”这件看似严肃的事情,转化成了一种充满乐趣和探索欲的家庭日常活动,让阅读成为了孩子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出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色彩搭配明亮又不失活泼,很符合学前儿童的审美。我给孩子买来后,他几乎每天都主动要求翻看。里面的插图简直是功臣,每一页的图画都栩栩如生,细节丰富,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看得出来设计团队在图画的精细度上花了不少心思。不仅仅是图画漂亮,更重要的是,这些图画似乎都有巧妙的布局,能引导孩子的视线自然地流向文字区域。我发现,孩子在看图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开始在“阅读”故事了,他会指着图上的小动物或者场景自言自语,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对文字的好奇心。我们家那个小家伙,以前对书本总是提不起兴趣,但这套书让他爱不释手,每次讲完故事还会要求我再讲一遍。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这种从视觉到认知的过渡是设计得非常成功的,它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愉快的视觉体验,为日后的正式阅读打下了一个坚实而有趣的基础。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某些关键角色的表情变化,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孩子能够轻易捕捉到情绪的波动。
评分从内容编排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难度梯度设置得极其科学合理,完全不像有些早教材料那样,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词汇和晦涩的句子。我对比了第一册和第四册的文本复杂度,那种循序渐进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开始的句子结构简单到几乎是白话,多是主谓宾的直接陈述,重复率也较高,这对于巩固高频基础词汇非常有帮助。随着册数的递进,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并列句和转折关系,开始引入一些描述性的形容词,但这些新元素总是被巧妙地放置在已经非常熟悉的语境中,让孩子在“旧知识的安全区”内学习“新知识的边缘”。这种设计避免了“知识的跳跃性打击”,让学习过程感觉像是在攀爬一个螺旋上升的楼梯,而不是爬一座垂直的峭壁。我们家孩子现在已经能自己尝试朗读后面的章节了,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对于新词汇的接受度比以前高了很多,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学习模式,每次都有似曾相识的舒适感作为支撑。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文字的孩子,它的字体选择和字号控制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我仔细观察了每一页的布局,你会发现文字行距留得非常充分,没有那种拥挤感,这对于正在建立视觉追踪能力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它似乎很聪明地控制了每页的文字量,绝不贪多,总是恰到好处地停在一个孩子注意力峰值即将回落的时刻。这种“短促而有力”的阅读节奏,极大地降低了早期阅读的挫败感。我记得有一次,我让他自己试着去“读”,虽然他认不出多少字,但他能顺畅地跟上节奏,因为图文的对应关系非常明确。很多早教读物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要么图文分离,要么文字量过大,让人望而生畏。但这一套,它就像一个耐心的向导,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每一步都让你觉得“我可以”,这种心理暗示对建立阅读自信心是无可替代的。如果说阅读是一场马拉松,那么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最平坦、最舒适的起跑坡道,让每一个小选手都能充满信心地迈出第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