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焊(第2版)

电阻焊(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洪延著 著
图书标签:
  • 电阻焊
  • 焊接技术
  • 材料科学
  • 制造工程
  • 金属连接
  • 工业应用
  • 第二版
  • 焊接工艺
  • 电气工程
  • 机械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2339
商品编码:25569587823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作  者:张洪延 著 定  价:150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1日 页  数:364 装  帧:精装 ISBN:9787030502339 第1章焊接冶金
1.1电阻焊的凝固过程
1.2金属的冶金特性
1.2.1钢
1.2.2铝合金
1.2.3镁合金
1.2.4铜合金
1.3焊件的脆化
1.3.1液态金属的脆化
1.3.2氢脆
1.3.3金属间化合物导致的脆裂
1.4裂化
1.4.1凝固裂化
1.4.2熔融裂化
1.4.3腐蚀裂化
参考文献
第2章焊接中的电、热过程
2.1电阻焊的电学特性
2.1.1体电阻
2.1.2接触电阻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焊接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汽车制造工程师,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高校机械、汽车、制造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本书将电阻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它涵盖了电阻焊的所有相关领域,包括冶金,电阻热的产生与传导,焊接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焊接设备的影响等。它系统地阐述了各种物理过程对焊接过程和焊接质量的影响。在焊接过程的监测与控制、焊接质量的检测与控制,焊接缺陷如飞溅和裂纹的形成机理与控制,焊机和电源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本书还讨论了数值模拟和实验设计在电阻焊研究中的应用。 张洪延 著 张洪延,美国托莱多大学机械、工程与制造系终身教授。1984年于吉林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物理),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机械冶金)。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任助理研究教授。在20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专著、专业手册的章节和行业标准等。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的连接。在众多的学术机构中任职,如美国《焊接》主审、美国焊接学会会士(Fellow,American Welding Society)。
精益制造的基石:表面贴装技术详解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电子制造领域,对高密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电子产品的需求从未停止。为了满足这一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先进的制造技术不断涌现,而表面贴装技术(SMT)无疑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驱动力之一。本书深入剖析了SMT的各个方面,从基础原理到前沿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理解,帮助工程师、技术人员、学生以及任何对电子制造感兴趣的人士,掌握这项关键技术,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驱动产业创新。 第一章 SMT技术概述:现代电子制造的脉搏 本章将为您勾勒出SMT技术的全景图。我们将从SMT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相对于传统通孔插装技术(THT)的优势入手,阐述SMT如何彻底改变了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模式。您将了解到SMT的核心理念——将元器件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PCB)的表面,而非通过钻孔穿过板体。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PCB的布线密度,缩短了信号传输路径,降低了电磁干扰,更重要的是,为实现电子产品的微型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将探讨SMT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从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到医疗器械和航空航天,无不体现着SMT技术的核心地位。此外,本章还将对SMT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进行初步介绍,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 SMT元器件:微型化世界的构建者 SMT技术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型化元器件的发展。本章将聚焦于构成SMT电子产品“乐高积木”的各种元器件。您将详细了解不同类型的SMT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IC)等。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们的封装形式,如0402、0201、01005等无引脚或短引脚的封装,以及BGA(球栅阵列)、QFN(无引脚扁平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对于每种元器件,我们将分析其在SMT工艺中的特殊性,例如元器件的尺寸、焊端形状、材料特性如何影响贴装和焊接过程。此外,本章还将介绍SMT元器件的选型原则,包括性能指标、可靠性、成本以及与PCB设计匹配度等关键考量因素,帮助读者做出最适合自身产品的元器件选择。 第三章 SMT工艺流程:从电路板到成品的神奇蜕变 SMT工艺流程是SMT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本技术的关键执行环节。本章将对SMT生产线的标准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解和阐述。我们将从PCB的准备开始,包括PCB的清洗、表面处理等步骤,然后深入到锡膏印刷——SMT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详细解析锡膏的成分、印刷方式(如模板印刷)、印刷质量的检测与控制。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SMT贴装过程,包括贴片机的类型、工作原理、贴装精度、送料方式以及元器件的拾取与放置。随后,我们将详细讲解回流焊接,这是SMT工艺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我们将探讨回流焊的原理、不同类型的回流焊炉(如对流、红外、蒸汽),以及回流焊温度曲线的设置与优化,以保证焊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最后,我们将介绍SMT生产线上的检测与返修环节,包括AOI(自动光学检测)、ICT(在线测试)、X-Ray检测等,以及对焊接缺陷的识别与修复方法。 第四章 SMT设备详解:精密制造的利器 SMT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高度依赖于其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本章将深入探究SMT生产线上各种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操作要点。我们将详细介绍高精度的贴片机(SMT Pick-and-Place Machine),包括其工作流程、伺服系统、视觉系统、吸嘴设计等,以及如何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贴片机型号。对于锡膏印刷设备(Stencil Printer),我们将分析其模板精度、刮刀压力、印刷速度等参数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在回流焊接设备(Reflow Soldering Machine)方面,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加热方式的优劣,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曲线来优化焊接结果。此外,本章还将介绍SMT生产线上其他重要的辅助设备,如PCB搬运设备、清洗设备、检测设备(AOI、ICT、X-Ray等)以及返修设备,帮助读者全面了解SMT生产线的构成和运作。 第五章 SMT焊膏与焊剂:连接的魔法师 焊膏是SMT工艺中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本章将深入探讨SMT焊膏的组成、特性、类型以及应用。我们将详细介绍焊膏的金属粉末、助焊剂、溶剂和增稠剂等成分,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您将了解不同类型的焊膏,如免清洗型、水溶型,以及适用于无铅焊接的焊膏。本章还将重点关注焊剂的功能,它在去除氧化物、降低表面张力、促进焊料流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分析不同焊剂的活性、残留物特性及其对后续清洗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焊膏的储存、处理和印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最佳的焊接效果。 第六章 SMT焊接缺陷与质量控制:精益求精的追求 焊接是SMT工艺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关口,焊接缺陷的出现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本章将系统地分析SMT焊接中常见的缺陷类型,包括虚焊、桥接、焊球、焊膏不足、元器件移位等。对于每种缺陷,我们将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本章还将重点介绍SMT生产线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方法、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如AOI、ICT、X-Ray)来及时发现和定位缺陷。我们还将讨论焊接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持续改进来不断提升SMT生产的整体质量水平,实现精益制造的目标。 第七章 SMT的未来发展趋势:创新与超越 SMT技术并非一成不变,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本章将展望SMT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探讨微型化和高密度封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SIP(系统级封装)和3D封装的应用。您将了解到更加智能化的SMT生产线,包括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SMT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此外,本章还将关注新材料在SMT中的应用,如导电胶、纳米焊料等,以及它们如何为SMT技术带来新的可能性。我们还将探讨SMT技术在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详实的论据和丰富的实例,带领读者走进SMT技术的世界。无论您是希望系统学习SMT基础知识的学生,还是寻求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行业资深人士,亦或是对电子制造技术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本书都将成为您不可或缺的参考指南。通过深入理解SMT的每一个环节,您将能够更好地把握电子制造的脉搏,为您的职业生涯和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它“第2版”这个标签。我知道,一个领域的知识在不断更新,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一本优秀的专业书籍,能够及时地进行修订和再版,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和生命力。第一版我虽然没有读过,但从书名就能推测出它在电阻焊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声誉。我非常好奇,与第一版相比,这一版的更新和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涵盖了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或者是在工艺优化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动态,帮助我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有关于自动化焊接、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讨论,这无疑是未来焊接技术的发展方向。

评分

作为一个在焊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见过不少技术书籍,有些内容写得云里雾里,读起来费劲,有些则过于浅显,缺乏深度。所以,当拿到这本《电阻焊(第2版)》时,我带着一丝审慎的态度开始翻阅。从我初步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作者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但同时又用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述。我喜欢它那种严谨的逻辑结构,以及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尤其是一些参数的推导过程,写得相当到位。我个人比较看重书中的案例分析,不知道这本新版是否增加了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能够帮助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想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具体技术难题。我的岗位需要经常接触一些关于精密焊接的工艺,而我感觉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设定和优化,总是凭经验来,效果并不稳定。我听说这本书在行业内评价很高,涵盖的内容很全面,所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但看到目录里面那些详细的章节划分,比如“焊接电源特性分析”、“电极材料选择与应用”、“焊接变形与控制”等等,就觉得这本书很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宝藏”。我尤其关注关于“焊接变形与控制”的部分,如果书中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对我来说价值就太大了。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帮我突破瓶颈。

评分

我是一个对技术原理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看起来简单却又蕴含着深刻学问的工艺时。电阻焊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工艺,它的基础原理好像不难,但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的焊接,背后涉及的知识点却非常多。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阻焊过程中能量的传递、材料的熔化与凝固、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我关注书中是否对不同类型的电阻焊(比如点焊、缝焊、凸焊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另外,对于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这本书是否有系统性的讲解,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满足我这种“刨根问底”式的求知欲,让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只是匆匆翻了翻,但就从它的装帧和排版来看,就已经让我对它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纸张的厚度适中,摸上去有一种高级的质感,印刷清晰,文字大小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绘制得非常精美,逻辑清晰,色彩搭配也很舒服,即使是对于我这样初涉这个领域的人来说,也能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概念。封面的设计也很有力量感,简洁却不失专业,一看就知道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专业书籍。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理论讲解的部分,不知道是否能像图示一样直观易懂。总而言之,仅仅从外观上,这本书就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第一印象,我迫不及待地想沉下心来,好好地消化它里面的知识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