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适合企业、科研院所等从事电容器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商品名称: | 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制备及应用 |
营销书名: | 通过大量图表,阐述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特点、制备方法、应用发展 |
作者: | 魏颖 主编 张光菊、郎笑石 副主编 |
定价: | 68.00 |
ISBN: | 978-7-122-31157-3 |
关键字: |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解质;电解质 |
重量: | 328克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 |
出版时间: | 2018年03月 | 版次: | 1 |
页码: | 203 | 印次: | 1 |
超级电容器又称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是传统静电电容器的1000-10000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性能优异的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在众多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制备及应用取材丰富,在介绍传统电容器材料的同时,注意吸收当今电容器领域的先进技术,运用大量图表对电极材料、电解质的种类、特点、制备方法和发展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和反映。
电极和电解质是超级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性质直接影响超级电容器的各方面性能。本书在介绍超级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对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种类、特点、制备方法和发展应用等进行阐述。电极材料涉及碳基电极材料、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电解质包括水系电解液、有机电解液、离子液体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等。全书取材丰富,在介绍传统电容器材料的同时,注意吸收当今电容器领域的新成就,运用大量图表对这些材料进行较为全面的概述和反映。
本书适合企业、科研院所等从事电容器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第1章超级电容器简介001
1.1电容器的历史发展001
1.2超级电容器的定义及特性002
1.2.1超级电容器定义002
1.2.2超级电容器特性002
1.3超级电容器的组成003
1.3.1电极材料003
1.3.2电解液004
1.4电容器的分类007
1.5应用008
1.5.1电子行业008
1.5.2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008
1.5.3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辅助电源009
1.5.4军事、航空航天009
参考文献009
第2章碳基电极材料011
2.1活性炭011
2.1.1活性炭的结构012
2.1.2活性炭的性能特点013
2.1.3活性炭的制备013
2.1.4活性炭改性017
2.1.5活性炭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019
2.2活性炭纤维023
2.2.1活性炭纤维的结构023
2.2.2活性炭纤维的性能及特点024
2.2.3活性炭纤维的制备025
2.2.4活性炭纤维的功能化026
2.2.5活性炭纤维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028
2.3碳气凝胶029
2.3.1碳气凝胶的结构029
2.3.2碳气凝胶的性能030
2.3.3碳气凝胶的制备031
2.3.4碳气凝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033
2.4碳纳米管035
2.4.1碳纳米管的结构035
2.4.2碳纳米管的性能036
2.4.3碳纳米管的制备038
2.4.4碳纳米管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040
2.5石墨烯042
2.5.1石墨烯的结构042
2.5.2石墨烯的种类及定义043
2.5.3石墨烯的性质044
2.5.4石墨烯的制备045
2.5.5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049
参考文献054
第3章金属氧化物062
3.1贵金属氧化物062
3.1.1晶态氧化钌电极材料和无定形水合氧化钌电极材料063
3.1.2二氧化钌/碳复合电极材料063
3.1.3二氧化钌/导电聚合物复合电极材料064
3.1.4二氧化钌/其他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064
3.2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065
3.2.1氧化镍065
3.2.2氧化钴和氢氧化钴066
3.2.3氧化锰067
3.2.4氧化铁068
3.3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069
3.3.1不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069
3.3.2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070
参考文献072
第4章导电聚合物075
4.1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075
4.2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储能机理076
4.3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种类078
4.3.1复合型导电聚合物078
4.3.2结构型导电聚合物079
4.4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083
4.4.1化学合成法083
4.4.2电化学合成法084
4.4.3光化学法084
4.4.4复分解法085
4.4.5浓缩乳液法085
4.4.6等离子体聚合法085
4.5导电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085
参考文献087
第5章水系电解液091
5.1酸性水系电解液094
5.1.1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094
5.1.2赝电容电容器095
5.1.3混合型电容器095
5.2碱性水系电解液097
5.2.1双电层电容器097
5.2.2赝电容电容器097
5.2.3混合型电容器099
5.3中性水系电解液099
5.3.1双电层超级电容器100
5.3.2赝电容电容器101
5.3.3混合型电解质103
5.4水系电解液的添加剂106
5.4.1氧化还原添加剂——液体电解质106
5.4.2氧化还原活性液体电解质111
参考文献113
第6章有机电解液119
6.1双电层超级电容器有机电解液122
6.1.1电解质盐124
6.1.2有机溶剂132
6.1.3添加剂142
6.2赝电容超级电容器有机电解液143
6.3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有机电解液144
参考文献145
第7章离子液体电解质(液)151
7.1纯离子液体电解质155
7.1.1非质子型离子液体155
7.1.2质子型离子液体157
7.1.3功能化离子液体158
7.2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电解质163
7.2.1离子液体与离子液体的混合163
7.2.2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混合电解液165
7.2.3离子液体与离子盐混合电解液166
参考文献175
第8章固态电解质179
8.1无机固态电解质181
8.2固态聚合物电解质183
8.2.1聚环氧乙烷(PEO)183
8.2.2聚丙烯腈(PAN)184
8.2.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84
8.2.4聚偏氟乙烯(PVDF)185
8.2.5聚离子液体185
8.3凝胶电解质190
8.4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196
8.4.1添加无机材料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196
8.4.2添加增塑剂型复合聚合物电解质197
8.4.3聚合型复合聚合物电解质198
参考文献198
魏颖,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数个项目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7项。
这本书的标题引人入胜,尤其对于我这样对新能源储存技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我一直对超级电容器的潜力感到兴奋,特别是它们在快速充电和长寿命方面的优势,这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市面上关于超级电容器的书籍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充斥着晦涩的公式和理论,要么过于浅显,只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深入了解其核心技术。我特别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清晰阐述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例如电极材料和电解质,它们的种类繁多,各自的优势劣势在哪里,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有效地制备这些高性能材料的图书。我对诸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聚合物等新型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非常感兴趣。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包括水系、有机系和离子液体电解质,在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工作电压窗口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与电极材料协同工作,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为我未来的研究或学习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能量存储领域有初步了解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超级电容器核心技术的参考资料。我的工作涉及到对不同能量存储方案的评估和选择,而超级电容器因其独特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平衡,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要真正掌握这一技术,就必须对其关键组成部分——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有深刻的认识。我渴望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如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以及新兴的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和MXene),它们在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特性如何直接影响超级电容器的电容和循环寿命。同样重要的是,我对各种电解质的特性,包括其离子导电性、电化学窗口、工作温度范围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有深入的探索需求。特别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材料的制备方法,从实验室的小规模合成到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其中涉及的工艺流程、关键参数控制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都将是我重点关注的内容。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对这些制备技术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比较,并给出相关的优化策略,那将对我未来的技术选型和方案设计提供巨大的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对能源技术进步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介绍超级电容器关键技术细节的图书。我理解超级电容器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充放电和长寿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设计。我非常渴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电极材料,例如各种碳材料(活性炭、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以及导电聚合物,它们在储能机制、比表面积、孔隙度以及电子导电性等方面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清晰地学习到这些材料是如何被制备出来的,包括具体的实验步骤、反应条件以及可能的优化方向,这对于我未来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至关重要。同样,我对电解质的种类和特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包括水系电解质、有机电解质、离子液体电解质以及固态电解质,了解它们各自的工作电压范围、离子导电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它们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这些知识的全面梳理,并包含一些典型的制备案例和性能测试结果,那将极大地帮助我建立对超级电容器核心材料的全面认识,并为我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对超级电容器作为下一代能量存储技术充满期待,并希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实现。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电动交通和智能电网领域,高效、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我一直关注超级电容器在提升功率输出、缩短充电时间以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方面的巨大潜力。因此,对于构成超级电容器核心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我有着非常迫切的学习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全面介绍当前主流的电极材料,包括它们的微观结构、表面特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制备技术来优化其性能,例如如何提高比表面积、增强导电性以及稳定循环性能。同时,我也对不同种类的电解质,如固态电解质、凝胶电解质以及新型离子液体电解质,其离子传输机制、电化学稳定性以及它们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界面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相信,对这些关键材料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其制备方法的研究,是推动超级电容器技术进步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这些材料制备过程的详细指导,包括关键的反应条件、后处理工艺以及性能表征方法,那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其科学基础,并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清晰的指引。
评分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一直对构成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基石——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调控着迷。我知道,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导电性以及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我尤其想深入了解如何通过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例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模板法以及电化学沉积等,来精确控制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纳米形貌,从而优化其电化学性能。我对不同种类的碳材料(如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如RuO2、MnO2、NiO)以及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聚吡咯)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应的性能表现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对于电解质,我想了解各种有机电解液、水系电解液以及固态电解质的优缺点,特别是如何通过改进电解质配方来提高其离子电导率、拓宽电化学窗口并增强安全性。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这些材料制备过程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性能评价的详细介绍,并能对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那将对我深入理解超级电容器的材料科学基础,并探索新的高性能材料设计策略提供极其宝贵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