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合作二十年

图们江合作二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铁 著
图书标签:
  • 图们江
  • 合作
  • 东北亚
  • 区域经济
  • 跨境合作
  • 发展
  • 中国
  • 朝鲜
  • 俄罗斯
  • 韩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悦读时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3832
商品编码:262021465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图们江合作二十年

定价:98.00元

作者:李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838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记录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历史进程,系统总结了20年来图们江区域合作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了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大图们倡议(GTI)转变为独立的间国际组织后给图们江区域合作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及多边、双边合作的主要方向、领域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和理论研究价值。

目录


序 言【蒋正华】/001

总 论
图们江区域合作20年回顾与展望【李 铁】/003

高端论坛
加快图们江地区开发 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魏敏学】/021
组织开展前期战略研究与协调工作 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奠定基础【张景安】/025
深化中俄合作 推进图们江合作开发【朱佳木】/034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张安顺】/036

GTI记述
发展在望 经验可鉴【〔蒙〕卓赛罕·贡布】/047
大图们倡议对东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贡献【〔俄〕娜塔丽娅·亚契斯托娃】/050
构筑“后GTI”体制的意义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韩〕崔 勋】/059
大图们倡议合作情况及发展构想【王维娜】/072

部委聚焦
加强统筹协调 推动图们江合作不断走向深入【邹 勇】/085
打通互连互通节点 夯实区域合作基础【欧阳玉靖】/090
锲而不舍推进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赵永利 李锟先 王 伟 吴可亮】/095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专家组积极推动图们江区域开发【邱成利】/101

国别视野
大图们倡议与韩国之20年历程【〔韩〕林虎烈 金俊永】/109
大图们倡议:未来新角色与法律地位
  【〔俄〕巴维尔·卡多奇尼科夫 〔俄〕叶甫盖尼·古辛】/119
蒙古国积极参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
  【〔蒙〕恩科拜盖莉·巴亚巴苏 〔蒙〕图莫普鲁夫·杜拉姆巴扎】/132

区域行动
辽宁省:深化东北亚经贸合作开辟外向型发展新天地【毛 泽】/141
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合作开发进程与前景展望【李寅权 任 晶】/156
黑龙江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建设向北开放窗口【刘国会】/167
内蒙古:发挥在中蒙俄经济合作中的门户作用【杨臣华 宝 鲁 刘兴波】/179
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取得的成效与对策【陈云雾】/191
充分发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龙头带动作用【高玉龙】/201

学者建言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开创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局面【叶晓峰】/213
朝鲜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张慧智 金香丹】/221
图们江通海问题回顾与解读【刘曙光】/232

附件资料
一 图们江地区开发三个纲领性文件/245
二 中国历任党和人关注图们江地区开发与合作/252
三 大图们倡议(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历次间协商委员会部长级会议报告/254
四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组织体系沿革/288
五 大图们倡议各专业委员会工作纪事/290
六 大图们倡议中、韩、俄、蒙四国学术机构网络成员简介/298
七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20年大事记(1995~2015)/300
八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20年重要文件/329
九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专家组成员/331
十 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协调小组工作简况/332
十一 中国商务部(外经贸部)组织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历任负责人/338
十二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图们江分会简介/339
十三 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简介/341

后 记/343

作者介绍


李铁,男,现任吉林省人民参事、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图们江国际合作学会会长。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国际区域经贸合作实务”课程,吉林省参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图们江分会(吉林省图们江国际合作学会)会长。曾任舒兰市委书记、白城市副市长、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吉林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局长等职。现兼任《图们江合作》刊物主编。有近40年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工作经历,长于经济研究。其组织完成的“中蒙‘阿尔山-乔巴山’(两山)铁路通道建设研究”课题成果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成果咨询报告类一等奖。出版了《吉林沿边开放问题研究》专著,组织编撰了《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开放战略研究》《图们江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5)》《长吉图战略的“东进西连”发展战略研究》《新形势下中俄区域合作研究》等图们江国际合作系列丛书。
王维娜,大图们倡议秘书处主任。曾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经商处工作,负责与法国大型企业的合作、中国与经合组织关系和中法间经贸关系。完成欧洲经贸联盟、法国私有化发展、法国粮食储备等多项调研,参与编写《法国经济》一书,获得商务部驻外机构经贸调研二等奖;先后11年在商务部国际司任职,负责中比、中卢和中欧发展援助项目以及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和大图们倡议区域合作业务。2011年至今,在大图们倡议秘书处担任主任。
邱成利,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专家组执行副秘书长。经济学博士,多所高校教授、研究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国家科普政策、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研究,科技发展规划制订,科普宣传和管理工作。国家“十二五”科普发展规划和科技人才规划主要起草人。曾参加中组部第五批博士团赴贵州挂职锻炼,任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助理。

文摘


序言



历史的河流与文明的交汇:关于《图们江合作二十年》以外的世界 引言:在广阔的历史版图上重新定位 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同蜿蜒流淌的江河,时而激荡,时而平缓,总是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交织出复杂的经纬。当我们聚焦于特定区域如图们江流域的区域合作进程时,无疑是在审视一个特定历史节点上的区域互动样本。然而,历史的宏大叙事并非孤立存在。要真正理解任何一个区域性事件的意义,必须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全球背景、更深邃的历史脉络以及其他同样重要的文明交汇点进行参照和映照。 本书的意图,并非对图们江流域过去二十年合作成就的复述,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参照框架,探讨在同一时期——或者更宏观的历史长河中——其他关键性地理单元或国际关系领域所展现出的截然不同或互为影响的发展路径。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同样在地理、历史、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探究它们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处理内部矛盾、构建区域秩序,从而为理解区域合作的普遍规律与特殊性提供更丰富的维度。 第一部分:欧洲的整合与分裂:在一体化与民族主义的张力中前行 当我们考察区域合作时,欧洲的进程无疑是最具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典范。虽然图们江合作侧重于东北亚的经济与安全议点,但欧洲的演变则触及了主权让渡、共同货币、身份认同等更深层次的政治哲学议题。 1. 欧盟的“深度一体化”模型及其反思 二战后建立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其目标在于通过经济的融合彻底杜绝欧洲大陆上的战争可能。从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欧盟代表了一种试图超越传统民族国家边界的政治经济实验。本书将详细考察欧盟在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以及“脱欧”公投中所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例如,希腊债务危机不仅是财政问题,更是南北欧在经济哲学和治理模式上的冲突体现。在图们江合作可能侧重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之时,欧盟却在努力协调成员国在税收、劳工标准甚至司法管辖权上的差异。这种“深度一体化”的尝试,对于任何寻求区域整合的地区而言,都是一个关于主权与效率之间平衡的深刻教训。 2.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回归”与东欧的战略选择 与图们江合作的相对和平的经济导向不同,欧洲的东部边界始终笼罩在地缘政治的阴影之下。本书将分析2000年以来,俄罗斯如何在其传统势力范围(包括中东欧国家)内寻求战略平衡和影响力恢复。乌克兰冲突的爆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欧洲安全架构自冷战结束后演变路径的集中体现。对于东欧国家而言,选择加入北约和欧盟,是对自身安全和经济自主性的战略投资,这与东北亚地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安全框架的构建思路形成了鲜明对比。考察这些国家在安全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权衡,有助于理解区域合作中“安全赤字”对经济合作的潜在制约。 第二部分:亚洲的多元面貌:新兴经济体与地缘经济的博弈 亚洲内部的区域整合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多元且竞争性的面貌。将图们江合作置于更广阔的亚洲经济图景中考察,能揭示出不同经济体在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时的不同策略。 1. 东盟(ASEAN)的“中心性”构建与“大国平衡术”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在过去几十年中,成功地将自身定位为连接东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核心枢纽。与侧重于特定河流或边境经济带的合作不同,东盟主要依赖其“中心性”(Centrality)——即在不直接选边站队的前提下,吸引各大国在区域内展开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作用。本书将分析东盟如何通过“东盟+3”、“东盟地区论坛”等机制,在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互动时,巧妙地维持战略自主性。这种“平衡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秩序的稳定,也为其他追求区域平衡的国家提供了参照。 2. 南亚次大陆的隔阂与潜力:印度洋战略的视角 南亚次大陆,特别是印度及其周边国家,其区域合作的程度远低于东北亚和东南亚。本书将探讨印巴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印度洋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相较于图们江可能侧重于陆权和半岛联系,印度洋区域的合作议题更侧重于海洋安全、能源通道的控制以及“印太战略”的构建。分析南亚合作的低效性,可以反衬出东北亚地区在特定历史机遇下达成的合作共识的难能可贵,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冲突和领土争端对区域一体化的深远阻碍。 第三部分:全球治理的困境:跨国议题与主权国家的互动 现代的区域合作往往必须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供应链韧性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这些议题的解决,远超任何单一的区域组织的能力范围。 1.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一个无法分割的全球议题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公地悲剧”案例,其解决方案必然要求跨国界、跨区域的协同。本书将分析在过去二十年里,全球主要经济体(如欧盟、美国、中国)在应对碳排放和可再生能源转型方面的不同政策路径。这些路径的选择,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进而波及到所有依赖能源贸易的区域,包括东北亚。例如,对清洁能源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投资,是比单纯的贸易协定更为基础性的区域合作内容。 2.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友岸外包”的兴起 过去几十年,全球供应链的效率至上原则已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和疫情的巨大冲击。各国开始重新评估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催生了“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新趋势。这种供应链的重构,是对过去数十年全球化分工模式的根本性修正。对于致力于通过产业集群和物流连接来促进区域发展的合作机制而言,如何应对主要经济体出于安全考量对产业链的调整,是比单纯的铁路或港口连接更为紧迫的挑战。这要求区域合作不仅要有经济规划,更要有对宏观地缘政治风险的敏锐洞察力。 结论:比较的视角与未来的展望 通过对欧洲的深度整合、亚洲内部的多元博弈以及全球性议题的挑战进行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区域合作”并非一个单一的范本。每一个地理单元都根据其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历史负担和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合作路径。 《图们江合作二十年》提供了一个关于东北亚特定机制的深入案例研究。然而,跳出这一框架,去审视其他区域在应对安全挑战、经济转型和全球治理参与时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策略,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任何区域合作的成功,都建立在对自身历史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确判断,以及在特定历史窗口期内抓住机遇的能力之上。这些更广阔的历史河流的交汇与碰撞,才是理解当代世界秩序变迁的真正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刚翻开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清新感。它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厚重感和严肃感,反而像是一次充满活力的田野调查。作者深入一线,用一种近乎随笔的记录方式,为读者呈现了图们江区域在过去二十年间发生的种种变化。我看到了河流两岸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萌芽和发展。书中的许多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作者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介绍,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观察,以及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分析,都写得非常具体,让我对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讨论,这在经济发展的语境下显得尤为可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平衡视角,他既肯定了合作带来的进步,也坦诚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让这本书更具说服力。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深入的视角,让我对图们江区域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在“听”一场娓娓道来的历史叙述。作者的文笔非常有温度,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合作历程,用朴素而真诚的语言娓娓道来。我能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对参与合作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的尊重。书中涉及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从经济贸易到文化旅游,从科技创新到环境保护,几乎涵盖了国际合作的方方面面。然而,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内容堆砌成枯燥的条目,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它们串联起来。我被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决策者、勤劳的建设者以及积极参与的普通民众所打动。他们克服了语言、文化、制度上的种种障碍,共同书写了这段合作的篇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协议和数字,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和共同愿景基础上的长期努力。它让我思考,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找到共同语言,实现互利共赢。

评分

我承认,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图们江合作”这个主题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觉得它可能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但是,当我开始阅读后,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人物群像,来展现图们江地区二十年来合作的进程与成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深入当地,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从跨国企业的管理者到边境小镇的居民,从文化交流的组织者到环境保护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视角,我看到了合作带来的实际改变,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挑战与机遇。书中不乏一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比如,我读到了一位中国商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俄罗斯建立起自己的事业;也读到了一位朝鲜艺术家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了与邻国人民的友谊。这些故事,都充满了力量,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共同的努力,可以创造出多么令人惊叹的成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国际合作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有些许陌生,但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品越有滋味。我原本以为“合作二十年”这样的主题会显得有些枯燥,充斥着官方的报告和数据,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生活气息的笔触,为我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经济合作层面,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在图们江畔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人们。无论是跨越国界的渔民,在两国边界线上讨生活的小商贩,还是致力于文化交流的艺术家,书中人物的形象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他们的故事,有汗水,有欢笑,也有泪水,折射出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希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边境地区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的描写,那份朴实与真挚,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合作”二字背后,那些鲜活的面孔和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远比冰冷的数据更能打动人心。它提醒我,任何宏大的叙事,最终都是由无数个个体的小故事汇聚而成,而正是这些小故事,构成了我们共同的历史与未来。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迷雾中行走,作者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一步步地为我拨开迷雾,指引方向。一开始,我对“图们江合作”这个概念可能还处于一个模糊的认知阶段,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清晰地看到了二十年来,这一区域在国际合作领域的演进脉络。作者并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而是巧妙地将宏观的政策变动、经济发展趋势,与微观的个体经历、生动的故事相结合。这种“由小见大”的叙事手法,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合作的本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挑战”的坦诚描写,作者并没有回避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歧甚至摩擦,而是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这使得这本书更具真实感,也让我看到了合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交流促进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所吸引。它让我认识到,图们江区域的合作,不仅是地理上的邻近,更是文化上的交融,以及战略上的共同考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对区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积极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