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
定價:35.00元
作者:李亞平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年3月
頁碼:279
裝幀:平裝
開本:32
ISBN:9787201090559
《帝國政界往事》全新修訂典藏版重磅來襲!政史愛好者必讀bibei!
《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一部changxiao十年口碑奇好的宋史經典!
翻開本書,讓您一口氣讀懂大宋三百年高層瘋狂權鬥的隱秘細節!
根據本書錄製的565集《李亞平說宋朝》正在央視熱播!
寫曆史的人很多,這樣寫曆史的人很少!萬韆讀者口碑熱傳:“比小說還好讀的曆史,比影視還好看的畫捲。”
《潛規則》作者吳思強烈推薦——“李亞平娓娓道來,領著我們經曆過去的大事件,和那些大名鼎鼎的古人共同活瞭一遭!”並撰雄文《嶽飛之死與暴力均衡》收錄本書中!
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負責人、88歲zhuming曆史學傢戴逸教授:“一般在電視上講曆史的人,講得不一定準確,真假難辨。李亞平就很準確,講齣瞭曆史的真相,而且輕鬆有趣。我就通過吳思約他吃飯,當麵錶達我的欣賞。”
李亞平善於把濃厚的現實情懷和曆史敘述結閤起來打動讀者,以古鑒今的手法收放自如,讀來平易近人,餘味醇厚。
——新京報
李亞平運筆如揮毫潑墨,全然不受編年史料限製,縱橫開闔,而結構分明、綫索清晰,留白之處令人浮想聯翩;於曆史關鍵處又如工筆白描,細細勾勒,躍然紙上。閱讀當中常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或有激憤莫名之痛。
——新聞晨報
引子/001
diyi章 好漢趙匡胤的“臥榻”情結/003
第二章 都是王安石惹的禍?/042
第三章 宋徽宗的浪漫生活/081
第四章 童貫,閹割過的王爺不孤獨/128
第五章 解讀趙構:騎泥馬渡江的皇帝/163
第六章 嶽飛必須死/205
尾聲/264
附錄:嶽飛之死與暴力均衡(吳思:讀《帝國政界往事》有感)/267
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行將結束時,王安石的名字,曾經一度突然以極高的頻率齣現在各類傳媒之上,使即便完全不知道熙寜變法為何物、與宋朝曆史研究絲毫不搭界的普通中國人,也知道世界無産階級的導師列寜曾經教導說:王安石是中國11世紀的改革傢。當時,正值中國開展“批林批孔”運動,王安石作為法傢的傑齣代錶和孔夫子的對立麵而備受贊揚與推崇。,我們知道這不是事實。
事實上,王安石曾經被看作孔孟之道的傑齣繼承人,在一個特定時期裏,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但是,甚至王安石還坐在大宋帝國宰相的位置上時,對他的猛烈批評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更有後世一些極端的批評者認定,正是王安石推行的變法運動,導緻瞭大宋帝國的衰退,從而招緻靖康之恥。因此,王安石對這場災禍需要負主要責任,甚至和童貫一樣,萬死不足以蔽其辜。比如,明宣宗硃瞻基曆來被史傢認為是明代諸帝中很不錯的一位皇帝,這位宣德皇帝就堅持此種觀點。
在王安石身後的世代裏,類似的聲音不絕如縷。
相當多的人認為,假如不是由於他卓越的文學成就和清廉的人品操守在,的確令人很難想象“王安石”這三個字該如何麵對所謂史筆如刀。,翻開官方修訂的正史《宋史》,我們會赫然發現:王安石變法的zui重要支持者、參與者、助手、學生和繼承人,幾乎全部被歹入奸臣的行列,隻有這一位高舉變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無恙。這本身就是特彆富有戲劇性、特彆耐人尋味的一個現象。
……
《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是changxiao書《帝國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作者李亞平經典代錶作!寫曆史的人很多,這樣寫曆史的人很少!
2004年夏天,一部名為《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的曆史作品突然問世,因其從人性角度和史料細節中,發現曆史的鮮活與真實麵目,一時洛陽紙貴,海內風行。作者李亞平也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門作傢,被譽為“黃仁宇之後zui會講曆史的人文學者”。
此後,備受好評的《帝國政界往事》係列之“大明王朝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相繼推齣,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是從“人”的視角詮釋帝王將相,通過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讀曆史巨變與政治迷局,用輕鬆有趣的dute方式講齣瞭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開朗又難以釋懷
2015年夏天,《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推齣全新修訂典藏版,除經典名篇“嶽飛必須死”,趙匡胤黃袍加身的臥榻情結,司馬光王安石的瘋狂權鬥,宋徽宗浪漫之下的窮奢荒淫,靖康之恥背後的屈辱與無奈等大宋往事都在本書中完整呈現。2015年,根據本書錄製的565集大型曆史節目《李亞平說宋朝》央視熱播,在億萬觀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翻開本書,讓您一口氣讀懂大宋三百年高層瘋狂權鬥的隱秘細節!
李亞平,1957年生於山東萊陽。zhuming曆史學者,擅長從人性角度和史料細節剖析曆史的鮮活與真實,讓讀者窺見曆史的本來麵目。其經典代錶作《帝國政界往事》係列自2004年問世以來,憑藉讀者口碑相傳持續熱賣,十餘年來changxiao不衰,備受各界好評!
《潛規則》作者吳思在讀過《帝國政界往事》係列後盛贊——“李亞平娓娓道來,領著我們經曆過去的大事件,和那些大名鼎鼎的古人共同活瞭一遭,感應到古人的心跳!”
《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本書,從名字上就傳遞齣一種厚重感和史料性。1127年,對於中國曆史來說,是一個承載著巨大悲劇和深刻反思的年份,它標誌著北宋王朝的終結,以及中國曆史進入一個更為動蕩的時期。我一直對這段曆史充滿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緣由和影響。李亞平先生的這部作品,以“實錄”為名,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夠以一種客觀、詳盡的方式,為我們呈現那段時期的真實麵貌。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對1127年發生的重大事件的細緻梳理,不僅僅是錶麵上的戰爭和政治變動,更希望能夠挖掘齣隱藏在事件背後的復雜原因,例如朝堂上的權力鬥爭,文臣武將的相互傾軋,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對國傢命運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掙紮與無奈,看到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堅韌。
評分當我在書架上看到《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時,內心立刻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索欲。1127年,這個數字在我腦海中立刻與“靖康之恥”聯係起來,那是宋朝曆史上最為黑暗和屈辱的一頁,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節點。我一直對這段曆史充滿好奇,想深入瞭解造成如此悲劇的原因,以及在那段動蕩的日子裏,社會是如何運作的。李亞平先生的書名,給人一種沉甸甸的、真實的感受,仿佛一本珍貴的史料原件。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極為詳實和全麵的方式,為我展現1127年那個特殊的年份。它是否會細緻地描述當時的政治格局,描繪齣那些身處權力漩渦中的人物,他們的性格、他們的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如何一步步將國傢推嚮深淵?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事件,更能通過生動的筆觸,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悲傷、無奈與抗爭。一個好的曆史作品,應該能讓讀者産生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親曆其境,去感受曆史的脈搏。
評分《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本書,我一直想找時間好好翻翻,因為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那段曆史的特殊情結。1127年,這個數字在我腦海裏迴蕩,那是一個充滿變數和動蕩的年份,象徵著一個時代的巨大轉摺。我總覺得,曆史的洪流並非總是波瀾壯闊的史詩,更多時候,它是由無數微小卻關鍵的節點匯聚而成,而1127年,無疑就是宋朝命運綫上一個極其沉重而深刻的“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親身去感受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去理解那些在曆史教科書中被簡略帶過的事件背後,湧動的究竟是怎樣的人性洪流,又是怎樣的傢國情懷。李亞平先生的書,名字就帶有一種厚重感,仿佛一本塵封的古籍,訴說著過往的真實與滄桑。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鮮活的麵孔,聽到那些被遺忘的聲音,體會到在那一年,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如何被時代的巨變所裹挾,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與絕望。這段曆史,不應僅僅是冷冰冰的年代和事件,它應該有溫度,有血肉,有呼吸。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在那段黑暗的歲月裏,希望是如何艱難地萌芽,又在怎樣的絕境中綻放。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種對過往的追思與對未來的啓示,在閱讀中,我希望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那個在中國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年份。1127年,是北宋王朝走嚮滅亡的關鍵節點,是無數悲歡離閤的上演之時,也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一個深刻的傷痛。我對這段曆史始終懷有濃厚的興趣,總想探究其背後錯綜復雜的原因,以及它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李亞平先生的這部作品,以“實錄”為名,似乎預示著它將以一種嚴謹、客觀的態度,為讀者呈現那段曆史的真實麵貌。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對1127年前後政治格局、軍事衝突、社會生活等方麵的細緻描繪。它是否會深入剖析那些導緻北宋滅亡的內外部因素,例如朝廷的腐敗、軍事力量的衰弱,以及與金國的復雜關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無奈與抗爭,並在閱讀中獲得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個書名,就讓我覺得異常的肅穆和莊重。1127年,對於大宋王朝而言,無疑是刻骨銘心的一年,是輝煌走嚮衰落的轉摺點,是無數悲歡離閤上演的舞颱。我一直以來都對這段充滿爭議的曆史時期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關於朝堂上的暗流湧動,民間疾苦的記載。李亞平先生的這部作品,聽起來就像是一份詳實的史料匯編,我希望它能夠以一種客觀、嚴謹的態度,為我們還原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梳理齣導緻1127年巨變的種種因素,不僅僅是外敵入侵,更重要的是內部的腐朽與裂痕。我想知道,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政治鬥爭是如何愈演愈烈,君臣之間的信任是如何蕩然無存,而整個國傢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深淵。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被曆史長河衝刷得模糊不清的細節,看到那些在宏大敘事中被忽略的個體命運。它不應該隻是一部冷冰冰的史書,更應該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掙紮、如何選擇,如何在巨大的時代洪流中尋找生機。
評分當我看到《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本書時,內心深處關於那個時代的好奇心立刻被點燃瞭。1127年,這個數字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年份標記,它更是一個符號,承載著北宋王朝由盛轉衰的悲情,以及中華民族一段極為沉痛的曆史記憶。我一直對宋朝,特彆是其後期這段時期抱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想深入瞭解那個輝煌帝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嚮衰落的。李亞平先生的這部作品,書名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實錄”的嚴謹和厚重,讓我對其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極為細緻和全麵的方式,為我展現1127年那個關鍵的年份。它是否會深入剖析當時朝堂上的政治鬥爭,描繪齣那些身處權力中心的各色人物,以及他們如何一步步將國傢推嚮深淵?我更渴望的是,它不僅僅是事件的羅列,更能通過生動的筆觸,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悲傷、無奈與抗爭。
評分《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個書名,一聽就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心生敬畏。1127年,那是一個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年份,是宋朝由盛轉衰,由北嚮南遷徙的悲情開端。我對這段曆史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也深知其復雜性和重要性。李亞平先生的作品,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種“實錄”的承諾,這意味著它將可能以一種更為客觀、詳盡的姿態,為我們呈現那個時代的真相。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1127年前後,宋朝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麵的狀況。它是否會細緻地剖析導緻北宋滅亡的內外部原因,是如何從一個文化繁榮的盛世,一步步走嚮國破傢亡的境地?我希望在這本書中,不僅僅能讀到那些宏大的事件,更能看到其中蘊含的人性光輝與黑暗,瞭解到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起伏的普通人的命運。一個真正的曆史記錄,應該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曆史的溫度,理解曆史的選擇,並從中獲得深刻的思考。
評分這部《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1127年,這個數字對我來說,並非僅僅是一個冰冷的年代符號,它承載著一段極為悲壯而復雜的曆史篇章,是北宋王朝命運的轉摺點,也是無數中國人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痕。我一直以來都對宋朝,特彆是北宋末年的這段時期抱有極大的熱情,並試圖從中尋找答案,理解那個輝煌的王朝為何會走嚮衰落。李亞平先生以“實錄”二字冠名,這讓我相信,這部作品很可能是一次對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和呈現。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嚴謹的考據和生動的敘述,為我們描繪齣1127年的全景圖。它是否會深入剖析導緻“靖康之恥”的深層原因,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利,更包括政治上的腐敗、思想上的僵化以及社會結構的危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他們的選擇和命運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最終匯聚成曆史的洪流。
評分拿到《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本書,我腦海裏立刻湧現齣“靖康之恥”的畫麵,那是我對1127年最直接的聯想。這是一個充滿屈辱和悲傷的年份,標誌著北宋王朝的覆滅,對中國曆史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一直以來都對宋朝,尤其是其晚期的這段曆史非常感興趣,想深入瞭解導緻這一切的復雜原因。李亞平先生的這部作品,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權威性,仿佛是曆史的直接證言。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極為詳盡和客觀的視角,為我們還原1127年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它是否會細緻地描繪當時朝廷的政治混亂,君臣之間的矛盾,以及對外政策的失誤?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事件的堆砌,更能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和事件的深入分析,讓我理解在那樣的絕境下,人們是如何做齣選擇,又是如何承受命運的打擊。
評分拿到《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這本書,我腦海裏首先浮現的畫麵是古畫中描繪的宮廷場景,以及書捲上墨跡暈染的古樸質感。1127年,一個足以讓任何一位對中國曆史稍有瞭解的人心頭一緊的年份,它標誌著一段輝煌文明遭受重創的起點。我一直對宋朝,特彆是北宋末年的這段時期懷有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其文化藝術繁榮的贊賞,也有對其政治軍事脆弱的扼腕。李亞平先生的這部作品,書名本身就如同一個時間膠囊,承諾著將我們帶迴那個關鍵的瞬間。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深入探究那些塑造瞭1127年風雲變幻的復雜因素。它是否會細緻地描繪靖康之變的每一個細節,抑或是從更宏觀的視角,去剖析導緻這場災難的深層原因?我希望它不僅是事件的堆砌,更能挖掘齣隱藏在數字和文字背後的曆史邏輯,理解那些決策者們的考量,以及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反應。一個成功的曆史作品,應該能夠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息,聽到金戈鐵馬的喧囂,看到百姓的恐慌與無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讓曆史不再是遙遠的書本上的記載,而是鮮活的、可觸摸的過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