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软件基础入门与应用实例两大部分,全书共计17章节。1~11章节为软件基础入门,其内容以热仿真工作流程、建立模型、网格划分、求解计算、结果处理、优化设计和仿真模型校核为主。12~17章节为软件应用实例部分,其内容主要由BGA封装芯片、户外通信机柜、数据中心、智能手机、服务器六个应用实例组成。本书内容丰富、讲解详尽,在介绍FloTHERM软件的同时,也注重相关背景原理的阐述和软件实际应用的注意事项。其中软件基础内容多来自作者的多年积累和整理。仿真模型的校准作为热仿真分析的重中之重,本书中也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应用实例内容涵盖软件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于软件使用者而言,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李波 编著 李波,同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士、上海理工大学工程热物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设备冷却技术;曾就职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明导(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为热领(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电子设备热设计技术主管,负责电子设备热设计、热仿真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培训等相关工作;编著出版《FloTHERM软件基础与应用实例》《FloEFD流动与传热仿真入门及案例分析》和《笑谈热设计》三本著作。对于已经具备一定CFD基础,但希望将FloTHERM应用到更复杂仿真场景的读者而言,这本书在高级应用方面的篇幅略显单薄。书中对于参数化建模、优化设计、以及与其他工程软件(如CAD、PCB设计软件)的集成应用方面,仅仅是点到为止,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Floimerh进行自动化仿真流程构建、如何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多参数优化,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大型复杂模型的网格质量和收敛性问题。书中关于后处理工具的介绍也较为基础,对于高级后处理技术,例如定制化报告生成、多结果对比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的高级技巧,则鲜有提及。
评分初拿到这本《FloTHERM软件基础与应用实例(第2版)》,我原本满怀期待能深入了解这款热仿真软件的精髓,尤其是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技巧。然而,翻阅之下,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上,似乎未能完全满足我的预期。书中对FloTHERM软件核心算法的阐述,虽然触及了部分概念,但对于底层数学模型的推导和物理原理的深入剖析略显不足。例如,在提及湍流模型时,书中更多的是介绍模型的名称和应用场景,而非对其数学方程、适用条件以及与不同流动特性之间关系的细致讲解。这使得我无法真正理解为何在特定情况下选择某个湍流模型更为合适,也限制了我对仿真结果进行更深层次的验证和解释。
评分总体而言,这本书在介绍FloTHERM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常用功能方面,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入门的框架。然而,从一本“基础与应用实例”的书籍来说,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似乎未能充分覆盖到读者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所面临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需求。尤其是在如何将软件功能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指导仿真实践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希望未来版本能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更多高阶应用案例,并分享更多解决复杂工程热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关键操作步骤的解释,虽然清晰,但在细节上仍有改进空间。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软件的“隐藏”功能或者是不常用的高级设置时,书中并没有给出充分的指引。例如,在进行瞬态仿真时,如何有效地选择时间步长、如何处理仿真中断后的续算,以及如何针对性的进行模型验证和校准(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这些内容书中就没有深入探讨。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最佳实践”的建议,帮助我们避免在仿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陷阱,并提升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编排,对我这样一个希望快速上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读者来说,存在一些挑战。虽然书中提供了多个应用实例,但这些实例的选取,似乎更侧重于展示软件的某些特定功能,而较少涉及一些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更为普遍且棘手的问题,比如大规模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复杂流道的压力损失计算,亦或是涉及多物理场耦合(如电热、结构应力等)的仿真分析。我期望书中能够包含更多贴近实际工业生产需求的案例,比如针对服务器机箱整体气流组织优化、移动通信基站户外设备散热解决方案、以及汽车电子模块的热管理等,并详细剖析这些案例的建模思路、网格划分策略、边界条件设定以及结果后处理的关键要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